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气象组织于1976年10月11日至15日在波兰华沙举行了“大尺度数值预报成果应用于局地天气预报”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33个国家,第三世界除我国外,还有越南、蒙古、古巴、塞内加尔、委内瑞拉、土耳其以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际民航组织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四十多篇报告,分作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动力模式作局地天气预报;第二部分是根据数值预报结果作统计天气预报;第三部分是人工修改数值预报结果。现依次介绍如下。会议报告的第一部分是有关直接用动力模式作局地天气预报的一些问题。这些报告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但从中看出数值预报从报大形势过渡到报具体天气的二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气象学会、广东气象学会与新疆气象学会联合主办的大气环流与中期预报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12月25-28日在羊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气象、水文部门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42篇。新疆有两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4年一次的中期预报会议。它主要反映近年来对大气环流的研究以及中期预报的进展。通过交流,促进中期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北京大学仇永炎教授致开幕词并做了会议总结。会议期间,应广大中期预报员的要求,还专门组织了中期预报员座谈会,就中期天气预报如何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中期天气预报应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更好地进行检验、订正;中期天  相似文献   

3.
由瑞士气象研究所和美国气象学会合办的第21届国际山地气象学会议(1TAM-90),于1990年9月17-21日在瑞士恩格尔堡(En-gelberg)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比利时、保加利亚、中国、德国、法国、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新西兰、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瑞士、美国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的200多人。我们3人及世界气象组织官员杜行远博士参加了这次会议。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G.O.P.Obasi)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会议共收到150多篇论文,代表了最近几年与会国家山地气象研究的情况,基本上  相似文献   

4.
世界气象组织于1976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华沙举办了《大尺度数值预报结果在局地具体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的学术会议。我国也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三十三个国家,正式代表约八十人,会上共提出四十多篇报告。 会议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用动力模式作局地天气预报,第二部分根据数值预报结果作统计天气预报,第三部分是人工修改数值预报结果。现依次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大致反映了数值预报从报大形势过渡到报具体天气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数值天气预报标准化检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裘国庆 《气象》1989,15(9):48-50
一、前言 10年前世界气象组织(WMO)按照大气科学委员会(CAS)天气预报研究工作组的建议,要求各制作业务数值预报的气象中心参加“1979FGGE年日常业务分析预报资料的研究和对比”工作。这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比各气象中心的数值预报结果。同时,由于发起人是芬兰气象研究所的Rauno Niemimen,而任命该研究所的Antti Lan  相似文献   

6.
马振华  周凤仙  李泽椿 《气象》1983,9(9):30-32
一、引言 临近预报(Nowcasting)又称现时预报或短时预报,是指在局地天气预报中及时地应用当时的气象资料而作的加强观测和预报。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0—12小时周期的预报称为超短期预报,而其中0—2小对周期的预报为其特例,称为Nowcasting。它包括对当时天气的详细描述和2小时以内的外推预报。但是,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所涉及的范围,将包括提前12小时的超短期预报,即既包括线性外推方法,也包括考虑天气系统的发展和衰  相似文献   

7.
世界气象组织执委会第41次会议(1989)期间,大气科学委员会主席F·Mesinger教授就该专业委员会的活动提出一项很有见地的报告.他特别关心天气预报研究,并注意到过去4年里,在预报热带和温带的气象条件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对于甚短期预报(12小时以内),比如在巴黎Ro1and Garros体育场举行法国国际网球赛一类体育运动时什么时候出现降水,由于广泛使用气象雷达网资料已能作出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与数值预报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3月14日至18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动力统计天气预报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41名,列席代表62名,26个省市自治区的气象业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气象局、部队、民航、长办以及有关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气象界老前辈、会议顾问么枕生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浙江省气象局潘云仙局长、浙江  相似文献   

9.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总课题组、北京气象中心于1989年3月27日-4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1989年全国长期天气预报技术交流会.这次会议正式代表近百人,还有不少列席代表和旁听者.会议主要内容:一是讨论1989年全国汛期天气趋势预报,二是交流近几年来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的新成果及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情况.本文着重介绍第二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7,(2):30-30
1976年12月10日至15日在当涂县召开了安徽省第二次中期预报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省气象局(台)、各地区(市)气象局(台)、各县气象站、各专业站以及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各地区气象哨的代表。有关专业院校和中央气象局气象台、气象科技情报研究所也有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气象学会航空、航天专业委员会于11月1日至5日,在兰州召开了1988年度气象保障与航空、航天安全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3人(青年人超过半数),共收到论文84篇,大会报告28篇,其余56篇进行了书面交流和展阅。会议重点围绕航空与航天气象保障、天气预报、气象观(探)测和资料加工处理等自动化方面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航空、航天天气预报定量化、  相似文献   

12.
第21届国际山地气象学会议由瑞士气象研究所和美国气象学会合办,于1990年9月17—21日在瑞士恩格尔堡(Engelberg)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比利时、保加利亚、中国、德国、法国、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新西兰、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瑞士、美国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的200多人。我们三人及世界气象组织官员杜行远博士参加了这次会议。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G.O.P.Obasi)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象工作组会议综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毛夏  孙向明 《广东气象》2006,(1):14-17,38
世界气象组织(WMO)大气科学委员会(CAS)热带气象研究工作组(WGTMR)会议,于2005年12月12-16日在深圳市举行。会议总结回顾过去4年热带气象领域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热带气旋预报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在热带气旋活动(频率、变化、强度等);热带气旋预报技术;确定热带气旋预报研究发展的优势领域等;季风预测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分别涉及东亚季风(含南海季风),南亚季风和南美季风等;热带干旱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在热带致雨天气系统的研究,对热带人工影响天气新方法新途径的探索,东非的降雨量季节变化特征、年代际雨量变化特征和雨季的开始和结束等;各国业务化运行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以及热带气象和气候变化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研究。大会的特邀报告就利用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气旋预警工作水平、全球变暖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共识预报的研究工作、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以及目前我国业务使用的台风数值模式等专题进行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4.
《气象软科学》2005,(3):127-127
第一届国际学校和大众气象教育会议1984年7月2-4日在英国牛津召开。会议由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主办,美国气象学会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协办。这3家机构也因此成为这一系列国际会议的连续主办或协办机构。会议获得了积极响应,来自24个国家的8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论文34篇。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教授在会议致辞中,  相似文献   

15.
应世界气象组织(WMO)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端义宏和梁旭东研究员参加了由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热带气象工作组于2018年9月10-1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第11次热带气象工作组会议及热带气旋全预警系统概念(Total Warning System Concept)科学讨论会。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5,(3):31-31
为了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1975年全省春播、春插长期天气预报讨论会,于1974年12 月14—16日在福州召开。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省台、各地(市)气象台、少数县气象站和公社气象哨及老农的代表,福建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有关专业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概率统计方法应用于大气科学领域,日益广泛、深入,在气象预报(包括不同尺度的天气预报和各种专业气象预报)的应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象资料或气象场的分析和处理; 2.天气、气候规律的分析研究; 3.气象预报(包括大范围和单站的长、中、短期天气预报,以及超长期、超短期预报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象学会(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4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主任委员陈联寿,副主任委员丁一汇、唐新章主持了会议。会上就本届委员会的大部分领域如大气环流、台风、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极地气象学、强对流和超短期预报、暴雨和高原气象等的现状、水平、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会议还对本专业委员会和各学组今后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作了具体部署。会议重申,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围绕天气预报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对中国18个省(市、区)229名代表了国家、省和地市3级以及不同岗龄的预报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包括了以下3个方面:(1)应用数值预报的情况;(2)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看法;(3)对天气预报(数值预报)中不确定性、集合预报产品以及预报发布形式等问题的看法。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目前已经成为预报员们制作日常天气预报的主要工具。因此,数值预报所固有的可预报性(不确定性)问题已是预报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科学问题。最后,介绍了一项新近关于美国预报员在日常天气预报中应用集合预报信息所遇到的一些挑战,这包括"资料不全面、分析工具不足、培训教育不够、缺乏检验、工作负荷重、模式分辨率低以及预报规范格式的限制"7方面。这些可供气象学科带头人和业务管理决策者思考和计划。  相似文献   

20.
张宝元 《气象》1982,8(7):34-34
为了贯彻落实万里副总理对气象工作要做到“准确、迅速、经济”的指示,总结交流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服务经验,表彰先进,明确任务,加强领导,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服务质量,中央气象局于1982年4月26日至5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气象局的有关领导同志,以及部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国务院有关部(局)及新闻单位的代表,共199人。中央气象局薛伟民、邹竞蒙,程纯枢等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