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1985-2005年21年的沙尘暴气象资料,分析了沙尘暴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其结果表明阿拉善地区确实是一个沙尘暴的高发区;按年平均计算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具有明显的波动性,有高发期和低发期;阿拉善沙尘暴的成因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根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扬沙资料,分析了其气候学特征、地理特征、季节特征以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在减少。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阿拉善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却呈波动增加趋势。沙尘暴出现日数的变化是特定气候变化的反映,下垫面条件的持续恶化也是该地区沙尘暴天气持续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贺哲  王蕊  梁钰 《河南气象》2005,(3):11-12
对河南省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发现:河南省沙尘暴在东部平原地区发生频率高于西部山区,在驻马店以北,年沙尘暴日数为1的等值线基本上与地势海拔100m地形等高线相吻合;沙尘暴的多发地区,沙尘暴日数年际变化在多数年份较为剧烈;河南省沙尘暴沙源并非全部来自省外,省内下垫面沙尘对沙尘暴的发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沙尘暴的发生与降水量关系极不明确,但在部分年份与月最长无降水日数和日照时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内蒙古春季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沙尘暴与大风、气温、降水、冷空气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沙尘暴空间分布不均匀,在自西向东减少的同时,有4个中心;绝大多数测站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明显减少,只是近年来略有增加;大风与沙尘暴统计关系密切,但个例分析则不然,少数测站沙尘暴比大风更容易发生;降水抑制沙尘暴发生;近期增温有利于沙尘暴的发生;冷空气与沙尘暴的关系各地情况不一。  相似文献   

5.
喀什地区近43年沙尘暴、扬沙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喀什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分析了1961~2003年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现象资料,给出了近43年喀什地区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历史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喀什地区沙尘暴和扬沙发生频率较高,大部分县市是沙尘暴的多发区和易发区、扬沙的高频区和多发区;沙尘暴和扬沙平原地区主要发生春季中后期及夏初,山区主要发生在春季;沙尘暴历史演变总体以减少为主,扬沙平原地区逐渐减少,相反高山站塔什库尔干呈增加态势,沙尘暴和扬沙的减少均是在波动中减少的。  相似文献   

6.
刘敬乐  周顺武  牛涛  孙健  王郁 《气象科技》2012,40(5):858-864
通过收集大量沙尘暴灾情资料,整理出我国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农业损失数据,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因灾造成的经济和农业损失风险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春季沙尘暴发生日数总体减少的气候背景下,沙尘暴造成的经济和农业损失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②经济损失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阿拉善、锡林郭勒、塔里木、阿勒泰、塔城及吐鲁番地区.农业损失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吐鲁番、阿克苏、和田、瓜州、阿拉善地区.  相似文献   

7.
智海  沈桐立  张喜林  方晓红 《气象》2006,32(S1):3-10
以实况资料作初始场,利用中尺度自适应模式对西北地区2000年4月12日强沙尘暴的天气形势和风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此分析得出西部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发展机制和中小尺度系统对于沙尘暴发生发展的触发和指示作用。由于模式的输出结果是每3小时一次,比常规资料更能表现出沙尘暴的内在机制及时间和空间尺度较短的系统。结果表明:在沙尘暴发生前河西走廊西部就出现偏西大风,高空急流对沙尘暴发生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强沙尘暴发生在200hPa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倒,上升运动区内;高空急流发生变异时,导致对流层中下部锋区加强和大气层结不稳定,为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西北地区干暖舌的形成和维持对沙尘暴的发生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当冷锋过境时,干暖区是沙尘暴发生的最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宋桂英  孙永刚  王德民  韩经纬 《气象》2007,33(S1):76-84
利用内蒙古地区沙尘暴实测资料和北半球NCEP再分析资料(1955—2000年),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沙尘暴的气候变化特征;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和温、湿分布异常及其对沙尘暴发生的可能影响关系与机制。分析表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1960、1970年代强沙尘暴过程频繁,1980、1990年代沙尘暴明显减少。拉尼娜事件发生后,冰島冷高压与欧亚大陆暖低压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因素。拉尼娜事件对华北沙尘暴频发有重要气象作用。春季北半球干旱地区处于易发生沙尘暴的天气系统背景下。改善生态环境,减小沙化程度是治理沙尘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地区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1年4月7-8月发生在吐鲁番地区的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天气成因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天气是由乌拉尔山南下的强冷空气沿偏北路径引发的。前期持续增温和槽前暖平流为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高平槽前强烈的正涡度平流为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干暖舌的形成和维持对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强弱及持续有较好的指示性;高空急流的振荡合并导致对流层中、下层锋区加强和大气层结不稳定,为沙尘暴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吐鲁番盆地特殊的地形,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和加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盆地土质疏松、含沙量大、植被稀少的地表则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
哈密地区风沙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哈密地区6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用地面资料多功能应用系统(SDMAS),对1961~2000年共40年哈密风沙天气的天气气候特征和沙尘暴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天气中扬沙最多,占61.6%;沙尘暴次多,占22.1%;风沙大多发生在春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最少;60~70年代是风沙高发时段,80~90年代(1983~2000年)风沙日数明显减少;风沙主要发生在15~21时,中午到午后最为集中;沙尘暴产生在6种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61—2004年德州市沙尘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上个世纪60年代是德州沙尘暴的高发阶段,70年代以后沙尘暴呈明显减少趋势。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初夏,其他季节很少;德州西北部和中部沙尘暴天气明显偏多,同时沙尘暴有明显日变化,主要集中出现在10:00-20:00时段内。沙尘暴与春季降水、冬春季气温以及大风日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宁夏多、少沙尘暴年4月平均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彭维耿  陈楠 《高原气象》2002,21(6):599-603
对宁夏春季多、少沙尘暴年4月平均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春季多沙尘暴年,500hPa东半球极涡偏强,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加大,我国北方高空纬向西风偏强;少沙尘暴年,则极涡弱,大气环流经向度减小,我国北方高空纬向西风偏弱。不仅如此,西太平洋副高北侧的位势高度距平在偏多年和偏少年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分布,说明宁夏乃至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可能还与低纬大气环流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一次沙尘暴过程锋生函数和地表热通量的数值诊断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孙军  姚秀萍 《高原气象》2002,21(5):488-494
沙尘暴是我国西北地区春季常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改进的PSU/NCAR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1995年5月16日我国西北地区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个例进行了锋生函数和地表热通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过程是冷锋在移至我国西北地区时产生的一种强烈锋生过程;地表感热通量明显大于地表潜热通量;有无地面热通量对比试验表明,热力因子在沙尘暴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中西部春季沙尘暴预测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海英  高涛  薄玉华 《气象》2003,29(10):22-25
利用1960~2000年气象资料,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季(3~5月)较大范围的沙尘暴发生频率作了统计,并根据该地区40年春季降水的气候特点划分降水气候区。着眼于沙尘暴预测,分析前期或同期的天气和气候因素。结果表明:春季降水偏少,冷空气活动频繁,沙尘暴发生频率偏高;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的大小和强弱、青藏高原位势高度的高低、亚洲纬向环流的强弱、大西洋—欧洲环流型日数和南方涛动的位相等气候因子,均对沙尘暴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对春季谈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的预测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沙尘暴与气象要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陆政  刘凑华 《气象》2006,32(9):35-41
为研究沙尘暴形成机理以及各气象要素对沙尘暴的作用,利用1954~2000年我国北方地区7个台站的月降水量、大风日数、月平均气温和沙尘暴日数资料,以相关性分析为基础,采用了建立大风修正指数,线性拟合,滑动相关的方法,深入探讨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沙尘暴与同期降水呈负相关,而与前一年降水的相关不明显,但有极值对应;与大风和大风修正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并从结果比较可知大风修正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沙尘暴的发生规律;沙尘暴日数与前冬气温呈负相关,但是减去趋势后负相关消失,这反映了两者的相关关系主要是趋势相关;计算20年滑动相关,由6个台站一致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相关值的大小与下垫面的荒漠化程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荒漠区气象灾害分析与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阿拉善地区1961—2000年出现的干旱、大风与沙尘暴、霜冻、寒潮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给出了确定各气象灾害的指标,并对其基本特征、时间分布特点、历史演变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象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7.
辽宁沙尘暴天气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1971~2002年辽宁3站以上44个强沙尘暴个例进行分析,从辽宁沙尘暴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入手,确定沙尘暴气象要素场及物理量场演变特征;分析辽宁沙尘暴的影响路径,结合地面观测资料对辽宁沙尘暴关键区进行监测预警;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辽宁沙尘暴客观预报产品,并建立辽宁沙尘暴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暴的环流动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王可丽  江灏  吴虹 《高原气象》2002,21(3):303-308
通过对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5次沙尘暴的高度场,涡度场,散度场和风场的分析,研究了沙尘暴强盛期的环流动力结构。结果表明,在5次沙尘暴强盛期有相似的环流动力结构特征。在沙尘暴强盛期的高度场上,蒙古国有深厚的低值系统,乌拉尔高压发展,其间的强气压梯度是沙尘暴的动力源;低值系统有正涡度中心支持,外围是负涡度区,其间有强涡度梯度带;低值中心伴随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易于发生近地面大风和上升气流,有利于地面起沙上扬,形成沙尘暴,大风区与强涡度梯度带一致,强风带切变形成的涡度输送有利于加强低值系统,进而增强风场。  相似文献   

19.
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1971-1996年的地面气象月报和地面天气图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系统,逐次分析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确定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移动路径和源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初夏,以4月为最多。根据沙尘暴的起源,可将影响北京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分为外源型和内源型两类。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主要包括北路和西路两条。外源型沙尘暴的入侵地点集中在:1)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西部的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2)哈密市以东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中蒙边境。内源型沙尘暴的起源地主要集中在腾格里沙漠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20.
青海沙尘暴分布特征及其与大风天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选用青海境内41个气象站1961年到2000年的大风日数和沙尘暴天气等资料,统计分析沙尘暴产生的主要条件、地域变化、时间分布特征及沙尘暴天气与大风天气的关系。得出:青海近40年来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的逐年减少;沙尘暴的中心与大风中心基本吻合;8级以上大风是造成沙尘暴天气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