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从气象学角度出发,着眼于云及降水特征,天气条件、水汽条件等多个方面,利用气象部门多年观测资料,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在三江源地区开展人工增雨的有利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2.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小英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2(2):91-93,I0002
采用2009年12月~2010年1月广西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数据,结合作业期间的相关气象资料,分析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在影响广西的天气系统总体偏弱的情况下,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出现明显增强,降雨明显增加,降雨实况均比常年同期偏多,偏多程度在1成~2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代化人机交互气象信息处理和天气预报制作系统(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System,M ICAPS)常规数据、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耦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复杂云微物理方案(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 Ediction System_Chinese Academy of M eteorological Sciences,GRAPES_CAM S)云模式产品及卫星数据反演产品等资料,基于云降水精细分析系统—东北版(Cloud Precipitation Accurate Analysis System_North East,CPAS_NE)平台,对2016年5月24日黑龙江省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下,人工增雨作业目标区云层较厚、过冷层厚度较厚,且具有一定量的过冷水,同时雷达显示存在大面积片状层状云回波,具有较好的增雨催化潜力,云带深厚且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较高时段为最佳增雨作业时段。人工增雨作业区与对比区的催化效果物理检验表明,作业效果在地面降水量方面表现明显,而雷达回波变化较小,卫星反演产品中作业区的黑体亮温温度降低较快、云顶温度有所下降、云顶高度略降低,宏观物理检验表明此次人工增雨作业催化效果较好。人工增雨作业后过冷层厚度降低表明催化剂消耗了云中的过冷水,光学厚度增加表明过冷水滴迅速增长成大滴,粒子有效半径在作业中降低表明催化剂在消耗云中的云粒子,利用反演的微观物理参数检验了此次飞机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依据天气形势及机载GPS定位系统、温度测量仪、空中宏观记录、地面雨量、天气实况、卫星云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有航线设计的2006年4月3日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评估采用航线播撒和重点区域播撒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发现,采用重点区域播撒的区域比采用航线播撒的区域降水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飞机人工增雨催化作业云系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MS-5卫星云图资料,配合雷达,探空、M-LDARS闪电定位探测系统观测资料及常规天气资料,对1997年3月13日飞机人工增雨催化作业云的宏观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作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卫星云图上逼点云系的主要降水云是以片絮状回波结构为主的层状云降水区,云内含水量充沛,适合于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在云系东侧边及尾部,不断生成有中尺度对流回波系统,不仅造成了局地较强降水,而且产生了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6.
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接风向风速计是基层台站常用的测风仪器,它能提供瞬时和定时风向风速资料,具有使用方便,性能稳定的特点,其结构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通过电缆连接。整套仪器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时刻不停地工作着,时间久了难免会出问题,有好多问题只要我们观测员具备一定的电子知识,懂得电接风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就可以自己排除,为此我们就使用中碰到过的故障及排除方法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决策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中尺度模式计算云中的宏观物理特征量,结合分析作物生育期内不同时段降水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特征,计算了不同区域逐旬每毫米增雨对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用冰面饱和、水汽垂直输送、水汽积分量等云的宏观指标和各主要农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增雨的潜在经济效益指标等共同确定播云作业区的决策方法。在山东省人工增雨业务技术系统实践中,完成作业时间、作业高度和作业区范围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8.
山东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决策系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由11个子系统组成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决策系统中,利用在人工增雨作业前能得到的探空、雷达和云的宏观物理量等资料,确定可播区的空间分布和播云时间。运用产生降水的指标性物理量分布、卫星云图降水概率分布和模式的降水预报等综合确定作业区的地理位置。决策系统还包括航线设计和效益估算。该系统使得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指挥决策系统化,可减少盲目作业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东省多年来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经验和历史资料,结合全省气候特征、天气特征背景知识,总结适合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特征。将典型降水个例的GRAPES_CAMS数值模式输出的云宏观场与实测降水云宏观物理特征对比,检验模式的可信度。利用模式产品综合分析云系宏、微观物理特征,建立广东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0.
GPS系统与飞机人工增雨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是英文NavigationSateliteTimingandRanging/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字头缩写词NAVSTAR/GPS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现在国际上公认:将这...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初夏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98年初夏四川盆地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期间雨量资料的分析计算,客观地给出了催化作业的效果,并以雷达资料为佐证,说明降水增加并非自然变率,而是催化剂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辽宁1966~1988年自然降水资料,结合其自然降水的特点和规律,用回归分析方法对1989年春季辽宁飞机人工增雨抗旱作业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效果检验,得出辽宁春夏两季所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总体有效,其显著度水平均超过0.05,相对增雨量48%以上。  相似文献   

13.
根据辽宁1966~1988年自然辟水资料,结台其自然降水的特点和规律,用回归分析方法对1989年春车辽宁飞机人工增雨抗旱作业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效果辁验.得出辽宁春夏两车所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总体有效,其显著度水平均超过005,相对增雨量48%以上。  相似文献   

14.
江苏盛夏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气象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白卡娃 《气象科学》1999,19(4):396-402
本文对盛夏季节33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作业前后的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天气背影和地面降水资料进了分析,发现作业效果明显的云系主要是:浓积云或浓积云群;复合型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其中最明显的是积层混合云。通过分析,提出了一套飞机对冷云部位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具体指标和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2007年全区人影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人工增雨工作的指示,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尽最大努力扩大人工增雨作业的面积和效益,积极拓宽人影服务,为自治区生态恢复建设和农牧业生产做好服务,成效显著。自治区气象部门在年初就对人工增雨工作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临近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飞机人工增雨作的临近预报产品需求,探讨了能够满足相关需求的探空资料和雷达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到特定高度层上的饱和度等参量以及回波特征,并发现这些特征量对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以制作和建立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临近预报业务流程,提供临近预报和服务产品为目的,介绍了江西省相关业务的进展情况,重点探讨了预报制作过程中绘图和文档制作的程序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平  周筠珺  张庆  刘志  林丹 《气象科技》2016,44(5):811-815
传统的跨区飞机增雨作业,其作业空域划分、作业飞机性能情况不清楚,加之空域申报环节多、信息量大等问题,作业资源不能够及时有效利用,影响了跨区作业效益。本文基于部队空域管制边界,参考民航空中走廊和航路,结合经纬度网格、云水资源分布、高山地势等因素,设计并优化了作业空域分区。首次提出了基于安全、效益、区间的作业飞机性能评估模型,重点分析了跨区增雨作业云降水潜力。建立作业申报、作业决策、作业指挥和作业通报的调度模型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搭建业务平台,并按网格作业空域分区、飞机作业性能评估、调度报告生成等模块分别在业务应用中进行检验和修正,实现飞机作业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和天气形势等资料,对2006-06-28人工增雨作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6次增雨作业效果明显,在中、低纬度地区,低空有弱切变,高空温度≤-3℃时进行人工催化能有效增加降雨量。  相似文献   

20.
层状云中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间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兴  戴进 《大气科学》2005,29(3):465-474
利用数值试验方法, 设计了4 km, 8 km和20 km 三种飞机增雨播云间距方案, 研究了不同间距对有效区域的影响.从结果分析发现, 实际形成的播云线受水平风场输送作用, 与设计的航线产生了偏离; 不同播云间距形成的投影有效面积、有效作用时段不同, 其时空分布及投影有效面积所对应的地面位置也不尽相同.另外, 提出了增雨效益的数学表达式.效益分析表明, 在相同作业条件下, 8 km间距的增雨效益比20 km间距提高31%, 比4 km间距提高了23%, 4 km间距比20 km间距提高6%, 其物理原因主要是并合作用.最后, 针对交叉和平行播云方案, 提出了设计最佳播云间距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