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祁连早古生代大洋俯冲带以发育早古生代的蛇绿(混杂)岩带及高压低温变质带为特征。在清水沟高压低温混杂岩片中出露蛇纹岩以及榴辉岩、蓝片岩、红帘石硅质岩和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等典型高压低温变质岩石。本文对北祁连清水沟含红帘石的变硅质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该岩石主要由石英、多硅白云母、红帘石、石榴子石、蓝闪石、单斜辉石以及砷硅锰矿、赤铁矿等矿物组成,结合矿物化学及围岩变质条件,推测该岩石可能也经历了高压低温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北祁连清水沟含红帘石变硅质岩的原岩为远洋环境沉积的含泥硅质岩,由于热液活动的参与,使得Fe、Mn富集沉积,进而与大陆活动边缘或大陆岛弧物质被卷入到俯冲带中,共同经历了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变硅质岩中红帘石、砷硅锰矿以及石榴子石中大量的赤铁矿包裹体表明该岩石形成于高氧逸度条件,而石榴子石中的Fe3+从核部到边部的降低趋势,也表明俯冲变质过程中氧逸度的变化,这一过程释放的氧所形成的流体对于探究岩石圈地幔氧逸度变化、岛弧岩浆生成以及俯冲带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吉林中部硅质岩中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的硅质岩带是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一个关键地区。前人在本区确认出红帘石硅质岩的存在,并结合周边岩石特征研究,提出本区为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地点。岩石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所研究硅质岩的原岩为火山岩。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中,韵律环带结构明显,说明其为早期岩浆锆石。LA-ICP-MS颗粒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硅质岩变形和变质作用年代为(239±11)Ma,结合呼兰群变质作用时代的研究,确定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时代为中生代(三叠纪)。   相似文献   

3.
4.
从四川黑水矿区锰矿石中首次发现的红帘石的产出特征出发,对其矿物学特征、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这对探讨本区锰矿床的成因、分析变质环境和锰矿石的开采利用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褐帘石的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菲  苏文  张铭  李晓光  胡鑫蒙 《岩石学报》2019,35(1):233-242
本文研究了6个来自不同产状、不同地区的含褐帘石样品,包括4个伟晶岩(M1663来自内蒙集宁益元兴、M7673来自内蒙集宁察汗营地区、M4960来自美国Amherst County Virginia地区、M4976来自挪威Liksviken地区)、2个矽卡岩(M1697产自河北地区、M1679产自湖南郴县地区)。通过对这6个不同产状褐帘石的电子探针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及拉曼、红外光谱学的研究来揭示褐帘石晶体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褐帘石成分均匀,晶体内发育微裂隙,局部有脉体充填,但不同产状的褐帘石样品在主量元素如Fe O、Ca O、Al_2O_3以及REE如Ce_2O_3、Nd_2O_3、La_2O_3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其系统的光谱学数据表明褐帘石晶体的特征峰强度和峰位的偏移均与其组分有关,并分析指派了部分光谱峰位的归属,揭示了褐帘石中特殊谱峰位置的迁移与其元素含量、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拉曼光谱揭示了褐帘石单晶有20组拉曼活性谱峰(ν1~ν20),其中ν2~ν4、ν5~ν8、ν16~ν19谱峰的迁移与A位上的Ca与稀土元素之间置换作用有关;ν10~ν12谱峰是O-Si-O弯曲振动引起,其拉曼谱峰的偏移可能与Si含量有关;ν13~ν14谱峰的迁移则可能是多种元素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褐帘石单晶红外光谱展示了13组红外活性谱峰(a-m),h-k谱峰的偏移与在M1或M3位上Fe~(3+)和Al相互替代而导致的; b-g谱峰的偏移是与硅氧四面体中Si-O非对称伸缩振动有关; OH(l-m)双峰的出现可能与M1、M3位上Fe~(3+)的含量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伟晶岩类岩石中褐帘石晶体结构中Fe~(3+)与Al~(3+)间的置换作用强于矽卡岩类岩石中的褐帘石;而矽卡岩类岩石中褐帘石晶体结构中在A位上稀土元素与Ca置换作用则大于伟晶岩类岩石中的褐帘石。  相似文献   

6.
红帘石石英岩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奥依塔格乡皮拉里。构造单元隶属于西昆仑的北蛇绿岩带或奥依塔格—库地缝合带。红帘石石英岩产出层位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岩性主要为薄层大理岩、钙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韵律层。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红帘石和少量方解石、绿泥石等。红帘石的主要化学成分:Al2O3(1958~2133)、Fe2O3/FeO(766~912)和Mn2O3/MnO(1102~1132)。红帘石—石英岩形成于低温(4055 ℃)高压环境,其原岩—母岩可能是高铁锰的不纯硅质岩。它是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青藏高原强烈挤压隆升,逆冲推覆构造不断向前陆塔里木盆地扩张,塔里木板块相应地作陆内(A型)俯冲过程中的产物,属低绿片岩相变质岩。  相似文献   

7.
红帘石石英岩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奥依塔格乡皮拉里.构造单元隶属于西昆仑的北蛇绿岩带或奥依塔格-库地缝合带.红帘石石英岩产出层位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岩性主要为薄层大理岩、钙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韵律层.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红帘石和少量方解石、绿泥石等.红帘石的主要化学成分:Al2O3(19.58~21...  相似文献   

8.
哀牢山硅质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地区哀牢山两类硅质财的岩性组合、放射虫生态组合,稀土元素(REE)和硅同位素(δ^30Si)特征表明,哀牢山晚泥盆世(D3)硅质岩属浊流成因,沉积于深海环境,证明扬子地台西缘在晚泥盆志(D3)时已裂开了一个深海槽;早石炭世(C1)硅质岩属哀牢山蛇绿岩的组成单元,形成于半深海环境,暗示哀牢山晕绿岩代表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洋盆;海水深度、氧逸度条件、际源物质及火山物质是影响哀牢山硅质岩稀土组成  相似文献   

9.
硅质岩的研究现状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冯彩霞  刘家军 《世界地质》2001,20(2):119-123
硅质岩以其独特的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自20世纪初期以来一直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通过对其研究现状和成矿意义的分析,对于恢复成岩前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以及指导找矿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系统介绍了硅质岩的研究现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了其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林康  陈春 《湖南地质》1992,11(4):311-314
褐帘石发生蚀变后,其次生物的化学成分变化很大,除SiO_2外,A1、Ce~(4+)增高一倍以上,而Fe、Ti、Mg、Ca及多种稀土成分几乎全部消失。另外,其次生物在物相上也发生了转化,生成高岭石、埃洛石、方饰石和铁质等集合体。在湿热多雨、植被茂密地段,岩体中褐帘石的大量存在并发生次生成矿作用,是形成湖南姑婆山风化壳型稀土矿床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1.
对伊通地区的放牛沟火山岩,以及后期侵入该火山岩的后庙岭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3个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CL图像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合大多数锆石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3~3.55),暗示了它们的岩浆成因。放牛沟火山岩由变玄武安山岩和变安山岩组成,其中变安山岩样品中锆石22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为3组:420±4 Ma,402±3 Ma及280±1 Ma,其中280±1 Ma代表了安山岩的形成年龄;变玄武安山岩样品中锆石30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为两组:401±1 Ma及279±1 Ma,后者代表了玄武安山岩的形成年龄;后庙岭花岗质侵入体中锆石18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56±2 Ma。上述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放牛沟火山岩形成于早二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早古生代。对后庙岭侵入体的定年结果,进一步暗示放牛沟多金属硫铁矿床的成矿时代为二叠纪。  相似文献   

12.
西藏西南部与蛇绿岩伴生的硅质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西南部达巴—休古嘎布存在一条蛇绿岩带,与蛇绿岩伴生的中生界硅质岩分布广泛。其中与拉昂错蛇绿岩体伴生的硅质岩,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以及地球化学环境判别图,显示其沉积于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环境,其形成包括生物作用和热液作用两种因素。含硅质岩的地层剖面自下而上岩性为石英砂岩→含岩屑石英砂岩、杂砂岩→放射虫硅质岩,形成环境是从三角洲或浅海过渡到大陆边缘,再到边缘盆地。硅质岩中含有大量放射虫,放射虫组合显示硅质岩的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含硅质岩地层和蛇绿岩都是印度大陆北缘小洋盆的组成部分,两者因洋盆碰撞闭合而汇聚在一起。硅质岩的形成环境反映了该陆缘小洋盆在晚侏罗世所处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吉林中部黑土区土壤和玉米植物中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元素Se在土壤--植物之间的转化--吸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黑土区土壤中Se的含量为0.126~0.408μg/g,高于吉林省土壤元素环境背景值,略低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吉林省黑土区土壤中Se的含量存在空间差异;土壤Se元素有效态转化程度较低,玉米对Se元素表现为极弱吸收;有效Se与土壤Se全量无密切关系,而有效Se与有效Ca、pH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Cr、Fe、Mg、Mn、Ni和Zn有效量对Se转化有明显的负作用;玉米籽实中Se含量与土壤中Se全量、有效量、土壤pH值及其他元素有效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辉长闪长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 具有均匀的震荡生长条带和较高的 Th /U比值(0.63~1.49) , 暗示其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 206 Pb /238U 年龄为(118 ±1)~(125 ±1) Ma ( n = 24) , 其加权平均年龄为( 122 ±1) Ma (MSWD = 415) , 代表了岩体的侵位结晶年龄-早白垩世。岩体的SiO2含量为52.41% ~53.38% , TiO2 = 1.27% ~1.95% , MgO、TFe2O3含量分别为3.34% ~4.27%和8.42% ~9.48% , Mg#值为44~47。Na2O含量为3.99% ~4.31% , K2O含量为1.54% ~1.97% , Na2O /K2O为2.05~2.75, Al2O3 = 16.87% ~19.60% , 具有相对富钠、高铝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其具有富含轻稀土元素(LREE) 、贫重稀土元素(HREE) 以及微弱的Eu的正或负异常的特点。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 岩体具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 , 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 等特点。烟筒山辉长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 其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类似弧后盆地性质的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吉林和龙地区勇新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形成构造环境等问题。勇新岩体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与围岩新元古代长仁岩组大理岩接触带上,见有石英、钾长石与方解石共生现象;岩体中见有辉长岩脉;镜下观察,长英质矿物重结晶现象发育,并见有斜长石残斑。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高硅富铝贫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成因类型为S (I)型花岗岩;δEu值0. 09~0. 77,平均值0. 47,显示为较强烈的Eu负异常,La_N/Yb_N值12. 61~25. 77,平均值22. 57,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Th等活泼的不相容元素,明显亏损Nb、Ta、Zr、P、Ti等高场强元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勇新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其年龄分别为236. 9±1. 1 Ma和236. 5±1. 1 Ma。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勇新岩体形成于中下地壳的原地重熔,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的调查和综合研究,南楼山组早期于建组剖面附近的四方顶子和玉兴屯获流纹岩全岩K-Ar同位素年龄176.1Ma和176.7Ma,近期又在建组剖面的北大湖二道沟和南大岭分别获得流纹岩和辉石安山岩的锆石U-Pb高精度年龄(174.0±3.4)Ma和(179.4±1.1)Ma,故南楼山组的时代可确认为早侏罗世晚期土阿辛期(Toarcian)。双丫子东山火山岩全岩K-Ar同位素年龄(195.0±5.01)Ma;官马金矿区火山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222±10)Ma,不应划入南楼山组或将其时代修定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玉米带黑土土壤退化的原因,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对吉林省中部玉米带黑土的黏粒矿物组成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黑土的黏粒矿物组成主要以2∶1型的蒙脱石及伊利石为主,二者总和达90%。伊利石在表层有增加的趋势,而蒙脱石向下则有增加的现象,此结果与黏粒的全量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毕晓刚  闫冬  张应明  刘子峰  于新民  赵成  张斌 《吉林地质》2012,31(1):98-101,111
本文是利用吉林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阐述了吉林省中部地区土壤钼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及其组合异常特征,重点剖析了已知钼矿床区域土壤异常特征和具有找矿前景区域土壤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找矿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系统研究了内蒙古中部朱日和地区最新发现的奥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对该区中奥陶世洋壳俯冲作用给出制约。结果显示, 奥长花岗岩形成于中奥陶世(472±3 Ma和466±5 Ma), 富Si、富Al、富Na、贫K, 高Sr、低Y和Yb, 具正Eu异常、正Sr异常,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 表现为典型的俯冲洋壳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奥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为+8.8~+15.1, 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475~728 Ma, 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476~885 Ma。最新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显示, 朱日和地区存在一个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带, 表明至少在中奥陶世, 朱日和日地区开始出现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的洋壳俯冲作用, 而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特征的奥长花岗岩所代表的岩浆侵位结晶活动正是对该洋壳俯冲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贾大成  卢焱 《吉林地质》1999,18(1):19-25
在吉林中部地区,从伊通放牛沟岛弧与华北大陆板块之间,发育一套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岩系,为同一沉积盆地内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岩石组合。通过岩石建造分析、岩石化学及区域构造等方面分析。表明该沉积盆地的构造环境为一未完全封闭的弧后盆地,在早古生代华北板块北缘东端构成非标准的弧一盆构造体系,形成特有的活动大陆边缘。通过沉积岩系形成时代对比,认为该弧后盆地属残留,并提出盆地的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