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显示,江西龙南地区表层土壤Se平均含量为0.34 mg/kg,总体足硒,局部富硒,且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处于安全水平。异常查证结果表明,富含硒的基岩是富硒土壤分布的控制因素。在研究区发现天然富硒水稻、富硒大豆优质农产品,其中大豆的富硒率达100%。土壤中有效Se与总Se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总Se含量增大可增加有效Se量;有效Se与阳离子交换量(CEC)、N、P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粘土矿物及有机质对Se有较强的吸附、络合作用,且土壤中有效Se主要以亚硒酸盐形式存在。水稻、大豆中Se的生物富集系数均与土壤Se、N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K2O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江西梓山地区采集土壤样712件、水稻样46件,分析该区土壤、水稻中As、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安全性.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清洁和较清洁土壤图斑面积为11883.06 hm2,占全区面积的96.82%;轻微污染的土壤图斑面积为368.66 hm2,占全区面积的3.00%;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图斑主要分布于富硒土壤区.水稻中As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水稻对As等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受其土壤总量及其有效性制约,而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主要受重金属总量与TFe2 O3的控制.研究区土壤脱硅富铁铝的特征表明,该区土壤As等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较低,可开发富硒水稻. 相似文献
3.
4.
5.
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匀,依据局部富硒土壤线索开发不同的天然富硒食品是发展当地特色农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云南省1∶25万昆明—玉溪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及云南1∶5万二街幅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资料显示,尽管云南省表层土壤总体相对贫硒,但在滇中易门普家村—铜厂乡—西山村—狮子山—禄丰土官镇一带局部低山丘陵地区存在约400 km~2的富硒土壤,土壤硒平均含量达0.54μg/g,而普家村菜子山一带土壤硒含量最高达136μg/g;各地球化学剖面均显示出硒元素呈现出表聚性规律,硒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均大于深层土壤,而深层土壤硒含量则大于母岩硒含量,不同的基岩岩性硒含量表现出炭质板岩大于泥质板岩大于粉砂质板岩大于白云岩,与炭质、黏土质、泥质、有机质呈正相关性。并据此线索在当地新发现了大批天然富硒微生物(野生菌)及蔬菜。初步研究表明当地富硒土壤的形成与特定地质背景有关,而生产天然富硒野生菌及蔬菜的土壤环境相对优越。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xx地区土壤Se含量≥0.4mg/kg的面积100km^2,富硒土壤受湖泊沉积环境控制。富硒区土壤环境质量低于土壤三级标准限值,农业营养元素K2O、N、有机质丰富。精米Se含量≥0.04mg/kg,高于对比区两倍,重金属元素未超标。 相似文献
7.
富硒土壤种植白芝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城市董家镇泉南村富硒白芝麻大田种植试验,是通过在富硒土壤中施用石灰、有机肥、草皮灰等方法,以改变土壤p H值和土壤中有效硒含量,以促进和提高白芝麻吸收土壤中的Se元素,进而探索出最简便、最经济和最适合普通农户操作的富硒农产品实用生产技术。种植试验共设置5个不同处理方法和1个对照区。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方法对白芝麻中Se含量的影响,试验发现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施石灰412.5 kg/hm2与土壤混合均匀后播种,这样既能提高白芝麻的Se含量又能提高产量,操作最简单且经济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8.
天然富硒土壤的形成常受控于成土母质,空间上与黑色岩系、含煤岩系、炭质泥(页)岩、泥质灰岩、火山岩等富硒岩石分布区密切相关。不同成因类型的富硒土壤开发适宜性差异较大,但目前尚无天然富硒土壤系统的成因分类方案。本文通过整理我国主要天然富硒土壤成因,按土壤硒来源的主要控制因素——成土母质,在现有分类方案基础上,将天然富硒土壤成因归纳为3个大类、10个亚类。对黑色岩系型、含煤岩系型、火山岩型、浅变质岩型等4种重要亚类的富硒土壤主要特征及开发适宜性进行概略评述,并据此提出天然富硒土壤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浙西常山地区富硒土壤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浙西常山地区表层土壤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总结了该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研究区内表层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44×10-6;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石灰(岩)土土类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58×10-6;不同母质条件形成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明显,全新世洪冲积物形成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59×10-6。概率累积曲线表明,常山地区外源输入组分对土壤硒的影响小。土壤硒含量与V、Mo、Ni、Cr、S、Cu、Cd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有机质关系密切(r=0.35),而与土壤pH相关性不明显。西阳山组泥灰岩、荷塘组炭质页岩、硅质岩及宁国组炭质页岩等岩石硒含量较高。土壤硒继承了岩石硒,硒含量高的岩石分布面积广是形成富硒土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硒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开发富硒农产品是提升人体硒摄入的安全有效途径,富硒土地资源是开发富硒农产品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全国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富硒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镉通常较高,不利于富硒土地开发利用,因此,研究富硒土壤区镉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态风险状况对于富硒土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承德市富硒土壤区表层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元素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旨在为承德市富硒土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七步提取法”研究了表层土壤镉的形态特征。同时,配套分析了苹果、玉米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镉的含量,以了解其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承德市富硒土壤区表层土壤镉在全区均较富集,在新积土和中性粗骨土、水田中显著富集。研究区圈定了4处镉轻度污染土壤,均在表层土壤镉的高值区。表层土壤镉形态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水溶态 < 离子交换态 < 强有机结合态 < 腐殖酸结合态 <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 碳酸盐结合态 < 残渣态,生态风险相对较低。表层土壤镉未对苹果和玉米样品产生影响,苹果和玉米中镉均不超标。承德市富硒土壤区表层土壤镉的生态风险较低,暂不影响承德市富硒土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原—阎良地区土壤与农作物采样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土壤环境总体清洁,足硒—富硒土壤占调查区总面积的94.62%,富硒土壤分布广,具备了开发富硒农产品的基本土壤条件;大宗粮食作物均达富硒水平,其中油菜富硒率100%,小麦富硒率99.4%,玉米富硒率88.1%,大部分蔬菜也都达到了富硒蔬菜的标准,适合种植富硒大宗粮食作物和蔬菜;农作物硒与土壤硒整体相关性较好,玉米硒含量与根系土硒含量相关系数为0.788,小麦硒含量与根系土硒含量相关系数为0.612,富硒产业发展前景好。三原—阎良地区是陕西省关中地区重要的粮食、蔬菜产地,建议选择示范点开展富硒农产品种植试点,为关中地区富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打造建设一批富硒粮食、蔬菜产业基地,更好地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寿宁县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福建省寿宁县典型富硒区土壤和农产品采样分析资料,研究了土壤总硒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农产品硒含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受控于地质背景,侏罗系南园组三段和南园组四段分布区土壤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质背景区;不同类型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硒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发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pH值、有机质和铁氧化物(TFe2O3)等之间具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土壤理化性质对硒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而土壤硒与重金属的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原生硫化物矿物中硒与重金属存在着一定的伴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富硒农业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愈加重视营养保健,富硒产品方兴未艾。但是,富硒土壤往往伴随着重金属超标,如何充分利用富硒土壤且保证产品安全,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皖南某典型富硒区土壤-水稻重金属生态风险状况,在该地区采集水稻籽粒样品以及对应的根系土壤样品各43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危害商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稻样品均达到富硒标准;水稻籽粒及土壤中Cd元素生态风险较高,部分稻米Cd超标。成人和儿童通过食用稻米摄入重金属的复合健康风险指数(THQ)平均值分别为0.897和1.076,说明儿童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Cd是主要影响元素。研究区总体上为轻微生态风险,但部分Cd元素达到了中等和强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安徽贵池地区富硒土壤特征与潜力,服务当地富硒土地资源开发,选择贵池西部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试验,探讨Se、I等有益元素的富集特征、成因及潜力,Cd、As等有害元素的超标特征及成因等,结合研究区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特征,讨论富硒土地资源及其开发优势。发现表层和深层土壤中Se等有益元素含量总体较高,其中Se含量达到富硒土地标准的表层土壤点位占全部样品点位的76%;表层土壤中Cd含量超标的点位占48%,其他有害元素仅个别点位超标,Cd是制约该地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的主要不利因素。在研究区圈定了61.4 km2的富硒土地资源,认为研究区东部土壤富硒的物质来源是二叠系灰岩,可以利用当地灰岩提升富硒土地资源品质,降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江西信丰油山地区土壤硒及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江西信丰油山地区绿色富硒土壤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指导当地耕种,提高农作物质量,通过在油山地区采集1 277件表层土壤样,选取典型土壤横向和纵向剖面,研究该区土壤Se及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油山地区绿色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西部震旦系;横向上,沿河水流动方向,土壤中的Se、As、Cr、Ni和Cu含量逐渐降低,Se与As、Cr、Ni、Cu呈显著正相关;垂向上,土壤中的Se与重金属元素在地表富集,Se仅与As呈显著正相关;土壤Se与重金属元素来源于震旦纪坝里组黑色碳质板岩,随水共同迁移,富集于母岩近区及河流汇集区. 相似文献
18.
Pucheng County in Fujian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area of rice and barley.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content of beneficial nutrients directly affect the yield of crops and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Based on the 1:50,000 soil geochemical survey results in Pucheng County, the plant essential nutrient elements, heavy metal elements, and beneficial element Se in the study area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norms,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land in the study area, the planting of featur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Essential macro elements of organic matter,N and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are generally in rich-moderate state; P is generally in moderate-deficient state, and rapid available phosphorus is in deficient-very deficient state. K and rapid available potassium is in abundant state. Essential moderate element S is generally in rich-moderate state. Essential trace elements Fe, B and Mn are in a state of great deficiency. Mo is generally in very rich-rich state, and Zn and Cl are also mainly in very rich-rich state. Beneficial element Se is in an appropriate state, and the soil area rich in selenium is 6.41 km2. Overall, the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the soil of Pucheng County have reached the first grad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and have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y agricultural produc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