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1月,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将从上海出发乘雪龙船赴中山站进行科学考察。本次考察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进行格罗夫山综合考察,主要开展陨石回收与研究、地质考察、冰盖测绘遥感及星地同步遥感实验等研究。这是继我国考察队员于2002~2003年在该地区找到4000余块陨石而一举使我国陨石数量位居世界第3位后,国家组织的又一次重要考察活动,其目标是在陨石数量、质量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将承担格罗夫山考察的冰盖测绘遥感及星地同步遥感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2.
简讯     
徕卡测量系统提供最新GPS设备助力中国南极科考研究[本刊讯]2005年11月,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将从上海出发乘雪龙船赴中山站进行科学考察。本次考察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进行格罗夫山综合考察,主要开展陨石回收与研究、地质考察、冰盖测绘遥感及星地同步遥感实验等研究。这是继我国考察队员于2002~2003年在该地区找到4 000余块陨石而一举使我国陨石数量位居世界第3位后,国家组织的又一次重要考察活动,其目标是在陨石数量、质量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将承担格罗夫山考察的冰盖测绘遥感及星地同步遥感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3.
南极格罗夫山地形图测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是一次跨世纪的科学考察,南极格罗夫山综合是本次考察的重中之重。其中地形图的测绘又是本次格罗夫山考察最主要的任务。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格罗夫山测绘的重要意义以及测绘的一些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1998~1999年南极夏季期间,中国组织实施了第三次南极内陆冰盖科学考察,深入冰盖内陆1128km,成为世界第一支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区域开展科学考察的国家队。本文着重介绍有关考察的测绘保障工作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7年11月12日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中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是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次考察。考察队将围绕中国南极内陆站建设选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项目、“十五”极地考察能力建设现场实施这三大主线,完成37项科学考察和10项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实施中山站至内陆冰穹A地区综合考察,将为中国南极考察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挑战巅峰无往不达——拓普康携手中国南极科考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绘通报》2007,(9):70-70
问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12勇士重返Dome A,选址建立中国南极第三站.2007年10月,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活动又将启程.  相似文献   

7.
何剑锋 《地图》2019,(3):20-33
从1994年10月至今,“雪龙”号共承担了22次南极考察和9次北极考察任务,出航4100多天,航行里程达75万余海里,见证了中国极地科考的重要时刻。而“雪龙2”号即将开始的北极试航,将开启中国极地科考的新天地。随着南、北极考察“双龙探极”时代的来临,中国必将为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作出新的贡献,为构建极地生命共同体奉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8.
于秀 《测绘通报》2007,(10):73-73
问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十二勇士重返DomeA,选址建立中国南极第三站。2007年10月,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活动又将启程。拓普康凭着历年对南极科考的热情、过硬的产品和大力的支持,2007年7月24日正式人选“中国南极科考官方指定产品”。就在科考队员进军南极之时,拓普康在青岛贵都大酒店隆重召开了“拓普康携手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9.
晓雨 《中国测绘》2005,(1):15-15
北京时间1月9日22时15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李院生队长一行成功“登”上卫星遥测标识的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的“北高点”.所在位置为南纬80度22分51秒,东经77度27分23秒.从而标志着人类首次抵达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中中国第15 次南极考察队(1998 ~1999 年) 执行了第三次内陆冰盖考察。由10 名考察队员组成的内陆冰盖考察队,不畏艰险,穿越了一道道冰裂隙区域,屡次排除了设备出现的严重故障,克服了高原反应、低温严寒、食品配备不全等严重困难和穿越冰裂隙的巨大心理压力,在南极冰盖上纵深挺进1100 多k m ,到达被称为“不可接近地区”的南极冰盖最高点 Do me A 区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工作,获取了大批十分珍贵的观测样品和数据,完成了令世人瞩目的考察项目,使中国成为世界首批到达南极内陆冰盖 Dome A 区域进行科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举办,楚天金报和荆楚网承办的“辉煌荆楚60名片”推评活动落下帷幕。其中,第59张湖北名片是“武汉专家绘出世界首张南极内陆地形图”,其入选理由主要是:2000年,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鄂栋臣、彭文钧、丁士俊3位专家,率先完成了格罗夫山核心地区110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此图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张南极内陆冰盖高原人工实测的精确地形图。  相似文献   

12.
GPS技术在南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具有全球地面覆盖连续 ,功能多 ,精度高 ,实时定位 ,应用广泛等特点。从上个世纪 90年代初 ,我国将GPS技术应用到南极科学研究中来。在第 17次南极科学考察中 ,采用GPS技术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长城站的国际GPS联测和中山站的GPS跟踪站。南极板块运动监测等地球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是国际南极地学界多年来关注的大尺度、长周期研究计划 ,属于南极环境长期变化的研究范畴。从 1992年开始 ,SCAR组织协调十几个国家 30多个南极站参加每年一度的连续 2 2天的南极GPS会战联测 ,我国从 1994年参加此项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测绘通报》2007,(10):72-73
早在2005年第22次中国南极科考和2006年第23次中国南极科考过程中,中国南极考察队就实地使用和测试了拓普康测量仪器.拓普康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经受住了南极超低气温的考验和较强的磁场干扰,在环境恶劣的南极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帮助科考队员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数据,科考队上下对拓普康测量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今,拓普康测量系列产品又将在2007年第24次中国南极科考活动中挑战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帮助中国在世界之极、南极之巅修建第三个永久考察站,在世界最南端矗立起永恒的中国地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16次南极考察与格罗夫山地形图测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俊  彭文均 《地图》2001,(1):24-26,52
一、第 1 6次南极测绘考察概况中国第 16次南极考察计划执行的是“一船两站”运行方案 ,雪龙船于 1999年 11月 1日从上海启航 ,按上海—中山站—智利蓬塔—长城站—中山站路线行驶 ;2 0 0 0年 3月 1日从中山站正式返航 ,4月 5日抵达上海。整个航次历时 15 7d ,航行 5 0 10 2km ,累计破冰 6 5km ,创造了雪龙船六下南极离站时间最晚的新记录 ,同时也创造了我国南极考察以来航程最远、破冰距离最长、一个航次四过西风带的记录。中国第 16次南极考察任务艰巨 ,时间性强 ,危险性大 ,依赖客观因素较多。在国家海洋局的直接领导下 ,经过全体队…  相似文献   

15.
10月20日,第25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乘坐“雪龙”号出征.其中包括国家测绘局派出的8名测绘队员和2名后勤保障人员。他们将承担包括南极内陆冰盖DOMEA建站测绘保障、中山站测绘基准维护观测,南极普里兹湾海冰观测、长城站GPS跟踪站建站观测及其周边地区航外业控制测量等测绘工作。  相似文献   

16.
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南极冰盖变化研究的基础数据,在我国南极重点考察地区Dome A及中山站至Dome A考察断面,利用新一代测高卫星CryoSat-2,对常用的几种插值方法如反距离加权、克里金、径向基函数、局部多项式和最近邻点插值方法的插值精度进行交叉比较,结果显示克里金插值方法的精度最高。利用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采集的GPS数据,对克里金插值方法生成的两个区域的DEM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坡度较小的Dome A区域DEM精度较高,平均高差为1.248 m,标准差为0.51 m;坡度较大的中山站至Dome A断面区域DEM精度较低,平均高程差达到3.87 m,标准差为9.358 m。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的线路图、纵断面图及距离中山站 68~ 4 64km路段的表面年积雪状况图 ,分析了海拔高度的测定精度。同时 ,就考察剖面的雪貌及常规气象 (包括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 )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GLAS高度计的在轨性能,分析了其数据产品的精度。利用高精度的ICESat卫星测高数据,以及第2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GPS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此次考察中南极内陆冰盖Dome A最高点可能区域选取的正确性,并分析了Dome A最高点位置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环南极航行     
孙家柄 《地图》2003,(1):28-39
1992~1993年作者随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队在冰海雪原的南极进行了一次环南极航行,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神奇的南极。  相似文献   

20.
日前 ,武汉大学新建成南极馆 ,馆中陈列着南极石、蜘蛛蟹、南极服、北极工作仪等珍贵展品 ,生动的实物和图片记载了中国科学家在南极、北极的科学考察壮举。据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介绍 ,该馆显示了武汉大学的科学家们 2 0多年来横跨南北两极的豪情。馆内显眼的地方有3只憨态可掬的企鹅 ,这种企鹅是南极最大的企鹅 ,高达 1m ,重达 4 0kg ,其中 2只由国家南极办捐赠。武汉大学新建成南极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