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广东省信宜市白石镇境内某一中层滑坡产生的原因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滑坡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判断矩阵,从而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再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计算得到该滑坡的危险性指数值,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传统稳定性系数法)基本吻合,说明层次分析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合理性,可为当地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气象预警及防治区划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加权栅格叠加分析是GIS空间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文首先对其演进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其存在的抵消和极值埋没问题,并介绍了现有的改进模型——位序加权平均法及其不足。然后基于变权理论,提出了变权栅格叠加方法,以应对上述问题。该方法根据各叠加图层的初始权重及叠加栅格的像元值,通过一定规则对极值像元进行惩罚型、激励型或混合型变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抵消问题,并凸显个别极值栅格的效应,比较适合于选址、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景观评价等需要重视极大或极小值的叠加分析,是现有常权栅格叠加的有效补充。最后以湖北网湖湿地周边城镇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为例,基于局部激励型变权规则,进行了案例研究,证实了变权栅格叠加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地质遗迹评价和区划是地质遗迹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基础,对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及科学开发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分级定等,针对该评价方法权重值各指标值大小在不同评价单元内始终不便的弊端,创新性地引入了变权思路,建立了变权理论的地质遗迹评价系统。以青岛市灵山岛为研究对象,对已经发现的30处地质遗迹进行了等级评价,权评价结果和变权修正,发现变权评价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指标内部差异性带来的不良影响,评价值离散性更好,有利于等级划分,评价结果更符合灵山岛实际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易发性评价为基础,从原生因素和诱发因素着手,构建“10因素”指标体系,通过比较目前多种评价模型,建立了EW-AHP-SIM崩塌评价体系,对西南某公路沿线6个隧道进出口进行了崩塌易发性评价。研究表明:熵权法(EW)、层次分析法(AHP)和综合指数(SIM)耦合形式,弥补了熵权法采集数据的不准确和层次分析法的人为主观性,科学合理地确定崩塌影响因子的权重。坡形S3、岩性S4、出露结构面S5、距断裂距离S6和人类活动S10综合权重值相对较高,介于0.102~0.191间,为敏感因子,植被覆盖率S8和年平均降雨量S7综合权重值相对较低,为非敏感因子。基于EW-AHP-SIM评价体系,得到6个低风险区、3个中风险区、3个高风险区,与研究区现场实际情况相一致,可为崩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危岩落石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区,在应用GIS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因子贡献率提取主导性强的综合因
子,利用提取的主导因子进行系统聚类选择典型样本;依据因子的贡献率调整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农用地
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通过检验,改变初始权值建立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5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8.9%;为了进一步改
进BP网络,把第一次调整权值训练得到的网络权值作为下一次建模的初始权值,训练得到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100%,相对
误差最大值为9.5%。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聚类法作为对照,验证了这种BP模型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靠性与精确
性。最后根据所建立的BP模型预测获得中原城市群农用地适宜性分区图,各土地类型适宜性从西往东呈现由低到高的分带性,
其中高度适宜区占总面积的32.4%;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8.9%、22.1%、16.6%。   相似文献   

6.
针对熵权法组合权重分配固定不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OWGA算子的权重分配方法,建立基于熵权-IOWGA算子的变权组合模型。该方法以各单一模型的预测精度作为诱导值,按每一期诱导值的大小对单一模型进行有序赋权,并将其应用到变形数据分析中。实验表明,该方法赋权过程合理,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更加适用于变形分析预测过程。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一卫星钟差预报模型自身存在的缺陷,提出基于二次多项式、灰色GM(1,1)和ARIMA等三种单一模型的最优非负变权组合预报模型。通过与各单一模型和经典权组合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报残差RMS值最小,精度更高,能够根据各模型预报效果赋予不同的权值,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多种单一模型的优点,可降低预报风险,提高模型预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将该项目区域视为一个小型区域,以此作为一个区域模型,并分为38个评估单元,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及地质分析法进行评估,针对风电场区域大,地质环境条件多变,考虑了多个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对风电场区域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估。将38个单元逐个进行计算后,划分出了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层次分析法的评估结论与地质分析法的结论基本一致,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危险性中等区涵盖地质分析法确定的危险性中等区。推广到类似区域进行合理、定量地划定区域危险性等级,给城市新区建设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软件质量指标集的基础上,由Saaty法得到相对重要性权值矩阵,并由层次分析法提供了一条软件评价由定性向定量化方向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GM(1,1) 、BP神经网络、卡尔曼滤波的特点,建立以灰色关联度最大为准则的最优非负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误差“放大”的效应。与以误差平方和最小为准则的变权组合模型、各最优加权组合模型、各单一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可拓学的基本理论,并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选取了岩土体类型、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已有灾害点数量、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多年平均降雨量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建立了基于可拓学理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以济南市为例,对可拓学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该方法获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建立评价模型。提出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土壤内部指标分等、外部指标定级,整合全部评价因素的新观点。采用相关系数、半方差函数进行指标筛选,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指标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模型将土壤不同含量单位的指标纳入同一评价体系形成内部因素,叠加区域地下水、农作物质量等外部因素,建立土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土地可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中、差5等20级,其中可作绿色(111和121级)及无公害(211和221级)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地占62.60%;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512和522级土地面积267.54km2,多位于矿区(金矿、石墨矿、铜铁矿)周边或紧邻城镇地带。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模型的建立对山东其他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质量等级划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对某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过程中,往往很难准确合理地确定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AHP)与模糊数学(fuzzy mathematics) 综合评判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地区的生态环境健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选取实验区的各类生态指标。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层次权重,然后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根据提取的遥感数据完成地区生态环境评价分级。运用基于AHP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GIS平台上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叠加,得到地区生态环境的等级评价图,实现了地区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确定地区生态环境各指标权重所得的评价分级是与现实吻合的,这对于评价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县域为研究对象,从影响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人类干扰因素两个方面出发,确定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在内的系统化评价指标体系;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分析的模式,通过GIS网格技术和模糊综合评价多属性特征分析,提出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互相融合,以网格单元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路段属性求权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最优路径搜索功能是车载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模块的核心功能之一。车辆在道路路段上的旅行支出是综合考虑道路的各种属性,通过加权、无量纲化等计算后的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道路的各种属性加权,给出了不同类型属性的无量纲化的标准函数。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理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中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特点,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构建地质灾害调查中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一致矩阵数学模型。实例分析表明,用该方法对地质灾害调查中边坡稳定性评价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采用多层次分析(AHP)法,以北京密云水库上游部分库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库区实际情况,选取植被覆盖率、土壤类型、坡度、高程、降雨量、土地利用六种影响滑坡灾害发生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对区域滑坡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在ArcGIS的空间分析环境中运行权重叠加,将研究区域划分成无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危险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大部分地区比较稳定,最易发生滑坡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密云水库东北部的河谷、山谷地带,呈零星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