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是建设高效的能源经济体系、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性途径。因此城乡一体化对能源效率的效应分析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测度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能源效率值,并分析其时空上的分异特征,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3个维度的综合指标体系评价城乡一体化水平,以此为基础运用Moran's I指数确定了能源效率、城乡一体化水平及其他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最后运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估计城乡一体化及3个控制变量的回归参数值并作空间效应分析。得出结论:① 从空间相关性分析来看,长江经济带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也对能源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技术进步则在一定条件下与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② 从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来看,城乡一体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要小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而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最小;③ 城乡一体化水平对能源效率的正向影响程度随着能源效率的上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其影响在空间分布上自东向西呈现出递增的特征;④ 长江经济带的能源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基于此,对长江经济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能源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向多尺度、全要素、长时序“三区空间”形态效率格局解析及其演化机制分析,构建基于“四叉树”算法的“三区空间”识别方法,以“形态效率值”作为空间形态效率的核心衡量手段,构建统一、可比较的“三区空间”形态效率衡量渠道;运用Duga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基于“四叉树”算法对国土空间形态描述的有效性,并挖掘形态效率及其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宏、中、微观各尺度国土空间的形态监测提供数据适应性强、判别精度高的基础支撑方法。以长江经济带为实证对象,对该典型区域“三区空间”形态效率的特征、变化差异及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近40年来,城镇空间成片开发水平快速提升,形态效率提升0.46,而农业空间集中连片水平剧烈下降0.17,生态空间基本不变;(2)长江经济带“三区空间”开发保护存在中西部后发地区城镇空间无序开发、全域农业空间形态破碎以及东部地区大规模侵蚀生态空间完整性的风险;(3)关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区位条件相对较差地区的“三区空间”形态效率变化,并制定空间结构与形态优化的相关政策,是优化长江经济带三区空间形态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以及相关专业资料,从基本公共教育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机构等五大类构建指标体系,综合分析评价长江经济带12个城市2015年和2016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汇总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变化结果,分析其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各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内部各区县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且公共服务水平高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发展也较快。(2)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的区间差异化程度及其在监测期的演变因地而异。此次监测分析结果可帮助国家相关决策部门掌握长江经济带各示范城市的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发展状况,合理对各示范城市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不足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帮扶。  相似文献   

4.
研究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是完善长江经济带矿区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在收集2000 年以来有关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资料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分区评 价了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从地区来看,长江经济带的 As,Cr,Ni,Zn,Cd平均含量以中游地区最高,Cu,Pb,Hg平 均含量以上游地区最高.从元素来看,Cd,Hg是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元素,上游地区2种 元素的地累积指数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6.32 和 7.04;中 游 地 区 分 别 为 16.93,-14.19;下 游 地 区 分 别 为 -18.41 和 -105.23.从分布来看,w(Cd)均值大于1.5mg/kg的矿区均匀分布在长江经济带内,w(Hg)均值大于2mg/kg 的矿区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为今后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预防和治理制定了健康风险评估、 开展农产品安全研究、合理调控开发总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内河港口是内河航运纽带的重要节点,评估内河港口的区位优势度对长江经济带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以2021年长江沿岸内河港口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源数据,结合长江内河港口辐射范围内的3个指标并对原模型进行改进,结合AHP-EWM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长江沿岸28个港口的区位优势度,研究结果显示:① 除重庆和武汉以外,江苏省以外的其他省份港口辐射范围内交通网络密度都比较低;从交通干线影响度来看,分布比较均衡且数值较为相近;而城市经济影响力的空间分布较为无序;② 根据区位优势度的高低以及空间分布得出长江经济带货运港口空间格局为“三中心,一组团”的空间格局;③ 将内河港口按长江岸线所属省份进行划分后发现:江西省3个港口区位优势度差异最小,但其优势度也整体偏低;安徽省与江西省类似;江苏省整体优势度较高且差异小,湖北省的优势度差异最大,表明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等问题且亟需改善。研究成果可对长江经济带内各个港口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规划、港口选址等方面提供指导性意见帮助打通铁路、高等级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6.
2017年以来,湖北省赤壁市国土资源局多举措推动"生态国土"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重点推进"生态长江"区域建设.依托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政策优势,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全力支持赤壁长江大桥国家级重大建设项目,将赤壁镇作为"生态长江"建设的辐射点,扩大临江乡镇建成区规模.极推进赤壁市临江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引导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和林果业集群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的出台,武汉确立为国家级航运中心地位,五大重点领域产业集群四个以武汉为核心,产业发展作为最基础的要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长江中游武汉段为研究区域,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监测数据和网络大数据,对两期的武汉特色产业信息进行提取和叠加,利用构建的产业发展适宜性分析模型开展了两期产业适宜性情况以及其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产业发展的适宜性结果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作为西部重要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通过构建交通网络发展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模型,利用现势性强、精细化程度高的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成果,开展成都市交通网络通达性变化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双核共兴"的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和布局正在形成、交通网络通达性正在由中心城区向外扩张;通过空间化、定量化地展示成都市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及变化,可为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地理信息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9.
城镇空间格局,是重要的地理国情之一。本文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江苏省城镇空间格局演变监测,以"尺度-维度-因子"为规则,在多源时空数据和互联网开放数据的支撑下,按照区域、省域、城市等空间尺度,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等多维度空间,分空间形态、空间联系、空间组织、产业布局、活力分布、公共服务布局等表征城镇空间格局的多因子,设计了江苏省城镇空间格局监测指标体系。上述监测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揭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影响下的江苏省城镇空间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变化规律等。  相似文献   

10.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持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所主编 ,南京地理与湖泊所、中国地质勘察技术院等 3 1个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地图集》及其电子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向国内外出版发行。图集出版前通过了以徐冠华院士为首的评审委员会和以陈述彭院士为首的编纂委员会审议并分别作序。图集出版后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在京组织了以孙鸿烈院士为主任 ,童庆禧院士为副主任的专家鉴定委员会 ,对图集成果进行鉴定。一致认为 :图集主题明确 ,选题精练 ,结构严谨 ,时代性强 ,对研究、决策与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促进当前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eChangiiangRiverisrichinfreshwaterandwaterpowerresources,themeanrunoffandwaterpoweroftheriverareabout37%and52%respectivelyoftotalonesofChina.Inaddition,theChanaiiangRiverhastheimmensenavigationpotentialandvaluableshorelineresources,thenavigablelengthreaches364okmandtheallshorelinelengthisabout6OOokmfromYihinCitytotheestuary.Moreover,theChangiiangRiver,withtheadvantagesofsuitablelocationandbroadhinterland,crossesEast,MiddleandWestEco-nomicZonewithdifferenteconomiclevelsofChina,soitsuniq…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流是城市群内经济社会联系的重要反映,也是区域流空间的关键体现。本文依据流空间理论,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和2018年中国铁路班次OD数据,从全国尺度分析城市群社区结构特征,并从城市群尺度比较分析了5个主要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网络节点结构。结果显示,从铁路客运班次联系来看,城市组团片区与国家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群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5个主要城市群具有不同的局部特征:①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呈网络状的空间形态和相对集聚的规模分布,主要问题为局部节点的枢纽作用与规模的匹配性有待提高;②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呈放射状的空间形态和相对集聚的规模分布,主要问题为与全国其他城市群的联系相对薄弱;③ 京津冀城市群呈放射状的空间形态和相对集聚的规模分布,主要问题为存在边缘化的节点;④ 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组团状的空间形态和相对分散的规模分布,主要问题为内部结构较为松散;⑤ 成渝城市群呈哑铃状的空间形态和相对集聚的规模分布,主要问题为与全国其他城市群的联系薄弱。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群网络结构发展阶段的差异,补足城市群内和城市群间的联系短板,促进规模位序结构与网络结构的耦合协调,推动建设层次分明、枢纽协作、网络化发展的客运服务网络,支撑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EPOSITIONANDROLEOFWUHANCITYINTHEREGIONALECONOMICMACROSTRATEGIESOFCHINA①LiuMiaolong(刘妙龙)DeptartmentofSurveyingandGeoinforma...  相似文献   

14.
1 ADVANCINGOFTHEQUESTIONANDCONSTRUCTIONBACKGROUNDOFSUZHOUINDUSTRYGARDENPerroxgavespecialattentiontotheeffectofimportantitemsandconstructionofinfrastructurewhenhediscussedtheproductionofgrowthpole(Li,1988).Lotsofdomesticscholarshavealsoprobedintothi…  相似文献   

15.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 (the strength and temporal sequence) as a main lin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Wuhan, which is the biggest metropolis in the central China and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basin,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macro-strategy of China from a new visual sight. On the ba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a large economic triangle constructed by Hongkong, Wuhan and Shanghai,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Wuhan and Hongkong, Wuhan and Shanghai.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some new evid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at regional economy of China under the copropelling of the three great economic pivot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6.
都市圈的形成是自然和社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市圈战略是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通过调整空间结构来扩展经济效益空间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掀起了规划建设都市圈的热潮。然而,从世界都市圈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人口、经济发展集中于沿海超大城市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反映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对海岸带的依赖。都市圈的战略规划应当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都市圈的形成是较长时期的历史积淀结果。它们早在农业经济时代就是人口密集、水网发达地区的河港,近代工业经济发展时期,又成为面向大洋的海港,在信息时代,必须再向现代化的航空港和信息港的方向发展。多港融合,才能具备世界级自由港的功能。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从地缘经济来看,大都市圈一般具备明显的地域经济优势,具有明显的金融中心龙头效应,占有GDP的绝对比重。随着城市通勤圈的不断扩张和大陆腹地的袭夺,大都市圈通过不断的城市扩张,打破了行政区划的时空分布模式,推动了区域经济重组,并促使其向跨国经济发展。都市圈的发展极不平衡,各具特点,总体上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和空间分异的规律性。就目前比较成熟的三大都市圈,从地缘关系上看,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人文优势,珠三角背靠国际大都市香港,具有亚洲优势,而长三角更具“蝴蝶效应”潜质,展现出吸引全球的世界魅力。都市圈内部各城市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中心城市竞争。因城市化的天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机遇)、地利(区位优势)与人和(人为因素影响程度)的基础不同,都市圈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提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因势利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去跨越各自发展中的门槛。都市圈普遍存在大都市的通病,而且应急反应能力十分脆弱。在都市圈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从都市圈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和应急预案,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17.
长江南京段岸线资源GIS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岸线资源是特殊的国土资源,岸线资源评价是岸线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以往的研究仅从自然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对于生态条件的考虑鲜有涉及。为了达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根据长江南京段岸线资源的特点,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生态因素,构建了岸线前沿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六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合理的评价单元,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ArcGISEngine开发包,在完成单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建立的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内的岸线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长江岸线南京段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ree types of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rderly development.Fo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patial function zones should be divided scientifically to clear its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Therefore, based on ecological constraints, a beneficial discussion would be about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adopting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striction and suppor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ers, taking Tacheng Basin, Xinjiang of China as an example, choose township as basic research unit and set up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itabi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uitability, and urban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which are analyzed by using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s and exclusive matrix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is paper formed a set of multi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for three types of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of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based on a novel perspective by scientifically dividing Tacheng Basin into ecological space, agricultural space, and urban space,which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and scientific orientation for spatial function at the township scale. 2)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ree types of spatial pattern,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was clearly defined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s,ecological economic zon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zones, and urban development zones. 3) A new idea of space governance is provid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tween ecology and economy, which can break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 abou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ffers a scientific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macro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