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寿王坟铜矿已探采六十余年,主体矿已开采殆尽。收集了本区地质综合资料,本次工作是以验证物化探异常、探索北翼接触带和对南翼接触带矿体进行"探边摸底"为主要目的。分两个阶段投入了地质、物探、化探及钻探相结合的勘查工作,新探获了11条铜、铁、钼矿体,并估算了一定的资源储量。通过地质工作,说明寿王坟铜矿深部仍有探寻矽卡岩型铜铁矿和斑岩型铜钼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西段相继发现了乌兰德勒铜钼矿、准苏吉花钼钨矿、乌日尼图钼(铜)矿,乌花敖包钼矿和达来敖包钼矿等,在阐述乌兰德勒(铜)钼矿成矿地质条件、岩(矿)石物性参数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总结乌兰德勒钼(铜)矿床的找矿经验,探讨物化探方法的找矿效果,总结综合找矿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土营子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侧大陆边缘的岩浆活动带上,是华北北缘多金属成矿带东端新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热液脉型铅锌银-矽卡岩型铁铜的超大型多金属矿床。北西向F1断裂是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具有继承性和多期活动的特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钙碱性花岗斑岩均沿F1断裂侵位,花岗斑岩是成矿母岩,斑岩型铜钼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岩株的内、外接触带的硅化+绢云母化带中,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化套叠在斑岩型铜钼矿化的外侧,受青磐岩化带控制,具有典型的蚀变分带性和矿化分带性。本文结合最新的勘查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其成因主要为斑岩型铜钼-热液脉型铅锌银-矽卡岩型铁铜高中温热液矿床,且有多期、多阶段成矿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牛栏长垠钨钼矿床位于三支笔断裂与新华夏构造系的增坝断裂北东向次级构造的复合部位;本文通过对牛栏长垠钨钼矿矿体地质特征、矿化富集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查明矿体主要赋存于隐伏石英斑岩脉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发育的石英微、细脉群中,成矿物质来源与石英斑岩有关[1];在分析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物质来源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矿模式作了初步浅析。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地区的斑岩型钼矿,多处于大陆板块边缘,根据其岩浆特点及矿石品位(辉钼矿品位很少超过0.25%)等特征,大体归类于钙碱性型斑岩钼矿。其成矿母岩多为钙碱性及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钼以辉钼矿的形式赋存于网状石英—辉钼矿细脉、石英—辉钼矿大脉或以叶片状或叶片状集合体分散于岩体中。与钼铜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是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及云英岩化。  相似文献   

6.
矿区属中国东部钼成矿域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本文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矿体的空间分布与矿区内褶皱、断裂、岩性、围岩热液蚀变强度有关,大竹园沟钼矿床为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还指出了找矿标志,分析了找矿远景,对以后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造山过程中会引起金、银、铜、铅锌、钼等成矿元素发生一定程度的活化、迁移和富集矿化。形成造山型矿床—以金矿床在表层,银、铜、铅锌、钼等矿床在深部或金与银、铜、铅锌、钼等成矿元素伴生的金多金属矿床。大场地区的大场、加给陇洼等金矿床均属于造山型金矿床,但未发现银、铜、铅锌、钼矿床的伴生,该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元素组合以金砷锑为主;说明该区剥蚀作用较弱,研究该区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图发现,铜钼两种元素在该区呈高背景,为造山作用引起。通过降低铜钼的异常下限,圈出一些铜钼异常,根据这些异常结合已有成矿事实、地质构造,圈定出两处隐伏矿预测区,预测区内发现弱化探异常与弱物探异常套合较好,在预测区内寻找造山型铜钼矿床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台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有色金属矿床多与花岗斑岩体或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矿床类型主要以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为主及爆破角砾岩型和热液脉型矿床。矿床与侏罗纪、白垩纪中酸性小侵入岩体和区域上EW向、NE向、NNE向断裂有着直接关系。华北地台北缘的钼(铜)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180Ma左右和140Ma左右两个时期,主成矿期为140Ma左右。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车户沟矿区铜钼矿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发现的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花岗斑岩体形成于印支期。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后从挤压向拉张的构造环境。铜钼矿化与隐爆角砾岩体关系密切,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中酸性斑岩体活动晚期,富金属(铜钼)组分、富气液岩浆上升到地壳浅部,当气液压力大于围岩静岩压力时,气液发生沸腾作用,同时发生引爆作用,造成温度、压力下降,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导致成矿物质(铜钼)沉淀成矿。对其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研究,为今后的找矿、探矿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查干花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干花钼矿床位于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宝音图台隆中段,是乌力吉——锡林浩特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内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查干花钼矿床主要赋存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体处、北西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矿区内围岩蚀变强烈,并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辉钼矿呈星散状分布于脉石中形成的浸染状构造。笔者在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成因及找矿标志。认为查干花铜钼矿床的发现是该区域找矿的重大突破,显示出良好的区域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罕达盖铁铜矿床是近几年内蒙古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的一个小型铁铜矿床。矿床产于石炭纪石英二长闪长岩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地层外接触带的矽卡岩中,矿体的形态及空间分布受接触带控制,矿体的产状随着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及矽卡岩总体产状的变化而改变,属典型的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及矿体的特征进行研究,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并对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今后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陡坡钼矿床是一新发现的中型钼矿床,该矿床赋存于早白垩世灵山超单元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内侧,矿化类型主要为细脉浸染状。矿床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次为磁黄铁矿、斑铜矿等。灵山超单元花岗岩岩石类型属高硅富碱钙碱性(偏碱性)系列,SiO2含量72~77%,K2O+Na2O总量大于7.9%,K2O/Na2O大于1。矿床的围岩蚀变叠加组合主要为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组合、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组合。该矿床属中高温热液斑岩型钼矿床,结合岩浆岩特征,成矿作用于与岩体关系密切,并可能受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乌勒格尔吉达阪锡、钨、钼矿地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位于黄岗铁、锡、铜、铅、锌成矿带(V61-4)内,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锡、钨、钼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中酸性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外侧的北东及北东东向构造破碎带中。目前该矿已探获得锡、钨、钼金属量2万吨,属中高温热液型矿床。本文结合该矿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分析,对成矿流体运移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查干套勒盖地区,位于得尔布干深断裂北西侧,包括长岭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区、龙岭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区和北缘中低温热液脉型铜钴多金属矿区。区域内有甲乌拉大型铅锌矿、查干布拉根大型银铅矿、额仁套勒盖大型银矿、乌努格吐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和哈拉胜大型银铅锌矿。本区处在乌努格吐山和哈拉胜两矿中间,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具备寻找中大型以上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克孜勒他乌金铜成矿带位于加波萨尔古生代岛弧区,卡拉先格尔成矿带,该成矿带受卡依尔特一二台断裂控制。克孜勒他乌花岗闪长岩体侵位于上泥盆统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中。工作区内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孔雀石化等蚀变发育。本文结合物化探特征,认为克孜勒塔乌金矿具有良好的寻找斑岩型铜钼(金)矿的前景。石英脉型金矿点也有望发现有工业意义的小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温都尔庙加里东增生带铜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包括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矿体产于白乃庙组绿片岩中;北矿带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其成矿作用复杂,矿床成因争议较大。本文在详细地质工作基础上,将该矿床的特征与经典矿床模式进行对比,认为白乃庙铜矿床应属于斑岩型矿床,深部岩体具有巨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呼伦西白外围铜多金属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矿床的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矿区矿源层主要为成矿金属元素高含量的地层与岩浆岩,显示了该区成矿物质来源的多样化,另矿区构造受控于北东向辉森乌拉环形构造和北西向呼伦西白——珠斯楞海尔罕反"S"型构造的制约,极为发育的构造为矿区提供了矿液的通道以及有利的储矿空间,因此,矿床的成因也具复杂化,不同矿体的成因类型有热液脉型、斑岩型、铜镍硫化物型、泥岩细碎屑岩型等。  相似文献   

18.
六叫沟金多金属矿位于华北陆块北缘。经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发现金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北东西向断裂构造带,铜矿体赋存于北东西向断裂构造带。目前矿体沿走向及倾向上均未得到工程控制。在分析六叫沟银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矿与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属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型金多金属矿床,显示该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花岩钼矿床位于鄂西黄陵背斜,属斑岩型钼矿。钼矿主要产出在第一岩浆旋回晚期过渡相的含钼的石英脉及其蚀变带中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为主。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为简单类型,环境地质条件中采空区引发地面变形和矿山排泄物污染水、土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和预防,环境地质类型为第二类,该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为Ⅱ-3,即环境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内的矿床类型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大类,内生矿床主要为:斑岩型铜金矿、矽卡岩型铜金矿、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铊金矿、岩浆型辉绿岩矿;外生矿床主要为:蒸发沉积型白云岩矿、镁矿,化学沉积型石灰岩矿、白云岩矿、泥灰岩矿,生物化学沉积型石灰岩矿,机械沉积型砂岩矿、页岩矿。外生型矿床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均有产出,主要分布于滁州成矿区和巢湖—含山成矿区,受沉积环境及褶皱构造的控制。内生型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主要分布于沙溪成矿区和滁州成矿区,受侵入岩、断裂裂隙构造、褶皱构造、侵入接触带构造和碳酸盐岩建造的复合控制。区内的找矿突破方向主要包括:(1)沙溪—新屯仓一带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和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的潜力;(2)继续拓展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找矿空间;(3)早古生界富含有机质的地层是寻找页岩气资源的重要"目标层系";(4)应加强沿滁河断裂分布的地热泉资源的调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