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任永健 《地质学报》2019,93(11):2813-2831
近年来对张广才岭南部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和演化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对其进行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张广才岭南部早—中侏罗世构造岩浆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张广才岭南部早侏罗世花岗岩主要由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3件样品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172. 7~182. 4Ma,属于早侏罗世。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以含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为特点,具有钙碱性、A/CNK值小于1. 1、Eu具弱负异常(δEu=0. 55~1. 03)等地球化学特征,属于I型花岗岩,具有壳幔混合成因机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中侏罗世黑云英云闪长岩富含暗色微粒包体,其A/CNK值小于1. 1(0. 88~0. 93),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6. 89%~77. 82%)、富碱(K2O+Na2O=6. 36%~8. 5%)、富铁贫镁(FeOT/MgO=6. 2~20. 6)的特征,并且稀土总量高、Eu负异常明显(δEu=0. 01~0. 74)、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属于A2型花岗岩。对张广才岭南部早—中侏罗世花岗岩的研究表明,早侏罗世早期(172. 7~182. 4Ma),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 导致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造成古老地壳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由此形成具壳幔混合成因的花岗岩体;早侏罗世晚期(172. 7Ma),东侧佳木斯板块与张广才岭地块碰撞造山作用形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侏罗世早期(168. 1Ma),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持续,形成具壳幔混合成因的黑云英云闪长岩;中侏罗世晚期(166Ma),构造环境逐渐由挤压造山向造山后伸展环境转变。  相似文献   

2.
安徽繁昌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昌浮山钾长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浮山钾长花岗岩为硅过饱和的准铝质-弱过铝质富碱富钾岩石,具有较高的Ga/Al值、TFeO/MgO值、Zr+Nb+Ce+Y和稀土元素含量,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此外,浮山钾长花岗岩具有低(~(87)Sr/~(86)Sr)_i、高δ~(18)O、负ε_(Nd)(t)和ε_(Hf)(t)、负Eu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繁昌浮山钾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24.9±2.0Ma(n=15,MSWD=0.20),被解释为钾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与长江中下游地区A型花岗岩带中的其他岩体为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岩石学和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浮山钾长花岗岩可能是新生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形成浮山钾长花岗岩的新生下地壳可能由来源于富集地幔岩石圈的玄武质-安山质岩浆和少量结晶变质基底物质组成。根据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挤压向伸展构造应力场的转变,随时间推移,伸展作用逐渐增大,至125Ma左右该区岩石圈可能达到了伸展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对小兴安岭北部孙吴-嘉荫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据此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早中生代花岗岩分为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形成时代分别为210 Ma和187~181 Ma。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属铝质A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火成岩地壳。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属埃达克岩,是由加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与同期埃达克岩具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源区为中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地壳物质。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花岗岩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挤压构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A型花岗岩的成因研究是揭示重要壳幔相互作用和伸展型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窗口。离子探针锆石U-Pb测年指示内蒙古中部达来地区的达来庙钾长花岗岩岩株大约于晚侏罗世(160.1±1.8Ma)侵位。岩体Si O2含量介于69.8%~73.9%,富碱铁,贫钙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发育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20~0.68)。这指示达来庙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岩石具有低全岩Sri(87Sr/86Sri=0.70504~0.70523),低正全岩εNd(t)(+2.1~+2.3)以及高正的锆石εHf(t)(+7.0~+11.5)和高锆石δ18O(6.7‰~7.7‰)等同位素特征。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指示达来庙花岗岩可能源于新增生中基性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及其后的结晶分异作用。一方面,达来庙花岗岩和蒙古-华北北部地块分散分布的其他A型花岗岩共同见证了有别于早白垩世大规模上地壳伸展的中晚侏罗世弥散状中下地壳伸展行为;另一方面,蒙古-华北北部地块晚中生代两段式的地壳伸展轨迹记录了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造山后的重力垮塌过程。  相似文献   

5.
辽宁营口虎皮峪地区古元古代岩浆事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云伟  王惠初  康健丽  初航  田辉 《地质学报》2017,91(11):2456-2472
辽宁营口虎皮峪地区存在3期古元古代侵入岩浆活动:早期虎皮峪辽吉花岗岩成岩时代为2119±16Ma,富硅、富碱、低铝、低钙及负Eu异常显示其具有类似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低Sr高Yb的特点指示其形成压力很低,与减薄的地壳有关;第二期后松树沟奥长花岗岩成岩时代为1892±16Ma,富硅、富钠、高铝,Na2O/K2O1.35及无Eu异常或正Eu异常显示其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中—高Sr低Yb的特点指示其形成压力较高、深度较大,与碰撞后加厚地壳底侵玄武岩的部分熔融有关;晚期南台子石英二长岩成岩时代为1850±11Ma,富碱(Na2O+K2O=11.32%~11.93%),里特曼指数δ=4.78~7.20,属碱性岩,低Sr低Yb的特点指示其形成压力中等,深度大概40~50km,是造山作用完成后板内伸展背景下的产物。上述3期岩浆事件对整个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早期辽吉花岗岩可能形成于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早期弧后伸展阶段;后松树沟奥长花岗岩则代表古元古代晚期碰撞后地壳加厚阶段的产物;南台子石英二长岩属后造山花岗岩,标志着辽东地区克拉通化的完成,开始进入后造山伸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肯德可克铁矿区二长花岗岩组成、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昆仑地区华力西—印支造山旋回在三叠世中—晚期进入造山后伸展阶段,且伴生大量中酸性岩浆作用,其中肯德可克铁矿区发育的二长花岗岩是本区矽卡岩型铁矿的成矿母岩。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该二长花岗岩具有偏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造山后期的伸展环境;LA-ICPM S锆石U-Pb测年得到其谐和年龄为(230.5±4.2)M a(n=7,M SW D=1.4),代表了岩体的形成年龄,并且其形成很可能与造山后岩石圈伸展,玄武质岩浆底侵提供热源引起下地壳物质深融作用有关,是印支末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徐楠  吴才来  郑坤  高栋 《地质学报》2020,94(5):1431-1449
南阿尔金造山带位于柴达木盆地和祁连-昆仑造山带之间,是一条重要的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带,带中分布的大量早古生代花岗岩蕴含着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茫崖A型碱长花岗岩对限定南阿尔金进入造山后伸展环境的时限以及壳幔相互作用具有指示意义,然而该岩体的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和形成的构造环境缺乏详细研究。因此,本文利用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 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对碱长花岗岩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探讨岩浆活动对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响应。碱长花岗岩显示高硅、富铁、富碱、贫钙和镁的特点,并强烈亏损Ba、Sr、P、Eu和Ti,属于A2型花岗岩;岩体的结晶年龄为403~424Ma,是中—新元古代新生地壳(新生长英质物质或钙碱性花岗岩类)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源区可能存在少量富Ca斜长石残留相;南阿尔金造山带在424Ma之后进入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不同块体之间的均衡调整导致深部幔源物质持续上涌,造成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了这一期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关于兴蒙造山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A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形成构造背景目前仍存在分歧。本文针对兴蒙造山带南段白音图嘎地区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从而探讨其岩石成因以及对晚古生代该区构造演化的制约。分析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分别为312±2Ma和294±2Ma,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岩浆活动产物。两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都有高硅(SiO_2=70.83%~73.85%)、高钾(K_2O=5.66%~7.97%)、高碱(Na_2O+K_2O=9.87%~13.29%)、低铝(Al_2O_3=10.72%~12.93%)、低钙镁(CaO=0.19%~1.22%,MgO=0.10%~0.26%)和低磷钛(TiO_2=0.01%~0.25%, P_2O_5=0.03%~0.21%)的特征,均强烈亏损Ba、Sr、P、Ti、Eu,弱亏损Nb、Ta等元素,具有较弱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以及强负Eu异常((La/Yb)N=2.4~5.8,Eu/Eu*=0.05~0.66),岩石类型都为过碱质A型花岗岩。此外,岩石还富K贫Na,低Ga、Ce,高Y,低Rb/Ba、K/Rb值。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新生下地壳熔融,源区富含辉石和钾长石,缺乏石榴子石和黑云母,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中,而古亚洲洋在312Ma年前就已闭合。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同时代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由于早石炭世古亚洲洋俯冲板片后撤和弧后拉张作用的影响,贺根山洋在白音宝力道弧后打开。在晚石炭世造山后伸展大背景下还存在着小规模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俯冲-碰撞造山运动,从而导致区域上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同时存在钙碱性岛弧火山岩以及后碰撞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造山带发育巨量显生宙花岗岩,记录了特提斯造山作用的岩浆—构造演化过程.本次研究以东昆仑丘吉东沟地区泥盆纪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厘定其成因类型,揭示岩石成因及其对原特提斯造山作用的启示.丘吉东沟花岗岩体由斑状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内发育暗色微粒包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显示,斑状花岗闪长岩形成于382.7±3.6 Ma,判定其为中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w(SiO2)= 66.80%~73.15%)、富碱(w(K2O+Na2O)=7.07%~8.50%)和低铝(A/CNK=0.88~0.97)的特征,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岩石的w(MgO)和w(FeO)分别为0.74%~1.77%和2.13%~4.98%,具有变化范围较大的Mg#值(21~50).岩石富集Zr,Nb,Ce和Y等高场强元素(Zr+Nb+Ce+Y=330~540X10-6),亏损Ba,Sr,P,Ti和Eu等元素.岩石的稀土分配模式呈右倾的"海鸥式"特征,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8Eu=0.12~0.35)和较高的10 000 * Ga/Al比值(2.65~3.72),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构造判别图解指示岩石具有A2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表明,丘吉东沟泥盆纪A型花岗岩起源于低压高温条件下长英质地壳的部分熔融,具有一定的岩浆混合印记,其成因背景与东昆仑原特提斯域碰撞后伸展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卜涛  王国强  黄博涛  过磊  邹璇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38-2024030038
北山造山带在早泥盆世是否存在构造体制转换一直是该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关键。本文选取北山北带黄丘泉地区的石英二长岩和正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 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石英二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119±22 Ma和4096±17 Ma;全岩样品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碱性—碱钙性及铁质等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中等,轻重稀土弱到中等分馏且相对富集轻稀土,石英二长岩具有弱的负Eu异常,正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K、U,亏损Sr、Ta、P、Ti;锆饱和温度计算黄丘泉岩体的结晶温度在828~888℃,平均856℃;以上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A型花岗岩一致。锆石εHf(t)值介于-702~44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184~112 Ga,平均142 Ga,表明岩浆源区以古老地壳物质为主,但也有新生物质的加入,可能为新生幔源熔体上侵并与壳源熔体发生不同程度岩浆混合的产物。构造环境判别显示石英二长岩为A2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黄丘泉地区A型花岗岩均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A1型花岗岩和A2型花岗岩的共同出现,标志着北山造山带的构造体制于早泥盆世已进入后碰撞伸展环境,并具向板内构造阶段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华北克拉通东部造山带内古元古代中期(2.1~2.2Ga)岩浆记录了造山带早期重要的地壳演化信息,对探讨辽吉造山带古元古代地质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辽东黑沟地区古元古代碱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黑沟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86.5±6.5Ma,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岩石为碱性、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岩石富硅、碱,贫钙、镁、铝,极度富钠贫钾,富集Hf、Zr、Nb、Y等高场强元素,亏损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较高的(K_2O+Na_2O)/Al_2O_3、FeO~T/MgO、Ga/Al比值,负的Eu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海鸥型配分模式。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57~884℃之间,同时具有非常低Sr高Yb特征,指示岩石形成于低压高温的伸展构造背景。锆石ε_(Hf)(t)值为-0.96~+4.58,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2476~2821Ma,明显大于花岗岩的成岩时代,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黑沟碱长花岗岩岩浆源于太古宙TTG片麻岩在地壳浅部伸展条件下的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等资料,辽吉地区在古元古代早期可能处于大陆弧后盆地构造环境,黑沟碱长花岗岩是弧后盆地伸展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兴安岭南部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其形成时代及岩石成因。测得二长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88±2Ma,形成于早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富硅、富碱,CaO、Fe203、TiO2、MnO、MgO和P2O5的含量较低,A/CNK=0.95~1.12,A/NK=1.17~1.32,属于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Hf、Zr、Th,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和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稀土元素总量(∑REE)较高,配分曲线分布型式为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的右倾型,表现出轻微的负Eu异常。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长花岗岩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小兴安岭南部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应与古大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和蒙古-鄂霍茨克洋向额尔古纳地块之下的俯冲作用,即双向俯冲作用的弧后伸展环境相对应,其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3.
对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具有富Si、富碱,贫Mg、Ca的特征;微量元素亏损Sr、P、Eu、Ti,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A/CNK=0.88~1.21,A/NK=0.94~1.49)。测年结果显示,粗中粒碱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40.3±1.0Ma,细中粒碱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137.9±0.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区域研究资料,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4.
骆念岗  高莲凤  张璟  张振国  尹志刚  谢忠  崔建宇  吴子杰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04-67050004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75.8~174.5 Ma,为早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SiO2=71.23%~74. 52%)、富碱更富钾(Na2O+K2O=6.31%~8.31%,K2O=2.58%~4.78%)、贫镁(MgO=0.43%~1.50%)、贫钙(CaO=0.91%~1.81%)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0.97~1.16),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P、Ti等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14.07~50.34,无明显Eu异常(δEu=0.88~1.71)。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14~745℃)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显示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俯冲形成的上涌热流加热新增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研究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锆石LA- ICP- MS U- 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75.8~174.5 Ma,为早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SiO2=71. 23%~74.52%)、富碱更富钾(Na2O+K2O=6.31%~8.31%,K2O=2.58%~4.78%)、贫镁(MgO=0.43%~1.50%)、贫钙(CaO=0.91%~1.81%)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0.97~1.16),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P、Ti等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14.07~50.34,无明显Eu异常(δEu=0.88~1.71)。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14~745℃)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显示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俯冲形成的上涌热流加热新增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研究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6.
义敦岛弧是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义敦岛弧海子山花岗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 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与构造意义。海子山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93.7±1.1 Ma(MSWD= 2.1, 2σ),为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高硅、富碱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1.04~1.12,属于弱过铝质岩石。 稀土配分曲线呈燕式分布,Eu/Eu*=0.05~0.32,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Rb、Th、U、Ta、Pb等元素,明显亏损Ba和 Sr,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的εNd(t)=–4.8~-3.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 0.91~1.00 Ga,结合岩石的Pb同位素特征及 低的CaO/Na2O比值与高的Al2O3/TiO2比值,说明其应起源于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地幔组分加入。综合地球化学、 同位素特征及义敦岛弧地区构造资料,表明海子山花岗岩是造山后伸展背景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为地壳拉张、减薄,软 流圈地幔上涌引起中上地壳泥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壳幔物质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华北东部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与克拉通破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金凤  杨进辉 《地球科学》2009,34(1):137-147
A型花岗岩是非造山的、无水的碱性花岗岩, 具有独特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于造山后、板内非造山或者地幔热柱等伸展动力学背景, 蕴涵着大陆地壳生长、岩石圈演化及区域构造发展等大陆动力学的重要信息.在华北东部广泛分布着一期中生代A型花岗岩及伴生的碱性岩,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它们主要侵位于早白垩世(130~110Ma), 来源于上地壳、下地壳和地幔等多元源区, 是不同成分的岩浆经过分离结晶、岩浆混合作用形成; 综合区域地球动力学研究和A型花岗岩本身的地球化学特征, 认为华北东部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形成于地壳伸展背景之下, 是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的浅部地质响应, 标志着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作用的峰期.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二连-贺根山缝合带新发现西乌旗阿尔塔拉A型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该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242.9±1.5Ma,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阿尔塔拉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较高的SiO_2(75.89%~76.79%)、K_2O(4.18%~4.30%)和Na_2O+K_2O(8.23%~8.57%),贫CaO、MgO、Sr、Ba、Eu、Ti和P相对富集Ga、Rb和Th。该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海鸥式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δEu=0.11~0.14)。在地球化学判别图解上,阿尔塔拉A型花岗岩显示A_2型后造山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结合二连-贺根山缝合带蛇绿岩、岛弧型-后造山型岩浆岩的时空演化关系,古亚洲洋二连-贺根山洋盆可能在二叠纪晚期闭合并在三叠纪进入后造山伸展构造演化时期。  相似文献   

19.
浙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发育有何村石英二长岩、康山、沈家墈、泗岭花岗岩和凤凰山正长花岗岩等岩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何村石英二长岩侵位时间为149.2±1.1 Ma,康山花岗岩形成于137.4±1.2 Ma,沈家墈、泗岭花岗岩和凤凰山正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在133.6±0.95 Ma~131.3±1.7 Ma之间。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何村石英二长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准过铝质I型花岗岩,高Rb、Th、U、K,贫Nb、Ta、Ti,中等的Eu负异常(δEu=0.78~0.79),具有类似岛弧岩浆岩的特征,锆石饱和温度为826~830℃。康山、沈家墈、泗岭花岗岩及凤凰山正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岩石富Si O2,高Ga、Zr、Nb和Y,贫Al2O3、Sr、Ba、Ti和P,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2~0.12);区别在于前者Fe2O3T含量为0.63%~0.89%,母岩浆温度为788~814℃,显示高分异I型特征;后三者Fe2O3T含量为1.02%~1.57%,母岩浆温度为847~868℃,属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何村石英二长岩和康山花岗岩εHf(t)变化范围分别集中在-3.79~-1.67和-6.59~-5.23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对应于1162~1279 Ma和1350~1423 Ma,说明其源区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中元古代地壳;沈家墈、泗岭花岗岩和凤凰山正长花岗岩εHf(t)主要集中在-4.24~2.48之间,tDM2主要集中于915~1161 Ma之间,说明岩体的源区物质来自于中-新元古代江南火山岛弧,εHf(t)值逐渐增大,表明越来越多的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参与成岩。浙北地区三类岩体分别形成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挤压、早白垩世板块撤离挤压向伸展背景的转换和后造山拉张背景下岩石圈减薄等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闽西南地区存在两期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早、晚两期花岗闪长质岩石分别以汤泉和四方岩体为代表,其形成年龄分别为183~157 Ma和108~105 Ma.汤泉和四方岩体都为A/CNK<1.0的准铝质花岗岩类,均属板内钙碱型岩石.汤泉岩体因富Na2O、Ba、Sr,贫HREE、Y、Yb有别于四方岩体而具高Sr-Ba低Y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是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促使加厚的元古代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所形成;四方岩体是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汤泉岩体的形成指示研究区自中侏罗世(180 Ma)以来已有岩石圈伸展的岩石学记录,随时间推移,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愈加强烈,壳幔作用愈加明显,越至晚期岩石中地幔组分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