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文汉 《热带地理》2013,33(5):617-620
广东省英德市横石塘地区的地热田属于碳酸盐岩型地热资源。文章根据钻孔测温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该地热田的地温场特征、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等。该地热田主要热储层为泥盆―石炭系碳酸盐岩,热水径流特征和地温场特征受吴川―四会深断裂带的一系列构造控制。测温曲线显示:地温场形态呈不规则长椭圆形,长轴方向近北西向,可以推断地温场变化与岩石的断裂、裂隙和溶蚀程度有关。本区无附加型热源,深循环为该区热水的主要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阿荣旗阿力格亚银多金属矿位于大兴安岭南坡,区内早石炭纪—晚侏罗经历多期中高温热液活动。区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自早元古代以来,区内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以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两组断裂。热液型及矽卡岩型金、银、铜、铁、钼等金属矿化点多分布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带上,或是两组断裂的交汇部,而阿力格亚银金矿床就赋存于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交汇部位的次级构造断裂中。北东向断裂构造为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区内银、金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展布特征与矿化蚀变带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大脑包山为中心发育的环状与放射状断裂构造控制着铅锌银矿化体的产出,研究发现其成矿规律表现为北东向(基底)构造控制矿带。北西向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铅锌银矿体赋存于NW向断裂中,NW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附近形成富厚矿体。矿区相继发现多条NW向含矿断裂,显示出整个李清地矿区具有大型以上铅锌银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更新统阿巴嘎组火山岩组成为玄武岩,火山作用强烈,喷发方式以裂隙式喷发为主,火山岩分布广泛,受北东、北西向基底断裂构造控制,呈面状北东向,条带状北西向展布。多级火山构造发育良好。喷发环境为陆相中心裂隙式。岩石化学特征反映出本期岩浆活动深度较大,大约在150km的范围,属碱性玄武岩系列中的富铝、钠质类型。相当于幔源型。阿巴嘎组火山岩喷发时代为更新统。  相似文献   

5.
以仁怀市南部新城湿地公园DR1号井地热水为研究对象,从地热水所在区域地质、地热地质背景入手,分析该地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和热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热水具有断裂(裂隙)型温泉特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热储含水层为震旦系灯影组,其形成主要受岩性及区域性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6.
李洋 《西部资源》2012,(2):110-111
论文根据土右旗所处区域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及土右旗地热地质条件,对土右旗热储层分布情况,热储层盖层,热流通道,热源及热水补给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主要为盆地型地热增温型地热田,盆地内地热储层分布广,沉积稳定,从现有资料分析其热储温度较高,地热储层厚度分布稳定,面积大,地热条件较好,可望成为较大型的地热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黔西北五指山地区构造样式分析,总结了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期次构造对铅锌矿的控制作用,认为北西向构造控制了区内矿田的产出,北东向构造控制了矿床的分布,而北西向构造控制了矿体的产出,对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找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广东十字路锡多金属矿位于广东莲花山深断裂带中,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通过在矿区开展地表、槽探等工作,发现了两条锡矿化体和两条铅锌矿带,其中Ⅰ、Ⅱ号铅锌矿带为该区最主要的矿脉带,赋存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上侏罗统热水洞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破碎带中,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构造分区处于华北地台东部边缘,鲁西断隆和秦岭褶皱带东延部分的接合部,区域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断裂,部分北北东向断裂,组成了郯庐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控制了中生代沉积和燕山期岩浆活动。本文在对研究区地热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深入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研究,对研究区下一步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矿区位于南秦岭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带北侧,三叠系三渡水组是主要的含矿地层,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三组断层,是矿床最重要的控矿因素。岩浆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为金成矿提供一定的成矿物质。圈出金矿化体4条,金矿化体多呈北西向产出,倾向北东和南西,含矿岩性主要为砂质板岩。地球化学、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明显,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研究结果为以后的地质勘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老羊壕金矿位于内蒙古地轴西段北缘,矿体分布于色尔腾山群下部含铁变质岩层中,其形成与吕梁期斜长花岗岩及沿蚀变带发育的脉岩有关。金矿体主要受三合明东西向断裂带与大桦背——合教——达茂北东向断裂带控制,含金矿蚀变带主要是组成矿区向形构造的两条挤压片理化带、其次由北东及北西向挤压破碎带经蚀变矿化而成。根据老羊壕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属混合岩浆期后热液型,以蚀变矿化为主。老羊壕金异常区内的断裂构造及断裂构造中的多种蚀变组合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标志,为今后同类型区域地质找矿及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某金矿区处在北东向钦杭成矿带西南段桂东~粤西成矿带内,矿化体赋存于寒武系浅变质砂页岩、绢云母黏土板岩中。金矿体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直接控制,金矿床(点)主要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本文通过对矿区的成矿背景、地质特征和断裂构造控矿的浅析,总结出该区的找矿标志,为该矿区下一步找矿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杜秀兵 《西部资源》2013,(2):119-120
宗陶来矿区位于天山地槽褶皱系,北山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沙拉扎山隆起(Ⅲ级构造单元)的北部,铁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上统阿木山组中接触交代型矽卡岩中,区内断裂构造、岩浆岩发育、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为本区主要容矿构造,华力西中晚期侵入活动及中高温热液是形成宗陶来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榕江县觉细锑矿矿区控矿规律及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矿区内主要发育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地球化学显示Au、As、Sb、Hg、Cu、Pb、Zn、Ag、Se综合异常总体呈北东向分布。根据控矿规律模式、成矿因子分析,初步认为北北东向断裂为矿区主断裂,该断裂本身不含矿,是区内主要导矿构造,而次生的北东向断裂是区内重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乌素图地区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HR4地热井的水化学组分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行了地热水的水质评价。利用大气降水、泉水及地热水同位素资料,确定了HR4地热井热储层中地热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热水为弱可更新的地下热水。  相似文献   

16.
张兴奇 《西部资源》2014,(1):208-209
阳东县矿床多与燕山运动,尤其是晚期岩浆频繁活动有关,形成了多种次生矿床,使其种类较多、分布较广。牛屎坑铅锌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粤西坳陷带上,东坑断裂南段,温泉向斜以北,温泉断裂的北西,主要构造方向为近南北向、北东向及次一级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断裂,次一级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容矿断裂。据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牛屎坑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型矿床。文章通过探讨,剖析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旨在寻找隐伏矿体、扩大找矿远景,为矿区进一步寻找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乌素图地区HR4地热井位于呼包盆地东部,根据其地质、构造及沉积环境特征,对该井的热储层、热储盖层、地下热源、热水补给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地热类型属于地热增温型,地热资源受构造和沉积地层控制,并以断裂构造控制为主,地层岩性控制为辅。  相似文献   

18.
龙门县某地热田区域上佛岗—丰良深大断裂带与河源深断裂带裂带之间,区内构造发育,周围花岗岩体大面积出露,周围分布多处热泉点。通过对断裂、褶皱构造、地层岩性、花岗岩体分布地质特征及地形地貌等特征的分析,认为龙门县某地热田的形成成因与包含碳酸盐岩地层的短轴背斜及相关断裂构造有关,这也为今后该地区下一步水热型地热田的寻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于内蒙古中地槽褶皱系,温都尔庙-翁牛特旗晚华力西期褶皱带,西拉木伦断裂与康保断裂之间,哈达庙金多金属矿的中段南侧附近,褶皱构造主要是阿尔斯台—巴音哈尔单斜,该单斜分布于研究区中南部,由三面井组构成,倾向45°~60°,倾角17°~35°,走向近北西向。构造线主要有两组方向,分为近北东向和北西向,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东南部、西部及西偏北,主要以燕山期活动较为强烈,多位于花岗岩体中。本文对研究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化)体特征进行研究,最后对研究区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进行深入研究,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惠州市地热资源丰富,通过分析地热资源分布特征,了解其地热水化学特征与理疗价值。主要以低温地热资源为主,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根钠型水最为常见,酸碱度为中性、碱性水,均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除润杨溪谷温泉水外,均达到热矿水命名标准。多数地热田沿NE向断裂带呈线状(串珠状)分布,其余则多分布于各深大断裂之间位置,局部上受衍生的次一级NW向张性导水断裂或羽状断裂群影响;地热田的形成明确受早白垩纪、晚侏罗纪侵入岩影响,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表明惠州境内早侏罗纪侵入岩分布地段地热显示更为活跃。对区域地热找矿及深部地热资源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