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胜前 《地理教学》2012,(22):31-33,30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设计是落实探究性教学理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帮助一线地理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探究性教学.笔者翻译了美国伊利诺伊州(Illinois)FredWalk老师为K9-12(高中阶段)学生设计的“美国人口密度透视”案例。该案例充分体现了探究性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下旬,南通市电教馆组织了一次“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比赛”,其中地理学科的主题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地理教学”,被大家通俗地称为“网络教学课比赛”。“网络教学课”已经开展和探索了多年,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然而,本校参赛的小曹老师却提出了这样一个“质朴”的问题:为什么要用网络来进行教学?笔者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对于为什么要用网络来进行教学都没有理清楚,我们怎么可能去设计好网络教学课?又怎么可能去上好网络教学课?为此,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4.
王燕 《地理教学》2007,(5):16-17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能否有效,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向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好的案例。现行的湘教版教材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典型案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明确:面对教材提供的典型案例,教师不能完全奉行“拿来主义”,教师有必要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即对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加工、再创造,从而真正发挥案例在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功能,有效地提升案例教学的效益。本文以湘教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为例,对如何有效地加工教材中的地理案例,谈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德桥 《地理教学》2009,(10):42-42
教学挂图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地图册是学生人手一册,是学生随时、随地、随身陪伴的“好老师”。故教学挂图与地图册的使用及教师讲解的密切配合,显得至关重要。如:在七年级下册地理的“美洲”一节,北美洲地形部分教学中。先出示北美洲地形图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先看教学挂图5分钟,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展地理、历史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融入“时间感”,帮助学生摆脱解决真实情境问题时面临的知识、思维方法欠缺的困境。本文梳理了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关于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周边岛屿的史料陈述,以“领土主权的时空证据”作为主题,设计了三个情境的教学案例,即《更路簿》的形成与价值、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以及钓鱼岛“保钓运动”,探讨高中地理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内涵、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微笑 《地理教学》2022,(12):20-23
区域地理的部分知识点较零散但涵盖面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落入全盘知识讲解的误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进入死记硬背的误区。主题情境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即在确定区域主题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同一情境下的不同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探究其形成原因,在整个过程中整合区域核心主干知识,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南美洲的雨与旱”为例,从确立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出发,精选与主题相关的真实地理案例、组织素材以创设一系列情境、巧设问题链并融合学生活动,解决区域地理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德国教育总目标指向学科能力。本文分析德国8年级地理的“南亚和东南亚地震”教学案例,该案例在内容上融合了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知识,补充了大量进阶性材料,并能够结合学情特点细化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德国学科能力导向下的教学目标。基于相关分析,本文得出四点教学启示,即:转化学生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明确情境能力要求,显化素养培育路径;融合“主题+区域”教学,凸显地理学科本质;着眼行动意识培养,提升行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潘玉贞 《地理教学》2010,(18):10-12
高中地理“二元五步”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延伸。“二元”是指学生透过案例掌握与提升地理原理知识,以解决新问题为基本特征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双层教学目标;“五步”是指案例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高中地理“二元五步”案例教学法就是由首例、典例等多个地理案例作为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原理的引导材料,通过“首例呈现一问题引导一分析讨论一问题结论一回归核心知识结论”等五个案例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 《地理教学》2011,(1):1+65-F0002,F0003
2010年12月12-17日,600多位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教研员和一线老师,在湖南长沙参加了“全国湘版地理教材课改实验区首届课堂教学暨课件评比大赛”。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湖南教育出版社与湖南省新教材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本次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它为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地理与生活的结合提供了依据和可能。笔者在进行《地理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之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一节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成为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喀斯特地貌一节,以“天眼”选址为案例,以生涯人物为线索,在充分保持地理学科特色的基础上,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与生涯教育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焱 《地理教学》2009,(11):23-24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订阅《地理教学》,看完了也舍不得卖,总觉得里面有挖不完的宝藏。前不久,打开今年第9期《地理教学》,目录中一篇“‘地图·国家’一课观摩与思考”的文章名字吸引了我的注意。2007年底我曾上过“地图·国家”这节课,08年5月拍了录像课。难道是我的那节课,抑或是哪位老师也上了这样一节课,同名不同的内容?好奇心驱使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了全文。  相似文献   

14.
彭洁 《地理教学》2012,(7):26-30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是基于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材“气候”章节中“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节综合运用课,同时参考了《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理研学是高校地理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地理研学能够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培育学科综合素养。针对现有研究较少探讨本科阶段地理研学,以及现有研学实践相对忽视“流空间”视角的不足,本文提出了“流空间”视角下高校地理研学的初步构想。在介绍人口流动、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廊道、物种迁徙和流域水系等几类典型地理流研学路线的基础上,本文从研学主题确定、研学方案设计与实施三个方面探讨了“流空间”视角下开展地理研学的总体思路,并通过一个竞赛获奖案例分享“流空间”视角下研学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研究有望拓展地理研学的思路,改进地理学类专业认知实习的组织逻辑,提升高校地理研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一、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使用大师案例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文尝试将国际地理学界大师级的地理学者的案例,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辅助案例。大师的案例通常是大师在论证其思想时的论据,同时也是解释其思想的具体或通俗的方式,学术界公认某位大师的思想,往往也是首先被其案例的论据说服。因此中学地理教学采用大师的案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最近安徽省特级教师评选的上课环节中,对人教版的这一节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在教学过程中的举例及案例运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致使教学目标偏离主题,也使评委很迷茫。我的理解是:有关"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沈海燕 《地理教学》2011,(18):14-16
临近新学期开学,有很多年轻老师纷纷在讨论高一第一节地理课该怎么上?是啊,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刚刚步入高中,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十六七岁的孩子们,尤其是对新老师有着强烈的期待!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把这看似轻松的一节课上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一下子记住和喜欢你这位地理老师并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呢?本文以几年前的一节地理课的课堂实录,来做一个探讨吧!  相似文献   

19.
赵丽娟 《地理教学》2011,(18):29-31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地理的教学是对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最好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事物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探索了大思政背景下的乡土地理课程设计原则,提出了“乡土资源时空整合”“思政元素融合提取”和“知识资源双向关联”三大课程内容融合策略,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设计了以“劳动的荣光”为主题的具体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