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建  黄跃进  魏宏海 《江苏地质》2000,24(2):109-113
通过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大厦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全面介绍了深基坑土钉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实践证明,土钉支护与其他支护形式相比较,具有投资省、工期短、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面向对象有限元程序设计及其VC++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史贵才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5,26(12):2005-2009
应用面向对象方法来研究有限元,是对有限元新方法的有益尝试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对比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讨论了面向对象方法与有限元程序设计相结合的优点,并简要回顾了国内外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分析方法,建立了三维脆塑性有限元分析类库。采用VC 和Matlab混合编程的手段,设计了基于Windows98/2000/NT操作平台的面向对象的三维脆塑性有限元分析软件,成功地分析了国内某大型水电站地下硐室群围岩稳定性,验证了该面向对象有限元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鞍山东方大厦工程实例介绍了土钉支护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实践证明,土钉支护技术在粉质粘土和粉土以及砂质土层中具有性能可靠、施工简便和造价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5.
深基坑土钉墙支护结构设计及工程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基坑土钉墙支护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挡土技术,由于其经济可靠而且施工快速简便,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尽管目前国内外对土钉墙支护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并成功应用于许多的工程实践,但也有少量基坑土钉墙事故发生。特别是现行工程设计中的随意性,或偏于保守,造成浪费,或有盲目性,往往酿成工程事故。文章根据土钉墙支护结构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北京颐源居Ⅲ期工程现场地质条件,就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土钉长度、间距、土钉倾角及面层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土钉墙强度验算结果表明土钉抗拉断安全系数Ks=2 13>1 5,且抗拔出安全系数Fs=6 44均满足设计要求。其技术经济效益评价也表明该设计方案是可行且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高凤怀  齐伟  刘霞 《世界地质》2005,24(3):297-300
土钉支护对基坑变形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较差,不适于对变形控制要求较严格的深基坑工程.采用微型桩+预应力锚索配合土钉支护的新型复合土钉支护方案,经有限元计算对复合土钉和一般土钉的两种方案变形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基坑变形要求严格时,该复合土钉支护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  相似文献   

7.
州地区深厚淤泥层分布较广,且软土土性很差.该区域深基坑通常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坑外止水帷幕进行围护,该围护形式施工工期长、造价较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SMW工法做支护和止水结构在该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深基坑支护设计土压力计算方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之葵 《广西地质》2000,13(3):61-65
文章对深基坑支护设计土压力计算中的几个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拟建建筑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深度大及土层特性差异较大等特点,综合考虑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土钉与桩锚支护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复合支护方案,介绍了其具体的设计过程及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0.
韩同辉 《城市地质》2015,(Z2):30-34
复合土钉墙可分为3种常见组合支护应用形式,分别为土钉墙+止水帷幕形式、土钉墙+微型桩形式、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形式。本文着重阐述了土钉墙+预应力锚杆的复合支护方式,详细介绍了该复合土钉墙支护方式的施工工艺、流程,并结合望京体育馆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实例,为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复合支护方式,在复杂支护条件下成功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慧蕾 《工程地质学报》2010,18(S1):311-314
目前在超深基坑或特殊条件下的深基抗建设中,桩锚支护仍是优先考虑的支护方式。桩锚支护有多种不同计算方法,其中山间邦男法便于手工运算,工作量小,且在每一步计算中均考虑锚杆的最不利受力状况,对工程安全性有保证。本文首先阐释了山间邦男法的原理,然后以临沂市某深基坑桩锚支护工程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最后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支护进行模拟,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供类似深基坑支护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圳地区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深圳地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降水工程是基坑工程中的一项临时工程,若设计与施工不当易产生流砂、管涌、坑底隆起、边坡失稳、坑壁坍塌等事故。本文针对成都华润凤凰城所在区域地下水的特点,对其深基坑降水采用管井降水方案。经计算,基坑中最大降水点的降深为6.64m,大于设计的6.5m,说明基坑中任意点的降深深度均满足降水设计要求。该方案经济合理,在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南京某深大基坑位于长江下游岸边,场地地层为典型的二元结构且淤泥质软土广泛分布,承压水位高,基坑场地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基坑邻近一个高层建筑,开挖范围涉及到厚层淤泥质土,且支护结构全部埋设于淤泥质软土中,基坑的开挖顺序直接关系到基坑工程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基于该基坑最深的部位,这里将基坑的开挖顺序分为:I、先开挖主隧道再开挖匝道;Ⅱ、先开挖匝道再开挖主隧道;Ⅲ、主隧道和匝道同时开挖3种开挖方式,运用FLAC3D模拟软件对3种工况下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对比分析,得知先开挖主隧道再开挖匝道或先开挖匝道后开挖主隧道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最小,应优先选择这两种开挖方式,尽量避免主隧道和匝道同时开挖的开挖方式。该研究可为类似深厚淤泥质土中深大基坑的开挖与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深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地位。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中心开展深基坑工程,不仅确保基坑自身的安全与稳定,还要保证邻近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本文以某深基坑支护为例,结合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采用修正-莫尔-库仑本构模型,运用两种支护形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中自身支护结构、基坑周围土体以及邻近建筑物基础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基坑开挖过程中两种支护形式对邻近建筑物基础结构影响差异性较小,但两种支护结构内力存在明显差异性;(2)基坑开挖过程中最大的沉降位置并未发生在坑边,而是发生在距坑边2 m左右的位置处;(3)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与距基坑边的距离近似呈线性分布。  相似文献   

16.
候跃  刘涛  黄永亮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s1):832-840
膨胀土的胀缩特性、裂隙性、超固结性常对膨胀土地层中的工程建设造成不良影响,以热-力耦合数值模拟为基础对膨胀土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首先由室内试验测定原状膨胀土的膨胀力,然后以FLAC3D热-力耦合模块模拟一环刀土样推导目标膨胀力下的膨胀系数,最后以扬州某膨胀土深基坑为例,计算上述膨胀系数下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并与基坑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围护结构侧向变形轮廓线为鱼腹型,最大侧向变形位置发生在开挖面以上一定范围内,最大侧向变形值大致为(0.15%~0.30%)H;(2)立柱隆沉曲线平缓,数值大致处于(-0.04%~0.14%)H;(3)墙后地表沉降槽呈型,影响范围达到了2.5He以外,最大地表沉降值为vm=(0.05%~0.15%)H,最大地表沉降与最大围护结构侧向变形的关系约为vm=(0.33~0.56)hm;(4)土压力值均处于视土压力包络线范围以内,大致为1.07He。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工程中,管涌和流土这两种渗透变形是造成很多事故的直接原因,本文对渗透变形的机理作了初步总结和探讨,认为做好降水是防止深基坑渗透变形的主要对策,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降水在保证深基坑顺利开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向东  曲学兵 《地质与勘探》2000,36(3):81-83,87
结合青岛港务局业务楼深基坑 ,在基坑围护设计及施工存在不足的情况下所导致的基坑失稳 ,提出了新的围护和施工方案 ,并对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简要论述了锚拉支挡结构中预应力锚杆的加固机理 ,对土层锚杆锚固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确定预应力设计值的依据和预应力施加的程序 ,最后提出了提高预应力锚固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深基坑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工程界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设计采用的是土钉墙与桩锚分开单独设计的思路。根据单独设计思路和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基坑工程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单独土钉墙数值模拟、单独桩锚数值模拟与联合支护数值模拟模型。通过不同设计方法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联合支护数值模拟同时考虑了上部土钉墙与下部桩锚支护结构,模拟过程与实际施工过程相符,结果较为合理;与联合支护模拟结果相比,单独土钉墙模拟得到的土钉内力,坡顶水平位移、坡顶沉降均较小,以此为设计依据使土钉墙偏于不安全;单独桩锚模拟与联合支护模拟相比则高估了锚杆拉力、桩顶沉降、桩身最大弯矩,使设计有些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