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鲁木齐河源地气候与冰川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位于乌鲁木齐河源地大西沟气象站40年(1958-1998年)气候资料,分析了温度、降水量分布规律与冰川变化特征,得出气候、冰川的变化对径流量影响的几点结论。表明,在全球性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天山高山区呈变暖,自然降水(雪)资源增多,冰川资源减少趋势;继续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冰川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浙江气象》2010,31(3):F0003-F0003
俄罗斯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局长亚历山大·弗罗洛夫日前对媒体说,受持续高温影响,北极冰川面积可能将缩减至历史新低。弗罗洛夫说,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在2010年6月份创下历史纪录。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北极冰川面积在8月将极度缩小,可能创下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产物,但它与气候参数的关系表现出不稳定。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对以上的冰川进退基本上决定于温度变化,与降水的关系不大。对10^1年以内的冰川波动,其大范围的总体特征亦基本上决定于温度变化。个别冰川则比较复杂,但在冰川上部无消融区的物质平衡基本上决定于降水。  相似文献   

4.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根据1958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来冰川在表面粒雪特征、成冰带、冰川温度、面积、厚度及末端位置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均与气温的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升温,使冰川的退缩出现了加速趋势,冰川融水径流量也呈加速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圆柏的最后年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光远  徐瑞珍  张先恭 《气象》1984,10(11):27-28
一、前言 1976—1978年期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在祁连山地区进行气候和冰雪资源考察时,曾先后在该地区采集了一批树木标本。其中有三棵圆柏(Sabina prezewalsii Kom),树龄最短的达718年,最长的达935年。采集地点是林带上限和接近林带上限处。早先曾对其中的一棵 (编号为 SPO_1)进行了分析,发现它能较好地反映我国近千年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接着又研究了这三棵圆柏的平均年轮指数与我国气候和冰川进退的关系,发现它也能很好地反映祁连山现代冰川前端三道高大的终砖垄的形成年代与气候冷暖交替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德里消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和印度地质勘探局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尽管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冰川有21%融化速度没有上升,但是大部分冰川在萎缩。印度环境部长Jayanthi Natarajan在一份声明中说:这种融化模式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她的声明让许多旁听者大为惊讶,因为该声明没有把冰川的萎缩归因于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7.
英国利物浦大学一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古气候学家研究了气候灾变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他们详细考察了4.39亿年以前发生的全球冰川作用过程,清楚地查明了各种生物大量灭绝的三个阶段。首先死亡的是温带的三叶虫、棘皮动物门和浮游生物;随后死亡的是热带浅海中的生物;最后轮到的是栖息在海洋大陆架中的腕足动物、珊瑚虫和苔藓动物。这样的死亡顺序决非偶然。在第一个阶段,冰川从温带气候区迅速缩小或完全消失。第二个毁灭性阶段又由于发生冰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雪冰中的黑碳及其辐射强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若干条冰川区域采集雪和冰芯样品,分析了雪冰样品中的黑碳,并模拟了雪冰黑碳产生的辐射强迫。我国西部雪冰黑碳的平均浓度为63 ng/g,高于北半球其他地区的实测结果。影响雪样黑碳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因是周边的排放源。模拟结果显示,黑碳在中国西部冰川雪表的沉降产生的平均辐射强迫为(+4.0±2.0) W/m2。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东绒布冰芯记录揭示黑碳主要来源于南亚,经印度夏季风输送;1951年以来黑碳的平均浓度为16 ng/g,产生的月平均辐射强迫在2001年夏季超过了+4.5 W/m2。南亚排放的黑碳可能抵达青藏高原南部腹地,对青藏高原的冰川表面能量平衡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流域冰川洪水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流域近50 a来气温主要呈波动上升趋势, 平均上升约0.3℃,其中山区平均升高0.6℃。随着气候变暖,不稳定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多,冰川退缩,冰雪融水增大,使冰川泥石流和冰川突发洪水等冰雪灾害的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剧烈增温过程中,冰川消融加剧,冰温升高,冰川流速加快,从而造成冰湖增多和库容增大,冰湖溃决洪水的发生呈增加的趋势。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洪水影响的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沿海国家普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1].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造成的.1901—2018年,海洋增温膨胀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贡献为29%;冰川和冰盖质量损失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分别为41%和29%,且近40年来已经增加 [2]...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数据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矢量编目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气候统计方法,提取并分析了1987~2014年西藏年楚河流域冰川及冰川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7年年楚河流域内共有冰川82条,1987~2014年冰川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冰川面积减小18.386km2(8.34%),变化率为-5.23km2/10a;1987年流域内面积大于0.2km2的冰湖共有8个,1987~2014年,冰湖总面积呈增加趋势,冰湖面积增加1.489km2(7.06%),变化率为0.323km2/10a;年楚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0.28℃/10a)。降水对冰川和冰湖变化影响较小,温度的持续升高是冰川和冰湖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1999年叶尔羌河和克孜河洪水看新疆河流水情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年南疆西部的叶尔羌河发生了冰川湖大洪水,克孜河暴发了暴雨泥石流堵塞的特大溃坝洪水,给喀什地区造成很大灾害;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暴雨洪水和冰川湖洪水以及融水与暴雨混合洪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但总的干旱背景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3.
碳质气溶胶在藏东南冰芯中的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帕隆藏布源头海洋性冰川区,对冰川编目的4号冰川(PLZ-4)实施冰芯钻取,获得总长度为29 m的冰芯。对冰芯中元素碳(EC)、不溶性有机碳(WIOC)和可溶性离子(Cl-,NO3-,SO42-,Na+,K+,Mg2+,Ca2+)的含量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1998-2005年上述组分在该冰芯中的含量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冰芯中EC含量及EC/WIOC比值表现出非季风季节高、季风季节低的显著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冰川中记录的碳质气溶胶浓度与南亚棕色云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指出,在季风前的4-5月,沉降于雪冰中平均含量>10 ng/g的EC所引起的雪冰表面反照率降低以及冰川消融等气候环境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托木尔型冰川融水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度日因子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布式模型,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托木尔型冰川融水径流的变化。模型分别考虑了冰雪、表碛、冰崖等复杂冰川下垫面的产流过程,并利用线性水库原理对冰川汇流进行参数化。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冰川融水径流进行模拟。敏感性分析表明,平均气温的变化对于融水径流有重要影响:当平均气温升高1℃时,融水径流将增加22.5%;而当气温升高2℃时,径流的增加幅度将达到45.0%。相反,当气温降低1℃和2℃时,融水径流分别减小20.6%和37.6%。比较而言,降水的变化对冰川融水径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最近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埃里克·里格诺特研究卫星图像资料时发现,九十年代以来,南极的派恩艾兰冰川,正以每年约8km的速度迅速融化。这一迹象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仍在继续。人们自然会十分关心:未来气候的命运。温室气体的影响前景早在1861年富利叶(Fou...  相似文献   

16.
张家诚 《气象》1975,1(5):20-21
1972年前后,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于是国外有一些学者“推论”说未来世界气候将继续恶化。情况究竟怎样呢? 根据气候纪录、历史记载和考古、地质发现,证明世界气候在地球史上曾经有过显著变化,几亿年的气候史中主要是温暖的气候,这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没有冰雪复盖,北极与南极地区也是这样。但在几亿年漫长的气候史期间,也出现过若干次寒冷时期。在寒冷时期,冰雪很多,冰川由高山发展到平原,例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青藏高原1930-2010年山地灾害实例,分析了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山地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湖溃决灾害增多,冰川泥石流趋于活跃,特大灾害出现频繁,灾害链生特征明显,表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延拓性,巨灾发生概率增大;在藏东南地区表现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构成了利于冰川类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波密县城位于两条泥石流危险区的建筑物占地面积由1988年0.014 km2扩展到2012年1.004 km2,人口与经济密集区与灾害高风险区重叠,加之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危险性增加,青藏高原灾害风险显著增大。上述结果提供了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影响的证据,初步阐述了其影响特征,有助于山地减灾和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对山地灾害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8.
《浙江气象》2015,(1):49
<正>亚洲高山地区的喀喇昆仑山脉一带的大部分降雨和降雨都在冬天发生,虽然附近的其他山脉受季风影响,多数是在夏天发生降水,这是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给出的结论。喀喇昆仑山脉因为其冰川异常稳定而一直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这次研究意味着这种不寻常的年降水模式或许保护着喀喇昆仑山脉的冰川不受气候变化影响而发生大量流失。Sarah Kapnick等人利用高清晰气候模型模  相似文献   

19.
《浙江气象》2015,(1):49
<正>大多数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集中在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而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洋环流对调节地球气候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在270万年前,地球北半球的冷却和大陆冰川的积聚与海洋环流的变化一致,大西洋深处的二氧化碳和热量被从北到南输送到太平洋中释放。研究人员认为,海洋输送系统变化的同时,北半球冰川体积扩张,以及海平面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以岩性相近但气候和土地利用迥异的两个具有高分辨率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数据的岩溶水系统——湿润亚热带以土质坡地为主的岩溶水系统(贵州普定后寨岩溶水系统)和高寒冰雪覆盖下以石质坡地为主的岩溶水系统(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Tsanfleuron冰川岩溶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岩溶作用碳汇强度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后寨岩溶水系统的[HCO3-]年均值为222mg/L,而Tsanfleuron冰川岩溶水系统的[HCO3-]年均值仅为131mg/L,表明湿润亚热带岩溶水系统具有较高的[HCO3-]特征。然而,湿润亚热带岩溶水系统的碳汇强度(60.82t/(km2·a))与Tsanfleuron冰川岩溶水系统的碳汇强度(59.06t/(km2·a))相当。冰川岩溶水系统同样具有较高岩溶作用碳汇强度的原因主要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川退缩加剧,冰川固体水库水量释放增多,致使冰川岩溶水系统径流量显著增加效应超出因稀释作用而产生的[HCO3-]降低效应,进而使得山岳冰川岩溶水系统的碳汇强度增大。这也暗示着随着某些冰川融化,径流量逐渐减小将使岩溶作用碳汇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