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是一项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详细总结,系统地论述了计算机地球化学编图的方法与技术,解决了编图数据的拼接归位,编图数据的系统误差调平方法,编制色块图的方法原理,特别是对色块图色区划分的方法试验,对各省编制小比例尺地球化学图有实际参考意义。自行研究的计算机地球化学编图系统软件有五个子系统构成,有四十六个模块,形成一套功能齐全,运行稳定,操作方便的应用软件系统,可编制出色块图、等值线图、异常图、立体图等七类地球化学图件,已用于编制辽宁省的1:50万,湖北省的1:100万多套地球化学图件。实践证明,该系统作图方法正确,精度高、成图美观标准,本系统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岩土工程技术》2001,(1):63-63
论文中的插图不仅可以使某些内容的叙述更加简洁、准确,还有活跃和美化版面的功能。插图依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给出图序与图题。图序与图题之间空一个字距,不用任何点号。插图序码用阿拉伯数字,全文插图连续编码,如“图1”、“图2”……。分图的图序不能省略,  相似文献   

3.
杨镇乾  李长顺 《铀矿地质》1995,11(2):72-75,101
中俄双方技术人员在额尔古纳地区上护林盆地进行了1:2.5万比例尺的立体地质填图,这种以找矿模式为指导,以全面查明盆地地质构造特征为目的的立体地质填图有如下几个特点:(1)超前编图,提高填图工作的目的性;(2)地表精细地质填图,以填岩性图、蚀变图为重点,密切配合放射性测量;(3)作构造物探剖面,将物化探成果转化为地质语言;(4)布设基准孔,了解盆地深部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川西造山带复理石区1:5万“海底扇-组图”填图试验成果,介绍了“海底扇-组图”填图中的剖面测制、地质填图、成果编制方法,总结了“海底扇-组图”填图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1∶5万区调运用填图新方法取得新进展劳子强(河南省区调队)“七五”期间地矿部在1:5万区调填图方法研究中,总结和创立一套适合我国地质特色的地质填图新方法,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结合我省地质特点,我队在有关联测图幅开始运用新方法填图,在不...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物化探数据彩色成图技术过程,把非线性科学技术引入物化探数据彩色成图编码。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出目前物化探彩色成图编码方法的一些缺点;SOFM算法编码技术的实现;指出物化探数据彩色成图编码是一个最优化问题,构造出这个问题的模型后,应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进行成图编码。  相似文献   

7.
区域地球化学图件拼接中的图幅平差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建国  郭晓兰 《地球科学》1997,22(6):619-626
针对区域地球化学中因不同时间、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手段等原因存在于各图幅数据的系统偏差而造成的图边拼接问题,提出了抑制图幅间数据系统误差影响的图幅平差思想,阐述了图幅平差的数学原理及逐次逼近平差方法,最后以鲁西地区Au化探元素的6个图幅的拼接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2000年,由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调大队编制的东天山1:25万地质构造图,首次将大地构造相引入编图工作.该图幅北自吐哈盆地南缘,南到卡瓦布拉克,西自库米什,东至星星峡,呈东西向长方形.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地质图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切剖面是区域地质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反映地下的地层和构造特征。传统的图切剖面是靠手工制作的,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不易保存和更新,作者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GIS的地质图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其编绘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矢量化地质图的准备;(2)图切剖面的自动绘制;(3)人机交互修编与输出,本文以武汉市喻家山地质图的图切剖面编绘为例,证明该系统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的特征,可以满足现有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图切剖面的制作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分省地质灾害图集与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中国分省地质灾害图编图的意义,编图原则和方法,通过分省地质灾害图集的编制和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分类方案,论述了我国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应用塑性图对陕西特殊土的判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塑性图是由卡萨格兰德于1942年首次提出的,该图将阿太堡界限(液限、塑限)应用于土质分类。本文根据塑性图判别理论并应用塑性图,对陕西省特殊土(黄土、三趾马红土、膨胀土等)进行了判别,结果为黄土位于CLY区,三趾马红土和膨胀土位于CHE区,其效果较好,达到了分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配合中国地质调查局近两年研制开发的计算机野外填图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2年设立了青海民和县幅等4幅1:25万图幅作为数字地质填图的试点性图幅。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院在民和县幅数字地质填图的野外和室内工作中,为“数字填图系统(RGMAP)”的全方位测试与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偏光显微镜聚敛光系统光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相臣 《矿物岩石》1995,15(2):73-77
通过实验和计算,文章证明了勃氏镜进入显微光路后,可使整个显微镜系统变成望远系统,望远系统接收平行光信号,形成干涉图或偏光图像,而显微系统接收非平行光信号形成矿物像,文章不仅对偏光图和干涉图在显微镜筒中的光路变化及成像机理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且对如何保持干涉图和偏光图像清晰提出了调试意见。  相似文献   

14.
原始数据图是化探工作中重要的基础性图件,其数字化制图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利用Microsoft Visual Fox Pro、MAPGIS软件实现分析数据的自动标注,可大大地简化原始数据图制图,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台北缘地区1∶100万航磁异常图编图方法刘宁宁,孟祥聪(地质矿产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华北地台北缘地区1∶100万航磁异常图系地矿部“八、五”期间华北地台北缘地区重点片物、化、遥编图系列图件之一。此次编图的目的在于提供大区域的...  相似文献   

16.
单图像三维立体图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体图指的是在观察图画中的深度时,通过双眼的配合能够构造出一幅心理上的立体透视图来。人们常规的做法是使用一对像图来获得立体景色,这样的图要经适当的制作并要用双眼分别各看一张。近年来,借助于计算机产生的随机点图可用来勾绘出实物。这种随机点图如用单只眼睛观看时则是毫无意义的,但如用双眼观看时便可产生出立体景色。原先这样的随机点立体图似乎均要求制成两张图,但最近的工作表明将此种图合二而一的方法已获成功。  相似文献   

17.
地球化学填图与地球化学勘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学锦  刘大文 《地质论评》2006,52(6):721-732
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地球化学填图的目的与做法并不相同,西方的地球化学填图是由研究机构开展的,使用等离子焰光量计、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进行多元素分析,目的是取得多种元素在地球表层分布的基础性资料。地球化学勘查则由矿业公司主要分析少量成矿元素,目的是为了找矿。而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却做出了巨大努力,使地球化学填图取得的资料既有学术价值又对矿产勘查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本文详细讨论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地球化学填图与地球化学勘查的思路、方法与技术的演变,并瞻望了地球化学填图在21世纪的巨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铜陵矿集区蚀变-流体填图与成矿流体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详细刻画和深刻理解区域流体系统,文章在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基础上,针对流体活动性状及其地质记录。提出了一套区域蚀变-流体填图方法程序,并在铜陵地区进行了示范性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套“蚀变-流体填图”的方法明确了流体填图的填图对象,填图单位划分理论依据——流体同源性理论。制定了流体系统.流体子系统-流体单元三级填图单元划分方案。在铜陵地区建立了与成矿流体有关的4套流体系统,即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燕山晚期中低温流体系统和燕山晚期繁昌火山流体系统,并划分出7个流体子系统和18个流体单元。通过“蚀变-流体填图”掌握了铜陵矿集区成矿流体的空间分布规律,阐述了不同流体系统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IGMP)已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针对地球化学制图存在的某些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数据分幅标准化的区域编图设想,阐明了标准化制图的统计学原理及编图步骤。以鲁西Au等14种元素的标准化区域地球化学图在金矿系列综合预测中的应用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1 地层清理工作的由来地矿部于1986—1990年设立了重大基础地质研究项目《三大岩类填图方法研究》,即沉积岩区、花岗岩类区、变质岩区填图方法研究项目。沉积岩区填图方法研究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之一,就是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对比问题。填图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地质填图,对各类地层作多重划分对比研究,逐步建立地层格架和地层模型的填图、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地层划分、对比等研究工作一直是以传统的“统一地层划分”作为基础,偏重于地层的年代顺序和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