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建军  朱乾根 《大气科学》1999,23(2):214-226
根据诊断分析结果,利用LAGS改进的L9R15气候谱模式,设计了3个数值试验,讨论了不同的年代际背景下ENSO异常对亚洲夏季风环流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背景的ENSO异常与亚洲夏季风活动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冷背景条件下,当ENSO处于发展时,印度夏季风偏弱,风速较小,降水量偏少。而东亚夏季风偏南气流较强,受低气压控制,有利于气流辐合,降水量偏多。在ENSO衰减期,印度夏季风仍偏弱,风速偏小,具有干旱的趋势,而东亚夏季风区大陆仍为低气压控制,风速略有减小,降水量比正常年多,而比ENSO前一年有减少的趋势。在暖背  相似文献   

2.
ENSO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相关性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站1951~2000年逐月降水资料,Hadley中心提供的1951~2000年逐月全球海表层温度资料,采用线性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ENSO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关系及二者年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Nino3区海温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关系同期相关显著,且二者的年际关系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际相关型分3个阶段:,第1阶段(1972年前)为“东西型”,第2阶段(1973~1983年)为“南北型”,第3阶段(1984年后)也为“南北型”。  相似文献   

3.
ENSO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利用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和中国降水和气温站点观测资料,通过滑动相关分析,揭示了ENSO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事实。结果表明:ENSO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的关系既有稳定的方面,又存在年代际变化特征。稳定的关系表现在:处于发展阶段的ENSO事件往往造成华北夏季降水偏少;处于衰减阶段的ENSO事件则易引起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而二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表现在:1970年代中后期,处于发展阶段的ENSO事件引起的夏季降水异常在华南地区由偏少变为偏多,东北地区则由偏多变为偏少,而江淮地区偏多的现象不再明显,华北和东北夏季气温异常也由偏冷转变为偏暖,而华南则有偏冷趋势;处于衰减阶段的ENSO事件引起的夏季降水异常在华北地区由偏多变为偏少,江淮地区降水由偏少变为正常甚至偏多,华北夏季气温异常则由偏冷变为偏暖,长江流域和华南也有偏暖趋势。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合成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年代际背景下ENSO引起的东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型发生了明显改变是ENSO和降水气温关系发生年代际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1960—2011年Had ISST资料集中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分析方法,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特征,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的11个雨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11个雨区夏季降水与ENSO的相关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发现不同雨区的夏季降水与ENSO相关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尽相同,据此可分为3种类型:第1类为稳定不相关型,代表区为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地区、闽赣地区、环琼州海峡地区;第2类为稳定相关型,代表区为河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第3类为相关关系变化型,代表区为辽吉地区、黄淮地区、淮河流域以及两广地区。而在第3类相关关系变化型中,4个雨区夏季降水与ENSO相关关系的年代际突变时间也存在差异,两广地区的突变年份在1975年左右,辽吉地区和黄淮地区的突变年份在1980年左右,淮河流域的突变年份在1985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ENSO对云南地区降水影响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通过对云南地区近50年的降水与尼诺3区的海面温度(以下简称SST)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同期或是前期的SST均与该地区的降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如云南地区初夏降水与前期SST呈负相关关系,而秋季降水与前期SST呈正相关关系,即在ElNino(LaNina)年,该地区初夏降水容易偏少(多),而秋季降水容易偏多(少),整个地区雨季有后(前)移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ENS0对云南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云南雨季起讫的早晚。同时发现,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云南地区初夏和秋季降水与前期SST的相关关系在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末期这段时期表现得尤为显著,之前或之后这种相关关系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夏季降水对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响应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50年观测资料对我国夏季降水和太平洋海温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两者都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L9R15大气环流模式,对太平洋海温暖背景异常情况下的夏季降水进行敏感性数值试验,其结果与统计事实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ENSO及其年代际异常对中国东部气候异常影响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在不同的SST年代际背景下,东亚季风和ENSO事件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东部降水异常在冷态和暖态下,不是简单的线性反相关关系。在冷态时,最大的正距平中心发生在第二年早夏的长江以南地区;在暖态时,发生在第二年冬春季的华南地区。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并不对应,高温高湿的相关性不明显。不同的年代际海温背景使海气交换发生变换,改变了海陆热力对比,从而改变了海陆气压差,也就改变了季风的强度,使ENSO和东亚季风的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异常对亚洲季风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丽娟  吕世华 《高原气象》1996,15(1):124-130
该文利用一个移植和改进的COLAAGCM谱模式,进行了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异常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试验结果指出:高原地区3月份积雪增多,亚洲地区6,7月的夏季风环流明显减弱,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9.
我国夏季东部区域降水异常年代际、年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华南、江淮、华北代表站6—8月降水量标准化距平的区域平均值定义了降水异常指数I,论证了它与常用指数Z、R的一致性。不同区域,的同期相关不显著,表明3区降水年际异常具有独立性。用周期分析将,分解为年代际、年际变化指数,Is、If,方差分析表明,只有华南区域Is在其,的构成中显著,表明区域夏季降水异常是复杂的。对Is、If,曲线的分析表明,3个区域Is均表现出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20世纪70年代的转折有关的相关关系,华北区域If的显著偏少与强El Nino事件的同时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ENSO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逐月(6~8月)降水的年际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NO3区夏季海温与东部地区8月降水在整个年代尺度上改变显著,1974年以前的年际相关关系比1974年后显著,且1974年前后发生了年际相关型的改变.其次,1974年以前和1974年以后环流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   总被引:281,自引:46,他引:281  
利用1951 ̄1994年全国336个测站夏季(6-8月)降水和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资料来分析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主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在1965年前后发生一次气候跃变,华北地区从1965年后夏季和水明显减少,干旱化的趋势明显,这种趋势与西非萨赫尔地区乾坤化的趋势相似;分析结果还表明我国80年代的气候与70年代的气候有较大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长江、淮河流域从70工末起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12.
东亚南亚夏季降水对海温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洪蕾  张铭 《气象科学》2005,25(4):331-337
利用IAP AGCM-Ⅱ大气环流模式,模拟了赤道中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对东亚和南亚夏季(6~8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1~4月该海温呈正异常时,中南半岛和我国东部降水将明显偏多,孟加拉湾附近降水偏少;而该海温呈负异常时,则我国华中和孟加拉湾附近降水偏多;对以上海温异常最敏感处为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附近地区,其中前者降水与该海温异常呈正相关,后者则呈负相关;该海温异常还会在中高纬地区激发出强迫波列。  相似文献   

13.
东亚冷涌期间低纬环流和降水形成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乾根  余斌 《气象学报》1994,52(2):172-179
应用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东亚冷涌期间低纬环流和降水的形成。结果表明:低纬积云对流作用加强了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但阻滞了热带辐合带进一步南移。印尼和澳大利亚北部季风降水可以独立存在。南海冷涌以及越赤道的西太平洋东北信风都可以是澳大利亚北部夏季风及降水形成的重要因子。数值研究还指出;印尼加里曼丹的强季风降水及常驻性低层扰动形成的基本因子是南海冷涌所触发的积云对流发展。印尼、加里曼丹地形及东北信风扰动可影响该处降水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亚洲夏季风指数的重新评估与季风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陈桦  丁一汇  何金海 《气象学报》2006,64(6):770-779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Webster与Yang的季风指数(WYI)进行计算和修改。WYI定义为850与200 hPa的纬向风差,但通过分析150—100 hPa和200 hPa的环流场、散度场与垂直运动场,发现200 hPa层并不能真正反映亚洲季风系统上层环流的变化,尤其是其最主要的环流特征即热带东风急流的变化,其核心位于150—100 hPa。纬向风切变U850-U(150 100)的值比U850-U200的值远大得多,更能真实反映季风的强度,并且与低层辐合耦合在一起的高层辐散最大位于150 hPa,在对流层高层取150 hPa比200 hPa更能反映季风系统的耦合关系。因此,在对流层上层选择150—100 hPa重新定义季风指数(DHI)为IDH=U8*50-U(*150 100),不但可以更好地表征亚洲纬向风切变中心的强度变化,也可以代表对流层上下层季风系统的变率。分别用季风指数DHI和WYI对亚洲夏季风的长期变化进行研究,发现DHI比WYI更合适。DHI的变化表明亚洲夏季风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及突变,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显著减弱,这主要是由于150—100 hPa层东风的减弱,但这种东风的减弱现象在200 hPa不明显。突变后总的来说:亚洲地区高层东风减弱,表明夏季风减弱;海陆气压差和海陆温差的减小导致季风减弱;相应高空辐散和水汽输送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部、中国华北与东北地区都是减弱的,也表明夏季风减弱。最后比较NCEP/NCAR和ERA-40两种再分析资料研究亚洲夏季风的强度及其长期变化的差异,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A diagnostic analysis is performed of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s during the ENSO cycle and the results are ba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NSO and the Asian monsoons. It shows that the Asian monsoon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NSO cycle on the quasi-biennial scale. Materialized through the onset and southward progression of the winter monsoon, the influence appears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to excite severe convection and to further affect the ENSO cycle. The phenomenon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quasi-biennial mode but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the Asian winter monsoon in reality.  相似文献   

16.
ENSO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夏季风的形成和强弱变化是季风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使用1951 ̄1992年的海平面气压(SLP)和太平洋海表温度(SST)资料,地东亚夏季负强度指数进行研究,试探讨其与ENSO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当年,东亚季风偏弱,次年夏季风偏强;反厄尔尼诺年反之。  相似文献   

17.
ENSO对其后东亚季风活动影响的GCM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龙振夏  李崇银 《气象学报》1999,57(6):651-661
将1~3月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距平(SSTA)引入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研究了ENSO(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其后东亚季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SSTA在大气中强迫激发出了大气低频振荡,使得ENSO对其后的东亚季风活动仍有明显影响。厄尔尼诺之后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且西伸明显,中国东部降水偏少,尤其是华北地区;厄尔尼诺之后的冬季,东亚大槽偏深,冬季风偏强。拉尼娜之后的夏季,中国长江下游为异常副热带高压单体控制,江淮流域雨量偏少;拉尼娜之后的冬季,东亚大槽偏弱,东亚冬季风偏弱。厄尔尼诺的影响比拉尼娜的影响略强,两者的影响并非完全反相。  相似文献   

18.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AG INFLUENCE OF ENSO ON EAST-ASIAN MONSO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y prescrib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s)over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January—March,the lag influence of ENSO(El Nino and La Nina)on monsoon over East Asiahas been studied.The results suggest that,due to the excitation of atmospheric low-frequencyoscillation by the SSTA,ENSO has significant lag influence on the monsoon over East Asia.During the summer after E1 Nino,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western Pacific is intensified andshows the northward and westward displacement,meanwhile,the rainfall over East China isbelow normal,especially in North China:during the winter after E1 Nino,both the Asian troughand the winter monsoon over East Asia are strengthened.During the summer after La Nina,theanomalous subtropical high prevails over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Changjiang)River,therainfall between Yangtze and Huaihe Rivers is below normal:during the winter after La Nina,both the Asian trough and the winter monsoon over East Asia are weaker.Compared with LaNina,the effect of El Nino is stronger,but it is not always opposite to the one of La N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