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夏季到海滨嬉水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一条鲨鱼在海水中游动更使人惊恐的了。但研究鲨鱼的科学家表示,现在该到了忘掉“鲨鱼会吃人”这一说法的时候了,事实上,人类对鲨鱼构成的威胁要远远大于鲨鱼对人类进行的攻击。鲨鱼袭人导致的死亡事件比较罕见,美国佛罗里达州自然历史博物馆《国际鲨鱼攻击档案》汇编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2年里,鲨鱼在美国海岸附近夺去了8个人的生命,在全世界则夺去了88人的生命。但人类对鲨鱼确实构成了威胁。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4.5亿年之后,鲨鱼目前正在面临着毁灭性的打击,消费者对鲨鱼肉需求的不断上升,捕鲨技求越来越高。所有这些都远远超出了鲨鱼自身相对缓慢的繁殖能力。包括黑鲨(dusky sharks)、虎鲨(sand tiger sharks)和夜鲨(night sharks)在内的七种鲨鱼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濒危物种名单上的候选物种。设在巴尔的摩的“国家水族馆”表示,专家们估计,过去15旱里,鲨鱼数量已经下降了90%。每年有数百万条鲨鱼被商业性捕鱼船队杀死,这些船队或者是直接捕捞它们,或者是在捕捞其他海产品时不经意用拖网钓鱼线捕捉到了它们。  相似文献   

2.
在全世界,鲨鱼袭击游客的事件时有发生。2011年,全球有12人死于鲨鱼的袭击,这在历年中是很特别的,因为按照往年的情况,一般每年大约只有5人死于这种不幸事件。人们还发现,在最近的100年里,鲨鱼袭人事件并没有呈下降趋势。根据《国际鲨鱼袭人  相似文献   

3.
吴溪 《海洋世界》2009,(4):11-17
在鲨鱼袭击人类的历史上,1916年是一个时间的“分水岭”。1916年之前,科学界和民间对鲨鱼的了解仅限于推测和臆断。1916年,在美国东部的新泽西海岸,12天内发生了4起鲨鱼袭击人类的事件,最终导致4死l伤。从1916年起,学者们开始研究关于鲨鱼的若干问题。比如,哪几种鲨鱼会对人类发起攻击?它们的数量如何?它们攻击人类的方式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4.
常可 《海洋世界》2005,(1):10-11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鲨鱼的软骨提取物能够抵抗癌细胞。而近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生物学家在《癌症研究》杂志上撰文指出,这一说法并非理性和科学的,而是市场运作和伪科学的胜利,这对于鲨鱼和人类来说,都不能不是一个悲剧。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和比较医学系的Ostrander教授说:“自从提出鲨鱼的软骨可以治愈癌症以来,统计数字不断显示鲨鱼的数量在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同时,很多癌症患者却也没有得到行之有效的治疗。”在这篇题为“鲨鱼软骨、癌症和逐渐  相似文献   

5.
1944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虽然绝大部分的德、日舰只已被美、英海军消灭殆尽,但美国军方还是继续大造战舰,企图在战后成为海洋霸主。其中,“北安普敦”号巡洋舰就是建造的大型战舰之一。它属于重型巡洋舰,是美国海军  相似文献   

6.
澳洲皇家阿德雷德医院的外科医生们要处理一个棘手的病人:鲨鱼撕裂了伤者的左肺、左锁骨和横膈膜;巨颚咬断了肋骨;凿开皮肤、肌肉;腑脏外露,惨不忍睹。缝合的450针--是鲨鱼留给他的“纹身”,万幸的是,鲨鱼把命也留给了他--23岁的雷尼福斯。这位潜水及叉鱼比赛冠军伤愈后最初的挑战是:必须拼命克服“惧鲨症”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他几乎视鲨为敌!鲨鱼一定是人类的仇敌--雷尼坚信不移。然而,本能却驱使雷尼一次次思考:究竟是什么引来大白鲨攻击人类?是猎物的气味?是人类侵犯了它的领地?是鲨鱼在自卫?还是人类挑衅?他…  相似文献   

7.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4,(12):2-3
<正>1鲨鱼鲨鱼群围日前,澳大利亚男子哈里森·威廉姆斯在西澳大利亚海岸附近海域乘船出海的时候,发现一条在海上漂浮的巨大的座头鲸尸体。他没有多想就跳下海去,爬上了鲸的尸体。待坐稳后,威廉姆斯才发现自己所坐的鲸的尸体早就被数条鲨鱼盯上,欲将其分食。包围威廉姆斯的鲨鱼中包括数条虎鲨和至少一条大白鲨。据相关报道,这条座头鲸尸体已经在海域上漂浮了数周之久。澳大利亚渔业部门认为,威廉姆斯的行为非常不负责任。其发言人称:"当鲨鱼  相似文献   

8.
鲨鱼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鲨鱼属于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鲨形总目(Selachomorpha),约250多种。在自然界中鲨鱼是极少患恶性肿瘤的动物之一,其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美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将高剂量的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注射到鲨鱼体内,不能诱发癌症。将黄曲霉素混入食物中长期给鲨鱼喂食,在近8年的研究中没有发现鲨鱼长出肿瘤。给鲨鱼接种癌细胞也不能诱发癌症。这提示鲨鱼体内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8,(4):7-7
·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植物学教授大卫·山德斯曾提出“生物沉降”的概念。他认为,细菌在植物表面形成“小型团体”,它被风吹入大气后,“冰晶”在其周围慢慢形成。这些晶体越来越大,最后以降雨的形式落回地面。细菌在地面上继续繁殖,进入下一轮“由地入空”的循环。这个概念有25年历史了,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海域里生活着375种鲨鱼,有的鲨鱼凶猛残忍,如噬人鲨、双髻鲨,有的鲨鱼个体庞大但很温顺,如鲸鲨。可是在这众多的鲨鱼中,还没听说过有“醉鲨”。难道是不是鲨鱼误喝了白酒,导致喝醉了呢?有一天,在墨西哥东部妇人岛附近,一名潜水员潜入海下工作,忽然,他发现离自己不远处有一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2月24日,伊朗海军在伊朗南部广阔海域开始为期10天、代号为“神圣90”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是伊朗迄今为止筹划过的最大规模的演习。演习期间,伊朗军舰将接近美国驻巴林的第五舰队的舰只。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中有许多洞穴,其中有些洞穴很奇妙,使人听到很有兴趣。现介绍几个与大家共赏。使鲨鱼迷糊的洞鲨鱼十分凶猛,常攻击人类。可是在墨西哥湾东部妇人岛附近海底有一个洞,洞中住着一条鲨鱼十分老实。这个洞是一位潜水员发现的。他在水下看到一条鲨鱼躺在洞中,咀一张一合地呼吸着。见人并不攻击,就壮着胆子游近鲨鱼,鲨鱼还是不动。他同助手游进洞  相似文献   

13.
白鲨是鲨鱼中之凶猛最甚者,是50多种对人类危险最大的鲨鱼之一,素有“噬人鲨”、“白色死神”之称。白鲨生活在北美、南非及南澳大利亚附近水域。美国从北卡罗林纳州的哈特勒斯角到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之间的大西洋沿岸及俄勒冈至圣迭戈间的太平洋沿岸  相似文献   

14.
萤火虫和鲨鱼是人们熟悉的两种动物,萤火虫生活在陆地草丛中,而鲨鱼则是海洋中鱼类的霸主。说到两者间的联系,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科学研究探索中,萤火虫与鲨鱼相遇了。鲨鱼凶猛残暴,性喜集体行动,捕食所至,鱼类被吃光荡尽,就连“海中之王”鲸鱼,见了它们,也得聚到一起集体  相似文献   

15.
凶残的鲨鱼1993年4月24日下午,位于新西兰的坎贝尔岛上气候站主管迈克和四位伙伴,在碧波的海里潜游。当迈克潜离岸边40米处时,突然感到一物重撞在他的右肩,并将他推向前。当他探身露出水面时,他的右臂被一条巨鲨的咀巴咬住了。这时,他本能地挥动左臂,猛击鲨鱼的尖吻。而他的伙伴们正在近岸13米处潜游,当  相似文献   

16.
连鲁军  胡传辉 《海洋世界》2005,(5):22-23,26,27
最近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开了正在研制的“鲨鱼”隐身高速快艇的独特设计——造型奇特.双体船型,隐身设计.折叠结构.强大武备.多种用途。“鳖鱼”隐身高速快艇在外形和武器配备等方面借鉴了武装直升机和快艇的一些特点.被称为是武装直升机与快艇的“混血儿”。该设计可以称得上是应用高新科技成果进行舰艇跨越式创新发展的典范,在舰艇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滩前80千米以远的水域下,海底潜水员正在全神贯注地向前移动,一位年迈老练的潜水员用无线电装置向岸上发出信号,发话人是67岁的美国最著名的潜水专家,人称“水下摄影之父”的斯坦·沃特曼。说来也巧,斯坦·沃特曼的水下生涯始于捕鲨,而此时斯坦·沃特曼早已将他的捕鲨大铁叉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他最心爱的武器——水下摄影机。那么,斯坦·沃特曼又是怎样从以捕杀鲨鱼为  相似文献   

18.
食用水产品中的鱼类有防治癌症的作用,这一说法是有依据的。现已得知鱼类及其制品具有不同程度防治癌症的作用。鱼类有抗癌作用美国生物学家对鲨鱼进行了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后,发现鲨鱼很少患癌症,由此推测鲨鱼对癌是否有天然的免疫力。有人还将一些病源菌和癌细胞接种于鲨鱼体内,也不能使其患病和致癌。这些发现说明鲨鱼体内确实含有特殊成分,更引起人们研  相似文献   

19.
“英国政府正在竭力反对鲨鱼,就此你们可以完全放心。”这就是前英国首相邱吉尔于1945年发表的著名的“杀鲨”声明。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一声令下,于是大开杀戒,人类便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对鲨鱼疯狂的围剿。仅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岛,人们广泛采用一种鲨鱼的杀器罗网,16年来共捕获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的鲨鱼有近2亿年的历史了,可以说它是地球物种中的“老者”。鲨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负面的,认为鲨鱼会无缘无故地袭击人类和船只,实际上多数鲨鱼并不凶残。说到鲨鱼,人们都认为它是个庞然大物,其实鲨鱼的体型大小不一,有长有短。当今最大的鲨鱼是鲸鲨,体长可达20米,重逾5吨,口裂宽大。姥鲨体形仅次于鲸鲨,体长10~20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