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害已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不仅会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还会给煤矿的经济造成重要的损失。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影响因素较大,使得水害的类型繁多,特别是对隐伏型导水构造的精细探查预测能力不足,使其成为了矿井水害的重要导水通道。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发生突水灾害,虽然该区域位于三维地震范围内,但受地震技术手段的限制,3煤层之下岩煤层分辨率很低,三维地震精细报告及井下瞬变电磁成果均未解释此区域内有陷落柱发育。通过对矿井内的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水文地质概况等资料的研究以及对突水后的水质、邻近奥灰长观孔水文观测、水温的分析,认为突水水源为奥陶纪灰岩含水层,通过后期的注浆钻孔漏失深度及注浆情况,能够确定该处存在一个半径约为9.00m的陷落柱,发育高度约为116m。据此综合判断该次矿井突水的通道为隐伏在3煤层底板之下的陷落柱构造。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煤田矿井所受突水威胁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广西百色煤田右江矿务局为例,在详细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矿井突水的8个主控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在处理存在不确定因素或一些主观信息问题方面的优势并利用GIS的强大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功能,采用基于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对研究区内矿井突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庄矿1307工作面突水情况及矿井总体水文特征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注浆治理方案及注浆工艺,成功治理了岩溶裂隙破碎带突水水害.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梁北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60%的煤矿不同程度地受到底板岩溶承压水的威胁,尤其是奥陶系和寒武系灰岩含水层水量大、水压高,已经发生多次重大突水事故.底板突水的控制因素很多,主要有矿山压力、含水层水压、隔水层阻水能力、原始导高、构造复杂程度等,本文以梁北煤矿突水为例,在分析矿井突水因素基础上,综合选取上述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定量化,利用ArcGIS平台,构建了底板突水危险性多因素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在现有疏水降压条件下,从2008年8月,矿井东部采区11111,11151,21031工作面由中等危险区转为安全区.疏水降压取得显著效果.研究表明,GIS可在矿井防治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木瓜矿矿井突水影响因素分析,查明了该矿突水原因是9号煤层采空导致地面变形,从而产生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地表解冻后浅水层顺地裂缝与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带孔隙水、裂隙岩溃入采空区,造成具水溶水一起.  相似文献   

6.
同位素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抚顺老虎台矿区各类水体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研究,阐述了地表水与矿井各开采水平及73003#突水点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论证了矿井上覆白垩系砾岩含水层与73003#突水点的联系.研究表明:73003#突水点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与地表水及其他开采水平差异较大,而与白垩系砾岩水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相似.根据同位素、水化学特征及混合计算发现,突水点的水是白垩系地下水与第四系地下水的混合,且自垩系砾岩水占67%,占主导作用;矿井突水通道为活化的F1断层.  相似文献   

7.
进行奥灰带压开采分析是对矿井进行水害防治、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山西西山镇城底矿在开采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受各含水层水害的影响,而主要威胁来自奥灰岩溶水。底板以下奥灰富水性是影响突水大小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各水文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分析,并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突水系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了各钻孔的突水系数,将井田带压区分为T0.06 MPa/m和T≥0.06 MPa/m两个区,为矿井开展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带压开采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影响等多个因素影响,而底板富水性是突水与否的前提,掌握底板含水层富水性无疑是分析评价突水危险的关键,不同的矿井甚至不同工作面底板富水性差异较大,因此即使同等地质条件也会出现差异性突水情况,采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底板及构造带富水性,结合突水因素分析评价底板危险性对安全生产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其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鸡西矿业集团(原鸡西矿务局)从1948年建局到现在的60多年里,公司所属矿井共发生203起水害事故,死亡115人,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其中小井与大井连通造成水害事故56起,井下探放水工程不到位或误透引起透水事故25起,排水设备老化或能力不足造成淹井事故50起,地面防治水工程不到位造成淹井或大量地面水涌入井下威胁矿井安全事故47起,钻孔导水引起突水事故25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搜集了淄博地区有关奥陶纪灰岩勘探孔的地质、水文地质和水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淄博隐伏岩溶的垂直分带,以图在解决煤矿突水问题上提供指导性依据;同时,对双层水位理论进行了应用,利用人工形成的双层水位防止煤层底板突水、地面岩溶塌陷,以及地表水顺塌陷倒灌矿井;并能缓解矿井排水与矿山供水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屯煤矿17煤开采中可能出现的底板奥灰突水问题,应用模糊突水系数法和无量纲信息融合法进行综合预测评价。评价结果确定了17煤奥灰含水层突水危险性分区和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突水危险区主要在矿区的东北部,安全区在矿区的西部边界位置,其余地区为突水较危险区;采深和含水层水压为17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归来庄金矿床为鲁西南地区唯一特大型金矿床,矿山已经转为地下开采,目前矿山正常涌水量为98491m3/d,矿坑共发生中大型突水56次,其中最大突水点水量高达2000m^3/h,矿山涌水量大,突水频繁,矿坑涌(突)水对矿山深部开采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该文通过收集以往矿床勘查、核实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连同试验成果、矿山水文地质监测资料并经现场调查,认为该矿山充水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大气降水,地表水(浚河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其中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对矿床直接充水,大气降水和浚河水通过碳酸盐岩含水岩组的导水通道间接补给矿坑。矿山水害治理重点在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的岩溶、构造导水通道,提出了对浚河河床漏水点进行注浆封堵和地下水帷幕注浆截流治水方案。  相似文献   

13.
根据霄雲煤矿1313工作面突水情况,以及该突水点周围地层和构造,针对该突水点采用定向钻孔施工技术进行堵水施工,同时施工4个定向钻孔,其中施工2个突水通道注浆孔XY1、XY2封堵通道,定向封堵通道孔找准涌水通道是钻孔施工的关键;2个盖帽钻孔XY3、XY4,定向盖帽孔对准突水点封堵并提高注浆水头压力是钻孔施工的关键;钻孔钻穿突水点附近上方的采空区顶板,通过向突水点附近的采空区注入石子、沙子、水泥等封堵出水点,起到封盖出水点的作用。采用下行方式注浆,逢漏(漏失量大于10m3/h)注浆封堵。根据钻探揭示的实际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钻孔的裸孔段,采取下行、大小间歇、复扫、复注的方式,达到注浆终止条件为止,凝固24h后,继续钻进,遇漏重复注浆,直至设计终孔深度为止。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恭城县某铅锌矿山为例,在充分了解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从矿山实际情况出发,查明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预测未来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继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发育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影响程度较轻;预测矿山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污染、采空区地面塌陷(沉陷)和矿坑突水等,影响程度较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拦挡、排水、矿坑回填等一系列防治工程措施,并重点论述新型宾格石笼挡墙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山东省主要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面塌陷、水环境污染、矿坑突水,煤矸石等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危害程度、致灾原因及发展趋势,针对这些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透水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之一,不仅造成生命威胁,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菏泽茅庄煤矿主斜井穿越含水量十分丰富的流砂地层,亟待进行喷浆防渗加固。该文介绍了菏泽茅庄煤矿主斜井的高喷灌浆防渗加固的工程概况、旋喷桩施工设计、施工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施工思路。  相似文献   

17.
依据栖霞香夼地区地质勘查及矿区开采成果资料,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阐述了地下水对灰岩层开采的影响,分析了矿坑充水因素,并对矿坑涌水量进行预测,认为随着深度增加,水动力条件会发生变化,对矿井开采及防治水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对于很多可溶岩地区的矿山而言,采矿过程中往往面临井下突涌水问题,对矿山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部分岩溶大水矿山受地层岩性、产状及构造带发育特征等综合影响,往往存在主要的地下水补给通道,发育规模较大且集中的即为暗河型导水通道。通过采用地面物探、钻探勘察、超声测井及连通试验综合探查技术,有效查明某矿F_4断层下盘发育的主要导水通道的分布范围,同时利用地面钻孔投料和注浆技术进行了封堵,彻底切断了矿坑-30m水仓揭露涌水点与区域强岩溶地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大幅减少矿坑排水量。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类似条件岩溶矿山的涌水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了解矿山基本概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预测评估。现状评估表明,该矿山主要发育滑坡和危岩,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对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预测评估表明,该矿山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对地下水影响较轻,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影响严重。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植被恢复工程、挡护工程、排水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对消除或减弱矿山地质灾害,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