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薛涌 《中国地名》2012,(10):66-67
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两侧,壁立高耸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加拉白峰(海拔7234米),其山峰皆为强烈上升断块,巍峨挺拔,直入雅鲁藏布江河谷云端。  相似文献   

2.
埒藏高原高寒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沙漠化土地,根据沙漠化程度可划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三类。根据地表物质组成可划分砂质和砂砾质沙漠化土地两大类。本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860.9km^2,其中轻度、中度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530.5km^2,752.9km^2和578.6km^2。砂质和砂砾质沙漠化土地分别为916.4km^2和944.5km^2。主要分布河谷地区,尤以雅鲁藏布江宽谷地段面  相似文献   

3.
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地荒漠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生态类型,通过分析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地荒漠的面积(海拔1350m以下,荒漠化土地面积1006.02km^2,占该区总面积的70.15%),表现特征(地形破碎,劣地广布,以肉质常绿灌丛为代表的类似荒漠植被,地表水分条件恶化,土壤贫瘠)及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质基础稳定性差,地貌类型多样,气候炎热干燥;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增加环境压力,垦荒,乱滥伐,过度放牧),提出了土地荒  相似文献   

4.
在西双版纳山地选取3个海拔梯度,对热带季节雨林4种主要树种进行幼苗移栽试验,观测幼树生长、死亡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目的在于明确海拔变化对热带季节雨林主要树种幼苗生长、死亡的影响,热带季节雨林主要树种幼苗的生长是否在低海拔地区优于在高海拔地区.结果表明,4种幼苗对海拔变化的反应并不相同.绒毛番龙眼和云南玉蕊幼苗的生长和存活主要是受到温度的限制,随海拔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两种幼苗在低海拔上的生长显著优于在中、高海拔上,而云南肉豆蔻和小叶红光树没有表现出在低海拔上优于中、高海拔的特征,这可能是由于它们不适应强光照的生活环境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海岸带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综合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海岸线长1840km,海岸带面积3.97×104km2,自然环境优越,为沿海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根据环境因素组合特点可以将浙江省海岸带划分为三个自然区及若干类型岸段。  相似文献   

6.
位置和设站背景  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 (2 9°3 6’N ,10 1°5 3’E) ,其主峰海拔 775 6m。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 (以下简称贡嘎山站 )位于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内 ,在成都西部 3 60km左右 ,距泸定县城约 60km ,主要由磨西基地站 (160 0m)、亚高山观测站 (3 0 0 0m) ,贡嘎山西坡观测点、九寨沟景观观测点和成都分析测试中心组成 ,本站设立于 1987年 ,1988年正式开始气象观测 ,1992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网络基本站 ,2 0 0 1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2 0 0 2年加入中国大气本底监测网络。贡嘎山地…  相似文献   

7.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是云南亚热带的极高山地,也是横断山脉沙鲁里山南段的名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玉龙雪山从山脚河谷到峰顶拥有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完整垂直自然景观,远望如同一条银白色的巨龙并因此得名。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她是纳西族保护神"三朵"的化身。  相似文献   

8.
泾河流域上游景观尺度植被类型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具有土石山区的泾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水文模型SWIM对上游景观尺度下各植被类型水文效应进行了模拟,并针对上游土石山区和黄土区分海拔段进行了植被分布的水文格局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泾河流域上游的森林、农田、草地各植被类型的蒸散及组分、径流深和土壤深层渗漏各水文过程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区域(土石山区和黄土区)的同一植被类型的各水文过程明显不同;同时,植被景观格局存在区域和海拔差异,这使得不同区域和海拔段的各水文过程有所不同。如在土石山区,以森林为主的海拔段2 250-2 922 m降水量和蒸散量均最大(分别为641 mm和484 mm),以农田、草地和森林均有分布的海拔段1 750-2 250 m降水量较大(590 mm),但蒸散量最低(仅为434 mm);而在较为干旱的黄土区(降水量为514 mm)以农田和草地为主两个海拔段(1 026-1 350 m和1 350-1 750 m)的蒸散量较高(分别为458 mm和440 mm)。另外,从各水文过程要素与降水的比值看,两个区域之间差异比较明显,但同一区域不同海拔段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雪山关,屹立在赤水河上游的雄关,曾是当年金戈铁马的必争之地,谁能攀占此关,大有可得天下之势。岁月沧桑,雪山关已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废堡,那段段残墙,那块块碎碑,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老人,毫不声响,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思考。雪山关海拔1708.6米,位于四川南部边隅,赤水河北岸,隔河与贵州毕节相峙,关隘属雪山关山系中心,高矗入云,直插穹苍,古时是“南诏”进趋西蜀驿道必经之地,也是川南通往云南的要隘,有“行人西望称天险,岂羡秦关百二重”之雄,“当关据一夫,万马应裹足”之险,被誉为“南来第一雄关”。关南山脚赤水河边有以河为名的赤水河镇,古驿…  相似文献   

10.
元谋侵蚀沟谷高投入开发治理具有一次性投入高、收效快、效益高特点,经济内部收益率59%,投资回收年限4.29a,经济效益费用比3.71;植被覆盖率由<15%提高到91%,土壤侵蚀模数由16381t/(km2·a)减少到<200t/(km2·a);流域的开发治理使住在沟口的居民安居乐业、108国道畅通.  相似文献   

11.
滹沱河上游水系变迁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懋 《地理学报》1995,50(4):377-384
本文着重讨论了滹沱河上游水系变迁的三个争议较大的问题。研究表明:(1)阳武河袭夺问题是不存在的,其干、支流分别沿NW和NE两组性质不同的构造发育而成;(2)奇村宽谷在更新世期间曾长期作为滹沱河汊道与界河铺峡谷并存,后因西部山地河流的超补偿堆积而最终断流。(3)滹沱河是一条先成河,自上新世末形成以来,其总的流路并未改变。石岭关风口早于盆地而形成,可能是一条更古老的河流所造成。  相似文献   

12.
关于澜沧江正源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澜沧江源头地区的水文、气候、地貌及河流特征等实地考察后确认,澜沧江正源应为扎阿曲,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阿青乡拉赛贡玛山南面的冰川末端。  相似文献   

13.
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7782m)作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连续的深切割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长达496.3km,最深达5382m,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它的论证和被发现,是20世纪末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大峡谷是适应板块缝合构造带发育的构造谷,它还是南来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最大通道,它所造就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以及以生物和水力为主的丰富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行世界最大峡谷的地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的系统研究,对大峡谷的开发、规划、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并流形成时代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滇西北三江并流区是世界上独特的纵向岭谷地貌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金沙江、怒江、澜沧江3条大江的阶地、河谷主要沉积物均为中更新世以来所形成,说明三江并流这-独特地貌-水文现象形成于中更新世及以后的时间。中更新世昆黄运动是西南纵向岭谷乃至中国的地貌-河流发育重要转型事件,奠定了西南纵向岭谷区的自然地理格局,影响了三江并流区的现代地表过程和生态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5.
论澜沧江下游地区外向型热区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盛和 《热带地理》2000,20(2):88-92
分析论证了澜沧江下游地区发展外向型热区工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认为在建设中的老缅泰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宏观背景下,澜沧江下游地区应充分利用其独特而又丰富的热区生物资源和显著的边疆优势,发现和建立一个以糖、茶、橡胶、南药与香料、林等热区资源加工基地为主体,进出口加工为指向,地域功能分工明确的外币型热区工业体系,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下游地区水陆交通建设与综合运输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勇  郭来喜 《地理研究》1997,16(3):55-62
通过对澜沧江下游地区交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国际交通经济运量及运输物资构成的全面分析,认为澜沧江下游作为重要的水电、旅游、森林、热作资源开发基地和大西南走向东南亚的战略通道,在下世纪初,其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必须从国家地缘战略的高度加以优先考虑。论证了以加强水陆交通对接建设为重点的综合运输网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提出了促进交通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苏近海辐射状沙脊地貌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延森 《地理研究》1988,7(2):41-49
本文阐述江苏近海辐射状沙脊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划分了沙脊和潮谷的地貌类型,讨论了沙脊地貌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8.
关于长江正源的确定问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铭鼎 《地理研究》1983,2(1):23-34
江源水系诸河,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因人迹罕至,对那条河是长江正源,历史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可以遵循。通过考察后,在江源诸河中,论长度,沱沱河(包括源头冰川)最长,当曲稍次;论河道上下游的一致性,尕尔曲最顺,沱沱河其次;而论水量,当曲最丰,沱沱河其次。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沱沱河长度既长,方向又顺,应为长江正源。综合上述观点,我们算得:由沱沱河源至四川省宜宾,长3474公里;宜宾至长江口约为2806公里。由于长江中下游下流主泓经常摆动,入海口段已有相当延长,故长江全长约为6300公里。  相似文献   

19.
黑河干流洪水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胡兴林  郝庆凡 《中国沙漠》2001,21(Z1):48-52
黑河干流上游区水文站点稀少,区间部分支流洪水过程无法控制,中游区河流沿程大量引水灌溉、取水口甚多用水量无法获得,使得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的洪水演算方法难以应用。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应用系统水文模型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系统存贮变量,建立了一个新的黑河干流洪水预报模型-河道洪水演算模型。经1996年,1998年两次特大洪水试报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报精度较高,对黑河干流防洪减灾、水利工程科学管理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土地风沙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炯  董光荣 《地理研究》1994,13(1):60-69
西藏地区风沙土地主要分布于山地之间的盆地和河谷区的河漫滩、河岸阶地和山口处的冲洪积扇与山地上。自藏东南至藏西北大体处于三大自然带,讨论了不同自然带风沙化土地类型和特点及其差异。据考察,该区现代土地风沙化状况分布格局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自然过程和人为因素引起的人为加速过程组成。所以,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两种因素决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