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清湾口海域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年4月(春季)、10月(秋季)在乐清湾口的大小门岛海域开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数据, 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 对乐清湾口调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乐清湾口海域春、秋两季共获得并鉴定出的鱼类有49种, 隶属于10目26科,其中以鲈形目最多, 有20种, 占鱼类总种数的40.8%; 鲱形目次之, 有9种, 占鱼类总种数的18.4%; 优势种有龙头鱼和刀鲚; 数量是秋季较多且分布较均匀; 根据鱼类适温性可将该海域的鱼类分为暖水性和暖温性2种适温类型, 其中暖水性种类占55.1%; 同时, 根据其生态习性, 可分为河口性、沿岸性和近海性3种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2.
浙江乐清湾资源优势及其开发中的矛盾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辉 《海洋通报》2003,22(6):49-55
通过分析浙江省乐消湾的环境条件、资源优辨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来探讨乐清湾沿岸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海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区域行政管辖条块分割,资源开发涉及行业和地区利益敏感性强。在乐清湾的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围涂(堵港)与养殖、围涂(堵港)与港口、港口(航道、锚地)与养殖、潮汐能与港口、滨海工业与养殖及环境保护、海水增养殖与环境保护等矛盾。为了合理、有效、充分发挥海湾的资源优辨,确保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强化区域主导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体系;严格控制围涂(堵港),合理布局沿海工业,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TELEMAC-2D模型建立太平洋区域海啸传播模型,模拟2011年日本“3·11”海啸事件下海啸波的传播。使用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在模型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分析日本“3·11”海啸事件对乐清湾的影响。通过频谱分析得到“3·11”海啸激发的乐清湾内240、180和103 min这3个主导模态的幅值及其相位。通过白噪声实验对乐清湾的固有共振特征进行估算,进一步支持了乐清湾在上述3个模态发生共振这一结论。白噪声实验还表明,海啸等海洋灾害发生时会在乐清湾湾顶及湾口处产生较大的增水,该结论对乐清湾内海洋灾害风险防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浙江5个海湾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14年11月(秋季)和2015年5月(春季)在三门湾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结合杭州湾、象山湾、台州湾与乐清湾等4个相似的海湾的相关资料作为对照,依据《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分别构建5个海湾的鱼种名录。以分类多样性指数、分类阶元包含指数、G-F多样性指数等进行多维度析。结果表明: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象山湾最高(56.01),三门湾最低(48.79)。分类变异差异指数(Λ+)亦为象山湾最高(553.83),三门湾最低(313.63),由此可见象山湾鱼类在各分类阶元分布最不均匀,三门湾最均匀。关于分类阶元包含指数,三门湾鱼类的科、属、种的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值均较高;在目级水平上,杭州湾鱼类分类阶元包含指数最低,其余分类阶元上象山湾鱼类最低。G-F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则显示:象山湾G-F指数最高(0.62),杭州湾最低(0.43)。由此得出,在目级水平上台州湾与乐清湾之间相似性最高(0.84),相似性最低的是三门湾与象山湾(0.5);在科级水平上台州湾与乐清湾之间相似性最高(0.71),相似性最低的是象山湾与台州湾(0.54)。综上,象山湾鱼类分类多样性最高,三门湾最低。本文通过揭示5个海湾鱼类多样性特征及差异,以期为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从浙江典型海湾乐清湾入手,分析了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形成的机制,即自然和人为多种复杂动力因素形成的相互耦合作用下导致生态系统出现了脆弱性,其脆弱性可分为固有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两类.固有脆弱性主要由陆海动力作用形成的,包括径流、气温、降水、波浪、潮流等环境因素.特殊脆弱性由人类开发活动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海岸工程、滩涂围垦、水产养殖、污染等非环境因素.综合以上原因,指出了乐清湾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已接近不健康边缘,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虽然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但已不能满足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严重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受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程度显著,氮磷比失衡,春季全湾水质为劣四类,夏季76%的海域水质为四类或劣四类;(2) 海湾自然水域实际面积缩小近四分之一,纳潮量相应减少了近5.79%;(3) 生物多样性降低,总生物量和物种数逐年下降,海洋食物链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4) 养殖区沉积物质量下降,在水动力作用下易造成"二次污染";(5) 周边的渔业经济下滑,捕捞鱼类个体偏小,且低值鱼类较多.最后对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修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应落实海洋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入海污染物控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防治海水养殖污染、利用大型海藻修复水域富营养化以及建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报和执法管理体系,使海洋生态系统重新进入良性循环,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浙江乐清湾海岸带功能区划分与海洋产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乐清湾为浙江省重点海湾之,资源的多宜性与不同行业开发利用的矛盾冲突是当前海湾可持续发展面I临的主要障碍。本文从乐清湾海岸带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出发,探讨了开展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必要性,提出了区划的基本方案。在分析乐清湾海岸带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该湾近期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与主导产业。最后,讨论了实现海洋产业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洋鱼类资源增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洋鱼类资源增、养殖问题,已成为提高专属经济区水产品产量的主要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所长在“关于我国专属经济区水产生产农牧化的一些问题”、作者等在“海洋鱼类增养殖的意义、进展与前景”等文中均作了阐述。这里,我们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对资源增殖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互花米草是我国典型的海岸带入侵物种。文章利用2013—2014年的SPOT6高分影像数据,结合无人机低空航拍和野外调查,对乐清湾互花米草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高分遥感影像和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可有效用于互花米草监测和信息提取;乐清湾滩涂上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互花米草盐沼群落,分布面积近24km2,且正处于迅速扩张阶段;湾内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环境现状不容乐观,互花米草对种质资源和红树林保护造成极大威胁。因此,互花米草的蔓延已严重影响乐清湾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实施科学的监测体系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炜民  陈雷 《海洋通报》2007,26(4):116-120
利用2002年至2004年对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价了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营养盐超标严重,导致增养殖区整体水质超出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与增养殖区应达到的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不符,影响了增养殖区主导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吴奕 《海洋信息》2001,(1):26-26
乐清湾40余万亩浅海滩涂,业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聚宝盆。据乐清市水产主管部门统计,1999年该市海水养殖向积已达11.4万亩,海水养殖产景达5.6421万吨,养殖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强,全市从事海水养殖的劳力达2.73万人,渔民劳均收入2.75万元,海水养殖已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沿海渔民勤劳致富的好门路。 乐清湾系我国著名的大海湾之一,是我国海水养殖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后,乐清湾海水养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经多年努力,养殖品种增至30余种,鱼、虾、蟹、贝、藻齐全。尤其  相似文献   

11.
乐清湾水环境特征及富营养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2-2003年乐清湾海域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乐清湾海域水化学要素在不同季节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了陆源污水、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与富营养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乐清湾水域DIN和DIP浓度全年平均分别为0.630mg/dm^3和0.039mg/dm^3秋、冬季几乎100%测站属劣四类水质,春、夏季近90%超过四类水质标准.水体营养状态指数(E)值各季平均在4~9,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研究指出沿岸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水产养殖业的无序、无度发展是造成该水域严重富营养化的三个主要原因.认为目前乐清湾水质已不能满足该海域功能区划提出的要求,必须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6年5月乐清湾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的优势度及其与海水盐度(S)的相关性,并利用高斯模型研究了在盐度梯度下真刺唇角水蚤丰度的生态阈值(Ecological Threshold,ET)。结果表明:真刺唇角水蚤是乐清湾海域春季浮游动物优势种之一,优势度为0. 061;其丰度与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 01),盐度是影响真刺唇角水蚤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最适盐度值为21. 36,最适盐度生态阈值区间为[20. 17,22. 55],真刺唇角水蚤在盐度梯度下的生态阈值区间为[18. 99,23. 73]。此外,还探讨了盐度对真刺唇角水蚤生长的影响,以及此生态阈值研究在乐清湾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浙江近岸典型港湾的营养盐行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象山港(2010年4 月)、三门湾(2010年3月)及乐清湾(2009 年4 月)平水期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不同 类型的港湾水体营养盐的分布和行为特征。发现象山港具有3个港湾中最高浓度的PO43-和NO2-,分别为1.87和1.22 滋mol/dm3, 三门湾则具有最高的NO3-浓度(61.0 滋mol/dm3)。三门湾的NO3-/PO43-比值高达43.0,其次是乐清湾(32.4) 和象山港 (27.5),水体富营养化特征明显。3个养殖港湾SiO32-浓度均与盐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在混合过程中均呈保守行为, 这与硅酸盐的天然来源和港内较弱的生物吸收有关。乐清湾NO3-与盐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而象山港和三门湾NO3-在 混合稀释过程则表现为不保守,此外三门湾和乐清湾PO43-均表现为不保守行为,这主要由于NO3- 和PO43-多样的人为来源和 复杂的转移机制。另外,NO3-/SiO32-比值随盐度的变化表明象山港和三门湾在咸水端则均有较明显的硝酸盐输入,显然来源 于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水产养殖对海域氮和磷的负荷具有较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对乐清湾红树林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乐清湾红树林特种保护区建设的任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亚湾海域鱼类资源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2015—2016年利用底拖网对大亚湾海域开展了4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鱼类资源密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鱼类资源尾数密度和质量密度均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春秋季略有不同。其中,鱼类资源尾数密度以夏季最高(106 574ind/km2),春季次之(17 361ind/km2),冬季最低(4 615ind/km2),而秋季为12 702ind/km2;鱼类资源质量密度以夏季最高(632.62kg/km2),秋季次之(344.90kg/km2),冬季最低(115.39kg/km2),而春季为156.02kg/km2。其中,秋季鱼类平均体质量最大(27g),夏季最小(6g),春季和冬季分别为9和24g。从空间分布上看,鱼类资源尾数密度分布特征表现为湾中部海域最高(72 273ind/km2),沿岸海域次之(50 905ind/km2),湾口海域最低(18 074ind/km2);而鱼类资源质量密度分布特征则是沿岸海域最高(673.90kg/km2),湾中部海域次之(404.24kg/km2),湾口海域最低(170.78kg/km2)。其中,沿岸海域鱼类平均个体质量为11.4g,湾中部海域为8.1g,而湾口海域为10.8g,这与各区域栖息环境、鱼类组成和捕捞压力有关。当前,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组成以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等小型鱼类为主。与历史调查资料相比发现,近30多年来大亚湾鱼类资源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本次调查鱼类资源密度为312.23kg/km2,低于1985年(42 317.49kg/km2)、1992年(3 414.20kg/km2)和2003—2004年(5 033.33kg/km2)。鱼类平均个体质量为9g,低于1985年(18g)、2003—2004年(10.09g),鱼类群落结构明显呈现小型化和低质化趋势,这种变化主要是由过度捕捞开发、栖息地破坏因素引起的,也反映了海洋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干扰的某种适应性响应。  相似文献   

16.
潮滩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其演变对于蓝碳增汇具有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潮滩监测手段之一,但受潮位影响,遥感提取的潮滩面积往往被低估。本文利用2016—2021年Sentinel-2卫星影像提取乐清湾潮滩瞬时面积,建立了潮滩面积与潮位的定量关系模型,从而实现潮滩面积的潮位校正。在此基础上,将建立的校正模型应用于Landsat卫星影像,获取了1988—2020年期间7个时期的乐清湾潮滩面积,并分析了乐清湾潮滩面积近30年的变化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乐清湾潮滩面积在1988—1994年期间显著增加,在1994—2010年期间急剧减少,在2010—2015年期间少量增长,而在2015—2020年期间再次减少。人类活动对潮滩的开发利用是乐清湾潮滩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群泥蚶肉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对广西北海、浙江乐清湾和山东乳山湾的3个野生种群和2个养殖种群泥蚶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野生种群干物质中中的可溶性糖、脂肪和灰分含量高于养殖种群,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不同野生种群水分含量和干物质中的蛋白质、脂肪、灰分、不饱和脂肪、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广西野生种群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以乐清野生种群最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介绍了海洋深层水的优良资源特性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在海藻养殖、鱼类养殖、蔬菜栽培、食品制造、酿酒、制冷、制盐、制冰及饮料生产等多方面应用海洋深层水的最新成果,并展望了今后海洋深层水研究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乐清湾水域纳潮量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65年以来的不同时期水深地形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对乐清湾岸线和不同特征值水深所围水域面积的历史变化进行研究,根据GIS技术计算乐清湾近50年的不同水域面积的演变特征。利用实测地形资料和水文数据建立乐清湾海域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分析乐清湾水域纳潮量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乐清湾海域纳潮量近50年减少3.16×10~8 m~3,2013年较1965年减少17.69%,年均递减速率由0.06×10~8 m~3/a增加至近年的1.96×10~8 m~3/a;(2)海湾不同区域围填海造成相应海区水域面积的缩减,但纳潮量对水域面积改变的响应程度有显著差别。内湾滩涂围垦对乐清湾不同湾区纳潮量影响十分有限,外湾围垦对纳潮量的影响由外湾向内湾明显递减。漩门湾二期工程显著改变乐清湾的潮流形态,造成各个湾区纳潮量均出现大幅度的调整。本研究可以为海湾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预测海湾的发展趋势提供量化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参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分类体系,将乐清湾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及支持服务4大类.采用市场价格法、成本替代法和成果参照法等评估方法,定量评估乐清湾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乐清湾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30.53×10~8CNY,区域平均价值为658.4×10~4CNY/(km~2·a).乐清湾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分别占52.1%、6.1%和41.8%.乐清湾生态系统的直接使用价值为28.3×10~8CNY,占总价值的92.7%,间接使用价值为2.22×10~8CNY,占总价值的7.3%,直接使用价值成为乐清湾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