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坑透层析成像计算原理和工作方法,结合应用实际和电磁波衰减特征,介绍了不同物质异常的解释方法,实践证明:坑透CT解释方法大大提高了资料解释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增强了异常的识别能力,为坑透资料由定性解释到定量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坑道无线波透视技术对回采工作面采前探测有一定效果。本文通过对11号煤层8713等工作面的坑透资料的研究,初步对四台井田地质构造的坑透性有所认识,在坑透数据的处理方法上进行了探索,编写了程序将原数据转化形成工作面巷道坑透数据剖面:使用EXCEL自动生成坑透曲线及巷道坑透曲线剖面图。  相似文献   

3.
工作面电磁波高精度层析成像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工作面电磁波透视法(简称坑透)高精度层析成像计算原理和工作方法,并结合电磁波衰减特征和应用实际,探讨了不同地质异常的解释方法。实践证明,坑透高精度CT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资料解释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增强了异常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同煤田大量的坑透探测工作,总结了断层、陷落柱在坑透中的曲线特征,并例举分析了测区坑透资料及采后验证情况。实践证明,坑透探测必须经过大量的验证工作总结经验,才能使此技术在大同煤田得到准确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在地面模拟煤层工作面坑透探测,利用地面建筑物作为探测目标体,采用矿井工作面坑透探测的工作方法布置观测系统进行探测实验。结果表明:(1)穿过地面建筑物路径的电磁波场强值显著降低,建筑物的高低及结构不同,对电磁波信号影响程度不同;(2)建筑物范围在场强平面图上表现为较低的场强值,在电磁波吸收系数平面图上表现为较高的电磁波吸收系数值;(3)建筑物适用于作为探测目标体进行地面坑透实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使用坑道无线电波透视仪(简称坑透仪)对霍州局40余个工作面的探测和回采验证得知,在剔除井下干扰因素,合理选取各种参数条件下,能够较准确的解释探测异常区为何种地质体,总结了霍州局不同地质异常体坑透曲线特征及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7.
坑透层析成像技术在金矿定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坑透层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并结合应用实例探讨了坑透层析成像技术在金矿定位预测中的应用条件、具体工作方法和金矿体的圈定方法。根据对实例成果的验证分析,认为坑透层析成像法是矿山坑内金矿体定位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于宽度<150m的采掘工作面,坑透具有探测效果显著、快速经济的特点,成为探测地质异常的首选物探技术;对于工作面宽度>150m,坑透则会出现勘探盲区,而双巷并行电法探测不但能弥补坑透的不足,且对探测工作面内薄煤区(无煤区)及较大断层的效果较好,并具有相对快速经济的优势.针对大面宽综采工作面存在的地质异常问题,提出采用坑透和并行电法综合探测的方法,即在工作面形成后,首先对整个工作面进行坑透探测,查明地质异常区的赋存情况;针对大范围坑透场强低值区,采用双巷并行电法探测该范围是否存在薄煤区及较大断层影响区;并结合巷道实见地质资料及钻探验证手段,对工作面内地质异常分布情况进行解释.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矿1412(1)工作面的探测及验证实例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查明了大面宽综采工作面内地质异常区的分布范围,有力地指导了该面采掘方案调整,确保了工作面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9.
电磁波坑透技术一般都用于探测煤层中回采工作面的煤层变薄带和断层构造。本文介绍了用于探测煤层中火成岩体的一个有效实例,这是电磁波坑透技术在煤矿地质应用中的一个开拓。  相似文献   

10.
煤层工作面中的断层、煤层变薄区等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目前主要采用无线电坑透、地震及槽波CT等方法,实现巷道工作面内的二维层析成像,以查明采前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及异常特征。多个工作面成像实践表明,受不同探查方法的施工条件所限,通常采用无线电坑透法对工作面进行普查,判断面内基本地质条件;对于构造复杂区域可采用地震类CT方法进行精细探测。根据不同透射CT方法的特点,进一步讨论了其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钱祥麟 《地学前缘》2004,11(3):221-225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深受新生代初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陆陆碰撞的影响 ,原属显生宙不同时代构造单元拼贴的中国区域发生了普遍而强烈的构造叠加改造 ,导致板内造山作用。由作者新编的中国主要活动断裂构造图显示 ,印度板块的碰撞对中国地质构造演化的影响远比自中生代侏罗纪以来太平洋亚洲板块会聚造成的影响更为强烈。中国帕米尔山结东、西两侧的现今大陆动力环境差别巨大 ,其东侧的东移因遇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而获得上冲的自由空间。阿尔金断裂带把中国西部分划为南、北断裂构造活动性质不同的两大构造域。有人否认板内造山作用是因为他们只承认经典的板块边缘造山带的存在。要改变这一观念深入研究板内造山作用及演化 ,综合分析造山带构造地貌、山体隆升扩展、与前陆盆地的耦合、陆相沉积建造序列、冲断推覆构造系及其匹配、壳源花岗岩侵位及深部地球物理场观测等是关键。中国是研究大陆拼贴地块区板内造山作用的理想区域 ,在这一地区从事研究可大大丰富大陆动力学的内涵 ,把地质构造综合成果及对演化规律的认识作为编制大地构造图新的重要要素 ,对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都有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库区构造特征与滑坡分布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三峡库区滑坡体的形成、演化与滑坡所处区域构造、局部构造特征以及新构造期的构造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区域构造演化和局部构造的后期改造控制滑坡体的存在,第一,前期构造的“反转”变形是在薄皮构造控制下滑坡形成的一种可能的形式;第二,裂隙的组合形式、组数及其与河流流向的关系控制滑坡的形成和规模;第三,不同期次构造的复合部位是滑坡发生的主要集中地区,第四,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滑坡的发生、发展、演化不是任意的,地壳不均衡隆升造成坡体不同的演化阶段,控制滑坡类型的时空分布;水平运动对滑坡的滑动方向、滑坡的破坏强度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新构造应力场与自重应力场的叠加。  相似文献   

13.
祥霖铺夕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的中段,矿床产于NE向、NW向和EW向断裂的交汇处,矿化集中赋存于背斜的倾伏端附近.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导致的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热源,区内的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在夕卡岩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矿物组合,成矿过程可以分为2个成矿期、4个成矿阶段;预测在矿区的西部有望找到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14.
纬向构造带产生的特定纬度带,是其构造“发生床”,在这些带上产生的构造形体(包括阶段性的全部建造和改造)是其构造“成生体”。纬向构造带有长期活动、多阶段发展的特点,其不同阶段促成不同的构造成生体。阿祁昆地区弯转多姿的构造带是秦昆系的古老成生体迁移扭变的结果,扭变的主因是青藏地块的右旋转动。  相似文献   

15.
川西坳陷中段中、新生代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早印支期的抬升、褶皱,构造雏形形成阶段。晚印支期褶皱、隆起发育,燕山期的挤压改造阶段。喜马拉雅运动对该区影响相对较小,仅形成了一些浅层断裂。研究表明,构造运动控制了坳陷中段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控制了须家河组生储盖的发育,还控制着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变化.渗透率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小,主要与裂缝有关。分析表明储层裂缝发育地带是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6.
西昆仑加里东期花岗岩带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元龙  李向东 《矿物学报》1995,15(4):457-461
西昆仑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极为发育,主要沿库地北构造带南侧成带分布,岩体数量多、规模大,不同测试方法获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00 ̄480Ma;岩石组合类型大致可分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和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组合;岩石化学表明该区花岗岩主要为钙碱性系列;构造环境判别岩石为同造山和造山期前岩浆活动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与之相伴生蛇绿岩带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哈马迪金矿是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近年在苏丹北部发现的中大型绿岩带型金矿。由于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控矿条件,哈马迪金矿南矿段表现出特异性的金矿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南矿段区域构造环境及矿区地质特征的论述,研究了该区金矿化的成因及矿化特征,总结了南矿段在无法准确勘查的情况下的采矿、综合利用方法,评述了该类金矿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德钦羊拉铜矿床构造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羊拉铜矿床的构造混杂岩由几个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组合的构造岩片组成,主要矿体局限在二叠系构造岩片中,二叠纪的构造混杂形成矿区的叠瓦式构造。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活动表现为矿区内的左行走滑断层、斑岩侵入,并伴生铜钼矿化。  相似文献   

19.
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初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即在构造动力及其引发的动力热流共同作用下,岩石、矿物在构造运动中发生的形变、相变而呈现的变质作用。按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动态重结晶和混合岩化作用、应力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将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由弱到强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和相应的4种基本变质类型——脆性、脆-塑性、塑性和动力热流变形变质,并论述了它们各自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曹俊  刘旗 《四川地质学报》2001,21(4):199-204
运用大陆造山带填图方法,首次对雪山断裂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雪山断裂带为构造混杂岩带,其南边界清楚,内部由14个大小不同的构造岩片(或岩块)混杂堆积组成,其微观及变形特征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