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封面说明     
<正>近8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人口密度分界线变化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density boundary in Mainland China in recent 80 years 封面图片是采用1935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及2010年共6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制作的近8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人口密度分界线变化图。分界线基于胡焕庸先生提出的"爱辉-腾冲"线中给定的人口比例阈值(西北部:4%;东南部96%),及洛伦兹(Lorenz)曲线原理厘定而成。自1935年以来,该分界线整体向西北方向偏移,在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偏移较大,吉林、内蒙古自治区、陕西、云南、四川东南部次之,四川东北  相似文献   

2.
丁海笑 《地图》2018,(3):44-53
在胡焕庸线提出的80余年后,中国中西部与东部城市的差距是否缩减?在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中国城镇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在未来寻求突破胡焕庸线的探索中,推动中国城市变革的力量源自何方?  相似文献   

3.
近8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人口密度分界线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胡焕庸先生通过对中国人口分布特征的研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爱辉-腾冲"线的人口密度分界线。为了研究中国大陆地区近80年来人口分布格局的演变特征,本文基于胡焕庸先生给定的人口比例阈值,以县域边界为基础,依据洛伦兹(Lorenz)曲线原理,精确厘定了1935年—2010年间的7期人口密度分界线,并进一步分析该线的变动过程及其两侧人口比例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935年以后至2010年,人口密度分界线的西北部人口增长速率明显高于东南部,中国人口分布极端不均衡的情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4.
沈昕 《地图》2018,(3):38-43
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中,利用中国县级尺度的人口数据,提出了“胡焕庸线”,该线是关于中国人口分布地理的重要发现。胡焕庸线作为人口地理分界线,有着深刻的自然和历史基础,同时在经济、社会中持久地产生影响。2013年和2014年,李克强总理分别提到胡焕庸线,并就中国的城镇化问题提出了“胡焕庸线怎么破”的问题,此即“总理之问”。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旅游经济收入为衡量旅游经济规模的主要指标,利用等级钟理论、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位序-规模法则、差异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2000~2014年广东省地级市旅游经济位序、规模类型、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中下游旅游收入城市的位序变动是城市旅游经济位序变动的主要原因;旅游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旅游经济规模类型维持稳定,旅游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的类型转移较为频繁;广东省旅游经济规模分布基本遵循位序-规模法则,具有单分形特征,其旅游经济规模空间分布由较为集中、首位度明显,逐步过渡到较佳的均衡空间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6.
杨强  王运动  李丽  王心源  何立恒 《遥感学报》2016,20(6):1424-1434
人口经济的时空耦合态势是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均衡过程的重要体现,可有效地指导中国经济布局、民政建设、交通发展和环境管理等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采用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密度基尼系数、人口经济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1935年-2010年6期县级行政单元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实现人口密度分界线的空间刻画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合1952年-2010年省级行政单元人口、经济统计数据,从人口与经济重心空间耦合及其空间一致性两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经济与人口分布的时空差异,剖析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不尽相同,东西部差异较大,且不均衡态势日益明显。(2)胡焕庸线至今仍能很好的概括中国人口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是甘肃、宁夏、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分布已经在局部范围内突破了胡焕庸线的限制,中国人口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向西部转移的趋势。(3)中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的地域分异特征十分明显,但省际一致性在不断缩小,人口集聚具有较强的经济导向性。(4)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在1952年-2010年的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各异:全国人口经济空间一致性程度相对较低,东北地区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较高且还在改善,东部与中部保持稳定,西部较差且呈减弱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老龄化指数为研究指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变异函数研究方法,对我国339个地级市(包括直辖市)2000年、2010年老龄化程度及2000~2010年老龄化变化情况进行时空演化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龄化及其变化幅度总体上表现出很高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状态有减弱趋势;2)我国地市级老龄化局部差异扩大;3)我国地市级老龄化格局演变不稳定,空间自组织性减弱,引起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的内部随机性减小,老龄化空间变异强度以及结构化分异增强。  相似文献   

8.
王敏  楚亮 《测绘》2023,(6):278-282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本文利用DEA模型、ESDA统计指数模型以及Tobit回归分析模型,对江苏省2010—2016年13个地级市城市土地利用的静态和动态效率进行测度,并且对于其空间格局以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时空区间内,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高,但土地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且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下降趋势,Malmquist值在全局上有着较强的正的空间自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DMSP/OLS数据的南京市建成区扩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先利用一元二次回归模型对2000~2010年的灯光数据影像进行预处理,利用突变检测法计算各年份提取城市建成区的阈值,并基于该阈值分割南京市2000~2010年的城市建成区;然后运用最大似然法分类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TM影像得到南京市建成区,并勾绘出城市建成区的范围;再对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提取的城市建成区扩展结果进行空间对比,以验证突变检测法的准确性;最后将南京市2000~2010年的城市建成区进行叠加,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城市内部建成区的扩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其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该地区的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昆明市112个乡镇的矢量数据和2000、2010年的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Moran I指数和Moran I散点图对昆明市2000和2010年的乡镇人口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及其时空演变分析.结论如下:①2000和2010年,昆明市乡镇人口分布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且人口分布出现以昆明市市中心和滇池为中心的"人口高地带"和北部山区的"人口低地带",这与昆明市海拔"北高南低"和地势"北部起伏大、南部和缓"趋于一致;②地形要素是昆明市乡镇人口2000和2010年空间自相关的基础,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的发展,2000―2010年10年间昆明市乡镇人口空间自相关显著增强,但人口密度出现较大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与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德仁 《测绘学报》2002,31(Z1):16-21
全面介绍数字地球,数码城市,数字省、市的概念与理论;提出数字省、市建设的总体框架结构与上下连接关系;对数字省、市建设的技术支撑条件包括信息高速公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差分GPS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科学计算,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发展与应用作了分析与讨论;分析了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城镇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数字省、市应是全国各省、市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各省、市都应高高举起,以此推动数字中国,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丹  兰泽英  刘洋  屈萍 《测绘科学》2013,38(1):63-67
城镇基准地价平衡用于协调区域地价,使基准地价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城镇之间真实的经济差异和地价水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城市引力场模型的城镇土地基准地价平衡方法,通过考虑中心城镇地价扩散的影响,弥补传统分段线性插值的平衡方法的不足,并以湖北省为例进行实例研究。把平衡结果和通过样点数据测算的基准地价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此方法的特点,并对城镇基准地价空间分布的内在规律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峥 《东北测绘》2012,(10):159-160,16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数字城市"应运而生。当前以"数字城市"为标志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网络基础设施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而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4.
The Ruhr is an “old acquaintance” in the discourse of urban decline in old industrialized cities. The agglomeration has to struggle with archetypical problems of former monofunctional manufacturing cities. Surprisingly, the image of a shrinking city has to be refuted if you shift the focus from socioeconomic wealth to its morphological extension. Thus, it i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modeling urban sprawl and demographic decline by combining two artificial intelligent solutions: The popular urban cellular automaton SLEUTH simulates urban growth using four simple but effective growth rules.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SLEUTH has been modified among others by combining it with a robust probability map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dditionally, a complex multi-agent system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residential mobility in a shrinking city agglomeration: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the housing market of shrinking city systems focuses on the dynamic of interregional housing markets imply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dwelling areas. The multi-agent system comprises the simulation of population patterns, housing prices, and housing demand in shrinking city agglomerations. Both models are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regarding their local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performance. Subsequently, the urban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Ruhr 2025 are simulated. A simple spatial join is used to combine the results serving as valuable inputs for future regional planning in the context of multifarious demographic change and preceding urban growth.  相似文献   

15.
我国GPS综合服务系统建设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信息化的需要和建设数字城市、数字省区的实际需要,许多城市和省区已经或正在建立GPS综合服务系统,本文介绍了我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GPS综合服务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徐杨  董春  张玉 《测绘科学》2012,37(6):46-48,52
本文在总结已有的界定原则基础上,对中国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界定和划分,确定51个地级及以上资源型城市,并研究了这些城市的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规律。同时利用构建的2005年-2008年中国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角度,对资源禀赋、地理区位条件等因素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并不存在明显的"资源诅咒"现象,资源禀赋与城市竞争力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负相关关系,地理区位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人地矛盾激化,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分析并预测城市发展状态,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规划.本文以鸡西市市辖区为例,利用Logistic-CA模型进行城市扩张模拟及趋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鸡西市在2005—2015年间城市处于低速扩张阶段,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城市发展较为分散;2)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