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高倍荧光显微镜精细观察,在莱阳凹陷莱孔2井下白垩统莱阳组水南段暗色泥岩中发现比较丰富的微石油包裹体群.它们主要分布在暗色泥岩的砂质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中,其暗色泥岩为富含藻类和无定型干酪根的优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为生烃潜力很好的烃源岩:TOC=1.14%~3.00%,S1=0.16~0.83mg/g,S2=4.45~22.8 mg/g,IH=390~671 mg/g;样品可溶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普遍具有植烷优势,Pr/Ph=0.25~0.43,伽马蜡烷含量较高,规则甾烷呈V字型分布,4.甲基甾烷C27<C28<<C29;分析样品中含有比较丰富的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以C30藿烷为主峰,C29降藿烷含量较高,Ts和Tm含量较低;甾烷和萜烷化合物的热成熟度参数指标反映可溶有机质的热成熟度较低,物源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输入为主,植烷优势和伽马蜡烷含量较高的特点反映了湖盆的沉积环境具有微咸水.咸水和较强的还原特征.烃源岩石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测量值为th=78.5~82 ℃,石油包裹体PVTsim模拟计算的捕获压力为281.2×105~282.5×105 Pa.莱孔2井埋藏史剖面和古地温、古压力的恢复结果表明,本区下白垩统,莱阳组水南段暗色泥岩在喜马拉雅早期抬升以前,在地质历史中曾经历过温度>82℃、埋深>2800 m的重要生烃.排烃作用.烃源岩中石油包裹体的研究结果不仅直观地展示了源岩的生烃-排烃现象,而且揭示了地质历史中流体的性质和生烃-排烃条件,为本区油气的勘探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湖凹陷平湖组不同煤系烃源岩(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封闭体系黄金管-高压釜生烃动力热模拟实验,查明了3种煤系烃源岩生烃产物、产率特征及生烃演化规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中,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均具有很高的产气态烃能力和较高的产液态烃能力,但不同岩性样品的生烃演化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炭质泥岩生烃最早,生烃强度最大;煤居次,生烃稍晚,生烃强度稍低;暗色泥岩生烃最晚,生烃强度最低。根据热解生烃特征,指出西湖凹陷具有煤成油的勘探潜力,西部斜坡带是找油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3.
昌潍坳陷潍北凹陷烃源岩分布在孔二段(即始新统孔店组二段),包括暗色泥岩、灰质泥岩和油页岩3种类型,前人对灰质泥岩和油页岩的生烃贡献未进行深入研究。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结合热模拟实验对潍北凹陷各种类型烃源岩品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油页岩和灰质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型,为优质烃源岩;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和丰度较差,基本为无效烃源岩。优质烃源岩集中分布在孔二上亚段下部和孔二中亚段上部的油页岩和灰质泥岩中,平面上分布在瓦城断阶带东部和灶户鼻状构造带,与已发现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古生物学标志、古盐度及古氧相分析表明孔二段烃源岩形成于内陆咸化湖泊沉积环境。郯庐断裂带左—右旋转换期构造活动强度较弱和晚古新世到早始新世期间发生的大陆分离事件造成的温暖湿润气候促成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郭显令  熊敏  周秦  田辉  肖贤明 《沉积学报》2009,27(4):723-731
本研究以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沙河街组为例,应用GOR—Evaluation模拟软件,提出了以动力学为基础、定量评价烃源岩生排烃历史的方法。该方法的要点在于:应用黄金管—高压釜限定体系热模拟实验装置,研究典型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结合临南洼陷烃源岩EOM/TOC—-深度剖面,模拟计算烃源岩开始排烃时的烃产率(Hpm);通过分析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烃源岩分类、建立生排烃模拟的综合地球化学参数。应用该方法研究了临南洼陷Es13暗色泥岩、Es2-33暗色泥岩与暗色页岩的生排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洼陷Es2-33暗色页岩与暗色泥岩Hpm值分别为150 mg/g与170 mg/g;临南洼陷X101井Es2-33暗色页岩、Es2-33暗色泥岩及Es13底暗色泥岩生油门限分别出现在20 Ma、13 Ma与19 Ma,排油门限分别出现在10 Ma、8 Ma及2 Ma。这三类烃源岩的生烃门限对应Easy Ro在0.55%左右,但他们的排油门限存在明显的差别,Easy Ro变化范围0.61%~0.69%。该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将实验数据模拟与实际地球化学资料相结合,避免了复杂排烃参数的设定与排烃机理的解释,研究结果可应用于烃源岩生排烃定量评价、有效烃源岩圈定及油气资源量预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油气勘探潜力,利用木参1井分析化验资料,对木里坳陷烃源条件与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T_3g)和侏罗系暗色泥岩发育,侏罗系也发育碳质泥岩和煤。T_3g和侏罗系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T_3g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和Ⅱ2型,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多样,主要为Ⅲ型和Ⅱ型,部分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T_3g和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分别处于高-过成熟的生气阶段和成熟阶段;2套烃源岩均经历了二次生烃,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在流体包裹体数据中得到了较好地反映;初步计算结果显示木里坳陷油资源量为1140×10~4 t,天然气资源量为(545~2180)×10~8 m~3,具备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暗色泥岩、碳酸盐岩、煤及炭质泥岩均发育.大量区域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以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炭质泥岩和煤可能具有生烃能力.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13%,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低,平均为0.26%,有机质类型为Ⅱ1与Ⅱ2型,属中等-差的烃源岩.除都兰地区有机质成熟度过高、处于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外,其他地区有机质成熟度中等,正处于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石灰沟地区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分别达到了好烃源岩和中等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成熟度中等,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暗色泥岩、碳酸盐岩、煤及炭质泥岩均发育.大量区域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以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炭质泥岩和煤可能具有生烃能力.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13%,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低,平均为0.26%,有机质类型为Ⅱ1与Ⅱ2型,属中等-差的烃源岩.除都兰地区有机质成熟度过高、处于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外,其他地区有机质成熟度中等,正处于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石灰沟地区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分别达到了好烃源岩和中等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成熟度中等,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暗色泥岩、碳酸盐岩、煤及炭质泥岩均发育。大量区域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以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炭质泥岩和煤可能具有生烃能力。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13%,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低,平均为0.26%,有机质类型为Ⅱ1与Ⅱ2型,属中等—差的烃源岩。除都兰地区有机质成熟度过高、处于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外,其他地区有机质成熟度中等,正处于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石灰沟地区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分别达到了好烃源岩和中等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成熟度中等,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东南坳陷烃源条件制约了油气的勘探,至今尚未突破。目前证实侏罗系杨叶组和康苏组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通过野外地质考察,进行了剖面测量、样品采集和地球化学测试,结合若参1井、若参2井和且地1井等3口钻井资料、样品分析数据,开展了塔东南瓦石峡凹陷下侏罗统康苏组烃源岩岩性、空间展布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瓦石峡凹陷康苏组烃源岩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厚度为60~140 m,占地层厚度的25%,若参1井和红柳沟老煤矿一带有机质丰度较高,暗色泥岩的有机碳含量为1. 2%~4. 4%、碳质泥岩的为5. 0%~39. 6%,干酪根为Ⅱ2-Ⅲ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与盆地周缘同时期沉积烃源岩相比,塔北库车坳陷烃源岩生烃潜量相对高于塔东南瓦石峡凹陷,塔西南喀什凹陷库兹贡苏等剖面则较差。因此,研究认为瓦石峡凹陷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其中若参1井东南部深凹区和红柳沟老煤矿-其格勒克山前洼陷区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焉耆盆地已钻探井暗色泥岩、碳质泥岩等生油岩和部分原油样品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别是沉积和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了烃源岩类型及空间展布,煤系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及生烃机理,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特征,指出烃源岩类型属典型的腐殖型;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煤系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均能生烃,但以侏罗系八道湾组煤系泥岩为主要烃源岩;博湖坳陷南、北凹陷都经历过油气形成过程,但北部凹陷存在两个生油阶段,而南部凹陷仅存在一个生油阶段。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生烃史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主要发育有两套烃源岩:Es3烃源岩与Ed2烃源岩。由于该区地处海域,埋藏较深,对成烃史一直较少涉及。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对该凹陷沉积中心及斜坡带烃源岩生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凹陷中心Es3生油岩主生油期出现在20~14Ma,主生气期出现在15~10Ma;Ed2生油岩主生油阶段出现在10~5Ma,目前仍处在主生气阶段。该凹陷斜坡带Es3生油岩主生油期出现在10~5Ma,目前仍处在主生气阶段,Ed2生油岩尚处在主生油阶段。结合渤中凹陷储盖组合及运聚、圈闭条件,本研究认为目前在该凹陷及其周围发现的油气藏主要来源于该凹陷10Ma以后生成的油气,油源区主要是斜坡带Es3与Ed2生油岩,而凹陷中心烃源岩主要对天然气藏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油气包裹体己成为油气成藏研究的有力工具,在划分油气运移充注期次、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反映油气的成熟度及来源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利用油气包裹体及其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估算油气藏形成时的pVT条件是油气包裹体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它为更准确地计算油气藏形成的温度一压力条件提供了一种独立的、更准确的技术手段。研究表明,包裹体岩相学和流体体系的热力学研究仍将是今后的发展重点。油气包裹体的pVT模拟技术尚处于初始阶段,两种软件(VTFlinc和FIT)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虽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经成为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Since Dow (l972)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oil system atthe AAPG annual meeting in l972, after unremitting effol.tsand progressive perfection, it has become the petroleum systemaccepted by numerous geologists at present. The concept of pe-troleum system was introduced to our country in early l990s(I)ou, l999). In fact, as early as the 1960s, based on th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at Songliao ba-sin and Bohai Bay basin, some viewpoints similar to petroleumsystem have be…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Yingen-Ejinaqi basinis locatedin the WulatehouBanner in the west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and covers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122 000 km2( Chen et al ., 2001) . As aMesozoic-Cenozoic depression in Yingen-Ejinaqi ba-sin,the Chagan depression lies in the northeast ofthis basin (Fig.1) .It is about 60 kmlong and 34 kmwide and covers an area of approxi mately 2 000 km2( Wang et al .,2002) .In terms of the basement ter-rain,forms of major structural…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petroleum system of the Sufyan Depression in the Muglad Basin of central Africa and analyzes its control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 reservoir bed types and source–reservoir–seal assemblages, petroleum system theory has been used to classify the petroleum system of the Sufyan Depression. Vertically, the Sufyan Depression consists of two subsystems. One is an Abu Gabra subsystem as a self generating, accumulating and sealing assemblage. The other subsystem is composed of an Abu Gabra source rock, Bentiu channel sandstone reservoir and Darfur group shale seal, which is a prolific assemblage in this area. Laterally, the Sufyan Depression is divided into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with separat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enters more than 10?000 m deep. The potential of the petroleum system is tremendous.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exploration. The Sufyan C-1 well drilled in the central structural belt obtained high-yielding oil flow exceeding 100 tons per day and controlled geologic reserves of tens of millions of tons. The total resource potential of the Sufyan Depression is considerable. The central structural belt is most favorable as a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相似文献   

16.
赵艳军  刘成林  张华  王立成  丰勇  吴悠  刘宝坤 《地球科学》2014,39(10):1355-1363
束鹿凹陷内古新统沙河街组一段石盐岩中发育了大量原生的人字形单一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和次生油包裹体,这为深刻揭示凹陷内蒸发岩成因及油气运移、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并恢复了钻井的埋藏史和包裹体捕获时间及古压力.研究表明石盐岩中与次生油包裹体同期的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分为66.5~91.5 ℃和103.7~108.9 ℃两期,其对应的捕获时间分别为10.56~10.11 Ma和1.10 Ma,表明油气流体进入盐岩层的时间分别为馆陶组沉积的中晚期和更新统沉积期,与生烃史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石盐岩层中部利用包裹体模拟的古压力系数高达1.64,底部石盐岩中存在大量超压条件下形成的单一液相油包裹体,证明盐下存在超压系统,而超压系统的存在为油气的运移和保存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7.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渤中坳陷潜山构造CB302井奥陶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丰富,主要发育有盐水包裹体与石油包裹体。与石油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有两组,分别为122 ̄133℃与130 ̄140℃,结合石油包裹体特征,认为存在两期油气运聚过程。根据埕北30潜山沉积埋藏史、古地温史及成藏地质背景,推导出这两期油气运聚时间分别出现在5~3Ma与3~1.5Ma。第一期油气可能来源于邻近的黄河口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属局部油气充注;第二期油气来源于渤中坳陷斜坡带东营组二段,对埕北30潜山轻质油油气藏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化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化盆地为发育在前中生代基底之上的断陷盆地,经历了古生代晚期的海西运动及中侏罗世晚期的燕山运动,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对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研究表明,通化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喷发期后沉积阶段形成的鹰嘴砬子组、下桦皮甸子组及亨通山组为盆地主要烃源岩层位。在三棵榆树凹陷和三源浦凹陷内,烃源岩条件较好,并且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可作为盆地下一步勘探重点。通过热解法计算通化盆地烃源岩有利分布区生烃量为3. 87 × 108 t,资源量为0. 302 × 108 t,具有一定的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19.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它亦有自己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笔者从生、储、盖、圈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博湖坳陷油气形成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的分析,认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泥质岩是主要烃源岩;储层研究表明,侏罗系为低孔、低渗型储层;钻探证实的储盖组合有两套。通过烃源岩的生烃史、储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研究和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表明博湖坳陷主要有两期油气生成和成藏事件。油气成藏有宝浪苏木构造带、种马场构造带、博南鼻状构造带三种主要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油气差异泵吸作用机理探讨——以泌阳凹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泌阳凹陷油气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发现在差异抬升过程中,深凹源岩区抬升幅度小,凹陷四周圈闭发育区抬升幅度大,差异抬升运动导致源岩和圈闭之间的势能差急剧增大,从而促使油气大规模沿砂体向圈闭充注,这一过程类似于水泵抽水的过程,据此,文中提出了油气泵吸作用和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概念及机理,并以泌阳凹陷为例讨论了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形成条件、主要影响因素及油气差异泵吸作用对油气差异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影响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势能梯度、通道质量和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泌阳凹陷油气分布总体上受成藏运聚系统的控制,在各运聚系统内油气分布受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控制,其中势能梯度、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在每一个大泵(复合泵)内部,通道质量差异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