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引言洛马普列塔地震前,沿该破裂带至少已出现了20年的地震活动性。洛马普列塔地震前,沿该断层段观测到仅有的异常事件是发生在次级平行的圣安德烈斯和萨金特断层交叉点附近(洛马普列塔主震北北东11公里处)的两次中强地震:1988年6月27日.M=5.0和1989年8月8日 M=5.2的莱克埃尔斯曼(Lake Elsman)地震。本文分析了这一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分布,试图更多地了解该破裂带的断裂力学和地震孕育过程。洛马普列塔地震前10年期间的地震活动性相对于该震的余震被重新定了位,对此我们提出了下述问题:洛马普列塔地震主震附近有任何前震吗?莱克埃尔斯曼地震与洛马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兆现象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力学的角度讨论了地震的发生过程,着重指出震源区内及其周围结构的非均匀性是产生前兆现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前兆现象可分成下列两种类型:其一是由应力增加引起的前兆。长期前兆一般属于此类。作为这一类型的实例,我们讨论了1983年日本海地震前群震活动性逐渐增强以及1989年洛马普列塔地震的主震前震源周围地震活动性逐渐增强和出现第二类地震空区的现象。另一种类型是主破裂突然发生前因缓慢破裂过程而产生的前兆  相似文献   

3.
震级(MW)6.9的洛马普列塔地震发生在加利福尼亚中部的旧金山湾地区,发震时间是1989年10月17日当地时间下午5:04,死亡62人,造成财产损失数十亿美元。但科学家对该地区这次破坏性地震并不感到意外。事实上几十年来,他们一直试图对旧金山湾地区下一次大地震的地点进行预测。这篇文章概述了其中的20多次有科学基础的预测。这篇文章概述了其中的20多次有科学基础的预报,都是在1989年洛马普列塔地震之前  相似文献   

4.
1989年10月17日的洛马普列塔地震事先没有任何清晰的地震、应变或大地测量前兆。但是,震前一天,距7.1级地震震中东南60公里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上的斯通坎宁土壤氦气浓度监测站的氦浓度却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增大。在加利福尼亚中部斯通坎宁现场,由2米深探头采集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引言场地响应似乎是在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其次生灾害中首先要考虑的。研究最多的可能是1985年的墨西哥城地震(Stagh et al., 1988)。然而,最近的加利福尼亚(洛马普列塔,1989和诺思里奇,1994)和日本(神户,1995)地震大灾难使人们清醒地意  相似文献   

6.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地震学家对旧金山和奥克兰在洛马普列塔地震中尽管离震中相当远却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洛矶地区下面的岩层可产生这样的影响。这两位研究人员说,在洛马普列塔地震中,来自震中圣克鲁斯县的地震波从地下岩层反射回来,在旧金山的马里纳区产生了比距震源近得多的某些地区更强烈的震动。  相似文献   

7.
1989年11月的美国洛马普列塔地震使人们再次认识到发生在城市地区附近的7级地震的可怕。由于不可能对现有的所有建筑物和设施采取彻底的抗震措施,所以,以短期地震预报为基础的临时措施对减少人身伤亡的重要性就越来越明确了。过去,人们常说:“尽管象东海地震那样的8级地震能够预报出来,但预报首都圈的7级直下型地震却很难。”可是,就现状而言,不仅说能够绝对预报出8级地震是言过其实,相反,一口咬定将来不可能预报7级地震也是不妥的。认为7级地震比8级地震小,前兆也相应地小,一般较难检测出来,这种想法可以  相似文献   

8.
1989年洛马普列塔地震提供了一个检验某些设想的机会,这种设想认为地震前可能会出现固体潮应变幅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已被当作测定孕震带中弹性参数的前兆性变化的有效方法而提出来。我们分析了位于震中40公里内和破裂带南端约10公里内的两套钻孔应变仪连续运行所得的数据。一份关于其中部分数据的初步报告错误地推断,在地震前的一年内曾发生过重要的潮汐导纳变化。现在我们不能确定M_2和 O_1波潮汐幅度中的任何前兆性变化,并推测杨氏模量的任何大尺度的改变都必定在2%以内。如果这些结果带有普遍性的话,我们断定,地震前弹性材料特性的这种变化不会发生在未来震源区的整个实体内。此类固体潮幅度的变化不能视为有实用价值的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9.
1989年10月发生的洛马普列塔地震最强烈的地震波到达距震中区约90公里的旧金山和奥克兰足足用了25秒钟。地震引起的振动一般随离开震中的距离而减弱,但是,洛马普列塔地震的地震波最后通过远处的城市时,却以惊人的力量晃动了大地并造成出乎意料的严重生命和财产损失。10月17日地震后,当旧金山湾地区挣扎着恢复过来时,工程师和地球科学家们曾力求找出不寻常的远距离强烈晃动的原因。起初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许多被破坏构筑物下面的松软天然沉积和填充物,其中包括奥克兰880号州际公路的崩塌部分和旧金山马里纳地区的一些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0月17日的地震之后,研究圣安德烈斯断层的专家们一会儿彼此鼓励地拍拍背,一会又迷惑不解地搔着头。这次地震证实了他们的一些预测,但也给科学家留下许多意想不到的具体问题。远处地震台的记录使美国地质调查局在震后一周内将震级从6.9提升至7.1。一周前的地震使穿过圣克鲁斯以东山脉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的一段发生了破裂。科学家根据附近一座山峰的名字称它为洛马普列塔(Lo-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报试验的另一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地震预报试验要研究潜在大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特征,有证据表明,孤立震群中比较小的典型事件可能具有前兆意义,这种前兆性活动与更为复杂的地震活动区内大得多的地震之前的前兆特征相似。孤立震群中的这种典型事件有时候以短至几天的重复时间,在相似地点以相似的震级频繁地重复发生。作者认为,监测孤立震群中的这种典型事件可能是获得前兆活动的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并对研究大地震前兆来说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震前所识别的前兆。其中包括十余项测震学前兆和地形变水化,地电等手段的多项前兆,分析了震前依据前兆而作出的预后实况,并根据目前所认识的地震前兆的某些物理基础,讨论了对这次地震可能作出预报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1989年10月17日在美国旧金山地区发生的7.1级地震(称之为洛马普列塔地震)是1906年以来加州北部地区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而引起了世界地震界、工程界以及与防灾救灾有关各界的广泛关注。1990年2月8—11日在旧金山举行了旧金山地震情况报告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加拿大、日本、英国、中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代表,我国台湾也派人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学术讨论会暨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自1984年3月13日至19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这次会议就近年来地震前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就当前地震前兆研究中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座谈。本刊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供广大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地震震源前兆系统的几个特点。震源和前兆是在应力应变场不同分量作用下发育成的。不均匀性和非线性因素对震源和前兆有强烈的影响。讨论了介质和应力应变场不均匀性对地震震源形成和地震前兆影响的差别。在不同的应力场中,前兆的非线性关系首先在应变灵敏性上显示出来。应变灵敏性的不完备导致了“错误预测”和“漏报”这类预测错误。由地震前兆形成的条件可以得出复杂的前兆分布以及前兆相对震中转移规律的结论。研究了前兆信号曲线组成的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使地震短期前兆的区分更有根据。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害通常是在地球科学家之间单独地讨论,可是,当一次大地震发生时,财产的损失却很少能对每一种地震灾害分别加以概括。横扫北加州的1989年洛马普列塔地震4年之后,对以下的问题仍然没有定量的解答:由地面振动、液化、滑坡、构造地面破裂或者海啸引起的破坏究竟有多大?虽然一次地震的后果并非必定相继发生其它各种灾害,但回答这个问题有助于引导公共政策和建立研究的优先重点。当  相似文献   

17.
吴忠良  蒋长胜 《中国地震》2006,22(3):236-241
地震前兆的效能检验问题既是地震预测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近年来围绕地震预测问题的一个争论焦点。传统的地震预测研究中关于地震前兆机理的一个基本假定,即地震前兆来自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场的某种变化,与传统的地震前兆检验方案,即针对“异常”信息统计与地震之间的“对应”情况,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存在一个内在的逻辑矛盾。地震前兆的检验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而是一个地球动力学问题,不考虑地球动力学的地震前兆检验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得到的检验结果则可能对相关研究造成误导。  相似文献   

18.
倾斜扰动--一种可能的有效地震前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小地震时的倾斜记录和岩石破裂时的应变扰动记录提出,岩石破裂和微小地震可能引起倾斜扰动,这种扰动将可能是大地震的有效前兆。然而,如何区分干扰和前兆扰动还需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谢智  龚倩 《地震学刊》1995,(1):9-11,62
多次震例表明,地震前兆随区域而异,而且某一区域内的每次地震所表现出的前兆也不尽相同。这表明地震孕育可能是个非线性过程,地震活动的起伏增长和地震丛集等可能是非线性系统即将发生失稳时出现的独特的前兆图像,本文着重研究了河南及邻区三次中等地震前非线性系统失稳的主要前兆之一-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经分析研究表明:新乡、菏泽、禹县-登封交界处发生的Ms4.5、5.9、4.2级地震前1-12个月,加卸载响应比均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间发生5.9级地震。根据年度危险区的确定、前兆异常跟踪及其主要依据,分析了这次5.9级地震前大甸子井、库伦井地下水位、开鲁井水氡等前兆异常。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附近区域的前兆异常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发现该次地震前在内蒙古及附近区域出现了一组中期、短期前兆异常及宏观异常。文中还研究了该区域前兆异常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