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GIS技术在房产测绘中的作用探索研究为题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GIS技术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功能全面,可以实现全天候工作的优势特点。然后,结合测绘行业方面的相关经验,提出该技术在房产测绘中的作用。最后,对GIS技术的改进做了简单分析。希望可以提高GIS技术在房产测绘中的工作效率,促进我国房产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新世纪初国家建设对大地测量的需求和大地测量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出发,论述了在我国建立新一代高精度、3维动态、多种技术结合、多功能开放式服务的大地控制网的有关问题。介绍了网的基本构成,技术指标、特点及与现有大地网的关系,并阐明了有关理论及其实用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导航数据库的定义、技术特点、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实现步骤,并就车辆自动导航系统、车辆监控与调度管理、移动定位服务等三方面详细论述了导航数据库在ITS和LBS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GPS-RTK和全站仪测量技术的特点及二者结合测量公路断面的方法,通过实例论述了该方法运用在丘陵地区公路测量中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并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论述我国数字化测绘体系产品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介绍我国大地测量仪器最重要的生产厂家—北京光学仪器厂(BOIF),近期开发的测绘仪器产品的品种系列、技术参数及特点。展示了我国大地测量仪器技术水平及产品结构、层次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ITU-T协议标准的数字化监视系统的特点、组成及功能,详细论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描述了系统在电力设备远程监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RTK技术改变了传统测量作业模式,以其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在各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网络RTK技术的工作原理,并论述了其在水利勘测中的应用,以及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赵丽兵 《三晋测绘》2003,10(1):20-22
介绍了遥感(RS)技术的特点,并论述了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环境调查和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植被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在地理学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文俊 《现代测绘》2007,30(6):45-48
针对地理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当前遥感图像处理的教学现状,提出了遥感图像处理课程在地理专业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框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并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做了重点介绍,最后论述了该课程在地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取得一些教改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的编辑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及其特点,阐述了该图集在经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为完成该图集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所用的电脑软件,论述了生产过程中的编辑原则以及采取的生产工艺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亚热带区域覆盖范围广,面积达240万km2。区内不仅自然景观复杂,多云多雨、多山多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中国稻米主产区,而且多河多湖、多矿多污,生态环境十分敏感、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迫切需要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其自然资源、环境变化与灾害现象。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已逐渐开展亚热带遥感应用研究,但缺乏对亚热带遥感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共性与科学问题尚不明晰。本文总结分析了中国亚热带遥感的3个基本特征,按遥感数据类型梳理了中国亚热带遥感的应用实践;进而归纳出中国亚热带遥感实践的4个共性问题,指出亚热带遥感核心元素的主要特点、地理对象的复杂性与遥感信息的病态性,提出中国亚热带遥感的4项重点任务;然后,分析了当今中国亚热带遥感发展的历史机遇,阐述了中国亚热带遥感的创新发展途径,包括厘清人地现象的动态特征、聚焦亚热带遥感的科学问题、攻克不同层面的关键难题、结合应用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与重点研发。论文旨在推动亚热带遥感应用的创新发展、促进亚热带遥感理论与技术体系形成,进而助力卫星及航空遥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亚热带地区的资源环境监测、区域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灾害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一大  吴玮  王薇  刘明  温奇 《遥感学报》2016,20(5):1170-1184
随着灾害系统理论的深化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灾害遥感研究与应用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天—空—地—现场"一体化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灾害要素分类体系、灾害遥感服务体系和标准规范建设等方面,总结了灾害遥感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洪涝、干旱、地震、地质灾害等主要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方法,并对应用研究热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3个阶段阐述了中国灾害遥感系统的发展历程,基于业务应用需求介绍了灾害遥感业务系统的体系架构。按照灾害遥感日常监测业务、应急监测业务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等3个方面介绍了业务应用模式,并从时效性、评估精度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对业务应用进展水平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当前灾害遥感研究与应用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加强灾害遥感应用机理研究、加快防灾减灾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灾害监测评估方法研究、提升综合减灾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和加强软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玉树地震灾情SAR遥感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贤  黄国满  刘纪平 《遥感学报》2010,14(5):1046-1059
在玉树地震中,中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发挥全天时主动遥感的优势,成功服务于抗震救灾中。依据玉树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与评估工作,着重探讨SAR遥感影像用于地震灾情监测与评估中的处理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制定了地震灾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指标,通过快速几何处理、快速变化信息提取、快速目标判读和灾害空间危险性评估,实现了玉树地震震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的解译、制图和统计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玉树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灾情监测信息的综合管理、可视化查询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国水文遥感技术和应用的现状出发,以降雨量估算、土壤含水量探测、湖泊和巨型水库水位监测及大型水体水温监测为重点,阐述了新一代水文遥感的技术动向和发展趋势,点明了90年代我国水文遥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矿山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利用遥感手段进行矿山环境与灾害动态监测成为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单一遥感手段在矿山监测中存在的缺陷,开展了天、空、地多源遥感监测技术在矿山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将天基的卫星遥感技术、空基的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及地面的热成像、测量机器人等遥感测量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矿山生产、安全、环境、灾害的协同观测。  相似文献   

16.
林珲  张鸿生 《遥感学报》2021,25(1):276-291
热带与亚热带拥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资源、生态、环境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干旱、地震等),威胁着该地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遥感技术对热带与亚热带区域进行全面的监测,对于热带与亚热带区域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热带与亚热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如多云多雨等),遥感监测需要克服特殊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7594篇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综述了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需求、现状、挑战和机遇,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主题词频率分析,建立共被引文献网络和主题词网络,并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进行聚类,分别识别出22个共被引文献聚类和6个主题词聚类。通过对这些共被引文献类别和主题词类别的深入分析,本文总结了:(1)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研究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城市地表、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热带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2)热带与亚热带遥感主要采用的遥感技术,包括:遥感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遥感数据分析的方法、多云多雨的问题应对以及多源遥感技术。最后,从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从8个方面讨论热带与亚热带遥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卫星遥感在自然灾害管理和应对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火点遥感在火灾频发的时候也被寄予厚望。梳理了火山、环境、气候、火灾等方面对火点遥感的需求,中国火灾监测的行业用户对时空分辨率需求迫切程度不同;概述了用于火点遥感监测的卫星数据源特点,光谱维度上以热红外敏感波段最重要,卫星轨道特点也是影响火点遥感监测能力重要因素;在分析火点遥感物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火点遥感方法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按照火灾发生的灾前、灾中、灾后3个阶段,分别讨论了当前火点遥感提供信息支撑的能力。火点遥感用于发现火灾仍需要与地面监测等手段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图像匹配的机载遥感影像质量自动检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福洲  赵文吉 《测绘科学》2010,35(6):57-58,102
航空遥感平台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航空遥感影像在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国土监测、环境监测、应急救灾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同时,航空遥感系统对飞行环境、气候气象反应较为灵敏,遥感影像质量的检查十分重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航空遥感影像质量中旋转角、航向重叠率、旁向重叠率、航带生成等参数的计算理论与方法,该方法是适应数字遥感影像的现状上提出的,并且通过自行开发的系统对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本文利用2009年6月机载遥感系统拍摄的1400多张影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技术方法、软件系统都较为有效,达到机载遥感影像质量自动检查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河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成每年季节性的冰凌灾害,利用传统监测手段在夜间监测具有许多困难。随着无人机机载微型化合成孔径雷达(MiniSAR)技术发展,使得全天时、全天候航空遥感监测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监测系统集成构建,利用该套系统验证了黄河冰情凌汛应急监测的适用性,最后指出了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在行业应用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洪强  缪剑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2):24-25,28
为了促进航空遥感资源在应急监测中的共享利用,提高航空遥感应急监测的响应时效,从应急监测任务规划着手,分析了航空遥感应急监测任务实施中可以优化的环节,设计并实现了航空遥感应急监测任务规划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