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城市外来低收入移民安置与自下而上城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由二元经济社会跨入现代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众多的农村人口的向城市流动和转移,已经给中国社会和城市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过对广州市和东莞市两市三个层次的一般抽样调查和50个镇村的重点调查和分析,以城市外来低收入移民为研究和安置的对象,提出了适合中国情况的自下而上的开发性移民自动安置模式;并分析了自助安置模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城市地域发生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理论发展假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同时城市化也可以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在阐明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并探讨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改革政府投资的决策和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行业的国有企业产权转换和机制转换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历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薛凤旋 《地理学报》2002,57(6):723-730
论述中国自周期以来的城市概念和理论,指出中国城市性质和城市结构的自有特点及其与西方发展经验为基础的城市概念和理论不同,将中国漫长的演变历史分为封建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和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3个时期。3个时期所形成的城市概念和理论,都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城市及城市化向前发展的重要的理解和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市场建设包括市场培育和市场规范两个方面。文章通过对比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市场发展现状,分析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建设成就,找出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西部城市土地市场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发展对洪水灾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大发展,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城市化大发展的10年,城市数量、规模都发生巨变。而城市化的大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对洪水灾害的发生和破坏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城市化的发展不仅使城市周围的生态、河湖环境恶化,同时城市化的本身发展改变了城市地表结构和产生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对洪水灾害的破坏程度加大。合理有效的加强城市供给水设施和城市防洪设施是城市化发展中有待加强的。城市生态建设和垃圾的合理堆放和处置是减少洪水灾害破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当前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的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分权化所营造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中国许多城市政府都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而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城市营销策略,城市治理方式由传统的规制型向企业型转变。城市政府甚至演变为超级企业。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在城市营销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结成了促进增长的利益联盟和城市增长机器,在获得表象经济增长和城市面貌巨变的同时.却带来了广泛而严峻的经济、社会与空间负效应。文章认为,必须摈弃增长型城市营销中官商结盟的纯功利模式.采取内生的、可持续的城市营销战略,推进城市政府从单一目标的“增长型政府”向综合目标的“发展型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阎小培 《地理学报》1994,49(6):533-542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作了综述,尤其注重新领域的进展和主要观点的概括。本文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1)城市化研究;(2)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3)城市体系研究;(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最后,在研究展望中作者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开展城市土地和住房以及国际大都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质与量关系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战略是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城市发展规律,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该文运用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在探讨城市发展中质与量的辨证关系、剖析我国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生态问题严重、城市功能下降、城乡矛盾突出等质量问题,强调指出,走质量效益型城市化道路是新世纪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提出了优化环境质量、提高产业质量、强化城市建设、增强人口素质和提升城市文化等提高城市化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中国魅力城市”评选中,大理市从200多个竞争者里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作为唯一入选的西部边疆城市,大理的魅力究竟何在?也许每个介绍大理的人都会谈到风花雪月,但想象大理的人,更多的会想到《五朵金花》与《天龙八部》。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从来都是与历史和文化紧紧相联的。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心,新疆地理学会协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8月5日至13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全国各地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论文摘要85篇。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许学强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一星教授、宁越敏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新疆地理学会理事长张小雷研究员出席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  相似文献   

11.
高中地理下册教学中,适当运用教材中的插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城市的区位因素”教学中,本人通过对图6.6“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2000年)的解读,适当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识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创意城市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然而,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创意城市构成要素,缺少从全球尺度分析不同地区创意城市发展的异同性。本文系统梳理创意城市的概念内涵,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为基础数据,通过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全球创意城市的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多样性以及“创意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全球创意城市在类型上以手工艺和民间艺术、音乐为核心主题,在空间上呈现以西欧、东北亚、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为主要集聚地的发展态势。(2)全球创意城市因受到历史文化和地理邻近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区域聚类现象,全球国家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音乐媒体艺术类国家(以欧洲和加勒比海国家为主)、文学创意类国家(以印欧语系国家为主)、手工艺与民间艺术类创意国家(以古丝绸之路国家为主)、设计创意及美食类国家(以亚洲国家为主)。(3)韩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中国等国家在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中国创意城市数量较高,但网络中的度中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主要由于中国的创意城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缺少多样化创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市地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门新地理学分科-城市地貌学,总结近些年中国城市地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展望城市地貌学在中国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门新地理学分科—城市地貌学,总结近些年中国城市地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展望城市地貌学在中国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发展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各级城市和农村城市化的大发展,城乡空间格局的巨变使这一地区已经或正在形成类似西方“Megaloplis”的城市群体组织,中国学者谓之“都市连绵”,这种巨型城市群地区所具有的巨大经济社会作用使其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牵引”力量,在下一世纪中这种作用将更明显,在总结国内外,已有成果基础上,讨论中国都市连绵的形成机制、发展前景与意义,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很多学者从宏观角度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中国城市化滞后现象得出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微观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法,把中国城市化进程放在世界坐标中进行研究,亦另有所得:中国城市化滞后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工业弱质化,就业支柱产业的转换落后产值支柱产业,人口规模庞大和国民收入分配不公,而使流动人口经济收入过低,达不到城市物价水平,偏离了城市化主要对象与最低经济门槛的作用机制,导致居住在城市的流动人口无法跨过城市化的最低经济门槛顺利城市化。因而,中国要大力发展传统产业,解决流动人口的住房和子女教育问题,重新分配国民收入,恢复这一机制在中国的正常运转,才能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6,(10):44-45
北京市逢雨就堵车,烟台和威海2005年罕见的城市雪灾,去年的松江水污染事件,城市里爆发的非典疫情、禽流感疫情……这一连串的事件引发了各界对于中国城市灾害和公共安全的广泛关注。在8月22日举行的中国市长协会第四次市长代表大会上。正式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5)》指出,近年来我国城市各类安全危机的爆发数量持续攀升,但现有减灾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的救灾储备能力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论述编制中国数字城市地图集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它的市场前景。从资料搜集、地理编码和数字化、软件系统设计、地图制作和图集集成、地图集浏览器的功能和使用等5个方面,详述图集编制的技术特点。中国数字城市地图集存储在CD-ROM光盘上,该图集包括中国200个主要城市,其中还容纳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的台北市。每个城市以矢量数据格式存储,按照点、线、面分为3大类,对于每一类数据又分成若干地图层。光盘自带浏览器,用户使用该浏览器可以很方便检索和查询任何一个城市相关内容。查询和检索的内容包括道路名称、地物名称以及当前显示城市的总体介绍。  相似文献   

19.
冯晓华  邱思远 《地理学报》2023,(8):2019-2040
城市作为区域间投入产出的关键节点,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参与度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城市间投入产出表,基于WWZ增加值分解框架构建了城市—行业、城市、行业层面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参与度指标,并重点对城市国内循环参与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 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整体国内循环参与度分别为71.62%、72.42%和74.08%,国际循环参与度分别为28.38%、27.58%和25.92%,中国国内循环主体地位正逐渐加强。(2)在行业层面,制造业国际循环参与度较高,这与其深度嵌入以中间品贸易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密切相关;服务业国内循环参与度较高,符合服务业可贸易性较差的特点。(3)在城市层面,东部城市国际循环参与度较高,平均为30.74%;中西部城市国内循环参与度较高,平均已接近90%;中国正逐渐形成中西部城市以国内循环为主,东部沿海城市以国际循环为主的空间态势。(4)外商直接投资不利于城市国内循环参与度的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则会助力城市国内循环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同时,四大板块的国内循环参与度...  相似文献   

20.
韩光辉 《地理学报》1995,50(4):324-334
中国古代城市市政建制出现于公元12世纪中叶,发展成熟于13至14世纪前半期,其主要标志是都市警巡院和城市录事司的兴起,对城市实行专门行政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规模扩大及其职能完善的结果,本文就中国元代城市市政建制的职能及建制城市的规模和性质等城市历史地理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