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玉侠 《地理教学》2004,(11):24-25
纵观近几年文综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地理知识的考查点多以图为载体,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图,无非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其相关变形图。现就本人近几年在高考备考中关于等高线地形图教学中的几点浅显认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初中地理中“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是个难点,教材中虽有插图,但学生还是难以看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这是因为插图中的山与其对应的等高线示意图都是静态的,二者之间需要学生加以想象才能联系起来。如何使等高线与其所表示的地形由静态变为动态,形象直观、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呢?  相似文献   

3.
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以怒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景观影响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简要 阐述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及意义之后,首先阐述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的景观影 响及评价方法,然后以怒江为例, 具体探讨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的过程与结果。通 过设计一系列景观测度参数,包括可视域损失、大坝视觉影响范围、高差损失、景点改变、峡谷急 流损失等, 并利用GIS 进行模拟,基于计算结果对水电建设对峡谷整体和局部景观影响以及坝址 各段建库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 在怒江这样的急流高山峡谷上建坝应该慎而又慎, 其决 策应参考包含景观影响评价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 并应逐步完善此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4.
1~2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定 立意思想选取简洁的大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学生判读地图的能力及对坡度、区域面积的合理推测。该组题作为开篇前两个题目,设计平实、稳妥,又突出了地理试题的独特性:地图语言的解读与运用。  相似文献   

5.
陈颂 《地理教学》2016,(5):19-21
在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指导下,通过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的教学循环圈,促进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09,(11):36-36
葛洲坝水电站是中国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兼顾兴利、防洪和通航功能。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3千米处。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扩宽到坝址处的22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  相似文献   

7.
林启栋  蔡一清 《地理教学》2011,(10):50-51,5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GIS技术在地理教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Global Mapper、Surfer二种常见的GIs软件也为大多数地理教师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以江西省等高线地形图为例,就如何利用上述软件制作等高线地形图与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教学重点,也是高频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其判读技巧,可以提纲挈领的掌握等温线、等压线等等值线。若教师凭空讲解,平原上的孩子、久居都市的学生,缺乏对大山直观印象,听起来一头雾水,难得其要领。若教师根据相关知识雕琢不同主题等高线模型,学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抽象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吴祺 《地理教学》2010,(23):22-22
每个地理教师都知道,地理课应当和生活体验、社会信息相融合。然而现实的地理课上难免老生常谈:当我们习惯了讲大气分层时举一个飞机在平流层飞行的例子、讲台风特点时列一个最近发生的台风名称、讲等高线时引一组等高线平面图及其相对应的立体地形图的同时,我们是否会意识到可能深陷于另一个版本的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10.
以昆明市为例,利用1:50000纸质地形图在ArcGIS中完成等高线矢量化,并在ERDAS中建立高精度的DEM数据。再采用ETM+影像制作的昆明市正射影像作为三维表面的纹理信息,应用ERDAS IMAGINE8.7的VirtualGIS模块,在相同的投影坐标系统下,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与遥感正射影像进行叠加实现了昆明市的三维地形可视化。  相似文献   

11.
高文玲 《地理教学》2010,(17):57-57
题目 读某地景观示意图(图2)及其等高线地形图(图3),回答3~4题。 解析 这是06天津卷中一道关于地图方面的题目,至今有些教师解析有困难。  相似文献   

12.
渤海西岸平原海平面上升危害性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按照IPCC第三工作组海岸管理小组拟定的国际共同研究大纲与方法,在对渤海西岸平原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性进行评估时,应用TM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由土地利用类型、海岸蚀积动态叠加1─6m等高线编制成环境地形图,再与地面形变图等辅助图件对照分析,预测海平面上升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丘陵、山地及丘间盆地混合地带为研究区,利用国家测绘局提供的1∶5万地形图,比较ANUDEM方法与生成DEM常用的内插算法TIN、NNI、Kriging和IDW之间的精度。DEM质量评价采用数值精度指标验证,并辅以地形属性可视化分析、等高线分析和不同算法插值结果差异分析等,结果表明不同算法内插高程误差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结构线附近;且ANUDEM方法生成的DEM精度较高,在其上提取的等高线与原始等高线吻合度高,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真实地形。  相似文献   

14.
王玲 《地理教学》2012,(3):59-60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谷和山脊地形、计算陡崖高度,以及在其他等值线地图上,有关两点间的差值计算等问题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教学用具、模拟演示不同情形,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土地类型制图,过去采用地形图实地填图法。这种方法费工,费时,精度差。较好的方法是,利用航空象片编制土地类型图。虽然航片应用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但航片上丰富的土地信息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如何根据航片上的地形、地物影象及地形图上等高线图形待征,将土地类型解译出来,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级土地类的解译  相似文献   

16.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按一定比例沿地表某一方向所作的垂直断面图,它能直观地显示某地区垂直方向上的坡度陡缓和地面起伏变化。中学地理教材中经常使用地形剖面图来向学生形象地展示某地区的地形结构特点,它可使学生较容易地抓住该地区地势起伏的鲜明特征,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田洪梅  赵艳 《地理教学》2012,(22):16-18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章节。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要求比较高,再加上教材过于简单,学习难度可想而知。而初一学生缺乏空间、立体的概念和野外经验,  相似文献   

18.
自动矢量化后等高线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高线是地形图中反映地貌形态特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其自动矢量化后普遍存在毛刺和断点连接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毛刺生长点的邻域搜索剔除毛刺法和复合连接法等解决方法。在CAD环境下通过VBA编程对技术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连接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学生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由于地图基础知识没有学好,往往碰到读图题不知所措,不能把图例信息转化为实际信息,即不能提取有效的信息。尤其是一些叠加图,像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分布图、交通图与—T.—~Ik分布图叠加等,使其茫然。比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二维的平面上,真实地再现三维地貌的形态和特征,几个世纪以来,国际上许多地图学家和地理学家倾吐心血,研究出了多种地貌制图方法,力图达到科学的在二度空间的纸上塑造出立体的地貌形态。等高线法建立了现代地形图描绘的基础,而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