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师范院校环境教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师范院校滞后于中小学教育、环境类课程设置未形成常态、相关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及教学效果不佳、缺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因而师范院校有必要重建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环境教育学科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强调渗透教育,将环境教育实践纳入师范教育实践计划、落实环境教育的必修课地位、丰富课堂形式、鼓励与引导师范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高中地理含有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从教材看,主要可分三单元加强环境教育,其教育目标如下:  相似文献   

3.
佀永辉 《地理教学》2014,(24):30-3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确定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任务,公民教育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作为地理教师,不难发现公民教育和地理教育从内容上和目标上高度吻合,地理教育中蕴含了丰富的公民教育资源。本文从张明澍、杨东平教授的观点出发,介绍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最终目的。笔者以两个案例的研究过程作比较说明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在研究价值、课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对参加地理研究性课程的同学进行公民教育目标达成程度的调查,用数据证明地理研究性课程是加强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我们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理念需要转变,教育方式需要改革,大学生的素质必须得到进一步优化,因此,全面实施和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其中,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化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当代大学通识教育中,地理学具有提升人生品质、润泽人文情怀、培养综合能力、促进战略思维的独特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中,地理学已经初步表现出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还未能充分体现育人价值。面向通识教育的地理学,应当建构人的发展、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体系,树立观念养成思维,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涵养德性转变行为,全面系统地纳入到通识教育基础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急需在社会深入开展湿地生态教育工作。华侨城湿地生态教育引入当代教育策略,取得良好效果,并成功破解经费不够、人员不足、系统性不强等传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大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中贯彻气候变化教育尤为必要。地理学科在气候变化教育中承担着传授相关科学基础知识、贯彻人地和谐发展的可持续观念的任务。本文阐述了气候变化教育的内涵,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相关教学内容给出了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的几点教学建议:全面理解气候变化科学内涵,深入挖掘教材隐含信息;整合气候变化相关知识,打通教材前后联系;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拓展引申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8.
中学充分利用诸学科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应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在渗透科技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化的.它有助于教育学生认识自然,学会改造自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教育一向采取地方分权制的原则,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地方。1983年《一个处在危险中国家》出版,书中呼吁对美国教育系统要进行反思和改革。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通过2061计划,出版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其中对所有中学毕业生所应具有的科学素养作了界定。90年代初,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建立了全国科学教育标准与评价委员会,委员会在从1992年5月开始的18个月中,曾前后150多次举行向公众介绍有关情况的报告活动,以后又经过多次的讨论、评审和修改,终于在1995年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付梓发行了。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对经济推动力的世界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世界12个具有代表性国家的样本资料,利用Lotus图表作图,定量分析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教育投入多少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潜力,居民文化程度与发展水平线性高度相关,文化教育设施的优省与经济发展水平也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97和0.93,进而将12个国家分成三种类型,给出相应的特征,反映教育地经济的影响作用,文章最后对欠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提出建议,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基于教育绅士化研究的理论视角,运用质性分析方法,探讨农村家庭教育进城的不同模式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县域层面产生的教育进城现象是农村进城群体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优质教育资源竞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家庭资本积累和家庭策略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教育进城模式,包括流动型教育进城、定居型教育进城和隔离型教育进城。2)教育进城由政府、资本、学校、个体等多方主体共同推动形成,其中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供给是教育进城的核心动力,市场参与的教育资本流动是农村家庭进城的重要驱动,家庭本位的教育再生产是教育进城产生的根本逻辑,共同促成教育进城的时空演进。3)县域层面产生以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镇化的社会空间效应,但其不完整性同时导致农村进城群体的返乡和外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研学旅行在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旅游的教育功能与教育旅游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从狭义的教育旅游研究来看,国内外都侧重于学生教育,将旅游作为一种扩展学生校园课程教育的实践手段。从广义的教育旅游研究来看,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细分、教育旅游的意义、个体发展影响以及社会影响等;国内相关研究数量相对较少,研究思路较单一,主要集中于研学旅游研究、不同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产品开发研究。本文针对国内研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教育旅游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特征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坚持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培养“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4.
社区教育空间布局不均衡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早在20世纪末,国外就对社区教育空间布局展开了研究,本文通过对国际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发现学者主要围绕社会学及教育地理学两大学科进行讨论。具体主题包括:从空间视角探讨社会空间与教育空间的关系,社区教育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异,社区教育空间不均衡与减贫、民族、性别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影响,个体情感归属与社区教育空间布局的关系、社区教育空间的外向性、地理空间技术和方法在社区教育领域的应用。结合当前我国社区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国际研究的趋势,未来我国社区教育研究可以从社区教育对社区居民身份认同的空间塑造,对地方经济增长、社区民主、民族融合的影响;以及从时空演变的经纬度探寻社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不均衡的原因,并科学地提供均衡配置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张海  高自强 《地理教学》2006,(12):12-14,24
为了解兰州城市中学环境教育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在为环境教育实施提供现状资料和决策依据的同时,进一步探索适合西部地区大中城市环境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缪鑫 《地理教学》2019,(5):60-64
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地理教育硕士项目五十周年专题讨论会从过去、现状、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回顾、探讨、展望在地理教育硕士项目上所做和将做的创新与发展。借镜这所教育研究领域标杆性学校的地理教育硕士项目,为读者理解过去半个世纪里英国地理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侧写英国地理教育界顶尖学者、新秀学者与一线教师的对话,也为我国地理教育领域从业者思考大学与中学、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系呈现了另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19,(12):F0002-F0002
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学校的生态环境教育特色突出,成绩卓著,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普通高中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基地、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节水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节水教育基地、徐州市环境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始于1985年6月创建的环境小记者团。30余年来,学校秉持环保理念,着眼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立足校园课堂,拓展家庭社会,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沈小平 《地理学报》2000,55(3):365-374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教育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当今经济与环境的全球化过程中,对区域地理课程的需求有了明显上升。区域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也引起了方面的重视。美国大学区域地理教育的发展与变迁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地理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二是某个区域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以及与美国的关系。在过去30年中,随着近年来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它在国际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以及亚洲与美国贸易额的的迅速增长,亚洲地理课在  相似文献   

19.
国外教育地理研究回顾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地理研究作为地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中叶,早期教育地理研究主要是借助地理学的视角和工具解决教育的空间问题,包括教育规划、教育土地利用、学校选择以及与居住地相关的教育机会和结果差异等;1990年代以来的教育地理研究注重从社会空间的角度来解析教育,关注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内在联系,并建立起了以尺度为框架的研究体系。在最初的研究中,教育空间被当作既定的客观空间;1990年代以来,受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影响,教育空间被看成是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相互塑造的空间。当前,教育地理研究已经建立起了知识体系和研究框架,研究尺度包括微观(学习者、学习空间、学校与社区等)、中观(区域、国家等)和宏观(国际)的空间尺度研究,教育地理的研究范围得到扩展。国内教育地理研究可以从不同尺度上加强空间的研究以及空间之间的联系讨论,扩展非正式教育这一广阔的领域,加强教育公平的社会空间解释。  相似文献   

20.
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评述与本土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袁振杰  陈晓亮 《地理科学》2019,39(12):1938-1945
近20 a来,西方教育地理学受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以及社会文化地理学思想的影响,重新审视教育空间与社会结构的关联,从多维度进一步认识教育空间建构过程中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机制。对西方教育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并尝试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两大视角,总结和归纳当前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内容。教育地理学是一门新兴而又发展迅猛的人文地理学分支,但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证发展尚处于以西方为主导的阶段,强势的西方话语体系还未充分涉及和理解非西方国家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当前是非西方国家建构自身教育地理学理论特色,并与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展开理论和实践对话的重要机遇和窗口。中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群体,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也进一步塑造了教育空间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总之,加深教育与空间关系的研究,增强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中西对话,构建中国化的教育地理学研究体系,使教育空间成为考察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视角,是中国教育地理学研究未来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