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5,(1):44-44
德国有许多外来移民,仅穆斯林人口就有320万人,伊斯兰教成为德国的第二大宗教。德国的穆斯林移民大多数来自土耳其,还有一些来自阿拉伯国家、伊朗、阿富汗、波黑及科索沃等地。他们到德国主要是打工挣钱,但同时也把他们的宗教、化及语言一起带进德国。德民族与穆斯林共同生活几十年基本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2.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国外人居环境发展历程,将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归纳为城市规划学派、人居聚居学派、地理学派和生态学派等,同时总结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家的人居环境实践发展概况,并从历年世界人居环境日主题变迁中展望了国外人居环境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人居环境发展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7,(6):45-45
众所周知,德国人最能喝啤酒,还嗜食土豆和猪爪。然而实际上,比利时人的人均年耗啤酒量比德国人多30立升,俄罗斯人的人均年耗土豆量比德国人多20%.至于对猪爪的热情,中国人也远远高过德国人。鲜为人知的倒是:人均年耗香蕉量,德国人在世界上首届一指!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6,(11):47-48
德国:10万屋顶计划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日前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正式投入使用。这家太阳能发电厂投资7000万欧元,占地77公顷,发电总容量12.兆瓦,能够为3500多个家庭供电。  相似文献   

5.
受到历史、地理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德国的国家发展轨迹迥异于欧洲其他国家。1871年德国才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其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复杂而波折,演进历程又始终伴随着对“到底什么是德国?而德国又在哪里?”的讨论与思考。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德国先后采取了多种地缘战略,不同的地缘战略选择又直接影响着国家战略和民族命运,或迅速崛起,或迅速衰落。本文以历史上德国所采取的地缘战略为主线,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地缘战略的产生背景、主要策略和重要影响。总结出特殊的地缘区位、落后时代的政治体制、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良莠不齐的哲学根基和高度发达的教育科技五个因素为德国地缘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剖析在这些地缘战略影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德国在地缘战略的构划、制定、实施等方面形成的强烈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6.
德国地缘战略历史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到历史、地理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德国的发展轨迹异于欧洲其他国家。1871年德国才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其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复杂而波折,演进历程始终伴随着对"到底什么是德国?而德国又在哪里?"的讨论与思考。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德国先后采取了多种地缘战略,不同的地缘战略选择又直接影响着国家战略和民族命运,或迅速崛起,或迅速衰落。本文以历史上德国所采取的地缘战略为主线,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地缘战略的产生背景、主要策略和重要影响,总结出其特殊的地缘区位、落后于时代的政治体制、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良莠不齐的哲学根基和高度发达的教育科技五个因素为德国地缘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剖析在这些地缘战略影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德国在地缘战略的构划、制定、实施等方面形成的强烈特点。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06,(12):44-44
德国资源相对匮乏,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依靠进口。为了应付能源紧张,德国政府2004年出台了《国家可持续战略发展报告》,其中专门制定了“燃料战略——替代燃料和创新驱动方式”。  相似文献   

8.
日本称职业教育是腾飞翅膀,德国则把职业教育视作强国的秘密武器,说明职业教育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统一问题一直是关乎区域稳定发展、民族复兴乃至世界和平的大事,然而在地理学领域系统讨论该命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事实上,地理学拥有比政治学和法学更为综合的理论分析体系,尤其是随着政治地理学的快速崛起,从地理学视角解析国家统一的发生机理和影响机制已经日渐成熟。本文从国家主权学说、地缘政治学、后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等理论出发,试图构建“国家统一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将国家统一分解为地缘政治重构、经济一体化和文化认同重建3个不同的阶段;并通过东西德国统一的案例分析,深入诠释了德国统一过程中政治版图和地缘格局变化,德国统一后漫长的经济一体化和原西德资本主义的野蛮扩张,以及由于长时间受到不同文化帝国主义渗透带来的民族身份认同分歧问题。德国案例很好地展示了从地理学视角探讨国家统一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德国的案例分析可为其他国家的统一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和空间规划的物质基础。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国家之一,也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效果最好的国家。德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一脉相承,是德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法律和财政政策措施,德国遵循增长与创新、保障公共服务以及保护资源、塑造文化景观三大战略理念,实现了提高发展潜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借鉴德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及措施,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重视边境地区开发、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注重都市区的引导作用等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5,(7):46-47
最近的一次全球阅读调查显示,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习惯,他们所钟情的图书类型更是大相径庭。英国《泰晤士报》3月3日报道称,拥有4700万图书用户的“亚马逊图书网”根据过去一年的销售量,日前进行了一次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六个国家的公民阅读习惯调查。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地理》2006,29(5):662-662
2006年10月2日,国际知名地理学家德国教授埃勒斯在结束对兰州、西宁等地的学术访问后,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埃勒斯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地理学家,先后在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担任教授职务,曾任德国波恩大学副校长、国际地理联合会秘书长和财务  相似文献   

13.
德国人口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德国统一后的人口地理特征,阐述了德国人口数量的变运及其空间分布,人口构成模式的发展,人口就业和失业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以及德国国内移民和国际移民的时空演变,目的在于揭示德国人口发展的地理问题,以便为我国的人口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战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岩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3):32-37,58
区位因素是影响跨国公司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香港、澳门、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区位选择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7,(1):47-47
德国科学家在1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称,目前人们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未来海平面上升程度估计不足。根据最新推测,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到2100年,海平面最多可升高1.4米。  相似文献   

16.
第27届湿地科学家学会(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SWS)会议于2006年7月9~14日在澳大利亚的凯恩斯市科学会堂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日本、南非、巴基斯坦、泰国、肯尼亚、捷克、印度、中国、瑞士、比利时、德国、荷兰、斯里兰卡、哥伦比亚、新西兰、波兰、墨西哥、法国、尼泊尔、阿根廷、罗马尼亚、菲律宾.巴西、马来西亚、伊拉克等28个国家的450多名湿地专家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从流域到海岸”.共分42个专题?  相似文献   

17.
建立衡量人才、技术、宽容、政府政策及基础设施4个因素的指标体系,分析其对G20国家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 4个因素综合排名前3位的国家是美国、德国、加拿大。其中,人才发展方面,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优势明显;技术方面,韩国、日本、德国得分居高;宽容方面,澳大利亚、加拿大及欧盟位列前3位;政府政策及基础设施方面,德国、日本、美国居于前列。2 4个因素对G20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技术和人才因素对创意产业发展影响最大;3 Florida的3T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政府政策及基础设施条件对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资源》2014,(2):61-61
<正>德国希望其企业从电子产品中回收包括稀土在内的金属,这一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正在寻找减少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稀土依赖的方法。"如果公司回收手机和电脑硬盘等电子产品,德国可以显著减少稀土进口。"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资源专门委员会会议期间,德国环境部长彼得?奥特梅尔说:"德国的资源使用效率目标为,到2020  相似文献   

19.
陈田夫 《地理教学》2006,(10):42-43
2006年6月9日,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的慕尼黑拉开了战幕,来自全世界的32支国家足球队齐聚德国,拼搏鏖战一个月。很多同学爱看足球赛,兴趣很高。每天上午一到校,三三两两汇聚到一起,谈论昨晚的赛事,有的同学竟跑到我的跟前,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哪个洲?有的问我们夜里12点,德国当地是几点?  相似文献   

20.
第14届INQUA大会情况综述第14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于1995年8月3日-10日在德国柏林召开。来自约5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其中德国265人、中国有60人(包括来自台湾和欧洲的学者)参加了大会。提交大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