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保钢 《地理教学》2013,(21):28-29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都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需要认真研究分析的部分。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及年较差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一天中的最大值,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角为全球最大值,即为90度。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角自直射点开始向四周呈同心圆式递减Ⅲ,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等于零度,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角大于零度,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角小于零度。  相似文献   

2.
姚秀元 《地理教学》2013,(23):53-56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应用是历年地理高考最重要的考点之一,也是地理高考复习中最重要的教学难点之一。下面介绍几种能够较快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最佳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丰 《地理教学》2010,(18):42-43
一、把握实质,化繁为简进行记忆。在地球公转一节中,太阳高度角的分析计算为教学的难点、要点,为了解决此问题,有的辅导书上提供了一些计算方法,比如:  相似文献   

4.
"地球运动"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难点,学生觉得该知识点抽象,又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原因,不少教师与学生认为考得少甚至不考,是不是可以蜻蜓点水般的学习、复习。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本上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积极意义。课本上寥寥数语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把功夫花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上,而不是仅从考试的角度教学生生搬硬套。下文以正午太  相似文献   

5.
熊万英 《地理教学》2013,(22):28-30,46
正图形语言是地理教育中的特色语言,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把握好地理图形语言是教好学好地理的捷径,也是形成地理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必修1的有些内容对许多学生来说抽象而难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把以文字为主的地理知识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或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文图转换,对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高三二轮复习中"正午太阳高度"为例,谈一谈如何通过运用图形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及分布变化规律的掌握,既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制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投影片。由于该教具可灵活变动,使课本图中未能表达的内容也能直观地表现出来,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7.
罗明军 《地理教学》2013,(18):38-40
正一、问题缘起与动机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一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显现出来。即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却是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呼晓侠 《地理教学》2009,(12):35-36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总会有自己的影子,影子的朝向、日影的长短与太阳光来向、太阳高度直接相关。由于太阳光来向的不同,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正午影子的朝向会不同;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物体日影的长短也就不同。同样是地方时正午时刻,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同一纬度地区在不同季节,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角也是不一样的,因而正午日影的朝向和日影的长短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饶水平 《地理教学》2005,(5):26-27,25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基本知识及判读技巧。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等值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判读、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和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判读时掌握以下一些技巧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选择成了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以南宁典型的住宅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计算、实验以及实地测量等方法,研究太阳高度视角下的住房选择。调查发现,在住房选择中,人们对楼间距这一因素不太重视。计算表明,南宁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范围为43°02′~89°54′。实验得出,南宁市最合适的楼间距与楼高的比值为1.07。调查发现,南宁市的楼房在冬天都有部分楼层被遮挡。因此,在住房选择中,应选择楼间距与楼高的比值较大的楼盘以及全年能被太阳光照射到的楼层。  相似文献   

11.
朱毅 《地理教学》2014,(1):42-43
正一、相关知识背景1.太阳视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中,最明显的是天体的周日运动。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对在地球上的观测者而言,地外的天体以相反的方向、相同的周期旋转。天体的周日运动中最典型的就是太阳的周日运动,也叫做太阳的视运动。2.天球  相似文献   

12.
13.
周义钦 《地理教学》2012,19(19):11-13
月相变化规律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月相的出没方位角和地平高度变化很大,而不是像太阳视运动那样随四季有规律地变化.但只要根据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和运动特征,月球的地平高度变化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寻的.  相似文献   

14.
偏振遥感测量中土壤偏振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振是光的一种基本性质。不同地物或同一地物不同状态产生不同的偏振态,且与波长密切相关,因此探测目标地物偏振信息正成为遥感目标识别的新手段。推导了当光倾斜入射到土壤表面时偏振度与太阳高度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总结出其中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角是影响辐照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土壤偏振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土壤偏振遥感解译提供重要参数,对地物的精确识别和反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融合其他学科的思想、知识和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大科学观。本文结合生活实际,运用高中数学选修知识,推导任意纬度、日期、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及太阳方位角公式,精确地解决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巩建强 《地理教学》2023,(18):32-35
LAUNCH循环是设计思维的一种具体实施流程,也是将设计思维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有效模式之一。本文借鉴LAUNCH循环理念,设计并实施了以“太阳高度角测量仪的制作”为主题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创新能力,探索将LAUNCH循环理念融入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面积高度积分的面积依赖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积高度积分作为揭示区域构造相对活动性的指标,其面积依赖和空间分布两大特性会影响到它对构造活动的解释。以北天山10条河流流域作为研究区域,研究表明,在不同集流面积阈值下,天山北麓流域次集水盆地的平均面积高度积分与平均面积、平均高差都具有负相关关系。受北天山褶皱逆断裂构造带的影响,流域面积高度积分值的分布与构造带走向相一致,上游山地型次集水盆地面积高度积分值大于中游山麓丘陵型次集水盆地面积高度积分,揭示了面积高度积分存在空间分布依赖的特性。在大小不同观测尺度下,构造活动和基岩岩性差异对面积高度积分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玛纳斯河流域中,以不同集流阈值提取的不同面积大小的次集水盆地与各年代地层以及活动构造做GIS叠加分析,可以发现当集流阈值小于9km2时,面积高度积分值受到岩性与构造的双重影响,而当集流阈值大于20km2时,面积高度积分值主要反映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琳 《地理教学》2019,(10):56-58
为改变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讲授"地球运动"教学内容,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现象并将其融会贯通的局面,笔者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测量常州正午太阳高度角或经纬度"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案、设计仪器、实际测量,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9.
山体效应是地理地带性之外,在大尺度上影响垂直带分布的主要因素,山体基面高度则是山体效应的第一影响因子。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雪线呈现出中心高、周围低,与山体基面高度相一致的环状分布模式。为分析山体基面高度对雪线分布的影响,本文共收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雪线数据142个,采用纬度、经度和基面高度为自变量的三元一次方程拟合研究区雪线分布,计算各自的标准回归系数和相对贡献率,再将基面高度划分成5个子集(0~1000 m、1001~2000 m、2001~3000 m、3001~4000 m和4001~5000 m),分析基面高度不同的山地对雪线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① 在青藏高原,纬度、经度和基面高度对雪线高度分布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1.49%、16.31%和32.20%;② 随着基面高度的增高,各子集模型的决定系数虽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仍保持在较高的值域(R2=0.895~0.668),说明模型的有效性;③ 随基面高度的抬升,纬度和山体基面高度对雪线分布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表现出降低(92.6%~48.99%,R2=0.855)和增大(3.33%~31.76%,R2=0.582)的趋势,表明基面高度越高,其对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0.
林伟 《地理教学》2012,20(20):45-46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中,将观察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活动的可行性.可见,此活动对学生成长意义重大.观察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有两种组织方式:一是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一天多次的时间需求和地理老师所教班级数量较多等实际困难.如果直接让学生自己观察,也会遇到学生不掌握方法而导致观测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探究太阳高度对地表获得热量的影响》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实验加强理解,为后期实地观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