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云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属热带气候。这里风光旖旎,乔木耸天,山峦葱秀,硕果飘香,奇葩怒放,景象万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双版纳”傣语原为12个田赋单位,后演变为12个行政区。“西双”即十二,“版纳”即一千块田。这里系傣族自治州,州府设在景洪,除傣族外,还有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等民族聚居。随着时代的前进,今天的西双版纳,已经开发成美丽富饶而又令人神往的宝地。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是伟大祖国边疆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它是勤劳智慧的傣族和哈尼、布朗等民族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它地处云南省西南部,西南与缅甸接壤,东南与老挝毗连。澜沧江、 流沙河、罗梭江、南腊河等河流,横贯全境。全州有24块平坝,有2400米高的桦竹梁子山,平坝和高山大都为红色土壤。海拔800米以上山区为亚热带气候。800米以下的坝区和丘陵地带为热带气候。有“绿宝石”和“植物王国”、“天然动物园”之称。有珍贵的植物花卉、原始森林、稀有动物、奇禽异兽。当然,更具有民族特色的,还是西双版纳的风情。阳春三月,是版…  相似文献   

3.
云南坝子的成因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山地高原为主、缺乏大平原的云南省,人口、耕地.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主要分布和集中在“坝子”中,“坝子”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远较其他地貌类型重要. “坝子”常被等同于“山间中小盆地”,但在现实中,“坝子”已远远超出了“山间中小盆地”的范畴,包括成因各异的多种小地貌类型,是对云南省一类较为特殊的小地貌的统称.云南“坝子”一般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雏形,再经各种外营力改造而成,其中流水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最为重要.因成因不同,“坝子”的形态及特征各异,据此可划分出构造坝、水成坝、冰成坝、火山坝四大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4.
傣寨情趣     
蔡明 《地理教学》1997,(3):41-41,4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以傣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方,全州有10多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有80多万,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傣族人婀娜多姿、温柔好客、能歌善舞,更使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和勐景来景区的"傣家乐"为案例,展示了以"公司+农户"为经营模式、以自然村寨为基础的村寨型景区中傣族"家"到"商业的家"的商业化过程,并对"商业的家"的空间结构和空间性质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区位因素导致远离城市的傣族传统村寨成为旅游吸引物,傣族家屋仍是景观,傣族原住民仍保持传统的日常生活方式。传统村寨和原住民是傣族"商业的家"最大的吸引力。在从"家"到"商业的家"的商业化过程中,虽然有过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再划界阶段,但边界仍然相对模糊。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主客交往的模式和深度;合作企业对村民的控制程度以及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6.
贵州不同规模等级坝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兵  陈会  罗光杰 《地理科学》2019,39(11):1830-1840
以1∶5万地形图和高清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系统研究了贵州省面积在1 hm 2以上坝子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 贵州省1 hm 2以上的坝子,仅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3.99%,低于山间坝子占全省总面积7.51%的传统认识;以10~20 hm 2的坝子个数占比最高,随坝子面积增加,坝子个数占比也逐渐降低; 贵州坝子集中于贵州省中部,沿东北到西南一线; 贵州坝子体系等级结构较松散,相互之间等级规模差异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蔡明 《地理教学》1997,(1):42-42
去年2月,我随中国地理学会考察团,奔赴云南西双版纳考察。到版纳的第一天,我们一早,就从版纳的首府景洪市出发。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属于热带季雨林型,在旱季,部分上层乔木会落叶,因此,在地上积了一层厚厚的枯枝落叶层。一脚踏上去,就畚有一个深深的陷窝,加上森林里特别阴湿,行走相当艰苦。刚走了半小时,天下起了大雨。我们躲进了附近唯一可避风雨的“蛇园”。“蛇园”里生活着3000多条蛇,它们或挂于树干,或浮于水面,或钻入地洞,一动不动在冬眠。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植棉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据《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载;“武帝琳崖(今海南岛)“太守会稽孙幸调广播幅布献之”,“西南夷传”中亦载:“哀牢夷(今云南澜沦江一带的傣族)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五世纪汉沈怀远著《南越志》载“桂州(今广西桂林)出古终藤,结实如鹅毳,核如琳珣,  相似文献   

9.
民族杂居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伴随着各民族不同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而这些各具特色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在社会的发展中变化着,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变迁。以西双版纳的傣族,哈尼族和若诺族为例,运用农业生态系统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民族传统的和现代的土地利用方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动因,并针对研究的发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昆明坝子边界层贴地逆温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明2004~2006年08 h气象加密探空资料对昆明坝子贴地逆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昆明坝子贴地逆温年频率为59.9%,厚度为120 m,强度为0.9℃/100 m,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出现频率高,厚度小,强度略强的特点。昆明坝子贴地逆温频率、厚度、强度呈单峰型年变化,春季频率最高、厚度最厚、强度最强;夏季频率最低、厚度最薄、强度最弱,其变化受降水、风速、晴夜状况变化的影响。坝子地形是影响贴地逆温的重要因素,昆明坝子地形对坝内贴地逆温具有保护稳定作用,尤其是对辐散冷却逆温过程的保护,同时也影响贴地逆温的厚度和强度。昆明坝子贴地逆温存在辐射逆温、地形逆温、水体平流逆温的共同影响,但辐射冷却逆温是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1994,(3):47-48
象鼻子域——喀士穆 喀土穆是“火炉国”苏丹的首都。在十二世纪初,一批马哈斯人越过沙漠迁徒到这里,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把这个地方起名为“格尔托姆”,意为“河水和泉水的交汇处”.十五世纪阿拉伯人开始大批南移,格尔托姆成了变通要道和贸易集市,  相似文献   

12.
刘文杰 《山地学报》2000,18(4):296-300
从西双版纳地区近 4 0年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的时空变化 ,讨论了“暖湿型”、“暖干型”气候变化对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地区近 4 0年NPP平均为 1 7.589t/hm2 ·a-1,呈略为下降的趋势 ;当年均温升高 2℃、降水量增多 2 0 %时 ,NPP呈升高趋势 ;当年均温升高 2℃、降水量减少 2 0 %时 ,全区大部分地区NPP呈降低趋势 ,部分地区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3.
马凌  保继刚 《地理研究》2012,31(2):269-278
感知价值是研究消费者体验和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理论。本文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案例对节庆游客旅游体验的感知价值维度进行了分析并验证。在定性访谈和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游客体验传统节庆的感知价值量表,并根据量表进行了测量。同时对感知价值维度与节庆游客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游客体验傣族泼水节的感知价值维度包括七个:文化认知价值、享乐价值、社交价值、服务价值、经济便利价值、情境价值和功能价值。研究发现,不同感知价值维度与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程度高低不同。与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是,作为实用价值的文化认知价值对国内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与西方游客更看重节庆体验中的享乐价值是相区别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人教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可作如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在中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满足了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享受“返璞归真”的追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开发乡村旅游的硬件条件具有很高的重合度,而根植于西双版纳村寨的贝叶文化是一种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因此,在版纳村寨开发乡村旅游是一项很好的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此举是促进西双版纳村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十二条指出:“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7.
彭清 《地理研究》1989,8(1):101-101
从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角度,从人类与环境互相作用、互相反馈的机理中,提出文化圈的基本理论,包括文化圈的主要特征、结构形态以及文化圈形成的主要机制;并对云南文化圈的演化进行了整体性的和内部区域性的实证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南文化圈“坝子文化”的概念,把云南文化圈的进化程序同地理环境的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初步揭示出云南文化圈的人地关系;通过系统分析方法,得出云南文化圈进化的三个主要症结:①文化物质的复杂与多元及其地域割据所导致的内聚力降低;②“坝子文化”的封闭与高山峻岭的阻隔所导致的文化流线的不畅;③主要腹地的缺少所导致的文化传播与辐射缓慢,并为云南文化圈的高层次化提供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旅游气候资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介绍了西双版纳的气候和舒度指标,认为西双版纳四季均或可开展旅游活动,但其优势在冬春季,而11月份是人体感觉最适合的,同时阐述了旅游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地理》2007,30(6):831
2007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主持下,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对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和沈阳树木园承担的二期创新“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子项目 “沙拐枣专类园的建立”和“沈阳树木园辉山分园建设”进行了验收,同时,对三期创新“战略生物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专项子项目“荒漠植物收集与生态景观优化”和“沈阳树木园城市森林适宜树种收集与展示区景观优化”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康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副院长陈晓亚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北京植物园、昆明植物园和仙湖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验收和鉴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的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吐鲁番市及相关局领导,以及两园参与项目的研究人罚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由羌塘(藏北高原)、青海高原、祁连山地、集达木盆地、藏南谷地和川藏高山峡谷等地形区组成。其中羌塘高原是青藏高原的核心部分,被称为“高原上的高原”,它地势高充,平均海拔4500束以上、草木罕生。“羌塘”藏语意为“北方荒原”。羌塘高原面积约168万平方千米,大致相当于17个浙江省的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