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国的地形”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它既是初中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我国地形的概况,可使学生对我国地形的总特点和地形的宏观分布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2.
“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系列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教学中的“问题链”,一问接一问,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由此及彼,就像一根链条,把疑问和教学目标紧紧地连在一起,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4.
5.
一、教学方法设计。1.采用“设疑——探索——尝试——小结”四步循环导学法。本教学法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顺理成章地领略成功,尝试解决问题的喜悦,有益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程序。 相似文献
6.
7.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局部大气运动的理想模式和实际状况;二是全球大气运动的理想模式和实际状况。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体现了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本文就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谈些构想。 相似文献
8.
9.
10.
一、巧用别名,引发兴趣,导入新课。在讲述拉丁美洲的巴西时,教师首先依据当今学生普遍关注“奥运”,热爱体育的特点,投其所好,试问学生:巴西青少年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是哪一项?(足球)。随后,点出巴西具有“足球王国”之美誉,世界球王贝利,举世闻名。在哪里工厂的招工,先决条件竟是应聘人踢足球水平的高低。还有的人认为:“足球就是自己的一双明亮的眼睛, 相似文献
11.
德国统一后,成为世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之一。因此.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地理教材第二册把德国作为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进行了讲授。我在这一节的教学时.采用了一系列图表,加强读图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中“河水”的两幅插图,反映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旨在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地理规律,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地理知识,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高中地理下册“能源概述”一节,概念颇多。如何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是本章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我们通过实例推导、剖析、比较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这一节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第一部分,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它与后面的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运动以及许多天气、气候、气象知识都有直接联系。例如,讲大气的组成时只是点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等成分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接着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举例指出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臭氧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欧洲西部”一节知识点多且繁杂,光是大纲上要求记忆的就有17项内容之多,如果只采用单一教法,过多的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只会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十分的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17.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参考,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针对人教版必修上册“大气”这一单元的内容,笔者尝试以教材知识为基础,打破固有知识体系,以“风”为节点,结合学生身边常见的地理现象,梳理教材中与“风”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知识前后的联系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中的“地图上的比例尺”,与老教材相关部分比较,两者包括了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表示方式和比例尺的应用三部分内容,但新教材显著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环节。其知识结构由传授系统地图知识为主变为以地图知识应用为主。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将学习方式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他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非任意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和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所谓非任意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而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只有存在问题,知识才有意义,学生才有求知的欲望;而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学的任务并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