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我在组织“大气的运动”一节的复习时,根据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地理概念、分析地理原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地理规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什么是"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提倡的"过程"是指学生感知、构建、生成的学习过程,学生被动的接受记忆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过程";"方法"是指学习一定知识所运用的地理科学方法,如地理实验的方法、地理调查的方法、地理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等。同时,"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王安周 《地理教学》2012,(14):33-35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地理学是一门相对综合的学科,对相关政史、理化知识要求较高,而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相对薄弱,相关的政史、理化知识储量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4.
孙兴云 《地理教学》2005,(11):28-29
地理概念是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或根据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而认识其本质属性。概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使用地理概念,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解释教材内容涉及到的主要地理概念,经过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内化,在此基础上构建概念网络体系,达到知识灵活运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接受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地理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念。把提出地理问题到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须的地理技能作为地理能力培养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转变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学会学习”能使人终身受益,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彭安芬 《地理教学》2010,(24):9-10,13
一、问题提出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的一门基础课程”。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讲解,根据考试要求进行反复训练,以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中我们常需要讨论解决一些内涵丰富的地理问题。如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沙尘暴对我国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构成了地理学习的丰富素材。在这些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如何加强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凸现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效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知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所在。笔就此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透视课堂:现行地理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1.知识至上,教学行为单一化 通过对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课堂观察发现,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多的集中在知识的认知领域,较少顾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高中地理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知识模块。本文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实验教学过程,通过课前实验和课堂实验,学生经历较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强化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反思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一般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教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学的过程。从信息理论的角度来看,课堂,应该是学生不断获取、处理知识信息的地方;也是学生从获取、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获取、处理能力的地方。而在地理课的课堂上,学生还要学会用地理科学的原理,去分析、处理信息。以下以初中地理“长江”一课为例,谈谈我对于上述认识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这一主题,在初中地理的课本上没有出现,但中国西部,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是新世纪全国上下都在议论的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为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开发我国西部地区,为了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在学完“中国地理”的基础上,针对初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设计了“巾国西部”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着重了解中国西部的自然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秋伟 《地理教学》2011,(13):40-41
一、多启迪 少灌输 传统的地理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通常都是教师逐字逐句、深入透彻地精心分析,把最完善的结论呈现给学生,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没有让学生自己参与、主动探索,实际上是强化了“知识本位”、“死记硬背”的意识,淡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淡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13.
赵印庆 《地理教学》1997,(4):34-35,15
归纳地理规律即是将地理教材中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归纳,使之更加系统,完美。可以说,归纳地理规律的过程就是对地理知识系统加工的过程,即是采取分类、整理、比较、推理的方法,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获得新知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理规律,不仅对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规律本身有利,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出来的学生不善于运用知识,不会理论联系实际,不懂创新,实践动手能力极差,同时也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因此,使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优化地理课程的  相似文献   

15.
周建芳 《地理教学》2009,(10):42-43
学生学习“认识方法”,实质上就是地理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方法”。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就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也是学生从中发展能力、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认识方法是学生认识地理事物时心理活动的方法,它直接决定着学生认识活动的水平与效果,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完成“教”与“学”两个子过程的过程,其完成程度如何,长期以来是以各类地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的最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社会上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出某种经验和道理,是短小精悍而富有哲理性和科学性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知识的总结。在地理教学中,引用适当的谚语讲述有关地理知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帮助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象现、规律等方面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初中地理教材在“区域地理”的编写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安排了不同尺度的区域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然而,有些教师仍倾向以“先自然后人”的八股式进行国家地理的教学,这种“八股”式教学的熏复,势必削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对此颇有感触,现将“巴西”一课教学中的反思和改进,与大家探讨磋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钥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同时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不可缺少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20.
综合测试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想单纯依靠一个可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能力,无法正确理解和完整地解答问题,因而地理教学既不能是地理数据和知识点的简单堆积,也不能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当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和地理科学观念的培养,基于此地理教学必须在学生掌握知识网络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得到材料分析、比较判断、逻辑推理、归纳综合等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