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许多第三纪的沉积盆地中,产巨厚褐煤层。在云南,有昭通,小龙潭、先锋等聚煤盆地。前人对此类巨厚褐煤层内部的变化尚少研究,笔者按巨厚煤层的特点,试用最优分割法进进行地质分析。 (一)巨厚煤层的基本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巨厚煤层的特点之一是厚度大、夹矸少,在宏观上和微观上变化都不明显。因此,给煤层详细对比和其他的地质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尽管测井资料可有助于煤层的圈定和对比,但对内部变化的进一步研究仍显得无能为力。按现代泥炭堆积速度为0.2—0.4毫米/年,泥炭转化为褐煤的压缩比为4∶1计算,形成50米厚的褐煤所需的时间达50—100万年。以昭通盆地  相似文献   

2.
于冰  张井 《中国煤田地质》1996,8(3):26-28,T001
运用电子显微技术与孔隙结构测试技术,结合孢粉组合分析方法,对云南第三纪浅角褐煤的的孔隙结构特征、成煤植物组成及孢粉组合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并将上述结果与特殊植物成因泥炭进行了孔隙结构特征对比,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浅色褐煤的成煤植物及煤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云南第三纪浅色褐煤成煤物质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冰  于红丽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24(4):12-14,T001
运用煤岩分析及植物残体分析方法,结合电子显微技术(TEM和SEM)。对云南第三纪浅色褐煤的微结构特征,成煤植物组成,孢粉组合等进行了研究,并将浅色褐煤与深色褐煤分层及不同植物成因的泥炭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浅色褐煤的成煤物质及煤的成因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子显微技术(TEM及SEM)与孔隙结构测试技术,结合孢粉组合分析方法,对云南第三纪浅色褐煤的孔隙结构特征、成煤植物组成及孢粉组合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并将上述结果与特殊植物成因泥炭进行了孔隙结构特征对比,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浅色褐煤的成煤植物及煤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生产腐植酸类肥料的资源,1967年以来,当地不断普查及勘探第三纪褐煤和第四纪泥炭。实践证明,藤县的褐煤及泥炭资源比较丰富。在泥炭的普查和勘探过程中,采用了便于群众掌握的竹杆勘探法。褐煤及其顶底板岩层较硬,仍然采用手摇钻勘探。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第三纪褐煤盆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中,除应搞清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外,还应对盆地基底为高压强含水的岩溶含水层的地下水对上覆褐煤矿床开采时突水的可能性进行予测,这对煤矿设计、矿床开采都是很重要的和必要的基础资料,也是在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中必须搞清楚的基本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晚第三系是云南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分布在许多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中,具有一般陆相山间盆地沉积的特点,其含煤盆地的大小、聚煤的规模、含煤地层的厚度和含煤情况等方面,变化都很大。晚第三纪煤的煤种,绝大部分为褐煤,其变质程度也不一致。除少数矿区含有比较稳定的厚煤层外,多数矿区煤层的层数和厚度变化较大,结构比较复杂,常见煤层分岔和合並现象。大多数矿区煤层露头情况不良,标志层不明显,或因断层破坏,给煤层对比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我们曾用孢粉分析配合其他方法进行晚第三纪褐煤田的煤层对比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8.
第三纪是重要的聚煤时期之一,第三纪煤田分布比其他任一聚煤期形成的煤田都广。虽然煤质大部分仍属褐煤,但由于其埋藏较浅、构造简单,有时煤层厚度极大,适于进行露天开采,加上近年来重视煤的气化和液化,对第三纪褐煤的开采量逐渐增加。由于第三纪煤盆地面积通常较小,加上煤层  相似文献   

9.
泥炭与褐煤划分界限尚未得到真正的解决。虽然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做过不少研究工作,但其结果都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未能找到一个典型的并具有代表性的泥炭、褐煤的连续性剖面及足以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褐煤的普查勘探中,也存在着泥炭与褐煤界限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对泥炭化程度高的泥炭和褐煤化程度低的褐煤,更不易分辨。云南通常把它们笼统称作褐煤、柴煤、草煤等,定名极不统一,给资源的评价和利用带来不少问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辖区内赋存、分布的褐煤资源形成于早白垩世和第三纪,但由于煤层顶底板岩石固结程度差,建井开采时井巷变形严重,维护困难,致使大量褐煤资源未得以开发利用。根据已有资料分析,褐煤含煤区地质构造条件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呵采煤层顶板以泥岩或炭质泥岩为主,岩石致密,透气性差。褐煤本身透气性好,燃点低,没有粘结性,挥发分高.受热容易膨胀破裂,诸多因素都表明适合采用煤炭地下气化的开采方式进行开发利用,因此有必要加强我省褐煤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和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研究,为今后褐煤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阎文英 《中国煤田地质》1990,2(2):22-26,T001
文中对罗茨褐煤M_2煤层的特殊性进行了概述。作者认为该煤层煤化程度低,从煤岩、煤化学性质分析介于泥炭与年青褐煤之间;在许多植物残体上可见千姿百态的凝胶化现象;多层丝炭出现,火焚迹象明显;与火焚丝炭共生的泥炭藓褐煤;褐煤中具有雏形煤核。对其成因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2.
段铁梁  白长高 《云南地质》1993,12(4):437-440
云南第三纪褐煤盆地电法勘探配合钻探确定基底形态、埋深,预测含煤有利地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本文以滇中某褐煤盆地南部综合勘探为例,介绍我们的工作方法及取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的褐煤资源极为丰富,占全省已探明煤炭储量的75.7%,绝大部分可露采,是煤化工业比较理想的原料.云南的褐煤具有八大特点:一、褐煤资源分布广 全省有83个县的104个山间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第三纪褐煤资源.  相似文献   

14.
昭通褐煤盆地是我国储量最大的第三纪褐煤田之一,煤层最厚达200余米,剥采比多在3以下,适合大型露天开采。但煤层多为复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煤化程度较低,属O1阶段;全水分(WQy)含量达50~60%,灰分(Ag)一般为20~30%,分析基弹筒发热量(QDTf)为3700~4000大卡/公斤,而应用基低位发热量(QDWy)仅为1600~1700大卡/公斤,属较低热值的褐煤。   相似文献   

15.
西欧的煤田(不包括泥炭田),集中地生成于两个地质时期。一个是石炭纪,产烟煤与无烟煤;另一个是白垩至第三纪,多产褐煤与黑色页岩。最主要的煤炭资源形成于石炭纪。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昆明盆地泥炭聚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子光  袁国娴 《地球学报》1987,9(1):143-148
本文综合大量实际资料,阐述了昆明盆地泥炭聚集特征。将盆地内泥炭分为裸露泥炭、埋藏泥炭,其下有软褐煤、暗褐煤。泥炭聚集时期划分为早全新世、中全新世二期。简述了各类泥炭特征、泥炭成因及对泥炭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羊头崖详查区位于华北聚煤盆地中北部,含优质的石炭二叠纪煤层。该区含煤层数多,上部煤层变化较大。从煤层宏观组合结构入手,到煤组、层组、煤层,利用标志层、间距、煤质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对比。各种方法相互配合、交叉使用、互有验证,达到了最佳的对比效果。通过煤层厚度、煤中灰分硫分以及煤层顶底板沉积特征分析了聚煤环境及煤层、煤质变化的影响因素。可采煤层是在废弃碎屑环境之上的动态泥炭沼泽发育而成的。动态泥炭沼泽限制了基底和同生的碎屑环境,长期稳定发育形成可采煤层-动态聚煤模式。同生碎屑沉积导致煤层分叉变薄、煤中灰分、硫分增高;成煤期后,局部河流下切冲刷对泥炭层的破坏显著;海水过早淹没泥炭沼泽会导致煤层变薄,及附近灰分硫分增高,成煤期后海侵下渗导致煤中硫分增高。  相似文献   

18.
昭通盆地是云南省重要的褐煤产地。为了对区内褐煤资源进行客观评价,以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盆地的沉积相展布和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系统研究了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和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新近系茨营组广泛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泥炭沼泽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上新世早期盆地主体发育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上新世晚期发育泥炭沼泽-半深湖沉积体系;更新世早期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②盆地经历了快速断陷期(上新世早期)、稳定坳陷期(上新世晚期)和稳定扩张期(更新世早期),形成了可采煤层M1、M2、M3,其中M1、M2煤层形成于湖平面相对上升泥炭沼泽,是盆地内分布最广泛的可采煤层,煤层M3主要分布于海子向斜。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万全煤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层岩性、煤类与煤质、煤层(组)厚度与夹矸的具体分布特点,对万全煤田煤层地下气化开发条件及其前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单一,煤层顶底板主要为泥岩、碳质泥岩和粉砂岩,而煤层为褐煤,均为煤层进行地下气化的良好条件;唯有煤层夹矸层多是不利于地下气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云南第三纪褐煤盆地以各种不同形状、大小不一地星罗棋布于全省。盆地面积最大可达200余平方公里,褐煤单层厚度由数米至二百余米,盆地褐煤最大储量达80亿吨以上,第三系由成岩程度较差的粘土类土、砂、砾石及褐煤组成,地层沉积总厚一般300~500米,最大超过千米。地层沉积后仅经轻微的构造变动,有的盆地甚至还保留了原始的沉积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