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球有三大自然生态系统,即海洋、陆地和湿地。红树林就是分布在这三种生态系统边界上的特殊森林,它生长在浅海滩涂上,涨潮时被海水浸泡甚至淹没,退潮时挺立在松软的滩涂上。红树林并不是单一的树种,世界上有70多种植物组成了不同类型的红树林,全球红树林总面积在1 700万公顷左右。统计结果表明,2013年我国有3.45万公顷的红树林湿地,其中红树林有林面积2.53万公顷,广西红树林有林面积为7 327.86公顷。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5日,记者在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采访时看到,山口红树林最近发生的林区虫害已基本得到控制,受害林区不但没有出现扩大趋势,而且大部分枯萎的树木已重新长出新芽,保护区内一片绿意盎然。通过喷洒高浓度石灰水、高压水枪喷水除虫、安装诱捕灯诱杀相结合的方式,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又打赢了一场防治病虫害的"战役"。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级海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能固岸护堤、养育海洋动物幼崽、为鸟类提供栖息地,生态养护功能极佳。然而,全球的红树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红树林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片在平均海平面以下的低滩涂,成长在此的红树林每天被海水浸泡时间比别的地方多三分之一,但红树林竟然在这里连片成长,一些珍稀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广西利用红树林资源开展的渔业捕捞、滩涂养殖、生态旅游等传统产业对红树林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凸显。如何在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同时,利用红树林湿地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来促进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化升级是当前的一个难点问题。笔者在实地调研、总结、研究当前广西红树林湿地资源经济基础上,对如何发展红树林生态产业经济,解决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动态是地理学、生态学和湿地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之一。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高效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在红树林动态监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关键词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2个数据库自2000年以来发表的文章进行梳理和归纳,从研究区域分布、文献数量、遥感监测数据源与方法、全球红树林动态以及全国红树林动态变化分析5个方面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于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多传感器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将成为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的重要数据源。将雷达数据和光学遥感数据进行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红树林卫星遥感监测能力。无人机平台搭载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多光谱、高光谱或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以从不同方面获取红树林生态系统参数,结合遥感智能分析算法,有助于推动红树林遥感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相关研究表明,全球红树林总面积范围大致在1.1×108 ~2.4×108 hm2,总体仍呈减少趋势,而在区域上中国红树林面积则有所恢复。本文最后对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有一种精神气,就是顽强拼搏、默默奉献。 保护红树林的人,也有这种精神气。 在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所在的海域,违法养殖问题惊动过朱镕基总理,红树林虫害问题惊动过温家宝总理,两位总理都亲自为保护这片海域作出紧急指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红树林年际变化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红树林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中,但仍然存在遥感数据获取困难、数据预处理工作量大、监测时间长而周期过大等问题,影响了学者对红树林演变过程的精细刻画与理解。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遥感数据处理平台,选取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生成长时间序列年际极少云影像集(云量少于5%),利用3个红外波段反射率(NIR、SWIR1、SWIR2)和3个特征指数(NDVI、NDWI、NDMI)建立阈值规则集,实现对实验区越南玉显县红树林、红树林-虾塘、不透水面-裸地、水体4种目标地物的专家知识决策树分类和土地覆盖的制图,并基于分类结果监测该区域1993-2017年的红树林年际动态变化。结果表明:GEE平台可满足多云多雨地区红树林的长时间序列年际变化监测需求;本文阈值分类方法可以有效提取红树林及红树林-虾塘,实验区有86%年份的影像分类精度达到80%以上;年际变化监测可精细刻画实验区红树林面积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过程,也能准确反映红树林与红树林-虾塘养殖系统面积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红树林年际动态监测结果可以降低红树林演变分析的不确定性,并能更精细地量化红树林与其他土地覆盖类型的转化过程,从而评估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对红树林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论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历史变化状况,分析了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保护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的一些措施和建议科学规划,保护和建设红树林生态系统;制定法规,加强管理;加强监测,控制污染;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和发展红树林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合浦县东南部的沙田半岛,生长和保存着一片极为罕见和珍贵的“海中森林”——红树林。它是中国大陆海岸发育最好、连片最大、结构最独特的天然红树林。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在这里成立了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  相似文献   

10.
珠海淇澳岛沿岸滩涂曾生长大量红树林,但因围海养殖、滩涂围垦、工程建设和海洋捕捞等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红树林面积锐减,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损害。随着政府的重视及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淇澳岛红树林处于逐步恢复之中。根据淇澳岛红树林生态修复的背景、内容、措施和成效等特征,分3个阶段[自发修复阶段(1998年之前)、集中种植阶段(1999―2007年)、系统修复阶段(2008年至今)]阐述30多a来淇澳岛红树林修复历程,分析红树林修复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工作展望。淇澳岛的红树林生态修复经验对本区及我国其他地区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经对海南岛红树林生态环境及红树林泥炭沉积环境的考察,综合研究了前人已有植物化石的解剖特征和红树林植物解剖特征后,认为龙潭植物群是以真政和种子蕨、楔叶纲、科达纲为主,生长在潮间带和潮上带,具有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特征的一类特殊的类红树林植物群。指出二叠纪龙潭植物群中含有多种与现代红树林植物解剖特征类似的植物化石,其古生态环境应类似于海南岛现代红树林植物群的生态环境。依据二叠纪龙潭煤系中乐平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煤层中所含的海相动物化石,佐证了乐平煤为泥炭坪红树林沼泽沉积环境,其煤层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信息精细化智能提取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当前,红树林提取工作主要依靠人工目视解译,提取效率不高、精度较差。本文提出一种面向自然资源调查的红树林精细化智能提取方法,首先基于海量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多尺度优化分割技术,半自动化构建海量红树林样本集;然后结合语义分割网络,引入双注意力机制,优化训练策略,研发红树林自动化提取算法模型,经过后处理得到精细、完整的红树林提取结果。经过实验验证,本文方法提取可识别单颗红树林,有效区分易混淆的其他植被和水田要素,总精度高于90%,可有效应用于红树林专题信息的提取工作。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格局的演变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文章以2016—2019年的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探讨了广西北海市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对引起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6—2019年,广西北海市红树林最大斑块占红树林总面积的比率基本稳定,景观斑块间距有所增加;研究期内北海市红树林生态系统总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试论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论述了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历史变化状况,分析了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保护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的一些措施的建议。科学规划,保护和建设红树林生态系统;制定法规,加强管理,加强监测,控制污染,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和发展红树林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15.
<正>温州市乐清红树林被学界公认为中国(成规模)最北红树林。近日,温州首个“蓝色海湾”数字化项目——乐清蓝色海湾生态智治(红树林保护)应用上线试运行。该项目依托天空地态势感知综合场景,以红树林保护和监测为切入口,设置红树林蓝碳智汇、修复项目智管、生态安全智控、野生动物智保四大子场景,构建天空地一体、上下协同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让生态监管和保护更加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中越北部湾红树林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一种能够同时适应海洋和陆地的一种特殊植物种类,分布在约30°S~30°SN之间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河口交界的潮间带上。红树林的分布除了受自然条件和气候的制约,还受一定程度的人为活动的干扰。本文选取了地貌、气候相似和经济发展不同的中国广西段和越南北部段的2个相邻海岸作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和人工解译的方法,获取了研究区1988、2000和2015年3个时期的红树林分布数据,并对比分析了2个岸段红树林时空转化、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的差异。研究表明:① 1988-2015年,中国广西段红树林面积呈增长趋势,2000年比1988年增长18%、2015年比2000年增长了75%;越南北部段先减少后增加,2000年红树林面积比1988年减少了20%,2015年比2000年增加了50%;② 红树林景观格局方面,中国广西段红树林平均斑块面积相对较小、破碎程度高,斑块形状较规则,趋近于正方形,受人为因素干扰程度较大,而越南北部段红树林斑块面积大、破碎化程度低,斑块呈带状或条状分布,受人为因素干扰的程度较小。 ③ 主要人为驱动因素方面,影响中国广西段红树林变化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是变化的,1988-2000年以围垦建造养殖池为主,2000-2015年则以城镇用地和工矿建设为主,而越南北部段在1988-2015年一直以围垦养殖池为主。  相似文献   

17.
保护和发展我国红树林--海啸和台风暴潮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啸和台风暴潮中红树林减灾作用凸现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侵袭了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印度等国,造成30多万人的死亡.仅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亚齐,海啸横扫了15%的地区,17万生灵永远消失于茫茫大海,城区满目疮痍.灾难过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事实是:有高大茂密红树林生长的地区死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显著较少.亚齐海岸原先生长着红树林,但这些红树林几乎全部被围垦为虾塘.没有了缓冲林带,巨浪肆无忌惮,是亚齐惨重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山口沿海地区是广西乃至中国大陆海岸红树林最为繁茂和发达的岸段之一。山口人民从红树林中获取食物、燃料和经济效益,依靠红树林屏蔽灾害,人们对红树林的种种利用方式,都是以满足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为目的,是一种适应性活动,其分为转换性利用与非转换性利用两种方式,转换性利用改变了  相似文献   

19.
正红树,是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咸水环境中的灌木和乔木。红树林,则是这些树种所构成的海岸植被。更广义而言,红树林是所有这些植物群落及其生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一、广西的红树林分布现状及生态功能红树林多分布于北纬25°至南纬25°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发现于世界上118个国家和  相似文献   

20.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庞富鹏在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工作已经有8年时间了,海边出生,海边成长的他每当说起红树林的时候,总有很多的感慨,多年的从军生活把他的意志磨练得像钢枪一般的坚硬,却难以磨掉他心中对红树林的深情,这片美丽而稀有的“海底森林”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