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安徽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压力、成分、流体的H,O,C和Cu同位素),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其来源。认为该矿床是在岩浆水和后期少量大气水的加入而形成的混合热液共同作用下,活化碳酸盐岩地层和石英闪长岩中的铜等成矿元素,形成含矿热液,并以铜的氯络合物方式运移,在弱还原性条件下使原始沉积矿胚层加厚变富。  相似文献   

2.
在燕山中晚期(约140~135Ma),扬子板块北缘处于碰撞晚期与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铜陵地区发生了大规模岩浆侵入,导致早期形成的喷流沉积层状矿床或矿胚层发生热液叠加改造作用。作为典型矿例之一,冬瓜山矿床的矿体主要呈层状赋存于泥盆系顶部砂岩至石炭系灰岩之间。与热液叠加改造作用有关的岩浆岩为青山脚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全岩Rb-Sr同位素年龄为135.6±1.4Ma。热液交代形成的主矿化期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具有高温和高盐度特征,Rb-Sr同位素年龄为134±11Ma,氢、氧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综合同位素年龄和矿床地质及流…  相似文献   

3.
与冬瓜山叠生式层状铜矿有关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量元素全碱-硅投影显示青山脚岩体岩性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里特曼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岩性呈钙碱性;岩体中Cu呈明显的正异常,说明含铜岩浆热液一方面叠加改造原始矿胚层,使层状铜矿进一步富集;另一方面含铜的岩浆热液在岩体边缘或接触带形成浸染状、网脉状矿床(既斑岩型矿床)。钾化与Cu富集呈正相关,钾化越强,Cu富集程度越高。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δEu接近1.0,说明岩体分异演化程度不高。该岩体是重要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岩浆侵入与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促使矿床规模扩大、品位提高。  相似文献   

4.
铜陵冬瓜山铜矿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对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内石英闪长斑岩中石英斑晶和夕卡岩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流体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认为,早期夕卡岩的形成可能涉及到高温岩浆流体过程,而在成矿过程中,以热液流体为主,至少发生了两次构造减压沸腾作用。第一次发生于静岩压力约为112MPa,流体温度主要介于430~465℃之间,盐度介于7.9%~53.7%(NaCl eq.)之间,结果生成大量石英和磁铁矿;第二次发生于静岩压力约为83.6MPa,流体温度集中在340~389℃之间,盐度介于6.6%~52.1oA(NaCl eq.)之间。在成矿近于结束时,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入,形成了少量低温、低盐度流体。此外,保存在石英斑晶和早期夕卡岩矿物中的高温岩浆流体也曾发生沸腾作用。沸腾作用对冬瓜山铜矿床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内矽卡岩矿物、石英、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分析、群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单个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的特征及演化。研究表明,该矿床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有关的成矿流体,从早期矽卡岩阶段,经中期石英硫化物阶段,至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是从高温、高盐度、富钾流体演化至中高温、中高盐度、富CO2(CH4)流体再至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成矿流体中的主要挥发分为H2O、CO2、CH4,并含少量C2H6、H2S、N2等,液相成分中的阳离子以Na 、K 为主,有少量Ca2 、Mg2 等,阴离子除Cl-外,SO42-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6.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凤凰山矽卡岩犁铜矿床为例,通过对成矿流体特征研究以及碳、氢、氧、硫、铅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凤凰山铜矿床透辉石、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中普遍发育流体包裹体,其类型为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和H2-CO2三相包裹体.气液固相成分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液相以H2O为主,气相...  相似文献   

7.
胡村铜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的南部,以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矿床浅部主要为铜金矿体,深部主要为铜-辉钼矿体。本文对其浅部矽卡岩型铜矿体开展了系统的成矿流体研究。根据矿物学、岩石学、成岩、成矿作用划分为分3个演化阶段:矽卡岩阶段(Ⅰ阶段)(细分为Ⅰ-1、Ⅰ-2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Ⅱ阶段)(细分为Ⅱ-1、Ⅱ-2a和Ⅱ-2b和Ⅱ-2c阶段)和碳酸盐阶段(Ⅲ阶段)。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Ⅰ型)、含子晶(Ⅱ型)、富气相(Ⅲ型)3种类型。不同阶段成矿流体演化特征为:Ⅰ阶段矽卡岩流体包裹体以高温(543~631℃),中-高盐度(14.8%~20.1%和44%~50.1%NaCl_(eq),质量分数,下同)为特征;Ⅱ阶段主成矿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中温(172~298℃),众值范围为210~230℃,低-中等盐度(5.9%~16.9%)为特征;Ⅲ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中-低温(158~247℃),众值范围为170~190℃,低等盐度(1.7%~6.2%)为特征。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源自岩浆水,演化到硫化物成矿阶段为与大气降水混合热液特征。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胡村矿床浅部矿体成矿作用主要受温度控制,铜在高温状态呈迁移状态,在水-岩反应的影响作用下大气降水与成矿流体不断混合导致流体体系温度快速下降,成矿物质开始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永平铜矿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西永平铜矿床产于萍乡-乐平断裂拗陷带中,受中石岩统叶家湾组砂页岩和灰岩地层控制,流体包裹 和硫,铅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流体主体为海水,并可能有部分深源流体加入,盐度w(NaCl)eq=1.5-5%,成矿作用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220-350度阶段形成层状矿体,在280-360度阶段形成脉状矿体;在180-300度阶段形成后期混合岩中的硫化的-石英脉,是一个类似于矿型和塞浦路斯型的华南型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9.
榛子沟铅锌矿矿床是青城子矿田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高家峪组和大石桥组之中,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产出,受地层、岩浆和构造联合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海底喷流、变质变形和热液叠加三期成矿作用,其中热液叠加成矿作用对脉状矿体的形成与层状矿体的局部热液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可划分为Ⅰ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和Ⅱ黄铁矿-方铅矿-石英-方解石两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I阶段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和少量的富气相、CO2三相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的CO2-H2O-NaCl体系热液,含H2O、CO2、CH4和N2,流体包裹体的δDH2O-SMOW为-96.5‰和-95.4‰、δ18OH2O-SMOW为-0.62‰和0.04‰、δ13C为-4.8‰和-4.4‰,具有大气降水与岩浆水混合流体的特点;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流体包裹体δDH2O-SMOW为-88.4‰~-80.0‰、δ18OH2O-SMOW为-7.93‰~-5.57‰,具有大气降水的特点,δ13C为-12.6‰~-7.9‰,具有岩浆水特点。综合分析表明,热液叠加成矿期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热液,且成矿后期大气降水的混入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大横路钴铜矿床为大型铜伴生钴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大栗子组中段含碳绢云千枚岩之中。矿床经历了海底喷流沉积、变质改造、热液叠加及表生氧化4期成矿作用。热液叠加期形成脉状与浸染状矿石并对层状矿体起到了局部改造的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方铅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C、H、O同位素研究,表明Ⅰ阶段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8~229℃,盐度为6.0%~11.8% NaCleqv,属于中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流体包裹体的δDH2O约为-82.3‰~-84.8‰,δ18OH2O为5.5‰~6.4‰,δ13CPDB为-9.7‰~-5.1‰,反应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Ⅱ阶段石英中也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为113~169℃,盐度为3.0%~8.5% NaCleqv,属于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流体包裹体的δD为-96.3‰~-90.7‰,δ18OH2O为1.2‰~2.5‰,δ13CPDB为-20.7‰~-16.7‰,反映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与大气水混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 The region of the middle-lower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an important mineralized belt of Fe, Cu, Au, S and other elements, with a series of sedimentary-hydrothermal diplogenetic mineral deposits (Xu and Zhu, 1978; Liu et al., 1984; Gu and Xu, 1986; Gu et al., 1993, 2000; Zhai et al., 1992). Some geologists thought that the Carboniferous massive sulfide exhalative sediment was the basis of the late diplogenetic mineralization (Gu and Xu, 1986; Gu et al., 1993, 2000); o…  相似文献   

12.
铜陵冬瓜山层状铜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硫产地,区内分布着一系列喷流沉积及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状铜金矿床。本文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热液流体和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的成矿机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的来源。冬瓜山铜矿床热液流体氢、氧、碳和锶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混有少量大气降水;CO2可能主要来自被岩浆同化的原始地层中海相沉积碳酸盐;ISr具有地壳物质来源的特征。各种类型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研究显示,硫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作用的特征,铅则以上地壳铅为主,混有少量的地幔铅。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是在原始沉积基础上,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冬瓜山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冬瓜山铜矿床发育上部层状矿体和下部浸染状—脉状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垂向变化和二元结构性。从下部浸染状—脉状矿化岩石到上部层状块状矿石,CaO、MgO、Fe2O3、FeO、Cu、Au、Zn、Ag、As等含量和δ18O、δ12C值总体逐渐增高,SiO2、Al2O3、TiO2、K2O、Na2O、Pb、Hg、Sb、Mo、REE等含量和流体包裹体温度379·3℃→135·0℃及δ34S值总体逐渐降低。硬石膏δ34S值为 14·8‰~ 20·5‰,黄铁矿δ34S值为 2·7‰~ 7·9‰,含矿硅质岩δ18O为 12·0‰,含铜矿石中菱铁矿δ18O平均值为 13·97‰。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冬瓜山铜矿床为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4.
安徽铜陵桂花冲斑岩铜矿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花冲铜矿为安徽铜陵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斑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花岗闪长斑岩。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是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蚀变带岩石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的迁移研究,是分析热液交代蚀变过程的基础。桂花冲铜矿区内围岩蚀变作用比较强烈,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内。矿化蚀变自早至晚划分为钾长石、石英-绢云母、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4个阶段。蚀变带物质组分迁移结果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石的主量元素除TiO2、MnO、MgO外,其他元素迁移量发生了明显改变;微量元素除Sr和Cu外,迁移量变化较小,稀土元素在矿化强的部位亏损,在矿化弱的地带富集。岩体及蚀变带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一致,说明岩体与蚀变岩石经历了相同来源流体的交代蚀变,是岩浆流体连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通过对安徽铜陵地区冬瓜山大型铜矿床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对比 ,笔者认为 ,冬瓜山矿床是一个海西期同生沉积的块状硫化物被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叠加而形成的大型铜矿床。经过岩浆叠加改造 ,底部的纹层状含燧石富水高镁碳酸盐岩变为蛇纹石 (滑石 )岩 ;胶黄铁矿、黄铁矿大部分变为磁黄铁矿。这种变质过程是在一种近于封闭的等化学条件下完成的 ,类似角岩化。在有岩浆加入的条件下形成交代夕卡岩 ,这类夕卡岩明显地晚于封闭条件下形成的层状“夕卡岩”。通过岩浆的叠加改造 ,在温度场作用下产生的排金效应使金向上部温度较低的场所富集 ,使矿床中金品位由下而上显著增大 (下部 0 .15× 10 - 6 ,上部 16 .4 7× 10 - 6 ) ,岩浆叠加改造过程中 ,排金效应是金矿床形成的机制之一。同时 ,海西期沉积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与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的叠加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铜 (金 )矿床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铜陵地区夕卡岩能形成大型铜矿床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安徽铜陵大团山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段,前人根据与成矿有关中酸性侵入岩的时代推测其形成于燕山期。本文运用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对大团山铜矿床层状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辉钼矿进行了精确年龄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139.1±2.7Ma,模式年龄变化在138.0~140.8Ma之间。这组年龄数据和与成矿有关中酸性侵入岩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135.8~139.8Ma相吻合。作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大团山铜矿床及铜陵地区铜硫(金)矿床的形成与岩石圈构造体制大转换之地球动力学事件相耦合。  相似文献   

17.
冬瓜山铜矿床是安徽铜陵地区代表性的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磁黄铁矿是冬瓜山铜矿床中广泛分布的矿石矿物。野外调研与矿相学观察显示,该矿床中的磁黄铁矿矿石具有沉积、热变质和热液交代结构构造。矿物学研究表明,不同矿石中的磁黄铁矿成分差异较大,其Fe含量变化于57.78%~60.67%之间,分属高温六方相和低温单斜相,主要由黄铁矿变质脱硫而成。冬瓜山铜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早期沉积作用、中期热变质作用和晚期岩浆热液交代作用等复杂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安徽铜陵胡村南铜钼矿床流体成矿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村南铜钼矿床是在安徽铜陵铜(金)矿集区中发现的第一个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钼矿床,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文章对该矿床进行了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的流体成矿过程。胡村南铜钼矿床流体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高温气成热液期、中高温热液期和低温热液期3个成矿期。高温气成热液期发育钾长石化和矽卡岩化,中高温热液期发育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绢云母化,而低温热液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化。其中,中高温热液期为主要矿化期,形成辉钼矿和黄铜矿等多种硫化物网脉。高温气成热液期矿物中发育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中高温热液期矿物中也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但可见少量的富气相包裹体,低温热液期矿物中只发育富液相包裹体。从高温气成热液期经中高温热液期到低温热液期,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从435℃以上,经203~458℃,降低到156~276℃;盐度w(NaCleq)从14.0%~64.9%,经4.6%~47.5%,降低到1.0%~15.5%。成矿流体在其演化过程中发生过不混溶作用和沸腾作用。不混溶作用发生在气成热液期,使成矿流体中的成矿元素大量富集。沸腾作用发生在中高温热液期,导致成矿流体中的成矿元素卸载而沉淀出大量金属硫化物。  相似文献   

19.
安徽铜陵朝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朝山金矿床是狮子山矿田内的热液交代型金矿床,在成因上与燕山期的白芒山辉石闪长岩有关.通过采集发育在不同深度下的含金黄铁矿-石英一方解石脉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发现,石英和方解石中均捕获了富气相、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以上三种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统计峰值分别出现于315~335℃和255~275℃,盐度的统计峰值出现于17.50%~22.50%NaCl eq.和32.50%~37.50%NaCl eq.之间.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水蒸汽为主,伴有少量CO2,可能含有CH4.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具确岩浆水特征.上述研究表明.朝山金矿成矿流体经历了相态变化,发生了不均匀捕获.受燕山期岩浆作用影响,狮子山矿田内的铜、金成矿在时空上具有一定联系,成矿流体运移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相分离、气相液化和减压沸腾作用,可能是形威铜、金矿化分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