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位于焦家断裂成矿带上的朱郭李家矿山建设规模为大型,矿区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土地、植被资源以及地下含水层的破坏。借鉴周边同类生产矿山对成矿带区域地质环境的影响,对朱郭李家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投产后的朱郭李家矿区,乃至焦家断裂成矿带区域地质环境地质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了解矿山基本概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预测评估。现状评估表明,该矿山主要发育滑坡和危岩,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对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预测评估表明,该矿山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对地下水影响较轻,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影响严重。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植被恢复工程、挡护工程、排水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对消除或减弱矿山地质灾害,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遥感解译手段,对日照市矿山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查明各类矿山546处,主要集中在莒县和五莲县境内。除莒县刘官庄煤矿外,其余全部为露天开采矿山,主要选用直接开挖的方式,不仅破坏了地表环境,而且矿山生产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占用了大面积的土地。该文根据矿山地理位置及开采方式的不同,将相同类型的多个矿山划分为同一治理区,针对不同治理区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切实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质环境背景及现状调查研究,结合矿山实际生产情况,从地质灾害、 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预测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然后对重点防治区与次重点防治区的露天采坑、尾矿库、表土存储场、选矿厂等主要设施提出相应的治理恢复措施,以有效避免和减少因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对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产矿山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对资源储量进行分类所作的一些探索与实践体会,特别是对可行性评价阶段划分和经济意义属性的分析,从生产矿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矿山测量是矿山建设与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矿山安全的重要工作,是为矿山建设服务、安全生产提供信息和基础数据的一项重要工作。用目前最先进数字化测量技术来进行矿山工程测量不但能将矿测测量的精度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能降低测量工作体力工作测量效率,从而使矿山数字化建设科学生产顺利进行。本论文就煤矿数字化建设测量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矿山公园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国家鼓励开发的以展示矿产地质遗迹和矿业生产过程中探、采、选、冶、加工等活动的遗迹、遗址和实际等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域.目前,我国的矿山公园设置主要分为国家级矿山公园和省级矿山公园.  相似文献   

8.
2014年7月以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国土资源局采取有力措施,组织人力,开展矿山生产“打非治违”行动,重点对辖区内的所有矿山生产企业和采矿点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严防重特大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龙水金矿床地质概况、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生产、地质工作,侧重对该矿1号矿体在280m标高以上块段进行分析对比和讨论。认为地探储量偏大的原因,主要是未充分利用坑道全部样品分析资料研究矿体的连续性和局部勘探网度控制不足所致。还针对地勘、矿山地质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对改进地勘、储委审批报告和矿山生产、地质工作均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很多可溶岩地区的矿山而言,采矿过程中往往面临井下突涌水问题,对矿山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部分岩溶大水矿山受地层岩性、产状及构造带发育特征等综合影响,往往存在主要的地下水补给通道,发育规模较大且集中的即为暗河型导水通道。通过采用地面物探、钻探勘察、超声测井及连通试验综合探查技术,有效查明某矿F_4断层下盘发育的主要导水通道的分布范围,同时利用地面钻孔投料和注浆技术进行了封堵,彻底切断了矿坑-30m水仓揭露涌水点与区域强岩溶地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大幅减少矿坑排水量。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类似条件岩溶矿山的涌水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铜岩山矿床地质概况,分析了矿区内蚀变带和主要矿体特征,综合研究本矿区剥蚀程度地球化学判别指标。利用累乘晕比值方法,建立5组累乘元素比值公式,求得各组剥蚀系数,以显示矿区内矿体矿化序列和剥蚀程度。发现本矿区内高温成矿元素分布在矿体上方,中低温成矿元素聚集在矿体下部之矿化反序列现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矿区构造及一号窿矿体构造研究,论述了湖南石门县界牌峪地区砷矿床一号窿矿体构造特征、矿体特征、矿体与断裂构造的成因联系,指出了矿区的导矿构造与容矿构造,提出了本区中生代3期主要构造应力场,强调了矿区内局部应力场与相应方向的优势节理配合是本区砷(金)矿床形成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透水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之一,不仅造成生命威胁,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菏泽茅庄煤矿主斜井穿越含水量十分丰富的流砂地层,亟待进行喷浆防渗加固。该文介绍了菏泽茅庄煤矿主斜井的高喷灌浆防渗加固的工程概况、旋喷桩施工设计、施工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施工思路。  相似文献   

14.
泥旦沟金矿采用堆浸工艺,对低品位矿石进行提金试验。试验矿石品位2.25g/t,规模4795t。金的浸出率67.74%,单位矿石利润66.8元/t,经济临界品位降至1.23g/t,矿山服务年限得到有效延长。  相似文献   

15.
荒料率是评价饰面用花岗岩矿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分为实际荒料率和理论荒料率两种。实际荒料率能反映矿体的实际情况,对矿山评价准确性高。但这一资料获得的费用大、工期长。而理论荒料率是在节理、裂隙素描图上布裁理论荒料后计算得出的。以山东省莱州市东姜家矿区饰面用花岗岩矿为例,就如何使理论荒料率比较真实地反映矿体的实际情况并指导生产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试图通过古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条件、沉积铝土矿及矿区地貌等因素去初步探讨田阳县-那坡县一带堆积铝土矿优质矿石及含矿率分布的规律性.认为沉积铝土矿及地貌因素是控制该地区堆积铝土矿优质矿石及含矿率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域煤矿事故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科学把握煤矿事故发生的宏观规律及区域煤矿安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本文尝试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开展区域煤矿事故的研究,基于空间自相关性、时空演化规律方法研究了2006-2015年中国省域煤矿事故的时空分异特点,并分析了省域煤矿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相对风险度。主要结论:①中国各省区之间煤矿事故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随着各省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改善情况的不同,其自相关性在不断下降;②以空间重心转移曲线分析中国煤矿事故发生的时空演化规律,10年间煤矿事故空间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③重特大事故频发的省区由于监管措施的有力执行往往具有较低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平均煤矿生产能力低的省区具有较高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④建立基于解释变量的贝叶斯空间模型,以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指标评估中国各省区煤矿事故相对风险度,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相对危险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且各省区差异较大,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省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包括湖北、福建等,危险度较低的省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等。  相似文献   

18.
对乌拉斯太沟口已发现的金矿点及金矿化带进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含矿蚀变带与NW,NWW向断裂成矿关系密切;NW,NWW向断裂为区内的主要导矿、控矿构造;其构造拐弯或膨胀处以及次级构造为重要的容矿构造;强烈的印支期岩浆活动,剧烈的构造运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毒砂、硅化、构造蚀变带等标志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巴隆岩金矿床特征与区域上已发现的矿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广西全州大西江金矿产出的地层层位、构造、围岩蚀变及赋存情况将该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富矿型、破碎带富矿型、石英脉贫矿型、破碎带贫矿型等4种开采类型,并提出运用重砂找矿、剥土、槽探揭露等找矿手段,选择前2种富矿型金矿赋存之NNE向规模较大的断裂破碎带附近次级褶皱发育的地段进行开采,以探采结合的方式达到开展地质工作指导地方性采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治岭头金银矿床是产于浙西南元古界变质地体内的含金韧性剪切带型大型矿床。翔实的宏观地质调查,相关地质体的角闪石、锆石和矿石矿物、矿石石英包裹体液体的40Ar39Ar法、U-Pb法、Rb-Sr等时线法等同位素测年,取得可靠的成矿年代学资料。地质体的相互穿切、包容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成矿是长期累进式演化、积累的结果,而形成工业矿体的主矿化阶段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