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通过对中国数字地震仪台网(CDSN)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30个,震中距在119.4°~176.1°间,震源深度h120 km的极远震记录的分析,识别出了PKP波在内外核界面(ICB)上的衍射波PKPdif。根据PKPdif的记录特征,对PKPdif波的成因和传播机理做了设想,设想在距地面约5156.1~5372.2 km的深度,即内外核界面下,有可能存在一个低速层。该设想试图解释PKPdif波在震中距120°Δ150°左右间,  相似文献   

2.
对2004-2009年银川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的数字观测波形资料进行震相分析,总结震中距30°-50°范围内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在30°-50°范围内,银川地震台对于地震频发的印度尼西亚震区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的记录最为清晰,此结论有助于台站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大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往往与断层错动过程有直接关系。2008年5月12日06时27分59.0秒(GMT),在中国汶川发生了M_w7.9地震(31.06°N,103.37°E,h=7.6km)。地震发生后,在震中距5.2°~121.0°的范围内,周至台(Δ=5.2°)数字水位仪和全球数字地震仪台网(GSN)74个台(Δ=5.3°~121.0°)的宽频带(BH)和甚宽频带(VH)数字地震仪都很好地记录到了同震粘滑高频振动激发出的体波震相Xs和同震止滑低频振动激发出的勒夫型面波  相似文献   

4.
对昆明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的2010年2月27日智利Ms8.8地震的震相进行分析,与格尔木、高台、呼和浩特、成都、银川、兰州、西妥等7个地震台记录进行对比,提出智利地震的记录特征、分析难点,并将JB表中Pdif波走时曲线的截止距离从150°延伸到177.8°。  相似文献   

5.
对昆明基准地震台山洞内放置的宽频带地震仪BBVS-60及井下放置的GL-S60B深井宽频带地震仪所记录的地震进行信噪比、P波到时差、波形相关性和频谱分析,得出地面与井下记录地震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①井下台信噪比与地面台信噪比相比提高有限,仅NS向提升明显;②地面台和井下台记录地震的P波到时基本一致;③在震中距小于3.1°时,地面台和井下台记录地震波波形相关度较低甚至不相关;在震中距大于3.1°后,波形相关度较高;④1.5~8.0Hz背景噪声差异,是震中距小于3.1°时地面台和井下台地震波形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第一部分选取泰安台473型地震仪1985—1990年记录的70个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泰安台附近的地壳厚度为H=36.5km,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V_P=6.18km/s、V_s=3.55km/s;反射波的传播速度:V_(P11)=6.45km/s、V_(S11)=3.79km/s;绕射波的传播速度:V_(Pn)=7.95km/s;平均虚波速度:V_φ=8.34km/s;平均波速比K=1.74。第二部分选取了泰安台基式地震仪有SP′震相记录的地震21个,求出了泰安台附近的地壳厚度为37km,并分析了SP′震相在泰安台的记录特征,初步得到SP′震相可观测范围为25°—60°。  相似文献   

7.
FMTT方法研究华北及邻区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华北地震科学台阵190套宽频带地震仪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记录的远震事件,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提取了52414条P波初动到时数据,进一步使用FMTT(Fast Marching Teleseismic Tomography)方法,获取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陆块下方上地幔分辨高达0.5°×0.5°的P波速...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了烟记录和墨水记录短周期地震仪的主要优缺点,提出了烟记录地震仪的改造方案。介绍了593型烟记录地震仪三种实用幅频特性及实现途径。同时列举了一些实际观测记录,并与原烟记录及DD-1型墨水记录地震仪作了对比,证明改进后的烟记录地震仪的记录质量比原烟记录地震仪好,更优于墨水记录地震仪。  相似文献   

9.
电流计记录地震仪的基本理论是本世纪初俄国院士伽里津奠定的。电流计记录地震仪的出现对于地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这种方法在地震观测中的垄断地位从未受到挑战,只是近一、二十年来,数字记录地震仪的出现,才使其地位有所下降。但是,数字记录地震仪并不是全盘否定模拟记录在今后地震观测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种经典的记录方法,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不会被完全取代。基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的估计,苏联在大力发展数字记录系统的同时,在完善和发展电流计记录地震仪方面也卓有成效地做了很多工作,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在克里特海设置了5台海底地震仪。在9天的时间里记录到了430个地方震,测定了其中85个微震的震中。根据海底地震仪和一些陆地上的希腊台站同时记录到的14个地震的数据,发现了震级ML与海底地震仪记录上的地震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了由海底地震仪记录到的ML=2-4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绘制了描述克里特海岩石层体波振幅衰减的曲线图。通过对比实验和理论振幅曲线,对品质因素作了评估。计算出克里  相似文献   

11.
宋美琴 《山西地震》2006,(1):5-5,46
序号发年震-月时-日间N震中位置(°)(′)E(°)(′)震级ML震中1 2005-01-03 37°51′112°34′3.1太原市2 2005-01-11 36°17′111°37′3.4洪洞县3 2005-03-03 36°22′111°46′3.1洪洞县4 2005-03-06 36°22′112°46′3.3洪洞县5 2005-03-11 36°19′111°43′3.5洪洞县6 20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同一地点的2个地震在相同台站记录的P波到时差是一个常数这一原理,找到了与汶川主震位置相近的余震,并利用台站距震中近,且记录波形清晰、完整的优势,对余震进行了定位,依此确定了汶川主震的位置和发震时刻.结果是震中位于31°1.26′N、103°22.50′E;震源深度7.9km;发震时刻(北京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58.80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几个典型震例,详细分析了震中距在145°至160°之间,核震相PKP的3个分支(PKPab、PKPbc、PKPdf)在数字化仪上的记录特征。指出中国地震台网在记录发生在南美洲的极远震时,能清楚地记录到PKP震相的3个分支,同时分析了这些震相在数字化地震仪上的记录特征,为今后台站人员在极远震震相的分析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进而指出,分析PKP震相的3个分支,将有助于提高台站震相分析的精度,也将有助于整个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震》2006,26(2):35-35
发震时间月日时分秒震中位置北纬东经地点震级/ML震源深度/km101010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121205262728010909091215262626262626262627272701030303001923030118180502080909090912161608192114030758181812194905055711490810242555212248354634134612.309.656.944.039.650.800.306.332.315.437.409.436.235.122.538.458.601.408.206.810.745.142.936.821°24′29°35′23°35′24°26′24°01′21°49′21°46′21°50′18°40′22°34′29°43′29°44′29°42′29°45′29°42′29°42′29°45′29°43′29°44′29…  相似文献   

15.
根据CDSN北京地震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20个远震记录中的S震相与Sp震相的到时差测定了北京地震台附近地壳厚度值H。得出了以北京地震台为圆心20~45km环形区域内地壳厚度平均值为40.2km左右的结果。并简要的讨论了Sp震相在北京地震台的记录特征。初步得出了Sp震相在北京地震台的可观测范围为11°~40°,S波震相高效率转换为Sp震相的距离约在30°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1986年2月9日、3月1日和8月16日在黑龙江省德都县发生的5.0级、5.4级和5.5级地震震群,微观震中分别在(48°39′N,126°32′E)、(48°40′N,126°32′E)和(48°40′N,126°35′E)。宏观震中在德都县讷谟尔乡、沾河林业局和引龙河农场等地,震中烈度均为Ⅶ度。有感范围东到佳木斯,西抵加格达奇,北至黑河市,俄罗斯境内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和歇洛戈尔斯克均有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震台的763长周期地震仪已于1984年6月正式投入观测记录,至今已3年多。经过1986年763技术小组组织验收合格。由于对763记录地震资料的分析处理大都沿用过去处理SK 记录资料的方法,没有处理763资料的独立的系统方法,近年来我们利用763记录图,较顺利地处理了各地区发生的极远震,本文仅将763地震仪记录的极远震震相特征做一总结,以便  相似文献   

18.
序 号 发震时间年 -月 -日震中位置震级N(°) (′)︻E(°) (′) ML震中位置1 2 0 0 4 - 0 2 - 10 36°2 8′ 111°4 6′ 3.2霍州市2 2 0 0 4 - 0 2 - 15 37°5 6′ 112°4 0′ 3.0阳曲县32 0 0 4 - 0 2 - 2 0 36°2 4′ 113°2 2′ 3.6潞城县4 2 0 0 4 - 0 3- 0 2 36°16′ 111°4 1′ 3.0洪洞县5 2 0 0 4 - 0 3- 0 5 35°0 0′ 111°19′ 3.1平陆县6 2 0 0 4 - 0 5 - 16 37°2 1′ 112°11′ 3.0文水县7 2 0 0 4 - 0 5 - 2 7 37°0 8′ 112°15′ 4 .1平遥县82 0 0 4 - 0 6 - 2 338°5 3′ 112°4 9′ 3.6原平县92 0 0 4 - 0 6 - 2 4 …  相似文献   

19.
霍山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诱发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霍山地区自1970年以来多次发生震群活动。这些震群主要分布在北纬31°20′—31°31′,东经116°00′—116°15′范围内,而其中80%的小震又都集中在诸佛庵、黑石渡、落儿岭、桃源河所围限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南京地震台的大型维歇尔(E.wiechert)地震仪,系金咏深先生于1932年亲手装成并于当年7月正式投入记录,至今已整整五十年,是我国自己创办的地震台中记录史最长的地震仪,就其五十年来所积累的史料及其使用价值而言,在我国现代地震学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