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赤峰市巴林左旗山杏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巴林左旗山杏资源和生产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出对山杏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区划指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产量与主要气象要素及地理因子关系模型,借助于1:25万地理信息数据和气候因子空间分布模型,应用GIS分析技术实现了该地区山杏气候资源区划,并进行了分区描述,提出了生产建议和减灾对策。为有效开发利用巴林左旗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山杏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凉山17个气象站1981~2013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采用GIS技术,对凉山秋荞进行气候适应性区划。通过分析影响秋荞麦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和关键时期,得出秋荞麦的气候适应性区划指标,利用各站点的气候资料及对应的地理信息因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采用GIS空间叠置分析方法,将凉山秋荞生产区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区划结果为凉山秋荞生产合理布局、趋利避害、优质高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4—2011年闽东气候和油茶资料,分析闽东4个主要油茶生产县市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并根据相关气候因子建立油茶气象产量的回归拟合模式,分析闽东4个主要县市影响油茶产量的关键气候条件。根据油茶气候资源评估模式,建立闽东9县市常年(1981—2010年)油茶油脂积累转化关键期(7—9月)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光照、降水)与油茶含油率关系模式,分析气候因子对油茶含油率所起作用和影响。依据各县市油茶含油率分布状况,划分闽东普通油茶含油率等级区,为油茶发展和区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灰色动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互助县多年马铃薯产量资料和气候条件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气象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总结出影响互助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其次是地中5cm平均温度和生长期间的平均气温,影响产量的关键期为结薯期,其次是淀粉积累期,利用灰色关联动态预报方法建立模型进行马铃薯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5.
基于1983—2019年河北省马铃薯产量数据及同期河北省21个气象站逐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采用因子膨化及相关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河北省马铃薯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马铃薯产量预报模型,并利用预报模型对1983—2015年马铃薯产量进行回代检验,对2016—2019年马铃薯单产进行预报.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对7—...  相似文献   

6.
贵州威宁春种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气候资源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贵州马铃薯种植生产的最佳气候指标,做好马铃薯产业的气象服务,达到降低不利气候条件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影响的目的,本文选取了1986~2009年威宁春种秋收马铃薯鲜薯产量资料,以及威宁气象站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用于分析。采用积分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贵州威宁春种马铃薯生育期内的光、温、水等气象对当地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动态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气温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负效应为主,贵州威宁马铃薯生长的热量资源十分充足,且威宁的高温日数少;马铃薯生长的光资源好,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马铃薯生长对光照的需求非常一致;马铃薯生长的大部分时段降水丰富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陇东南地区板栗生态气候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哓英  蒲金涌 《气象》2001,27(10):53-56
在分析栗树气修适应性的基础上,用统计学方法定量计算了气候因子对板栗产量的影响,确定了板栗生态气候主导指标,依此对陇东南地区栗树进行区划,并提出较好利用气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马铃薯是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第五大粮食作物,在20世纪60 ̄70年代解决了西南山区大部分人民群众的粮食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马铃薯以它独特的化学成分及所富含的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而普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更成为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国际市场上的佼佼者。然而黑龙江省是我国马铃薯的重要生产基地,马铃薯的总产量占全国马铃薯产量的1/4左右,同时,黑龙江省也是全国马铃薯种薯的重要生产基地,因此,黑龙江省马铃薯产量的波动直接影响全国马铃薯的总产量。而影响马铃薯生长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察右中旗近几年来农业生产的主要经济作物及粮食作物 ,占全旗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45 % ,居首位。现就马铃薯栽培的气候条件做如下分析。1 热量条件1.1 积温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对≥ 0℃积温是有一定要求的。据研究 ,早熟品种为 15 0 0℃左右 ,中熟品种为 170 0℃左右 ,晚熟品种为 190 0℃以上。察右中旗马铃薯的平均生育期为 5月6日播种到 9月 7日收获 ,期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0℃的积温为 1815 .4℃ ,稳定通过 5℃的积温为 180 5 .2℃ ,可满足早熟和中熟品种的需求。1.2 各生育期对气温的要求马铃薯块茎的增长和品质的提高与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14年4—10月察右中旗乌素图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以及察右中旗国家气象站的地温等气象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热量和水分两个方面对2014年察右中旗后大滩红萝卜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察右中旗后大滩地区的热量条件基本满足红萝卜的生长需求,而水分条件仅在茎叶生长期和收获期能满足,在播种期、出苗期和肉质根膨大期降水少,土壤含水率小,不利于红萝卜播种、出苗和肉质根膨大,需做好期间的灌溉保墒工作;在收获期时有阴雨天气出现,对红萝卜的收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异常水热天气对红萝卜生育过程的影响以及应对的栽培措施,为红萝卜生产中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崇信县甘薯气候适应性分析发现,在栽苗到封垄期温度偏低,而封垄前覆膜可解决热量不足问题;水分条件基本能满足甘薯生长需要。采用适当种植技术,可使甘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安阳夏玉米生育期间主要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明确了当地夏玉米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以积温为主导因素,不同生育期中的气候因素以拔节-乳熟期的光照和降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而乳熟-成熟的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13.
安阳夏玉米生长期气候要素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安阳夏玉米生育期间主要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明确了当地夏玉米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以积温为主导因素,不同生育期中的气候因素以拔节-乳熟期的光照和降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而乳熟-成熟的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14.
凉城县甜菜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凉城县1970-200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甜菜生育期间对气候条件的要求,阐述了凉城县甜菜生长发育期间的气候环境,结果表明:凉城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甜菜的生长发育,并提出干旱是发展甜菜生产的不利因素,及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和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Fruiting of cotton plant is determined and influenced by cultivars, climatic conditions,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est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lowering and boll retention patterns of cotton cultivars can contribute to more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crop manage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arious climatic factors 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and also, the nature of its effects prevailing prior and subsequent to either flowering or boll setting 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in Egyptian cotton. This could be used in formulating advanced prediction of the effect of certain climatic conditions on the production of Egyptian cotton. Also, the study focused on four equal period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flower and bolls stage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these characters to climatic factors during these periods and to determin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the overall crop pattern. Further, the study predicting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during convenient intervals (in days) on cott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compared with daily observations to find the optimum interval. Evaporation, sunshine duration, humidity, surface soil temperature at 1800 h, and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are the important climatic fa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s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Evaporation; minimum humid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climatic factors during preceding and succeeding periods on boll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and either evaporation or sunshine duration, while that correlation with minimum humidity was positive. The fourth quarter period of the production stage was the most appropriate and usable time to collect data for determining efficient prediction equations for cotton production. Evaporation,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were the principal climatic factors that governed cott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during the fourth quarter. The five day interval was found to be adequately and sensibly related to yield parameters than other intervals and was closest to the daily observations. Evaporation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climatic variable affecting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followed by humidity. An accurate weather forecast 5–7 days in advance would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avoid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on cotton production through utilizing proper cultural practices which would limit and control their nega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山东棉花产量旱灾损失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晓萍  赵红  陈延玲  李鸿怡 《气象》1999,25(1):25-29
采用统计方法,对棉花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生育时段影响产量的主要降水因子和需水指标,从而根据当年的降水量对棉花产量因旱灾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建立区域、省级棉花旱灾损失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7.
海伦县作物抗御气象灾害合理种植比例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荣欣  沈能展 《气象学报》1985,43(2):188-195
本文采用农业系统工程方法与农业气候分析方法相结合的途径,对黑龙江省海伦县的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及主要作物的受害减产率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建立了寻求作物抗灾稳产合理种植比例的数学模型及用计算机进行了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情况所应采用的各种决策方案。 本文的研究结果。经过用历史资料的效果检验后,已提供给当地生产领导部门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重点考虑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类活动,从气候资源现状、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环境状态3个基本要素层出发,构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北京地区气候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北京地区气候承载力情况,分析了气候承载力构成要素的空间分布及相对水平,解析了不同区县气候承载力的相对状况及主要制约因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气候承载力指数(ICCC)在0.24~2.24之间变化,其中延庆县、密云县、昌平区的气候承载力较高,东城区、西城区、顺义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房山区、朝阳区的气候承载力相对较差,海淀区、大兴区、怀柔区、门头沟区、平谷区、通州区居中。在各行政区县内部,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顺义区、朝阳区的气候承载力空间差异性较小;而延庆县、怀柔区、门头沟区等郊区气候承载力空间差异性较大,这主要受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性影响。从气候承载力的构成要素看,怀柔区、延庆县及门头沟区的气候承载力主要受气候资源的限制;城六区和房山区等地的气候承载力主要受人类活动强度及生态环境要素的限制。就气候承载力具体指标而言,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主要受人口密度、人均绿地面积以及生产生活排污量的影响;石景山区主要受空气质量较差的影响,房山区则受空气质量差和人均能耗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方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 开展玉米产量动态预报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夏玉米生理特性, 建立了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 利用此模型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 计算了1972—2005年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生育期内逐旬气候适宜度, 以此为基础, 建立了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不同时段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夏玉米气候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显著; 1972—2005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6—2007年预报试验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8.8%和96.8%, 能够满足业务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