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关联识别原理和方法,探讨干旱区土壤生态系统的主导因子识别。结果表明,此法简便易行,符合客观实际,作为常规因子分析法的补充和完善是有意义的。11个土壤因子对箭杆杨胸径生长影响的关联序依次为: 粉粒(r_8)>速效磷(r_4)>孔隙度(r_(11))>速效钾(r_6)>容重(r_(10))>PH(r_7)>粘粒(r_9)>速效氮(r_3)>全氮(r_2)>全盐(r_6)>有机质(r_1)}(?){0.616>0.546>0.514>0.507>0.506>0.491>0.487>0.449>0.447>0.443>0.420};对箭杆杨树高生长影响的关联序为: 粉粒(r_(?))>速效磷(r_4)>容重(r_(10))>速效钾(r_5)>孔隙度(r_(11))>PH(r_7)>粘粒(r_9)>全盐(r_6)>速效氮(r_3)>全氮(r_2)>有机质(r_1)}。其影响程度以粉粒含量为主,土壤速效磷次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西北干旱地区条件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叙述了区内丰富而又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出进一步科学开发,利用本区旅游资源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遥感影像纹理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纹理是遥感影像中的重要信息,原始的光谱信息加上纹理信息可以提高影像的精确性。作为提高影像分类精度的重要方法——纹理分析,合理有效地使用纹理分析方法至关重要。不同的纹理分析方法,不同程度的提高影像分类的精度。目前对影像进行纹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统计方法、结构方法和谱方法3类。分别就3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影像纹理分析方法3种模式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最直观的反应,人地关系是影响环境变化的主体因素,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核;航空航天遥感(RS)从时间和空间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是监测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所引起森林植被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有力、高效的手段。在RS技术支持下,采用不同年代、不同分辨率、不同比例尺,时间跨度为30年的航空航天遥感,对热带雨林景洪巴卡土地结构及变迁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森林土地空间动态变化对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与湿润区湖泊降水效应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引证并对比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无论湖泊位于何处,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湖泊的降水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关于博期腾湖的实际观测资料表明,,干旱区湖泊的降水效应可能不同于湿润区湖泊,湿润区湖泊通常湖面降水少于陆面。干旱区湖泊则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从理论上来说,不论干旱区湖泊还是湿润区湖泊都存在着出现与上述结论相反的现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7.
8.
用1978─1987年多通过微波扫描辐射计(SMMR)所获取的地表微波亮温及亮温-雪深区域订正反演算式,计算了100°E以西中国境内年与季的平均雪量和雪盖率,以及它们的年际变化,阐明了积雪时空的变化。所取得的高原及高山低山积雪监测结果,为当地积雪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两种水稻种植面积遥感提取方案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以湖北省江陵县水稻面积提取为例,对这两种方案(分别称之为A方案和B方案)进行了非监督分类试验,结果表明,在非监督分类过程中B方案明显优于A方案,所提取的水稻面积精度也在84%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