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浆岩,特别是期中的花岗岩类岩石,不仅分布广泛,而且与绝大多数的金属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在岩浆岩中,仅仅除了超基性岩之外,长石矿物几乎是所有其余岩浆岩个可缺少和唯一主要的矿物成份。尤其是斜长石类,由于它们广泛的并按自已成份的变化(Ca 与 Na 含量比例的变化),而有规律性的出现在酸性到基性岩浆岩中,因而就成了鉴定岩浆岩(包括肉眼和镜下)唯一重要的标志了。所以,在野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岩浆岩中Cr_2O_3或鉻含量的一般变化重要的鉻鉄矿床均产于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这在全世界几乎沒有例外。超基性岩比其他的岩浆岩分布少,据統計仅占岩浆岩的0.4%,这就决定了鉻铁矿床分布的不普遍性。不論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凡有重要鉻鉄矿床的,其化学成分皆以鎂或鉄多而鈣少为基本特征。这一現象同铬在地壳中和各种岩  相似文献   

3.
沉积岩层中镁铝含量比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镁铝含量比值定义为m=100×MgO/Al_2O_3。是根据沉积岩层中MgO含量的亲海性Al_2O_3含量的亲陆性特征而建立的比值关系。 m值有如下特征:在由淡水向海水过渡的沉积环境中,沉积岩层的m值随沉积环境中水体的盐度增加而增大;在理代沉积物中,m值与沉积区底层水的平均盐度成指数关系;碳酸盐含量高的沉积物中m值比同等盐度条件下碎屑沉积物中m值略高,但碳酸盐类沉积物的m值仍随着沉积区水体的盐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可以说,m值是沉积物形成环境中水体盐度和  相似文献   

4.
上扬子地区是我国页岩气重要开采区,也是氦气工业性开采的唯一地区,但对于其氦气生成潜力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据此,对上扬子东南地区采集的144件岩石样品进行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铀、钍强度测试,理论计算了页岩气中氦气达到我国工业开采标准(0.05%)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岩石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富含铀、钍的副矿物(锆石、独居石、铀钍石及磷灰石等)主要赋存于造岩矿物石英和长石中.岩石铀、钍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三大类岩石中铀平均含量呈现:沉积岩(8.96×10-6)>岩浆岩(4.83×10-6)>变质岩(1.89×10-6);钍平均含量呈现:沉积岩(11.01×10-6)≈变质岩(10.4×10-6)>岩浆岩(5.9×10-6).岩浆岩中铀、钍平均含量呈现: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沉积岩中铀平均含量呈现泥页岩(13.86×10-6)>>砂岩(2.54×10-6)>碳酸盐岩(1.67×10-6);钍平均含量呈现泥页岩(12.50×10-6)≈砂岩(12.76×10-6)>碳酸盐岩(5.96×10-6).不同沉积时代沉积岩中铀、钍平均含量也呈现上述分布规律.沉积岩中铀、钍含量主要与岩石的沉积环境与物源有关,与沉积时代无关.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岩石氦气生成量的大小为:泥页岩>酸性岩>中性岩>砂岩>变质岩>碳酸盐岩>基性岩>超基性岩.以中国南方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当该层位泥页岩中残余氦气含量为U,Th元素衰变释放出来氦气含量的80%以上时,适合进行"页岩气+氦气"的共同开采,提高页岩气的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5.
上扬子地区是我国页岩气重要开采区,也是氦气工业性开采的唯一地区,但对于其氦气生成潜力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据此,对上扬子东南地区采集的144件岩石样品进行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铀、钍强度测试,理论计算了页岩气中氦气达到我国工业开采标准(0.05%)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岩石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富含铀、钍的副矿物(锆石、独居石、铀钍石及磷灰石等)主要赋存于造岩矿物石英和长石中.岩石铀、钍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三大类岩石中铀平均含量呈现:沉积岩(8.96×10-6)>岩浆岩(4.83×10-6)>变质岩(1.89×10-6);钍平均含量呈现:沉积岩(11.01×10-6)≈变质岩(10.4×10-6)>岩浆岩(5.9×10-6).岩浆岩中铀、钍平均含量呈现: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沉积岩中铀平均含量呈现泥页岩(13.86×10-6)>>砂岩(2.54×10-6)>碳酸盐岩(1.67×10-6);钍平均含量呈现泥页岩(12.50×10-6)≈砂岩(12.76×10-6)>碳酸盐岩(5.96×10-6).不同沉积时代沉积岩中铀、钍平均含量也呈现上述分布规律.沉积岩中铀、钍含量主要与岩石的沉积环境与物源有关,与沉积时代无关.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岩石氦气生成量的大小为:泥页岩>酸性岩>中性岩>砂岩>变质岩>碳酸盐岩>基性岩>超基性岩.以中国南方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当该层位泥页岩中残余氦气含量为U,Th元素衰变释放出来氦气含量的80%以上时,适合进行"页岩气+氦气"的共同开采,提高页岩气的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6.
上扬子地区是我国页岩气重要开采区,也是氦气工业性开采的唯一地区,但对于其氦气生成潜力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据此,对上扬子东南地区采集的144件岩石样品进行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铀、钍强度测试,理论计算了页岩气中氦气达到我国工业开采标准(0.05%)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岩石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富含铀、钍的副矿物(锆石、独居石、铀钍石及磷灰石等)主要赋存于造岩矿物石英和长石中.岩石铀、钍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三大类岩石中铀平均含量呈现:沉积岩(8.96×10-6)>岩浆岩(4.83×10-6)>变质岩(1.89×10-6);钍平均含量呈现:沉积岩(11.01×10-6)≈变质岩(10.4×10-6)>岩浆岩(5.9×10-6).岩浆岩中铀、钍平均含量呈现: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沉积岩中铀平均含量呈现泥页岩(13.86×10-6)>>砂岩(2.54×10-6)>碳酸盐岩(1.67×10-6);钍平均含量呈现泥页岩(12.50×10-6)≈砂岩(12.76×10-6)>碳酸盐岩(5.96×10-6).不同沉积时代沉积岩中铀、钍平均含量也呈现上述分布规律.沉积岩中铀、钍含量主要与岩石的沉积环境与物源有关,与沉积时代无关.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岩石氦气生成量的大小为:泥页岩>酸性岩>中性岩>砂岩>变质岩>碳酸盐岩>基性岩>超基性岩.以中国南方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当该层位泥页岩中残余氦气含量为U,Th元素衰变释放出来氦气含量的80%以上时,适合进行"页岩气+氦气"的共同开采,提高页岩气的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自力  秦其明  田伟  曹宝  李百寿  陈咪咪 《岩石学报》2008,24(10):2273-2280
综合采用遥感和地质方法,研究了塔里木西北部麻扎尔塔格基性岩墙群的侵位特征和分布规律。在野外露头发现麻扎尔塔格地区三类岩浆岩的侵位顺序为花岗岩体→基性岩脉→正长斑岩脉;麻扎尔塔格岩体包括角闪正长岩、正长花岗岩和角闪石岩三种岩性岩石;并在岩体内部发现基性岩墙,这与前人认为岩体内部没有基性岩墙分布的认识不同。利用空间分辨率为0.61m和2.5m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了麻扎尔塔格地区遥感地质解译图。采用GIS方法对基性岩墙在岩体内部和围岩变质沉积岩中的岩墙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岩体内部的基性岩墙不具有沿两组共轭方向分布的特征,而是呈无优选方位的辐射状。上述发现和认识对于了解塔里木二叠纪大规模基性岩浆喷发的大地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浪泥塘金矿位于镇沅金矿田北西段,矿床分布于F_2、F_4两断裂所夹持的上古生界浅变质沉积岩系与南西侧浪泥塘超基性岩体的断裂构造接触带附近,矿体呈似层状,倾角变化较大,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蚀变超基性岩型金矿石,次为板岩型金矿石;矿床的形成与展布受地球化学、构造、岩浆岩、容矿岩性及变质作用等因素的综合控制,其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泗县山头地区分布着金刚石砂矿,其金刚石来源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安徽省宿州栏杆地区发现了碱性基性岩型的金刚石后,一些学者认为栏杆地区可能是砂矿的来源.本文对山头金刚石砂矿中指示矿物(石榴子石和铬铁矿)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石榴子石矿物化学式A32+B23+(SiO4)3中的A主要由Mg2+、Fe2+和Ca2+离子占位,B主要由Al3+离子和少量的Mn3+离子占位,以铁铝榴石(Alm)为主,其次是镁铝榴石(Pyp),属于铁铝-镁铝-钙铝石榴子石系列的G3、G4石榴子石;铬铁矿中Cr2O3的含量绝大多数大于40 wt%,MgO的含量平均在8 wt%左右,TiO2含量在0.11~2.26 wt%之间,属于中铬-铬铁矿,与山东、辽宁金伯利岩中发现的中铬-铬铁矿成分基本一致,说明其物源并非来自栏杆地区碱性基性岩型金刚石原生矿.  相似文献   

10.
辽宁金伯利岩中镁铝榴石与金刚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金伯利岩中镁铝榴石的含量与金刚石的含量成正比。富含矿的岩体中镁铝榴石颜色有紫色、红色和橙色等种类,其中以紫色的为主,金刚石的含量越多紫色类型所占比例就越大。 镁铝榴石中Cr_2O_3和CaO的含量随其颜色的加深而升高;Al_2O_3、MgO、TiO_2的含量变化则相反。富矿岩体中富铬(>5%)镁铝榴石的含量高于中等含矿和贫含矿的岩体。 文中还列出了山东和贵州金刚石矿中镁铝榴石的资料以资对比。  相似文献   

11.
正1偏碱性岩与碱性岩在岩石学中"偏碱性"一词使用很微妙。如果侵入岩在岩石化学图解中投入碱性系列范围,但岩矿鉴定不出现碱性矿物,则这种岩石一般定名为偏碱性××岩(例如:偏碱性超基性岩,偏碱性基性岩)。2基性超基性岩与镁铁超镁铁岩按SiO2含量划分,基性超基性岩并列的是中酸性岩。按矿物含量划分,镁铁超镁铁岩并列的是长英  相似文献   

12.
辽宁鞍山、冀东、密云和内蒙古地区镁铁云母的寄主岩石类型有变沉积岩和变火山岩。其镁铁云母的Al_2O_3含量和Mg/(Mg+Fe~(2+))比值随寄主岩石类型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而在同类寄主岩石中,镁铁云母的成分,特别是Mg/(Mg+Fe~(2+))比值,则随变质作用强度而出现规律性的变化。 研究表明,从鞍山-冀东-密云、内蒙古、变质作用强度(主要是温度)升高;在翼东水厂矿区,从南至北,变质作用强度也有增加的趋势。镁铁云母成分可为变质岩区的地层对比、确定构造形迹和找矿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岩浆岩的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分类均根据SiO2的含量,但这种单一含量判别标准并不严谨,含量经常与分类不完全对应。使用TraceElem 1.0软件对各种岩浆岩进行逐步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研究,据此认为超基性岩由MgO和FeO组成的因子确定,基性岩则由P2O5、Fe2O3、TiO2、CaO、MnO组成的因子确定,中性岩由Na2O和Al2O3组成的因子确定,酸性岩由K2O和SiO2组成的因子确定。岩浆岩的分类宜以SiO2为主、以MgO和CaO为辅,尤其要引入MgO。在SiO2含量相同的情况下,MgO、CaO含量越高,基性程度越强。基于这一分析结果,提出一种新的酸度指数(ADI)计算方法,即ADI=w(SiO2)-0.75w(MgO)-0.23w(CaO),ADI<38.0%为超基性岩,在38.0%~52.0%之间为基性岩,在52.0%~62.5%之间为中性岩,>62.5%为酸性岩。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表除峨眉山玄武岩外,其他岩浆岩出露不多。为了解深部的基性-超基性岩体隐伏情况及分布形态,本文结合地表该类岩体反映的地球物理场响应特征,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综合研究。在镇远马坪(钾镁煌斑岩)、贞丰鲁容-阴河(钙碱性煌斑岩)、罗甸沟亭-望谟大观(辉绿岩)、晴隆-织金西北(玄武岩)等岩浆岩出露区,与重磁场同位置相对应地区表现为重力高、磁力高分布特征,且重磁异常强度表现为高低不一的幅值变化。为保证将最小的隐伏岩体圈定,尽量消除区内岩浆岩受区域性剥蚀、风化的影响,故利用重力值2×10~(-5)m/s~2、磁力值10 nT为基准,联合圈定了省内百余处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布,对寻找有关联的矿产指明了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15.
镁铝麻粒岩泛指一类全岩化学成分富镁、铝的麻粒岩相变质岩,是研究超高温变质作用的峰期变质条件和变质演化历史的重要对象,但目前对它的原岩属性和岩石成因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文以柴达木地块西缘的花土沟超高温变质地体为例,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镁铝麻粒岩和泥质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发现镁铝麻粒岩与含浅色体的泥质片麻岩的SiO2、TiO2、P2O5 含量相似,TFe2O3、Al2O3、MnO、CaO、Na2O含量虽有差异但变化范围存在交集。此外,两类岩石具有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结合两者的矿物组合也存在相似性,提出花土沟镁铝麻粒岩的原岩可能是与泥质片麻岩类似的泥质沉积岩。从低角闪岩相变泥质岩到含浅色体的泥质片麻岩,再到镁铝麻粒岩,其全岩化学成分向着贫铝、钙、钾、钠,富铁、镁的趋势变化。其中,高XMg值(0.51~0.69)是镁铝麻粒岩与其他泥质片麻岩(XMg=0.34~0.43)的最大差别。通过对变泥质岩的相平衡模拟和理论计算,发现部分熔融和熔体丢失能解释大部分的变化趋势,但基本不影响全岩XMg值;只有在进变质升温过程中丢失含石榴子石的熔体才能造成变泥质岩的镁铝麻粒岩化。此外,富石榴子石的泥质残留体相比附近的含浅色体泥质片麻岩,贫硅、钠、钾,富集铝、铁、镁、锰、钙,重稀土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后者,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对应石榴子石熔体的加入而后长英质熔体的丢失,支持野外观察到的熔体携带石榴子石迁移的现象。最后,对镁铝麻粒岩只呈透镜体产出的原因做出了推测,即熔体很难带着石榴子石完成长距离迁移,只有被长英质正片麻岩包围的泥质沉积物,其进变质加热阶段形成的熔体才能携带石榴子石完全迁出原岩,促成变泥质岩透镜体的镁铝麻粒岩化,目前仍需更多的相关研究来验证这一推测。在世界其他高温-超高温变质岩区,石榴子石熔体的迁出和泥质岩的镁铝麻粒岩化可能也不同程度有所保留和记录。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6)
地层元素测井技术对沉积岩、岩浆岩岩性识别具有独特意义。通过分析收集的沉积岩、岩浆岩数据,提出利用Si、Ca、Al三种元素建立岩性识别图版,并利用Si、Ca、Al、Fe四种元素,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元素含量交会法建立岩性图版能准确划分沉积岩与岩浆岩的线性部分,BP神经网络对于解决元素含量与沉积岩、岩浆岩岩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基于地层元素测井资料,利用岩性识别图版与BP神经网络,建立沉积岩、岩浆岩识别模型,用未参与建立模型的数据进行验证,证明模型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对于掌握元素含量识别岩性技术,拓展地层元素测井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南海北部陆坡沉积柱中常量元素钠、钾、镁、铝和营养元素磷以及碳酸钙的含量变化特征,并从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的角度揭示了它们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中钾、铝含量变化与陆源区化学风化程度有关,而钠、镁含量变化受温度的控制;海洋沉积磷的积累与大气圈CO2的变化相关联,沉积磷积累量的减少和碳酸钙积累量的增加,可能是引起冰期大气圈CO2降低的一个关键性原因.  相似文献   

18.
研究火成岩中钼及与其伴生的金属元素的分布得以查明,在岩浆作用发展过程中,在每个构造-岩浆旋回范围内,钼和铀聚集于晚期的酸性岩浆分异物中,铜则集中在早期的基性岩浆岩内.许多情况下,弱减性的晚期分异物中钼、铜、铀的含量增高.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由于沉积岩(如富含有机物和硫化物硫的页岩、粘土和生物灰岩)富含钼、铀和铜而使岩浆岩也富含这些元素.计算地壳中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岩钼、铀、铜的克拉克值,分别得出:钼-  相似文献   

19.
地球内部的碳储量远高于地球表层系统,基性岩浆作用使地球深部的含碳挥发分排放到地球表层系统中,导致大气圈中CO_2和CH_4等组分含量及地表温度升高。本文总结了不同构造环境基性岩浆作用形成岩石中含碳挥发分的含量及其意义,认为大洋和大陆环境的玄武岩及基性岩浆侵入体中含碳挥发分均以CO_2为主,CH_4等烃类气体的含量较低。大洋玄武岩CO_2含量从洋岛玄武岩(210mm~3·STP/g,STP-标准温度压力条件,下同)、洋中脊玄武岩(263)、弧后盆地玄武岩(1060)到岛弧玄武岩(1246)逐步升高。大陆玄武岩的CO_2含量变化较大,西伯利亚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苦橄岩中CO_2(276.98)低于准噶尔盆地二叠纪玄武岩(643.99)。西秦岭造山带玄武岩CO_2含量为237.27mm~3·STP/g,而腾冲新生代玄武岩CO_2含量只有11.97mm~3·STP/g;华北-华南克拉通新生代玄武岩CO_2含量较低(140~202.8mm~3·STP/g)。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体CO_2含量为105~384mm~3·STP/g,含碳挥发分的组成与氧化还原条件有关,大规模基性岩浆作用排放大量的CO_2到地球表层环境系统,诱发了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20.
王松  李双应  杨栋栋  程成 《地质学报》2014,88(5):918-931
库车坳陷三叠系发育良好,出露齐全,主要由陆相碎屑岩组成。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方法,对库车坳陷北部三叠系砂岩中石榴石、电气石、铬尖晶石进行了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碎屑石榴石主要富含铁铝榴石,其次为镁铝榴石、锰铝榴石,钙铝榴石含量较低,他们主要来自于低级-高级变质岩和花岗岩;电气石主要来自于变质沉积岩和花岗岩;铬尖晶石则主要源自岛弧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和与俯冲相关的橄榄岩。综合石榴石与电气石研究结果表明,上三叠统碎屑物质更多的来自于高级变质岩和花岗岩,而下三叠统碎屑物质主要源自低级变质岩和花岗岩。通过对比西天山榴辉岩、片麻岩中石榴石成分,本文所研究的高镁石榴石以低钙铝榴石含量与榴辉岩中石榴石相区别,而与片麻岩中石榴石成分相似。西天山榴辉岩在三叠纪时期可能尚未剥露至地表,但片麻岩已有相当范围的出露。上三叠统的碎屑铬尖晶石可能主要来自于中天山及南天山的岛弧岩浆岩及蛇绿岩,部分源自洋岛玄武岩,为南天山为多岛海造山提供了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