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当前客家文化中地名文化研究缺乏的现状,该文提出了从景观地名角度定量研究客家地名文化的方法,以赣南地区客家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和移动搜寻法,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客家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赣南地区自然景观地名集中于中北部平原和低谷地区,呈圈层向外衰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与赣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相吻合;其中山貌类景观地名与海拔呈梯度负相关的耦合关系,水文景观类地名并"生长"于河流两侧。各文化景观类地名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城镇建设、交通条件、生活方式和迁徙携来的中原传统文化等驱动因素都对赣南地区客家村落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该方法能为客家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GIS点密度分析研究吉林省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在自然景观类地名中,东南部地区集中了地形地貌类、水文类、植物动物类地名;中部地区集中了植物动物类地名;东部集中了水文类和天体方向类地名。在人文景观类地名中,中北部集中了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建筑工程、祈福、姓氏类地名;中南部聚集了许多建筑工程类和历史典故类地名;东南部集中了经济活动类、军事防御类地名;东部集中了建筑工程和祈福类地名;西北部集中了政治类、带"字"类、历史典故类地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徐州村落地名中蕴含的丰富社会历史文化,该文利用数理统计和GIS核密度技术分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类地名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地理环境对聚落选址的影响,同时展现了徐州人民丰富多彩的生产活动.研究发现:徐州地区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包括山文、水文地名,大都依山而生,沿水分布,与境内复杂的地形和河网分布状况基本一致;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划分为姓氏、经济活动、建筑工程、军事、愿望几类,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当地的氏族聚落、人口迁移、生产生活、社会变迁情况基本符合.通过地名中的文化景观,揭示了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和人类认识大自然的过程,有利于挖掘徐州村落地名中所蕴含的民族、历史和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保护问题,该文基于住建部公布的甘肃省传统村落DEM数据为实证对象,结合甘肃省统计局获得的属性数据,以核密度、莫兰指数、高程与中心地相关性的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学统计的方法,探讨甘肃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形态与省域尺度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①在空间分异上,空间集聚性明显且存在差异,表现为沿黄河上游地区向东南集聚化分布,地州市分布与地貌类型相关②垂直空间分布上,海拔高程数据跨度较大,最高是甘南迭部扎尕那村,最低是陇南市文县碧口镇白果村郑家社,随着海拔高程的上升,其数量有起伏但总体呈现减少趋势;③传统村落空间分异随海拔高程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空间分异低值集聚,呈现出明显的葫芦状结构,即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较集聚,而北部和西部地区较少;④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呈现地区差异的特征,其与中心城市距离变化成弱相关,主要分布在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和甘南高原。 相似文献
5.
针对湖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研究较少.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该文以湖南省658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网格维数、核密度估计和全局莫兰指数等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学方法,对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呈集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湘西、怀化、郴州、永州、邵阳等5个市州;传统村落分形特征明显,且分形特征较为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多中心集聚特征;传统村落的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于3个片区:武陵山区、雪峰山区和湘南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全局莫兰指数为0.575,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与社会经济、交通条件和中心城市等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本研究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3批共22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学方法与GIS技术,分析了四川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四川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聚集型分布,分别在川西高原同纬度地带、高原与成都平原过渡带以及川南长江上游一带聚集。不同坡度、不同海拔高度及与河流的不同距离条件下,四川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成为影响四川传统村落的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历史地名的作用,在现势地名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筛选,对有价值的历史地名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基于GIS进行采集与建库,从而实现历史地名的共享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南方广大地域范围内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传统聚落,它们历经沧桑而幸存至今,成为聚落文化景观的“活化石”,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它们面临着被损毁的厄运,因此加强对这些传统聚落的保护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引进G IS技术来进行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以南方地区208个经典古镇作为研究样本,初步建立我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这种探索的有益尝试。通过对该系统的目标与意义、结构与功能、技术路线的选择、后续功能的构想等方面的阐述,证实了应用G IS技术可以实现传统聚落景观的多源数据集成与管理;指出了民居建筑数据库作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一个方向,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延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索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在国防建设、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地名的管理水平以及地名的公共服务能力.本文基于GIS建设地名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城市地名"一张图"整合区划地名相关的数据,进而支撑对地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面向社会提供标准全面的地名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地名在政务管理、公众服务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衡阳市中田村为研究区,应用“胞-链-形”方法,结合环境特征,从景观基因胞、景观基因链、景观基因形3个不同层次,数字化识别提取了中田村的空间结构,分析了中田村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关系,总结了中田村空间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胞-链-形”分析方法对于中田村空间结构的识别提取具有一定的适用性;(2)识别提取的“胞”有民居、祠堂、月光塘、广场、山体等,“链”主要是道路和巷道,“形”是中田村的整体结构形态;(3)中田村的空间结构形态是典型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形态。该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化对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认识,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识别提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助推抚州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开展,该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抚州市96个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历史演变过程,探讨了影响抚州市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抚州市传统村落呈凝聚型分布,主要集中在金溪县,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总体呈现"小范围聚集""大范围散乱"的空间分布格局;抚州市传统村落主要形成于宋代,随着朝代更替,传统村落数量不断增加并以金溪县为中心聚集,总体表现为"西南-东北"聚集的空间分布方向特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着抚州市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自然因素影响着传统村落建村的选址,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2.
13.
结合项目实施情况,介绍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的工艺流程、采集要求以及质量检查涉及的问题;探讨了系统面向服务架构的构建思路和流程,分析了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功能模块和具体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榆林市乡镇地名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的网络公开地名数据源进行数据融合,获得榆林市乡镇级居民地地名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地名数据进行统计分类,引入地名密度和地名点距离的指标,运用GIS的分析方法,对榆林市乡镇级地名数据进行景观分析。研究得出:榆林乡镇地名从东南向西北部递减,并且呈现出聚集的分布特征;榆林市的自然人文特征直接体现在其主要地名分类的分布上,山水类地名的分布反映了榆林西北部沙漠干旱,东南部黄土丘陵、河流较密的自然特点,姓氏、军事类地名的分布则反映了榆林市的移民文化、多民族混居的民族特色,以及古代军事价值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以海口市地名信息触摸查询系统为例,介绍了基于GIS技术构建地名信息触摸查询系统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以触摸屏一体机为载体,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建设的地名信息查询系统,在提供地名属性信息基础上,增加电子地图的表现方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直观、准确的地名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GIS地名查询一般都是以输入准确中文作为查询条件,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用户说不清楚地名的准确中文;有时用户由于中文输入法操作不熟练而在中文输入上浪费了许多时间。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汉字模糊音的地名查询方法,即以汉字拼音首字母作为该汉字的模糊音,给定查询条件时以模糊音代替原来中文输入,实现地名查询。设计了实现该方法的两个可行方案,并作了分析比较。采用地名模糊音方案实现了该方法。该方法对于增强地名查询功能、提高地名查询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