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风化磷块岩(以下简称风化矿)是笔者参加“七五”攻关项目研究确定的一种我国新磷矿工业类型。云南滇池地区风化矿,是该区下寒武统底部海相沉积磷块岩经风化而形成。在风化过程中,矿石内微量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某些元素含量的变化,明显地反映出风化程度的差异。据此,笔者以尖山矿区为实例,尝试提出通过某些微量元素鉴别风化磷块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云南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是由沉积型碳酸盐类磷块岩经风化作用(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达到了适宜的风化程度(成矿的“风化门线”)而形成的。矿石具有简易工艺较好的擦洗性能,为一种通过酸法加工生产高效磷肥的优质矿产资源。现将云南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的地质背景、成因机制及形成条件做一概要论述和介绍,其目的是能及时更加广泛地交流这一新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3.
滇池地区下寒武统磷块岩以碳酸盐类磷块岩为主。原生矿多属中低品位矿,风化后富集。磷块岩经历风化强弱可用风化成熟度来表示,风化磷块岩是风化成熟期的产物,表明矿石风化进入了风化门限之内。根据磷块岩的特点及风化磷块岩形成机制初步建立的本区风化磷块岩的成矿模式将磷块岩的风化分三个阶段,不同的风化阶段,磷块岩的风化成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风化磷块岩是前两个风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湖北鹤峰磷矿走马矿区岩湾矿段的原生磷矿经化学风化作用后,矿层的厚度、矿石的品位、组分、类型、结构构造和其他物化特征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风化磷块岩主要特征表现为易溶的碳酸盐组分大量流失,磷酸盐组分相对富集;矿石结构疏松,呈“砂状”构造,从而使原生贫矿富集为风化富矿——风化磷块岩。形成该矿床的制约因素,除其固有的特征外,酸性地下水是风化矿形成的化学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岩溶地貌等,对风化磷块岩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对滇东地区原生磷块岩和风化富集磷块岩中磷灰石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总结磷灰石富集规律。首先按风化程度、矿石组分结构构造不同特点,将磷块岩划分为十种矿石自然类型。通过对不同成因类型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拉曼光谱、EPR光谱、微形态和微组构研究,根据CO,OH ̄-,F ̄-的含量变化,将本区磷灰石划分为四个亚种,首次总结出磷灰石不同亚种与磷块岩类型之间成因内在联系。提出氟磷灰石主要形成于风化磷块岩中,碳氟磷灰石主要形成于原生沉积磷块岩中,羟碳氟磷灰石是组成原生菌藻磷块岩主要矿物的新认识。磷灰石的富集受内外因素的控制,滇池周边原生沉积磷块岩主要以碳酸盐类磷块岩为主,这种化学活性强的矿层为本区风化富集磷矿提供了极好的物质基础,再加上该区有利的气候、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形成了优质风化磷矿。  相似文献   

6.
云南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的风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毅  田升平 《矿物学报》1995,15(1):15-20
长期风化作用使云南滇池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风化磷块岩矿石,这种矿石是制取高效磷肥的优质原料。为了圈定这些风化磷块岩矿石,须确定适宜的风化指标。笔者通过风化磷块岩形成过程化学组分变化研究,首次提出将风化指标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进而提出CO2风化指标为直接法中指标,2P2O5+A.I^1)风化指标为间接法中推荐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 云南滇池地区是我国大型优质磷矿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该地区的早寒武世海相碳酸盐类磷块岩矿床经历长期的化学及物理风化作用,形成风化磷块岩。由于原生矿石中脉石矿物的碳酸盐矿物分解淋滤,磷灰石的含量相对增高,致使矿石由贫变富。这种富矿,只需通过简单的擦洗脱泥工艺(且擦洗废水无药剂污染环境),便能得到制取高浓度磷肥的磷精矿,可结束我国依赖于进口高浓度磷肥的历史。因此,对风化磷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风化作用使原生矿的矿物成分、化学组分、结构构造、物理性质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风化磷矿定量勘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南地区广泛发育的面型风化磷矿为一种新的磷块岩矿石工业类型,它是由碳酸盐类磷块岩经风化作用,达到适宜的风化程度而形成的,矿石含镁低,是生产高浓度磷肥的优质矿产资源。磷块岩中碳酸盐矿物的淋失是风化磷矿形成的根本原因,可采用碳酸盐矿物含量多少来确定磷矿石的风化程度,一般在新的勘探矿区使用 CO_2判别标志(风化指标)来判别,在老的勘探矿区采用2P_2 O_5+HP 判别标志判别。今后在对磷矿区进行勘查评价时,应对风化磷矿进行评价,首先确定该区的风化指标,将风化磷矿作为一种类型单独固定;对已勘查的磷矿区,可对磷矿进行二次评价,利用风化指标将风化磷矿单独固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云南尖山磷矿组合样的化学分析结果,对风化磷块岩与原生磷块岩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数学特征进行研究;首次将风化磷块岩的风化指标划分为“直接法”、“间接法”两类,进而提出云南尖山矿区风化磷块岩的风化指标为CO_2法,2P_2O_5+A.I 法。通过图解与统计分布求得风化指标的临界值是:CO_2法,>5.5为原生矿,≤5.5为风化矿;2P_2O_5+A.I 法,<74为原生矿,≥74为风化矿。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验证,吻合率达99.11%。  相似文献   

10.
化学风化作用,使滇池地区下寒武统磷块岩形成大面积风化矿石,矿石构造疏松,可以通过简单的擦洗-脱泥使精矿品位有较大的提高。选矿试验结果证实,只有自然粒度擦洗才是合理的选矿工艺。根据自然粒度擦洗结果书风化磷块岩划分为“制酸矿”、“擦洗制酸矿”和“非制酸矿”3种“工业类型”。其原矿石分别出自不同的沉积古地理环境,且有不同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据此可以通过原矿对风化磷块岩的擦洗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陆建有 《云南地质》1999,18(4):398-404
云南具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储量近200×108t,尤其是滇池地区的磷块岩分布广、质量优,产于安宁、昆阳、晋宁、海口、澄江、江川一带,方圆约1200km2,探明的储量>60×108t。矿石埋藏浅、易开采,是云南的一大资源优势。关于滇池地区沉积磷块岩矿床的特征,已有不少报道。但迄今为止,对磷块岩中的磷矿物研究甚少。由于成岩环境的差异以及后期的风化、淋滤作用,生成的磷矿物种类繁多,特征各异,给合理地开发利用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笔者对该区磷块岩及其胶磷矿的矿物学特征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滇池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磷矿基地之一。磷矿的时空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受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扬子海盆的次一级盆地沉积环境及古地理展布的控制,沉积磷块岩主要发育在陆缘一侧的浅水地带及浅海台地,海湾(?)湖相内。  相似文献   

13.
滇东下寒武统磷块岩规模巨大,主要富矿区集中分布于滇池周围约1200平方公里范围内。磷块岩富矿主体为次生富集形成。滇东地区年最高气温30°~30.7℃,最低气温-6°~6.2℃,平均温度15°~17℃;降雨量丰富,平均降水量900毫米左右,集中分布于5~10月;相对干旱和相对潮湿的季节性气候相互更替,对次生富集磷块岩的形成更是有利。滇东地区磷块岩的露头走向总长度约1283公里,其中次生富集P_2O_5含量大于30%的露头长度约200公里。凡有磷矿层出露地段都发育有次生富集磷矿,仅是富集程度和规模的差异。次生富集深度沿矿层倾斜从10余米至1100余米,一般为250~350米,富矿体最大厚度达  相似文献   

14.
滇东下寒武统生物磷块岩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结构研究表明,广泛分布于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的磷块岩,除少量生物介壳磷块岩外,其它类型的磷块岩(包括菌藻生物磷块岩、内碎屑磷块岩和次生(风化)磷块岩等的颗粒均由磷质菌藻生物组成。从而揭示了菌藻生物磷块岩是磷块岩的基本类型。本文重点论述了生物磷块岩的结构成因分类、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滇东磷块岩的菌藻生物成磷—富磷作用,并探讨了菌藻生物磷块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云南尖山磷块岩矿床是原生富集和风化富集两个阶段共同作用的产物。生物化学聚磷、物理富集成矿的原生富集形成了本区原生碳酸盐类磷块岩;适宜的风化作用,使原生磷块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大量溶解流失,从而形成风化富集磷块岩。原生磷块岩最终为机械作用下的产物,风化磷块岩最终为风化作用下的产物,它是以原生富集的碳酸盐类磷块岩为成矿物质基础的。二次富集作用大大提高了本区磷块岩的质量,从而也提高了其工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嵩箕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构造形成的机制,已有不少专著详细讨论,但其中涉及构造对煤矿床的影响,尚嫌不足。研究矿区构造,除阐明其构造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外,主要应探讨构造对矿体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以及对矿区勘探及开发的影响等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研究进一步结合生产实践,并发挥经济效益。本文在简述嵩箕地区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指出构造对煤矿床的影响,旨在引起研究矿区构造的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17.
第1期云南尖山矿区风化磷矿的风化指标研究德尔尼黄铁矿型铜钻矿床物质成分赋存状态及综合评估内蒙古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床中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国际盐史协会在巴黎成立中国东部下第三系找钾前景初探云南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擦洗一脱泥结果预测初步研究《云南滇池风化磷矿的开发研究》获化工部1991年科技进步三等奖S形定向钻孔孔深设计与实践—以开滦东欢沱矿2号井为例第7届国际盐类学术会议将在口本召开王连第 黄富荣 田升平邵世宁杨传义李建新 王连第曹开春 黄毅(1)段国莲(8)彭润民(17) 节译(29)李钟模(31)杨书良(39) 供稿(48)李德…  相似文献   

18.
滇东梅树村期磷块岩分布广泛,北与四川省相毗连,南至通海、建水等县,东北与贵州西北部相接,面积达四万多平方公里,藏有若干大型磷块岩矿床。滇东地区含磷地层齐全,生物化石丰富,磷块岩矿床所处地质构造特殊,矿石类型多样,且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是我国开采磷矿的重要基地,而且是研究磷矿形成条件的典型场所。本文就区内磷块岩的沉积环境与聚集条件作一些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黄富荣 《云南地质》1995,14(3):190-197
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经过简单地擦洗脱泥便可获得理想精矿,为我国的磷矿选矿开辟了一条新路。但在开发利用之前应当正确区分它们的风化程度,“风化矿石”造成有用组分P2O5的富集,“强风化矿石”则造成P2O5的贫化,前者有良好的擦洗效果,后者经过擦洗浆有一半以上的有用组分丢失。  相似文献   

20.
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矿区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矿区上层土壤中普遍富集稀土元素.其∑REE较高,但比含稀土磷块岩低.表明磷块岩在风化过程中已有部分稀土元素流失。轻稀土元素La、Ce及Y大量集中,LREE/HREE比值较高,说明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对稀土元素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是粘土矿物对稀土元素的吸附量小于REE易溶配合物的流失量。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曲线及Ce异常等特征表明,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继承了原岩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