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初至波走时速度成像进行近地表静校正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利用常规地震初至波走时速度成像进行近地表静校正的方法。该方法的基础是回折波射线的走时层析成像,它能准确地求出近地表连续速度分布,用浅层速度成像结果能够得到准确的近地表静校正量。文中给出了初至波走时射线层析成像的理论模型试验结果,成像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表剧烈起伏,速度纵、横向变化大的复杂区,层析静校正较以往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受初至时间拾取精度、炮检距的选择、近地表模型约束等问题的影响,层析反演的精度还不能满足低幅度构造预测的需求,为此提出微测井约束分步层析的静校正方法,即将浅层速度模型与最终近地表模型分步进行层析反演,并应用微测井信息约束浅层速度模型层析反演,有效地提高了近地表速度模型反演的精度,通过在古峰庄地区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问题,低幅度构造预测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黄土塬区地形起伏剧烈,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大,表层结构复杂,折射波静校正表层模型建模困难,静校正问题突出.本文通过黄土塬区表层结构规律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初至走时层析求取近地表速度、以等速度界面近似高速顶界面的表层模型约束建模方法;在基准面静校正概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基岩顶界面、层析速度收敛面等不同折射面解释方案对静校正量、标志层反射时间及平均速度的影响,结合实际钻井资料证实了在黄土塬区以基岩顶界面作为折射面能够获得正确的静校正量、标志层反射时间与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复杂山地三维静校正应用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东北复杂山地由于地表高程变化大、风化层厚度不均匀、低降速带速度横向变化大、高速层底界不稳定等因素,得到的地震资料具有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山地静校正问题是后续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之一,本文首先分析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层析静校正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结合实际复杂山地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进行试验对比,提出了进行山地静校正的基本思路,即:首先进行高程静校正,这样可以利用高程静校正更容易拾取初至时间,然后利用折射静校正结合微测井等资料建立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以此速度-深度模型作为层析静校正的初始模型进行迭代处理,最后得到最终的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和静校正值.根据以上处理流程,我们建立了适合于川东北山地三维复杂地表地震资料的静校处理正方法,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初至拾取是起伏地表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近地表建模的精度及静校正效果,但起伏地表资料极低的信噪比使传统的自动初至拾取算法几乎失效,而手动拾取要耗费巨大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本文研究了改进超虚干涉法,结合多道多域初至质量监控技术,实现起伏地表资料初至波自动拾取。改进超虚干涉法首次将近地表散射波纳入干涉法提高信噪比的范围,并通过折射波和散射波的线性组合使干涉法适用于起伏地表条件下任意复杂射线路径的初至波类型;提出反向干涉和多域干涉的概念,显著增强了所估计的虚源信号;使用波形反褶积滤波器较好地抑制了干涉导致的"假事件"的形成;采用多道多域初至质量监控技术,实现错误"假事件"初至的自动归位,提高了拾取初至的稳定性。本文研究的初至波自动拾取理论与技术具有突出的鲁棒性和稳定批量处理大量实际三维地震数据的能力,在中国西部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应用效果显著,质量优于某常用商业软件。  相似文献   

6.
地震初至波中包含着丰富的近地表速度结构信息,如何分阶段、分尺度地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近地表速度建模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速度反演的不同阶段,综合利用初至波中的不同信息(如走时、包络和波形等)进行联合反演,可以有效地降低反演对初始模型的依赖程度,提高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反演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统一基于波动方程正演引擎的初至波多信息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同时匹配观测和模拟的初至波走时、包络和波形信息.在不同的反演阶段选择不同的权重因子调节不同信息的权重,这样不仅降低了反演对初始速度模型的依赖,而且自然地实现了多尺度反演.在每轮反演迭代中,一次正演模拟的波场同时应用于初至波走时、包络和波形匹配,无需额外的射线追踪.同时,联合反演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串联反演中目标函数漂移问题,提高了近地表速度建模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三维复杂黄土塬区初至走时计算与特征分析,对于分析复杂黄土塬区地震波运动学特征、观测系统设计、初至拾取及层析反演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问题:首先,采用三维分区局部变加密不等距网格剖分复杂黄土塬速度模型;然后,建立基于费马原理和迎风格式的双线性插值局部走时算法,采用修正后的群推进法作为波前扩展方式;最后,以理论模型考察了算法的精度与效率、分析了三维复杂黄土塬区地震初至波的走时特征.结果表明:变加密网格策略能在增加很少计算量的情况下,大幅降低因震源奇异性引起的计算误差问题,同时还能无条件稳定且灵活的适应三维复杂黄土塬区的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和层状均匀模型相比,黄土塬区地震初至波的走时场和时距曲线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模型约束三维折射静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模型约束三维折射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具体给出了三维抽线,目的层质量监控,三维速度内插,三维底界内插等技术的实现方法,并结合了西部某工区的具体实例加以说明.结果表明,这种由微测井、小折射求取近地表深度-时间速度模型,由大炮记录折射初至旅行时求取各点延迟时,两者联合反演低降速层底界的厚度和高程,最终求取低降速层静校正量的方法,可明显提高低降速带的反演精度,较好地解决表层结构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9.
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技术作为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重要手段,是解决陆地资料复杂静校正问题的关键技术。而折射波广泛发育的海洋地震资料,对折射波信息的关注与运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首次将层析反演方法应用于海洋拖缆地震数据的近海底速度模型的建立。本文方法与陆地资料层析反演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在震源信号的最小相位化处理后进行初至时间的拾取,避免了混合相位子波初至拾取不准带来的误差;②以海水深度与海水速度作为反演约束条件,减小了迭代误差。实测二维资料的层析反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反演出较为精确的海洋地层速度结构。   相似文献   

10.
厚风化层覆盖区转换波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P-SV转换波处理与传统的P-P波处理有很大的不同,如S波静校正、CCP叠加、P-SV速度分析和偏移等,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S波静校正问题.S波速度基本不受潜水面的影响,与纵波静校正没有直接相关性,有时横波静校正量能达到纵波静校正量的十倍,用纵波静校正量乘以比例系数来解决横波静校正问题将导致较大误差.同一接收点X和Z分量存在一定的初至时差,该时差代表了P波和S波在低降速带的走时差,可以利用该时差和近地表纵横波速度比信息去除低降速带对横波的影响,得到准确的静校正量.本文利用多分量初至时差推导了较为精确的横波静校正公式,再结合共检波点叠加求取剩余静校正量的方法,形成了完整的转换波静校正配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二维及三维多波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际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其他方法难以奏效的风化层较厚地区的横波静校正量求解,该方法也同时考虑了长波长横波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1.
Field static corrections in general need be applied to all onshore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to eliminate the disturbing effects a weathering layer or near-surface low velocity zone has on the continuity of deep seismic reflections. The traveltimes of waves refrac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ow velocity zone (or intermediate refracting interfaces) can often be observed as first breaks on shot records and used to develop a laterally inhomogeneous velocity model for this layer, from which the field static corrections can then be obtained. A simple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computing accurate field statics from first breaks. It is based on a linearization principal for traveltimes and leads to the algorithms that are widely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eismic tomography. We refine an initial model for the low velocity layer (estimated by a standard traveltime inversion technique) by minimizing the errors between the observed first arrivals on field records and those computed by ray theory through an initial model of the low velocity layer. Thus, one can include more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s within the low velocity layers, which are important to obtain good field static corrections. Traditional first break traveltime inversion methods cannot, in general, provide such refined velocity values. The technique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seismic data from the Amazon Basin. It is based on a simple model for the low velocity layer that consists of an undulating earth surface and one planar horizontal refractor overlain by a laterally changing velocity field.  相似文献   

12.
模拟退火方法在三维速度模型地震波走时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块状建模以及三角形拼接的界面描述方式,并通过立方体速度网格线性插值获得块体内部的速度分布。正演过程中采用逐段迭代射线追踪方法计算三维复杂地质模型中的射线走时,并采用模拟退火方法进行了三维模型中的地震波走时反演研究。模型测试结果表明,使用的射线追踪和走时反演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布设在地表,会受到地表起伏、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变化的影响,降低了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准确度和定位精度,限制了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因此,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思路引入到地面微地震监测中,提出了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将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三维地震数据和低降速带测量数据,通过约束层析反演方法建立精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将地面微地震台站从起伏地表校正到高速层中的平滑基准面上,有效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其次,根据射孔数据和声波测井速度信息,通过非线性反演方法建立最优速度模型,由于已经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在进行速度模型优化时不需要考虑近地表的影响,因而建立的速度模型更加准确.最后,在精确速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关方法求取剩余静校正量,进一步消除了复杂近地表和速度模型近似误差的影响.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采用逐步校正的思路,能够有效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提高微地震数据的品质和速度模型的精确度,保证了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一种改进的地震反射层析成像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复杂介质的地震反射走时层析成像存在数据拾取困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反射层析成像速度模型建立方法,该方法用速度和地震射线走时描述模型,用地震反射波走时、地震波在源点和接收点处的传播方向信息反演模型.为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引入了Hamilton函数描述射线,在相空间计算反演所需的射线路径和目标函数对模型参数的导数,对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试算,试算表明该方法对复杂介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复杂山区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静校正精度是取得复杂山区良好地震成像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建立在水平折射面假设基础之上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无论是假设前提还是实际应用效果,都不适应于地表剧烈起伏,速度纵、横向变化大的复杂区.为此本文提出使用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即利用地震记录中初至旅行时反演出表层速度模型,计算出炮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通过正演模拟数据和实际资料的验证,很好的解决了复杂地表引起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地消除复杂地表对地震波场的影响,提高地下构造成像的质量一直是中国西部复杂地区地震勘探中存在的难题.本文在三维复杂表层速度模型层析反演\[1\]的基础上,研究了关于复杂地表的静校正问题,提出用三维波动方程在炮集上对地震波场进行正、反向延拓,消除复杂地表对波场的影响,实现三维复杂表层模型校正.理论和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已超越常规静校正的含义,属时变校正方法.用本方法处理复杂地表问题,不但能消除表层对不同深度反射波产生的不同时差影响,提高叠加剖面质量,而且能使校正后的地震波场保持波动特征不发生畸变,可为建立正确的深层速度模型和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The possibilities for reconstructing seismic velocity distributions containing low-velocity anomalies by iterative tomographic methods are examined studying numerical and analogue 2D model data. The geometrical conditions of the model series were designed to generalize 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typical cross-hole tomographic field case. Models with high (30%) and low (8%) velocity contrasts were realized. Traveltimes of 2D ultrasonic P-waves, determined for a dense net of raypaths across each model, form the analogue data set. The numerical data consists of traveltimes calculated along straight raypaths. Additionally, a set of curved-ray traveltimes was calculated for a smoothed version of the high-contrast model. The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SIRT) was chosen from the various tomographic inversion methods. The abilities of this standard procedure are studied using the low-contrast model data. The investigations concentrate on the resolving power concerning geometry and velocity, and on the effects caused by erroneous data due to noise or a finite time precision. The grid spacing and the source and receiver patterns are modified. Smoothing and slowness constraints were tested. The inversion of high-contrast analogue model data shows that curved raypaths have to be considered. Hence, a ray-tracing algorithm using velocity gradient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grid structure of the tomographic inversion. This algorithm is included in the SIRT-process and the improvements concerning anomaly localization, resolution and velocity reconstruction are demonstrated. Since curved-ray tomography is time-consuming compared with straight-ray SIR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grid spacing, ray density, slowness constraints and the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多震相的层析成像的思路和算法,通过穿透和反射走时可以同时作出2维和3维慢度(速度的倒数)重建。我们分析了在穿透和反射数据中确定速度和深度的不确定性,并认识到深度扰动对反射走时异常比慢度扰动更敏感。由不同波类型所提供的对速度和深度的约束,这个算法实际上减少了在一般反射层析成像在速度和深度之间的不确定性,并且也避免了在穿透层析成像中的不确定问题。线性化反演是通过从反射界面深度由分离速度参数迭代进行的。使用一个快速的2-D和3-D射线跟踪算法来计算穿透和反射走时和对幔度及反射界面深度的偏导数。深度和速度都用立方B样条函数来进行参数化。合成例子表明,当同时考虑穿透和反射时间,层析成像的结果得到改进。这个方法也应用到英国煤炭测量局(BritishCoalMeasures)沿跨线排列所记录的逆VSP数据组。通过使用波形配合技术,用同时确定时间延迟和叠加权,可以自动拾取旅行时间。所观察到的逆VSP层析成像可比周围介质具有较低速度的两个断层区域成像。断层的位置由附近的反射测线所确定。本文还讨论了在复杂2-D和3-D非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射线跟踪方法。界面的几何形状和水平速度场都通过使用非均匀步长立方B-样条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