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质杂岩呈东西向展布于辽东古裂谷带中,侵入辽河群,最高可达大石桥岩组。曾被认为是幔源岩浆结晶分异,或壳源重熔岩浆侵位的产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杂岩属钙碱性,是以S型花岗质岩为主的I型与S型的混合型花岗岩。杂岩物源主要来源于壳源区火山-沉积岩和壳幔过渡区的玄武岩-沉积岩,是壳幔混合层部分熔融体在伸展机制向挤压机制启动期转化阶段形成的复杂岩石,可称壳幔混合杂岩。  相似文献   

2.
对《地球演化》一书中的某些重要论点提出质疑。认为运用角动量守恒原理应考虑其适用条件,这一定律不适用于地球核幔体;核幔体与岩石圈之间能否作相对运动尚有待证实;地壳运动的总趋势是逐渐减弱而不是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根据60年代的月质资料和海洋地质资料,全面总结地月关系和地质史,可以发现地球爆抛月球的地质痕迹和月质痕迹.1978年版世界地形图清楚地表明,全部深海盆、海沟、洋隆裂谷及陆地山脉裂谷、江河渠道等沉陷构造均呈线性闭合态,从而全球洋隆(指全部洋底隆起构造)和陆地统呈完全吻合性裂迹,全球地壳统呈向太平洋中心汇聚漂移和拉裂形变运动的营力痕迹,北-东-南太平洋海盆纵贯南北,其边缘不相吻合,显呈地球抛月质点──月坑抿合后的地质痕迹.而月壳则显呈月坑地壳包合月体的吻合性裂迹.这种全息性痕迹,是地球抛月海陆起源及地亮相对固定演化历史的核心论据。  相似文献   

4.
陕西关中盆地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是中国典型的隐伏型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区.为研究关中盆地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理,认识深部热源条件,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分析了该区壳幔温度结构.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居里面平均深度为25.0 km,莫霍面平均深度为36.6 km,地壳平均地温梯度为22.60℃·km-1,咸礼断阶、西安凹陷、固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WDM—89地球重力模型(完整到180阶)的位系数计算了南北构造带中段的30—50阶、50—100阶、100—150阶、150—180阶及2—180阶卫星重力异常,并探讨了该区的壳幔结构。结果表明,该区上地幔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低密度区。若尔盖和雅江一带有两个底部相连的高密度地幔块体。该区壳幔结构不但横向很不均匀,而且纵向也极为复杂。据此对区域岩石圈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软弱带的分布及地震活动性的深度空间特征,提出强震孕育的壳幔耦合模型。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四川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及布设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通过剪切波分裂得出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果数据,描绘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再分别同该地区GPS观测的速度场数据、区域构造应力场数据和13 km深度的介质密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处理与分析,并针对本文提出的孕震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对形变场和应力场耦合特征的研究表明,各向异性的快慢波时间延迟、快波偏振方向总体分别与GPS 测量的地壳运动速度场方向变化和水平最大应力方向相关性较大,壳幔各圈层相互作用及软流圈的流动所展示的地震各向异性都与应力传递机制息息相关。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得到壳内软弱带(低速高导体)在壳幔耦合运动研究中的关键作用,而该类耦合运动与地震孕育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弹性岩石层、区域重力异常和上地幔小尺度对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尺度地幔对流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顾及岩石层与地幔耦合的地幔对流模型。考虑到岩石层对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弹性响应 ,将上地幔视为一均匀的等粘滞系数的牛顿粘滞流体 ,其对流能量来源于下地幔 ,用热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得到的上地幔对流在壳幔边界处的垂向应力作为弹性板弯曲方程的垂直加载 ,来耦合弹性岩石层和可流动地幔。推导了两者耦合下区域重力异常和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相关方程 ,用以反演上地幔小尺度对流流场模式和岩石层底部拖曳力场格局。对比了有、无弹性岩石层影响的模型之间的差异 ,并对模型应用范围 ,特别是板块边界水平构造力可能产生的影响 ,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和系统梳理笔者认识的基础上,以整体观和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针对板块构造学说存在的核心
科学问题,采用分尺度、分层块、分阶段的研究思路,探讨开放复杂地球系统的物质运动方式。将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相结合,流
体运动与固体运动相结合,地球内部过程与外部过程相结合,探索盆山和洋陆的成因及其关联机理,认为热动力是驱动盆山地壳
物质循环和洋陆壳幔物质循环的关键因素。开放地球系统存在与盆山、洋陆物质循环有关的水循环、火山物质循环、大气循环、碳
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洋流循环,由此产生资源、能源、灾害、环境效应。地球内部热能经过长期的积累之后,以超级干旱-火
山-冰冻-地震-洪水-海平面上升组成的全球性巨灾链形式释放,具有时空结构和关联机理的巨灾连发导致生物分批死亡,集
群绝灭。地质历史上还有无数规模较小、结构相似、机理相同的热灾害链,不同程度地影响地球生态环境和全球变化。热灾害链
贯穿地球整个演化过程。根据下地壳流动规律和热灾害链时空结构对中国大陆强震进行了预测。强调取热减灾减排不仅能够解
决能源危机,而且可以降低灾害强度,推迟灾害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9.
商丹地区幔源侵入岩是北秦岭活动陆缘型侵入岩带的组成部分,Sm-Nd等时线年龄(973.9±85.9)Ma。岩石化学研究证明,它们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三个系列的岩石均不同程度地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和不相容性高场强元素,不同程度地贫化相容元素、过渡族元素、相容性高场强元素和TNT组元素,显示了系统的板块会聚边缘型地球化学特征。北秦岭侵入岩带与同时代的蛇绿岩带有力地证明,北秦岭晋宁运动的构造体制是板块体制。而且,该体制下形成的基本构造格局至今仍清晰可辨。所以,晋宁运动是秦岭褶皱带漫长演化历史中的一个独立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对比角度,总结分析了世界现代海底喷流的块状硫化物成矿堆积,综述了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成矿主要形成于洋壳和岛弧环境的实际观察结果,突出强调了洋壳环境和岛弧或陆壳环境两种成矿环境对成矿类型分类的意义。对上地幔部分熔融岩浆来源与地壳物质可能带入、火山喷发岩浆系列的演化和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控制进行了讨论,对比分析了岩浆流体对成矿的重要贡献和控制作用,以及成矿热液循环体系形成的条件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地核内部的压力和温度比以前人们的设想高得多。地核加热部分下地幔使之在地幔中升起形成热幔柱。有些热幔柱穿透岩石圈在地表形成热点,其余热幔柱消溶在上地幔形成热室。这是上地幔在结构和温度上不均匀的原因.也是激发控制全球变化的头等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化学分析、风化壳实际分布资料和风化理论,确定和提出了一种新的硅质风化壳类型,论证了其形成条件、发育阶段和分布地区,指出了其剖面构成及它与高岭土风化壳的区别。文章认为,以往由某些苏联学者所提出的有关高岭土风化壳分布于冷湿灰化带的说法,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地幔对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板块运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地震层析成像之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层析成像展现了地球内部横向不均匀性,其描述的地幔结构正是地幔演化热动力学过程的现代表现。然而,如何利用这些最新的观测成果去研究地球特别是地幔的动力学过程是对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挑战,建立了地幔密度异常(温度异常)直接驱动地幔对流的新方法,并利用现代地震层析成像模型计算了对应的地幔对流的格局,探讨了其和全球构造相关的地幔问题。结果表明,在单层地幔粘滞结构条件下,对流格局仍然以全地幔大尺度对流为主体;所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来源的地幔层析成像的数据,可以用于探讨不同边界条件和地幔参数对应的地幔对流模型,也可以用于使用大地水准面异常检验对流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Bose量子统计方法,对地幔矿物的激子热传导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得到了激子热导率K_(ex)的表达式,并指出在高压和高温下,激活能A对激子热导率的变化速率有重要影响。讨论结果表明,激子热传导作用有可能在下地幔发生,但它却不是热传导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地幔非对称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u,Vasco,Hilst,Grand等提供的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根据实验室结果外推得到的地震波速度异常与密度异常之间的线性关系,将地幔进行分层,网络化处理,计算了地幔各层异常密度,密度异常质心和全地幔密度异常质位置。结果表明,地幔密度异常表现出的总体特征是:整体地幔密度异常为负值,上地幔异常大,中,下地幔密度异常较小;地幔整体和多数分层密度异常质心分布在北半球。这一结果反映,现今地幔热动力学演化呈现出南半球膨胀和北半球收缩的非对称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7.
?????????????????????????????????????????????????????鹹?????????????????????????????????????????????????????????????μ??W??????????強??????????????????????????????????????????????  相似文献   

18.
???????????????????????????鹹????????????μ?????????????????????????????????????μ??????????????????1?????????????????????????????2???????????????μ????????????γ???????£???80??????????????????????????????????????????μ???????????????60???????3??????????????????????????????????????????????????????????????????????С??????????????????μ????????????????????????4???????????????????й?????γ??????????????????????????  相似文献   

19.
地幔对流被认为是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源,但板块说提出35年来,始终未能阐明地幔对流是如何推动板块运动的,也未能证明地幔对流的存在。相反,却有观测与实物证据证明地幔对流并不存在。对地幔对流提出的质疑与剖析,将有助于地球动力学研究思路的扩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Fermi量子统计方法,对地幔电导率和载流子热传导机制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讨论结果表明,在过渡带和下地幔中,以往被忽视的载流子热导将成为热传递的主要机制.此外,本文还指出在高温高压下活化能A对地幔电导率变化速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