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记钟走动而钟筒不转的故障多发生在换纸时,由于将钟筒来回旋转过度,使套在钟机二轮轴端的输出小齿轮的摩擦央转松而打滑所引起。然而近来本站仪器的这一故障却不是出现在换纸时。经过总结发现这一故障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那就是自记风都发生在临近12时,气压计都发生在临近7时。当发现故障后,只要转动钟筒,重新对时,便可以排除。原来,我站所使用的电接风记录器,笔杆压力较小,经常发生笔尖离开自记纸而不划线的故障。为增大压力,使笔尖与自记纸紧贴,观测员在换纸时便尽量将笔挡往里推,以致笔挡上的挡板与钟筒接触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正点巡视仪器时,如果发现自记仪器出现钟表停摆或钟筒被卡故障,及时排除也将造成部分时段(甚至近1个小时)内的记录中断缺测。如果仪器感应部分正常工作,自记笔尖能作记录划线,则该故障是钟筒不转动而使自记笔受感应变化在原处上下划线作记录,形成一条直线,直线记录上限点与下限点应该是缺测时段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以在整理记录挑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要把上述极值与自记记录正常时段内的极值作比较,进行合理判断,不能因为记录出现缺测而轻易将日极值按缺测处理。这种现象处理适用于气压、温度和湿度自记仪器,不能用于EL型电接风记录。  相似文献   

3.
正点巡视仪器时,如果发现自记仪器出现钟表停摆或钟筒被卡故障,及时排除也将造成部分时段(甚至近1个小时)内的记录中断缺测.  相似文献   

4.
钟机是自记仪器拖纸部分的心脏。现用自记钟的动力、传送和擒纵系统全部都是机械结构的,因而它有走时精度差、人工上发条、维修操作不便等缺点。为了改革现有常规气象仪器并逐步向遥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我们将现用的机械钟改革为单管晶体管自记钟。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介绍压、温、湿和雨量两类大小型号不同自记钟的替换方法,以更好更快地解决雨量自记钟的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规范》规定:给自记仪器上纸时,要求自记纸卷紧在钟筒上,两端的刻度线要对齐,底边紧靠钟筒突出的下缘。在预审记录中曾发现:自记仪器某定时的器差值比前后几天相应时次的器差值明显偏大;无降水日里雨量自记迹线有上升或下降情况出现。通过对比,确认读数无误,又经仔细观察发现,是因安装自记纸时自记纸底边未紧靠钟筒突出的下端(整张或某一端)所造成。自记纸底边要紧靠钟筒突出的下缘@王明学$河南省长葛市气象局!461500  相似文献   

7.
电接风中自记钟的原动系、齿轮系、传动系、擒纵机构与压、温、湿自记钟基本相同.因此,其钟机出现故障也都大同小异.在日常工作中,除电接风自记钟钟机内本身的毛病外,其特殊的结构部份出现故障影响钟筒走时的机会也是很多的.本文仅就电接风自记钟的特殊结构部份所容易出现的故障以及排除方法进行讨论. 一、钟机接点簧片部件结构:在钟机内第三轮轴上,装有一个双凸轮,与之相配的有一组簧片,其结构和风速表里的电接机构相同.双凸轮转一圈为五分钟,它有两个低点、两个高点,故每两分半簧片电接一次.  相似文献   

8.
自记钟是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及电接风记录器等气象用自记仪器上使用的重要配套部件.在检定修理的实践中发现,机械自记钟在台站使用中损坏率较高,如发条断、摆尖断及需要更换零配件等.由于目前市场上机械自记钟零配件货源紧缺,致使修理难度加大,特别是擒纵器部分,修理难度更大.石英自记钟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石英自记钟不仅损环率比机械自记钟低,而且精度也比机械自记钟高,所以在实践中深受检定人员和台站观测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自记钟是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及电接风记录器等气象用自记仪器上使用的重要配套部件。在检定修理的实践中发现,机械自记钟在台站使用中损坏率较高,如发条断、摆尖断及需要更换零配件等。由于目前市场上机械自记钟零配件货源紧缺,致使修理难度加大,特别是擒纵器部分,修理难度更大。石英自记钟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石英自记钟不仅损环率比机械自记钟低,而且精度也比机械自记钟高,所以在实践中深受检定人员和台站观测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常规的自记仪器是靠自记钟转动来自动记录观测数据的连续变化的,现在多数是机械的自动钟,需要定期(3~5天)上弦一次。  相似文献   

11.
自记钟的工作原理与普通钟表的原理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自记钟筒是套在仪器主轴上,主轴底部有一固定齿轮,与固定齿轮相衔接。小齿轮能随机转动,在钟机走动时,小齿轮就绕固定齿轮均匀旋转,从而带动整个钟筒的旋转。自记钟旋转是否正常,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小齿轮与机轴...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气象仪器正常工作,保证气象记录的准确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就仪器的维护作了很多具体规定,如电接风及各类自记钟,要求一年清洗维护一次。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有的站使部分仪器长期工作而不维护,是不乏其例的。下面就渭源站一次电接风仪器故障及其对记录的影响,看平时维护仪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气象常规自记仪器是气象台站连续测量、记录温、压、湿、风等四大气象要素的气象计量器具,通常在气温45℃~-35℃条件下保证连续工作。由于气象仪器计时主机(自记钟)采用机械传动计时装置,若保证其计时在一定程度上的准确性,既对钟机部件的精密度要求较高,同时还要配有熟练的维修、检定等技术手段方可实现上述目的。我区没有自记钟低温检定装置,对已修复的自记钟仅进行常温校验,无法保证自记钟在低温状态下(指-35℃或以下)正常工作,从而影响气象要素的自动测量、记录的连续性。为保证在低温状态下连续计量气象要  相似文献   

14.
王晋  江山 《河南气象》2003,(2):48-48
在验收百班连续无错情时发现,各站在更换自记仪器时,由于标准不统一,比较随便。由此可能出现更换前后仪器读数差别较大,甚至影响日极值的挑取。自记仪器的更换,分两种情况处理。 一是自记仪器出现故障时的更换。压温湿自记仪器是用于连续  相似文献   

15.
史生  高孔熙 《气象》1979,5(8):36-36
虹吸雨量计目前仍是被广泛使用的自动记录降水连续变化的主要仪器,从自记纸上可以算出各时雨量及10分钟、15分钟和1小时等不同时段的极值。但由于使用维护不当等原因,较压温湿等自记仪器易出故障。 不同规格的雨量计,要使用相应的自记纸,错用自记纸型号,就会使记录失真。 虹吸雨量计的记录要求有3条:①无雨时划水平线;②有雨时记出流畅的倾角增大的曲线;③发生虹吸作用时划垂直线。 虹吸雨量计的安置要求有5条:①口沿及安装浮子室和钟筒的底板要水平;②钟轴、浮子直杆、直柱要  相似文献   

16.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自记仪器发生故障对记录造成影响时,只能待换下自记纸后,根据所划迹线经过细心认真判断分析,并结合《规范》、《技术汇编》有关规定,对其做出合理的处理。现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几种降水、风自记记录缺测的处理方法叙述如下。1国家一般站,当夜间有降水天气,且降水发生在雨量自记钟停走以后,自记笔尖只做上下(虹吸)滑动,所划降水迹线为一重叠的线段,降水终止时间在夜间(08:00以前);或降水持续至08:00以后,自记钟停走又于叶:00前修复,07:00~08:00一小时内记录正常,但降水是微量,迹线为平线…  相似文献   

17.
各类自记仪器遇到故障时,一般都会在自记记录上反映出来。因此,对自记迹线进行仔细分析,就可初步判明仪器有否故障及故障原因、部位,从而进行检查和修理。本文就如何利用自记记录判明电接风记录器风速记录的漏跳(漏记)和连跳(多记)以及故障检查和排除方法等作一简单介绍。现用电接风记录器的风速记录举例如下(图1)。记录中①处为漏记,②处为多记,而③、④处为正常记录。  相似文献   

18.
在更换自记纸时,因钟简本身毛病或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自记纸底边未靠钟筒底沿,整理自记纸时记录如何处理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无影响。理由是虽然自记纸未靠钟筒底沿使自记迹线位置发生了改变,但计算出的仪器差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订正出的极值不会受到影响;也有人认为有影响,主要考虑自记纸未靠钟筒底沿的距离是不均匀的,使自记迹线的高低位置缺乏比较性,甚至会造成高低位置颠倒。现就气压自记纸未靠钟筒底沿如何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为了能说明问题,于1994年8月10日~9月10日利用一个月时间进行了对比观测。用一台备份气压计…  相似文献   

19.
我站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的记录器经常出现这样的故障:换纸后,自记钟在摆动,而钟筒不转动,风向风速迹线在原处长时间连跳,大约20分钟后钟筒才开始走动.经检查分析,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是由于钟筒上的小齿轮与钟筒套轴上的大齿轮之间有较大的空隙造成的.排除这种故障的方法是:拧下自记钟套轴,拧紧下端的菊花垫后,对拧下端的两个大齿轮,消除它们之间的空隙.但要注意,两个齿轮的齿牙不要对齐,需要错开安装,使之与钟筒上的小齿轮啮合好即可.  相似文献   

20.
常规的自记仪器是靠自记钟转动来自动记录观测数据的连续变化的 ,现在多数是机械的自动钟 ,需要定期 (3~ 5天 )上弦一次。为防忘记 ,一般固定在每周的二、五上弦两次。但有时也会因为值班员的粗心而漏上自记弦 ,这样就会出现自记记录中断的情况。所以我们认为 ,关于自记钟上弦问题是否也应该像值班员校对上班记录一样 ,在上弦的第 2天 ,接班员更换自记纸时轻轻地拧一下弦把 ,看上一班是否真的上了弦 ,即进行上弦校对 ,这样就不会因为漏上弦而影响记录了。关于自记钟上弦@周士正$辉县市气象局!河南辉县453600 @冯素芳$辉县市气象局!河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