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爱春  王晨光 《地理教学》2013,(23):32-33,15
一、背景提出 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在课堂中使用乡土地理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徐艳 《地理教学》2009,(11):25-27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阐述道: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同时也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合理设置地理课堂中的探究性活动就可以很好的达成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3.
黄守仁 《地理教学》2009,(10):41-41
新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课程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通过高一地理的教学,感触颇多,深感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效。如何有效地教学?如何有效地教会学生会学?这些是我们教师最要考虑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4.
户利平 《地理教学》2012,(13):38+56-38,5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发布,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浓缩为三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在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是基本理念之一。十年课改实验,老师们的理解和操作如何呢?我联想起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卷上一道试题引起的争议:  相似文献   

5.
包鹰 《地理教学》2008,(4):22-23
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地理试卷、文科综合试卷中逐年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一大亮点。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学生应试有效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6.
毛云辉 《地理教学》2011,(13):30-31
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每个学生都拥有数字化计算设备(如电脑)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主动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它既保留课堂教学的形式,又充分地注意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资料来源: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网站:http://www.teachfuture.com/elearning/projinfo/projinfo.aspx)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普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海量网络资源和新技术的支撑下,深圳市南山区在地理教学方面尝试探索新型混合式学习方式,即线上开展以培养文献检索等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为主的学习活动,线下开展以田野考察为主的调查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项目式学习.本文以疫情期间火神山医院的修建为例,线上指导学生综合分析服务业区位的方法,线下以南山区中医院的选址利弊为案例进行实地考察.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方式开展,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影响服务业区位因素的过程中获得不同角色的身份意识,并将其与相关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性任务真实融合,完成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8.
一、图像记忆法 地理图像直观形象,包含有大量信息。利用图像形成的表象来记忆,简便高效。 例1:学习时间的换算时,引进数学中的数轴概念,建立时间数轴,可以避免时间计算上的混乱。 如下图所示:西时区时间较晚,越向西越晚,我们可将西时区看作是“负时区”;东时区时间较早,越向东越早,可看作是“正时区”。每向东1个时区,区时早l小时,东12区比西12区早24小时。  相似文献   

9.
王伟东 《地理教学》2008,(11):26-29
自主学习概念是相对被动学习、他动学习而提出的。所谓自主学习是自觉、主动地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自主学习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即是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陆艳 《地理教学》2012,(12):54-55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兴趣之火"。在实践中发现教师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魅力香港"一课的活动设计是我积极创设与营造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11.
联系现实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是说,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有生活。“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使学生接受地理、喜爱地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吴照 《地理教学》2006,(2):9-12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德  冯文和 《地理教学》2010,(17):23-25
一、联系实际,提高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标准赋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学习有用的地理”做了阐释:侧重生活的地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侧重生活的地理”呢?关键是在授课时既要讲清基本原理,又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即理解基本原理,又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更多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这是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李若红 《地理教学》2011,(12):50+59-50,59
“生生合作”学习就是由4-8位学生组成异质小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在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就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即学生在学习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强学习的效率。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解决简单问题时,独白面对比众说纷纭的效率高;但面对复杂问题时,群策群力却比孤军奋战更有效,群体讨论产生的解决方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胜过个人。  相似文献   

16.
现在,案例学习非常受重视。它有助于实现从知识学习向实践能力培养和真正素质教育的转变。因城乡差别和生活实践的不同,目前用到的有些案例,离学生似乎还较遥远,对学生来说可能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和吸引力。地理新课标第四部分提到了积极建设和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而“校园”自身作为直观教具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载体,在案例学习方面也可起到一些作用。开发利用好“校园”案例,无疑可以促进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内涵、意义 课题研究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设计出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是一种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活动。它是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新课改中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存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概念看,两者之间很相似,共同点都是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活动,但有以下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凌锋 《地理教学》2008,(6):14-1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革新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上,这就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无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一场彻底的教学革命。“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体现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讨论式”作为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由于高考及相关政策、评价制度和课程管理体系改革尚未到位,在课程改革中“讨论式”教学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致使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1,(12):2-4
党育梅同学及省孤儿学校的全体师生: 你们好! 来信已收悉.信中了解到同学们在学校生活幸福,茁壮成长,特别是得知学校即将搬进新家,我感到十分高兴。再过几天国庆节就要到了,在此向同学们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老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相似文献   

20.
卢小丽 《地理教学》2005,(10):36-36
目前,我们的教材经过了多次的改编,已逐渐将生活化理念贯穿于教材之中。澳大利亚的教材花大量的篇幅把一个生活实录呈现在教材中,让学生在与异域生活情景的比较中去发现地理差异,探寻规律,无疑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该教材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