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深部构造的人工地震波记录资料,进行了相对速度幅值、速度反应谱和加速度反应谱衰减特征分析,同时利用历史地震资料经转换命同的地震动衰减规律进行对比,反映出由人工地震记录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与由历史资料转换确定的地震动衰减特征是有差异的,在不同地质条件的局部地区,这一差异更为明显,这些结果中为缺乏强震记录的地区的地震动估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动力分析过程中输入地震波的选择非常重要,通过扰动自然波生成人工地震波是丰富设计地震波池的方法之一。提出使用复连续小波变换来修改、扰动自然波的方法来拟合人工地震波,以2000年日本鸟取M_W6.7地震为研究对象,对比Shannon小波基和Gabor小波基在生成人工波过程中的特点。结果表明:使用改进方法可以在任意指定的时-频域上修改地震波的相位谱从而产生人工波,且Shannon小波对地震波能量的保留优于Gabor小波,故Shannon小波基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表软土层、细砂层的地震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国内外许多地震学家和工程地震学家就墨西哥地震 ( 1 985年 9日 1 9日 ,MS8 1 )、日本阪神地震 ( 1 995年 1月 1 7日 ,MS7 4 )等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研究 ,发现地表软土覆盖层引起地震动明显放大 ,使振型频率落在地震动放大频段内的建筑物遭受的破坏比基岩处大得多。在国外 ,研究软土覆盖层地震波反应的有 :日本的神山和柳泽 (安艺敬一 ,1 989)用日本1 1 7份强地面运动中 2 0gal以上的记录求出 2 6个观测点的场地放大因子 ;美国的Tuker和King(安艺敬一 ,1 989)曾到前苏联加尔姆作过调查 ,对 2 0 0ga…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区域数字强震动台网加速度记录合成场地设计地震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福建数字强震动台网历年各类典型加速度记录的相位谱拟合所在场地设计反应谱,获得具有本地区不同场地、不同分向天然地震记录的非平稳性特征又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场地设计地震波,同时提供了具体的应用算例及可供福建地区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时选用的输入地震波。  相似文献   

6.
用有限强地震动记录校正等震线的估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鲲  俞言祥  高孟潭  冯静 《地震学报》2012,34(5):633-645
选用获得了加速度记录的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5.3及2011年8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尔自治州阿图什市与伽师县交界MS5.8地震,研究其快速生成震动图的偏差校正方法;通过台站实际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之间的残差分析,提出了利用台站数据对缺少台站地区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的对数偏差校正方法; 并比较了圆和椭圆衰减关系模型的对数残差及震动图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 适合于当地地震动衰减关系plusmn;3倍标准差的标准能够识别一些台站异常数据, 如炉霍MS5.3地震中炉霍地办强震台近场峰值加速度的高频脉冲引起的异常数据;对数偏差校正方法适合于地震动强度速报中缺少台站数据地区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地震动参数估计值的系统偏差校正;圆衰减关系模型只能控制震动的程度,不能控制其分布形态.明确的地震震源机制、震源破裂过程、当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及余震分布等信息有助于修正震动图的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7.
抗震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搜集整理1933—2015年美国西部地区166个有详细钻孔资料台站场地上的1 237条水平方向强震记录,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反应谱的形状对强震记录的加速度反应谱进行拟合,提取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分析特征周期随场地类别、震级、震中距的变化特征;按特征周期分区统计计算不同场地类别上的特征周期平均值,并与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给定的特征周期值进行对比研究;最后探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特征周期的影响。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提出关于抗震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值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中天然地震波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保证建筑结构时程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必须合理选择输入地震波。从工程实例出发,考虑峰值、频谱特性、地震动持时及适当的地震波数量,说明如何挑选合适的强震记录作为结构工程时程分析的输入,以此进行工程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999条具有完整信息的欧洲及其毗邻地区的近场强震动记录,对反映地震动频谱特性的不同特征周期参数(反应谱卓越周期T。、平滑化反应谱卓越周期T_o、傅氏幅值谱平均周期T_m)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场地条件、地震震级等因素对近场水平向及竖向地震动频谱特征周期的影响,并探讨了我国现行规范中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T_g取值的合理性问题。统计结果表明:在近场区域场地和震中距仍是影响地震动频谱特征周期的重要因素,因为近场地震动的复杂性,震级对地震动频谱特征周期的影响不是很明显;近场区域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的频谱特征周期有明显差别,且场地越软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频谱特征周期的比值越小;我国现行抗震规范中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取值偏低,可能是偏于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Realistic Modeling of Seismic Wave Ground Motion in Beijing City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 Algorithm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ynthetic seismograms in laterally heterogeneous anelastic media have been applied to model the ground motion in Beijing City. The synthetic signals are compared with the few available seismic recordings (1998, Zhangbei earthquake) an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observed macroseismic intensity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The synthetic three-component seismograms have been computed for the Xiji area and Beijing Cit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 Tertiary and Quaternary sedim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evere amplification of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Such a result i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abnormally high macroseismic intensity zone in the Xiji area associated with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as well as with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ed in Beijing city in the wake of the 1998 Zhangbei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2.
长周期地震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  罗奇峰  罗永峰 《地震研究》2007,30(3):296-302
长周期地震波的研究对自振周期较长的大型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长周期地震波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经验统计方法和地震学中的震源模型方法,通过对这两类方法的研究现状和适用范围的分析,提出了在地震动长周期的研究和应用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将长周期分析方法应用于大跨结构的抗震设计,还介绍了我国现有的抗震设计规范谱中对长周期部分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新疆79个城市的地震危险性,获得了新疆地区50年超越概率63%(小震)、10%(中震)、2%(大震)的基岩峰值加速度及其相互比值,研究了地震环境与不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中震地震动参数换算得到的小震、大震地震动参数不具备一致概率水平,不同概率水准下基岩峰值加速度的比值与地震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田利  李宏男 《地震学刊》2010,(1):17-22,82
依据《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96)中的设计反应谱,对随机地震动功率谱参数的取值进行了具体研究。首先,采用时间包络函数考虑地震的非平稳特性,给出了地震动持时的取值;然后,根据加速度峰值等效原则,迭代计算得到地面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最后,选定Clough-Penzien修正过滤白噪声模型作为拟合函数,通过非线性拟合技术拟合了与《规范》中的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相对应的谱参数。研究结果表明,Clough-Penzien修正过滤白噪声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其曲线形状。本文给出了相对于规范中的地面加速度功率谱参数值,可供这种模型作为地震地面运动输入时选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强震记录为基础,通过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得到了地表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应谱,对比研究了由强震记录得到的地表加速度以及由地表加速度得到的与土层地震反应相同阻尼下的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在高频段与中频段,用一维等效线性化计算得到的土层地震反应加速度值与反应谱值比地表实测得到的加速度记录值与加速度反应谱值偏低;但在低频段,计...  相似文献   

16.
The seismic risk analysis results of 79 cities in Xinjiang are presented, and the bedrock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s under three seismic levels and their ratios are discusse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quake environments and the seismic risk analysis results of different exceeding probabilities are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nor and major earthquake motion parameters calculated from moderate earthquakes do not have a consistent probability and the ratio of bedrock peak accelerations under different exceedance probabilities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earthquak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7.
前驱地震波的试验研究及波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含预置裂纹的有机玻璃试样在加载实验过程中,大破裂之前出现的长周期、小振幅低频事件,并与大地震前可能出现的同类现象(即前驱地震波)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波形记录和频谱分析得出:前驱地震波是地壳介质的长周期波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前兆特征,具有短临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that identifies among the available records in Greece those that reveal near-source characteristics, using a procedure based on damage potential parameters. The findings reaffirm the opinion that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less than M=6.0 present near-source phenomena that can cause severe damage to relatively stiff structures, common in urban areas. Spectra from selected accelerograms of near-source record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lastic spectra of the current Greek Seismic Code, (EAK 2000), the impulsive character of the Greek near-source records is ascertained and shortcomings of EAK 2000 to account for near-source effects are demonstrated.Based on records from seismic events in Greece and records from international earthquakes of small-to-moderate magnitude,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exists a near-source magnitude-distance region, where the velocity pulses have smaller amplitude and period in comparison with earthquakes of great magnitude. A 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 of three pulse types is, also, adopted for near-source ev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type-A pulse related to permanent displacement phenomena does not characterize Greek records. In addition a simple criterion i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most appropriate simplified pulse type for near-source seismic events independently of magnitude.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强震动记录,研究太原盆地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土层反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有很强的放大作用,覆盖层厚度越厚,峰值出现的周期越大,而相对于基岩最大放大可达9倍左右。另外,对于厚覆盖层的场地,观测结果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在一定的长周期范围内差别相当大,相对于基岩,观测结果的放大系数至少高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的2倍以上,最大达到近9倍。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大型断陷山间盆地,该地区的流动观测记录了2008年11月10日发生于大柴旦附近的M_W6.3地震。和附近的基岩上的记录相比,盆地内部的记录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地面运动放大效应,表现为峰值速度的增大、持续时间的延长,其呈现出长持续时间的后续震相。傅里叶频谱分析表明盆地内部显著的后续震相的频率和直达波相比较低,地面质点运动轨迹图显示后续震相为面波运动特征。为了解释地面运动的差异,构建二维模型,通过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地震波在盆地内部的传播过程,结果显示盆地内部低速层的存在造成直达波的放大以及多次反射与转换,盆地边缘结构造成的波的相干叠加产生了强烈的次生面波,其低频、大振幅、长持续时间的特征是盆地内部地面运动放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