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例,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技术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和自动分类,将分类结果导出到MapGIS环境下,进行拓扑构建和属性编辑,完成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建库。  相似文献   

2.
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   总被引:57,自引:10,他引:47  
本文分析了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的实际需求与研究现状,指出其持续更新过程中一系列与“初始建库”不同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应不失时机地加强对主数据库增量数据建模方法、多源遥感影像与矢量化地图数据的自动配准、GIS集成环境下的重要基础地理要素变化信息的提取、多尺度地图数据库级联更新的自动综合方法、客户数据库的更新方法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遥感分类本底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在地类判别标准、精度要求、数据格式和原始底图等方面存在诸多一致性。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行遥感分类本底库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数据矢量化和外业调查的工作量。由于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作业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相应减少,同时确保了遥感分类本底数据库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遥感分类本底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在地类判别标准、精度要求、数据格式和原始底图等方面存在诸多一致性.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行遥感分类本底库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数据矢量化和外业调查的工作量.由于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作业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相应减少,同时确保了遥感分类本底数据库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图件扫描、分层矢量化、图形编辑、误差校正、拓扑处理、文件分层、属性挂接、投影转换,元数据,报告编写等各阶段建库技术流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是基于环境遥感监测应用技术的软件实现.本文重点介绍了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和核心功能设计,以及模型转换与实现技术、实时投影转换技术与以文件和数据库相结合的数据管理技术、基于XML的数据实时交换技术、产品自动化生产技术等关键技术,并给出了系统的应用实例.系统应用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遥感图像分类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对分类过程控制和分类中间数据管理的综合分类方式,通过分类方法应用方式的改进用于提取局部的特定地物。应用多阶段循环分类过程,在一个阶段的分类中控制参与分类的像元范围,在一次分类中混合应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区域生长分类法,以及各种分类后处理技术,目的在于综合应用目视解译、计算机自动分类等各种技术的优点,结合地物的光谱数据,用于局部区域的特定地物信息提取和分类。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对流域牛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是流域规划和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三期遥感影像及基础背景数据为基础,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通过分类体系划分、遥感解泽、生态模型构建,实现了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多源、多类型监测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后,随着累计输水最的逐渐增加,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中、高植被覆盖度而积也逐渐增加,非沙漠化和轻度沙漠化面积扩大,而中度沙漠化面积缩小,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9.
国家基础多源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数字正射影像直观而详细地记录了地表的自然现象,具有良好的可判读性和可测量性,从而成为现代GIS应用越来越重要的数据源。本文针对国家基础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安全存储、集成管理、分发服务和提供应用的技术要求,通过对海量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建库的数据源分析与探讨,提出了适合多源数字正射影像建库的数据组织方式和数据存储模式,最后设计建立了国家基础多源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国家级海量多源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图谱类型的划分是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及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基础。该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思路,在总结对比分析前人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植被、地貌、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等的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论,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构建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分类的系统,并以福建省为例,提出福建省生态环境图谱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1.
云对于光学遥感影像质量及其反演地表参数精度有着重要影响,且其作为时空多变要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光学遥感影像的应用。对于具有2 330km的大扫描幅宽MODIS影像而言,现有的元数据标准仅能反映影像的总体云量,而无法反映云的空间分布状况,限制了MODIS数据的局地研究和应用。本文在现有遥感影像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元数据项--局地云量,用于反映云在条带影像中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实现在MODIS二级云掩膜条带产品(MOD35)中针对特定区域的局地云量信息提取算法。经验证,本算法能较快速和准确地提取省级行政区的局地云量信息,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推广到任意指定的多边形区域,为MODIS数据在局地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2.
Fuqing County of southeast Chian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land use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decade.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using multitemporal Landsat TM images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land use types and to monitor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county.Two TM scenes from 1991and 1996 were used to cover the county and a five-year time period.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remotely sensed data to produce classified images.The images were further processed using GIS software to generate GIS databases so that the data could be further spatially analyzed tak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software.Land use change area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change detection technique.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classified TM images using the above technologies reveals that during the five study years,a large area of arable lands in the county has been lost and deforestation has taken place largely because of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built-up land and orchard.The conclusiv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is useful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causes and impacts of the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county.The major driving force to the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county ap-peared to be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decision makers of the county hav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and use changes for the coun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城镇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城镇化带来的耕地占用、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快速获取和共享城镇变化信息对于人地关系研究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助遥感手段监测城镇变化信息,已经普遍得到应用,目前,多光谱遥感数据是最经济和可行的遥感监测数据源。本文基于多光谱卫星数据,有效利用城镇地区特有的地物光谱特征,建立不同类别城镇信息的提取模式和技术流程。这些可以通过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的信息包括城镇建成区、水体和绿地等。选择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内城镇化进程明显的江苏盐城主城区作为试验点,基于地物光谱特征分析,依据本文建立的城镇化信息提取流程,采用阈值分析和二值化处理方法,实现了盐城市亭湖区主要城镇区2000、2002、2006年三期城镇信息快速提取,使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此类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共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表覆盖数据是关于土地利用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地理国情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OSM数据结合FROM-GLC数据和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对研究区域地表覆盖进行分类并完成地表覆盖制图。实验结果表明,利用OSM数据进行地表覆盖制图结果总体精度较高,具有可用性,但是OSM数据空白区域占比较大,有数据区域个别要素数量较少,在参考选取样本时,样本代表性不够高,部分类型的地表覆盖分类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定义出发,简述了影响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几种因素。根据各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对卫星遥感空间分辨率的不同需求,给出其相应的空间分辨率。从测绘制图的角度确定了不同比例尺地图所需要的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大小。讨论了当前主要遥感信息源的应用范围,并结合案例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卫星遥感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遥感图像网络化分布式特征分析与表达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混合模型的网络化表达与传输问题,而矢量数据的网络化表达、传输与显示问题则是影响遥感图像分布式处理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对SVG技术及其对矢量数据的表达特点作了简介,在介绍遥感图像分布式特征提取系统的运行流程的基础上,对其在遥感图像分布式处理中相关的网络化数据表达与显示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给出了相应的实例与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框架数据控制的全国土地覆盖遥感制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土地覆盖研究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针对中国土地覆盖实际情况,从遥感制图角度和陆地生态系统观点出发,建立了一种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特点的土地覆盖遥感分类体系。充分利用目视解译的精确性和自动分类的快速性,在高精度目视解译数据提供的基本覆盖类型及其位置、边界的控制下,以250m分辨率的2005年MODIS植被指数产品为遥感分类信息源,获取主要类型的详细分类信息,并结合人机交互判读分析与相关资料等的综合运用,实现2005年全国土地覆盖遥感制图。对比实地调查结果的精度分析表明:土地覆盖制图的类型分类准确,基本上反映了各地区的土地覆盖特点和分布趋势,图斑格局与影像地理特征基本吻合,全国土地覆盖制图总体准确率为91%,各类型准确率也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18.
近期东北主要城市遥感监测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支持下,以LandsatTM、ETM和SPOT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相结合、多源与多时相数据相结合、多种信息相结合、内业处理与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建立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环境分析信息系统,对10多年来城市演变规律、趋势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分析,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遥感影像数据的快速增长,对于栅格数据高效的信息处理和价值挖掘方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传统地图服务聚焦于内容的共享与可视化,缺乏对影像实时分析处理功能。本研究以地图服务的形式实现了对栅格瓦片数据实时分析处理能力,将云优化的GeoTIFF(Cloud Optimized GeoTIFF,COG)作为数据组织方式,设计了分布式协同预取策略,实现了栅格瓦片数据的冷热加载,优化了从云端读取影像数据的效率。在栅格瓦片数据高效加载的基础下,提出了一种基于表达式的栅格瓦片处理模型,通过对表达式转换建模为计算工作流,在地图服务的请求中实现对栅格瓦片的实时处理,对存储在云端的海量遥感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实现原始数据到数据产品的直接可视化转换。针对全量数据参与的场景,使用合适的重采样数据进行简化计算,以满足地图服务的实时性。使用了NDVI、地物分类、植被覆盖度三类不同复杂度模型,在地图服务中对Landsat 8影像进行了实时计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处理模型能对栅格瓦片进行有效分析,且能进行分布式扩展,在高并发场景下能够提供稳定的地图服务能力,适应各层级尺度的计算,对未来地图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Spatial heterogeneity is widely used in diverse applications, such as recognizing ecological process, guid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anaging land use, etc. Many researches have focused on the inherent scale multiplicity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by using various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How these variables affect their corresponding spatial heterogeneities, however, have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characteristics of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its related bands variable images, namely red and near infrared (NIR), on their corresponding spatial heterogeneity detection based on variogram models. In a coastal wetland region, two groups of study sites with distinct fractal vegetation cover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high fractal vegetation cover (H-FVC) area, NDVI and NIR variables display a similar ability in detecting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caused by vegetation growing status structure; 2) in low fractal vegetation cover (L-FVC) area, the NIR and red variables outperform NDVI in the survey of soil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3) generally, NIR variable is ubiquitously applicable for vegetati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vestigation in different fractal vegetation covers. Moreover, as variable selection for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should fully t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bles and the study object into account, the proposed variogram analysis method can make the variable selection obj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especially in studies related to spatial heterogeneity us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