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北京地区为例,对重力固体潮和引潮力完成了响应分析和调和分析,并应用球函数给出了计算引潮力的公式,还对固体潮零点漂移现象的消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按照牛顿力学定律的要求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时间系统,即依据日、地、月三体相互运动建立了一种潮汐时间系统;并选用了引潮天体(月球和太阳合成体)星下点处的整体引潮力为标志性引潮力。在该潮汐时间系统里潮运动就变成一种完全遵从牛顿运动定律的确定性运动,引潮力与潮汐和潮流形成一种确定性的因果关系。将之称为整体潮方法简称为整体法。将定义的引潮力和潮振动中的2种典型振动称为I型和II型,其相互转换周期为1/2回归月。因此,极大地简化了潮汐和潮流的计算和预报工作。本方法对固体潮和大气潮也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GPS遥感水汽的原理,详细讨论了计算地球固体潮改正模型的理论公式。介绍获取JPL星历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JPL行星/月球星历来计算太阳和月亮的坐标,并逐步计算出地球固体潮改正。举例计算了地球固体潮改正,分析了其对水汽的影响,比较了太阳距离、月亮距离与地球固体潮改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中在分析讨论了引潮力的动力学特征后指出,任何一种(海潮、地潮、大气潮)潮汐运动,都是在引潮力场作用之下而产生的一种场运动,而且,如同海洋的潮汐运动一样,大气潮、地潮也是由许多尺度不等的潮汐振动系统所组成,由于每个振动系统皆拥有各自的固有振动频率,故每个潮振动系统的共振响应频率和平衡响应频率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同样的引潮力(或天文)条件下,不同区域的大气、地震活动的反应情况也就不同。文中还指出,引潮力对于大气、海洋、地球所输送的能量,还应包括其对非潮汐速度场的作用在内。因此文中认为,引潮力对于大气、海洋和地球运动所输送的能量,将比人们目前所估算的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5.
根据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新购置System II型海洋重力仪的静态观测实验,分析了重力数据的变化情况,检测到该仪器单日记录数值较为稳定,但伴随有小于±0.1mGal左右的震荡。同时分析了该设备对固体潮的反映,静态观测重力值所展现的变化特征和周期性与固体潮相一致。鉴于其能明显反应固体潮对静态观测重力值的影响,可认为其静态观测精度优于0.2mGal。并测定了重力仪月漂值小于国家标准3mGal/月。同时比较讨论了与KSS31M型重力仪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静态观测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6.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修日晨研究员等,历经十多年研究探索,运用物理海洋、天文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和实际观测,终于找到了能够准确地表达引潮力场力学特征的引潮天体星下点处的引潮力,作为其预报指标,用星下点处引潮力的日差值为定量指标,划分出Ⅰ、Ⅱ型潮流场,并选用了一种半理论、半经验的关系式来确定潮流场强度,通过这一系列方法,制做出一  相似文献   

7.
潮汐与地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克明 《海洋科学》1981,5(1):53-54
宇宙空间的引力在地球表面形成潮汐,包括液体潮(主要指海潮)和固体潮。海潮易于人们觉察。固体潮尽管无时不在运动,但它本身的活动量极其微小,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不像海潮那样表现得明显而有规律性。但它的活动也是“与月盛衰”的,与地震火山有明显相关性。本文从地下水的角度来谈对固体潮的认识。 人们在长期对地下水的观察实验中,发现了几个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8.
前言 以前墨西哥湾潮汐的可预报模式被Grace(1932,1933)、Grijalva(1971)和Mungull(1978)给出,这些模式都给出了诸如K_1和O_1全日潮的合理表达式,然而它们都不能反映M_2分潮。实际上在西部的佛罗里达(Flbrida)海岸M_2分潮与K_1和O_1组合有同等重要性。Grace和Grijalva在M_2分潮上的失败是由于分辨率太低的缘故,而Mungall等的失败则是由于忽略了直接引潮力的缘故。R、O、Reid和Whitaker的研究表明,在墨西哥湾必须是包括引潮力和高的空间分辨率才能恰当地表达M_2分潮。这里概述该模式及其结果的一些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渤海东海潮波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考虑引潮力的非线性球面潮波方程,数值模拟渤黄东海的潮波运动,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作比较。依据所得结果绘制M2,S2,K1,O1和M4的同潮图和潮流椭圆,并进行讨论。研究表明,K1和O1的同位相线在台湾附近先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然后作逆时针方向旋转,该现象是由于大陆架和大陆坡水深分布和台湾存在的结果。同时也发现最大流速时刻比高潮时刻提前,是摩擦和旋转潮波系统中的驻波成份所引起的。对该海区的非线性潮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球面潮波运动基本方程,利用开边界强迫水位条件和考虑天体引潮力,对渤、黄、东海现有的潮波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包括19个理论系数最大的分潮波,其中半日潮波10个,全日潮波9个,对如此多数目的分潮波进行模拟是第一次尝试。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作了比较。根据模拟获得的调和常数绘制了同潮图,并对潮波运动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潮汐测量与验潮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潮汐是由各天体作用于地球上的引潮力所产生,不仅海洋中有潮汐,大气圈和地球固体部分也同样存在着潮汐。海道测量中的潮汐测量仅指海洋潮汐测量仅指海洋潮汐测量,潮汐测量的手段很多,主要包括采用水尺;浮子式、引压钟式、声学式、压力式验潮仪验潮。而GPS验潮及潮汐遥感测量等技术研究国内外正在开展。所有这些验潮技术各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潮流场永久预报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方法的特点是以一个假想的引潮天体来代替月球和太阳的引潮作用.用该引潮天体星下点处的引潮力作为预报指标,对海区的整个潮流场进行计算与预报。在本方法中,把潮流场分为两种类型:把周日不等最弱的流场,称为Ⅰ型流场;把周日不等最强烈的流场,称为Ⅱ型流场。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流场,则为过渡性的流场,流场的周期是与星下点处引潮力的周期相同。本方法已运用于渤海和北黄海.提供了该海区的表层流场永久预报图,并成功地进行过多次预报。  相似文献   

13.
风暴潮预报知识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九讲 潮汐与潮汐预报 潮汐(tide)系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它包括海面周期性的垂直涨落与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通常将前者称为潮汐,亦即天文潮(astronamicaltide),后者称为潮流。风暴潮预报海区的潮波特性和各预报验潮站的潮汐预报是风暴潮  相似文献   

14.
该图集是受山东省科委的委托、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潮流场预报方法编著的。图集分两个部分:一是以预报海区中的观测资料为依据绘制的潮流场永久预报图;二是根据引潮天体(月球、太阳合成体)星下点处引潮力的精确计算值编制(?)潮流场预报表。在潮流场永久预报图中又分Ⅰ型和Ⅱ型两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潮汐水位的实时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的数据处理群模块化(Grey-GMDH)潮汐水位实时预测模型。模块化将潮汐分解为两部分:由天体引潮力形成的天文潮部分和由各种天气以及环境因素引起非天文潮部分。使用Grey-GMDH模型和调和分析模型分别对潮汐的非天文潮和天文潮部分进行仿真预测,然后将两部分的预测结果综合形成最终的潮汐预测值。并选用San Diego港口的实测潮汐值数据进行实时预报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取得了良好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有着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6.
滦河口潮位和潮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潮汐和潮流都是由天体引潮力所引起,前者为海水的垂直涨落,后者为海水的水平流动。当潮波由大洋传入浅海、沿岸、河口等地区,受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潮波发生变形,潮位与潮流构成一种复杂的关系,因此很难用简单的表达式,表达不同地区的潮位和潮流之间的关系。随着海岸带调查的增加,浅海资料日趋增多,用统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渤黄东海潮波数值模拟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利用考虑引潮力的非线性球面潮波方程,数值模拟渤黄东海的潮波运动,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作比较。依据所得结果绘制M2,S2,K1,O1和M4的同潮图和潮流椭圆,并进行讨论。研究表明,K1和O1的同位相线在台湾附近先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然后作逆时针方向旋转,该现象是由于大陆架和大陆坡水深分布和台湾存在的结果。同时也发现最大流速时刻比高潮时刻提前,是摩擦和旋转潮液系统中的驻波成份所引起的。对该海区的非线性潮波部分的模拟作了首次尝试。可以看出:M4有18个旋转潮波系统,其中6个作顺时针方向旋转,12个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江苏南部海岸和杭州湾口的外海区域以及渤海湾和大部分的莱州湾,由M2引起的潮汐余水位为正,而在海区的其余部分这种余水位为负;由M2引起的潮汐余流总体上向南或向东南方向流动。  相似文献   

18.
稳定性指标是海洋重力仪最重要的技术特性之一。针对国内对海洋重力仪稳定性测试与评估重视不够、数据处理过程欠规范、技术指标要求欠细化等现实问题,研究探讨了海洋重力仪稳定性测评的技术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重点分析了环境因素和重力固体潮效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重力仪零点趋势性漂移、有色观测噪声与随机误差的分离方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海洋重力仪稳定性评估指标体系,分析论证并进一步明确了重力仪零点漂移非线性变化的限定指标要求,为修订现行海洋重力测量作业标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观潮话海宁     
潮涨潮落,这是海洋的一种自然现象,其中的奥秘早已被月球的引潮力所揭开。但潮汐涨落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却引来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为之昼夜观摩,为之吟诵、泼墨。也许人们从这种流水无声的潮汐中,对海洋、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生感悟到什么……。说到观潮,人间首推海宁潮,又称钱江潮。海宁潮是自然界赋予的一颗明珠,是由于月球、太阳的引力和杭州湾特殊地形所形成的世界第一潮。它以潮势多变、汹涌惊险、憾人心魄的气势,名扬中外,被誉为天下绝无仅有之奇  相似文献   

20.
本方法的特点是以一个假想的引潮天体来代替月球和太阳的引潮作用,用该引潮天体星下点处的引潮力作为预报指标,对海区的整个潮流场进行计算与预报。 在本方法中,把潮流场分为两种类型:把周日不等最弱的流场,称为Ⅰ型流场;把周日不等最强烈的流场,称为Ⅱ型流场。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流场,则为过渡性的流场。流场的周期是与星下点处引潮力的周期相同。 本方法已运用于渤海和北黄海,提供了该海区的表层流场永久预报图,并成功地进行过多次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